针灸学 哮喘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哮喘治疗ppt课件

04
哮喘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烟雾、 冷空气等刺激因素,减少 哮喘发作的风险。
增强免疫力
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 锻炼和均衡的饮食,有助 于提高免疫力,预防哮喘 发作。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 时发现并处理哮喘问题, 防止病情恶化。
控制目标和方法
控制症状
长期管理
通过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有效控 制哮喘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和严重程 度。
哮喘通常在夜间和清晨加重,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哮喘的症状
喘息
喘息是哮喘最常见的症 状,表现为反复发作的 喘息、气急,多在夜间
和清晨发作。
咳嗽
咳嗽是哮喘的常见症状 之一,多为干咳或咳出
白色泡沫痰。
胸闷
胸闷是哮喘患者感到胸 部闷胀、窒息感,严重
时可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
哮喘发作时,患者会感 到呼吸急促、气短,严 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
哮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哮喘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 性,与基因遗传有关。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如过敏原、空气 污染、吸烟等可以触发哮 喘发作。
免疫因素
哮喘患者的免疫系统对某 些刺激物过度反应,导致 气道炎症和痉挛。
02
哮喘的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05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或咳嗽,多与接 触变应原、冷空气、物 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 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 动等有关。
状态等。
哮喘的物理疗法
如使用雾化器、呼吸训练器等物 理疗法来改善呼吸功能,缓解哮
喘症状。
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针刺治疗哮喘幻灯片58页PPT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灯片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清喘穴治疗哮喘技术针刺治疗哮喘幻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Leabharlann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Thank you
针灸推拿学哮喘课件,针灸推拿治疗内科病证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补肾俞以补肾纳气; 肺经原穴太渊配肾经原穴太溪,可充肺肾真元之气;足三里可调 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得充;定喘 为平喘之经验效穴。
02
推拿治疗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2)皮肤针法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选鱼际至尺泽穴手太阴肺经循行部、第1胸椎~第2腰椎旁开1.5
寸足太阳膀胱经循行部,循经叩刺青春不再是秘密。
• 选对屏尖、肾上腺、气管、肺、皮质下、交感。每次选用3~5穴,
毫针刺法。发作期每日1~2次;缓解期用弱刺激,每周2次。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治法: 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 穴为主。
• 主穴: 肺俞、膏肓、肾俞、定喘、太渊、太溪、足三里。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配穴: 肺气不足者加气海、膻中;肺肾气虚者加阴谷、关元;喘 甚者加天突。
• 操作: 定喘用刺络拔罐法,余穴用毫针补法。可酌用灸法或拔火 罐法。
• 2.辨兼症 咳嗽喘息,遇寒触发,咳痰稀薄,形寒无汗,苔薄白, 脉浮紧为风寒外袭;咳喘,痰色黄或白,痰黏,胸中烦闷,或见 身热口渴,便秘,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阻肺。
(二)虚证
内修于心,外塑于行,永葆青春不再是秘密。
• 1.主症 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脉象无力。
• 2.辨兼症 喘促气短,动则加剧,喉中痰鸣,神疲声低,动则汗出,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为肺气不足;久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 动则喘甚,汗出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为肺肾气虚。
针 刺 治 疗 哮 喘 幻 灯 片

(一) 传统针刺
具体方法: ① 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 ② 用直径 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 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 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 效显著。 ③ 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 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 法。 ④ 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二)挑四缝
具体方法: 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 (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 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 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5厘米).针拔后 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 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 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 水,防止感染。
(三)隔姜灸
具体方法: 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
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
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
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
(双)。
(四) 温针
取穴:
一组:大椎、肺俞、内关、肾俞、丰隆。
二组:肺俞、内关、脾俞、肾俞穴。
第一组:配方适宜于实证哮喘,大椎用
1.定喘穴、肺俞穴位注射鱼腥草注射液4m1。每穴2ml。 2.定喘、百劳穴注射氢化泼尼松25mg、维丁胶性钙 2m1。每穴1ml。 3.肺俞、定喘穴注射地塞米松5mg、维生素K310mg(可 酌配曲池穴注射庆大霉素)。每穴1ml。 4.肺俞、迎香穴分别654-2、胎盘组织液。每穴1ml。 5.肺俞穴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1ml,双侧交替。 均可交替使用,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七)穴位刺血拔罐法
临床常采用辨证对症和远近部配穴的 方法,取大椎、定喘穴、膻中、曲池、 三阴交,肺气虚者配脾俞、肺俞,肺肾 阴虚者配肾俞、太溪、复溜。 局部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然后拔罐,每次每穴出血量约2、3滴, 每次3-4穴,诸穴交替使用。隔天一次, 10次一疗程。
具体方法: ① 取定喘、太渊,一般以右侧为主。 ② 用直径 0.26~0.32毫米不锈钢毫针为 宜,针尖向脊柱下斜刺深1寸左右,太渊 穴直刺深5分左右,针感放射至胸部则疗 效显著。 ③ 每次针刺得气后,留针15~20分钟,每 隔5分钟捻动一次,两穴均以平补平泻手 法。 ④ 每日1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二)挑四缝
具体方法: 在患者双手内侧面第二指关节缝正中 (除拇指外)消毒,8~12号注射针头或三 棱针、大号缝衣针1支,直刺指缝正中间, 以刺到骨为限度(深约0.5厘米).针拔后 即有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液体溢出,需加 以挤出,挤出血也无防,然后用酒精棉 球擦干。隔3天~1周1次,挑后手不下冷 水,防止感染。
(三)隔姜灸
具体方法: 取大椎、肺俞(双)穴,作隔姜灸
3壮,以皮肤红润为度,10~20天治疗1次,
3次为1疗程。第二次治疗时局部如有水
泡或溃烂未愈,改灸风门(双)、膏盲
(双)。
(四) 温针
取穴:
一组:大椎、肺俞、内关、肾俞、丰隆。
二组:肺俞、内关、脾俞、肾俞穴。
第一组:配方适宜于实证哮喘,大椎用
1.定喘穴、肺俞穴位注射鱼腥草注射液4m1。每穴2ml。 2.定喘、百劳穴注射氢化泼尼松25mg、维丁胶性钙 2m1。每穴1ml。 3.肺俞、定喘穴注射地塞米松5mg、维生素K310mg(可 酌配曲池穴注射庆大霉素)。每穴1ml。 4.肺俞、迎香穴分别654-2、胎盘组织液。每穴1ml。 5.肺俞穴穴位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1ml,双侧交替。 均可交替使用,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七)穴位刺血拔罐法
临床常采用辨证对症和远近部配穴的 方法,取大椎、定喘穴、膻中、曲池、 三阴交,肺气虚者配脾俞、肺俞,肺肾 阴虚者配肾俞、太溪、复溜。 局部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出血, 然后拔罐,每次每穴出血量约2、3滴, 每次3-4穴,诸穴交替使用。隔天一次, 10次一疗程。
肺系疾病-哮喘ppt课件

• 辨证要点 • 治疗原则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1.辨发作期和缓解期 • 2.发作期重点辨寒热 • 3.缓解期重点辨脏腑
1、辨发作期和缓解期 出现本病的主症即为发作期; 主症消失即为缓解期。
2、辨寒热 根据喉间痰鸣声,面、唇、咽
的颜色,舌脉结合二便分辨。 若咳嗽气紧,喉间痰声低沉,咯白
பைடு நூலகம்
5、范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其他
二、病因病机
1.内因 素体肺、脾、肾不足,导致 痰饮内伏,是哮喘发作的主因。
2.外因(诱因) 感受外邪,接触发物, 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是哮喘发 作的诱因。
3.发病诱因触动伏痰,痰气搏结,阻塞气 道则发病。
外邪或 刺激物
犯肺
寒哮
痰气交阻气道 哮喘发作
肺
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化 痰,用于热性哮喘兼有风热表证者。若 无表证,则可选定喘汤加减。
加减
发热甚者,重用石膏,加鱼腥草、 黄芩、栀子清热解毒;
咳甚痰多者,加葶苈子、车前子泻肺化 痰;
喉核赤肿甚者,加牛蒡子、射干解毒利咽; 大便干燥者加全瓜蒌、大黄; 舌苔黄厚腻,湿热明显者,合上焦宣痹汤化 湿宣肺。
3.多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哮 喘史。
4.发作时两肺听诊可闻及哮喘音,
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支气管哮喘
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罗音。
5.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 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 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 高。
(二)鉴别诊断
1.咳嗽 以咳嗽为主症,但无喉间 痰鸣,呼气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等症, 肺部听诊无满布哮鸣音。 2.肺炎喘嗽 以发热、咳嗽、喘急、鼻煽 为主要临床特征,但无突发突止的特点,肺 部听诊以细湿啰音为主。
(一)辨证要点
• 1.辨发作期和缓解期 • 2.发作期重点辨寒热 • 3.缓解期重点辨脏腑
1、辨发作期和缓解期 出现本病的主症即为发作期; 主症消失即为缓解期。
2、辨寒热 根据喉间痰鸣声,面、唇、咽
的颜色,舌脉结合二便分辨。 若咳嗽气紧,喉间痰声低沉,咯白
பைடு நூலகம்
5、范畴 支气管哮喘 喘息性支气管炎 其他
二、病因病机
1.内因 素体肺、脾、肾不足,导致 痰饮内伏,是哮喘发作的主因。
2.外因(诱因) 感受外邪,接触发物, 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是哮喘发 作的诱因。
3.发病诱因触动伏痰,痰气搏结,阻塞气 道则发病。
外邪或 刺激物
犯肺
寒哮
痰气交阻气道 哮喘发作
肺
麻杏石甘汤辛凉宣肺,清热化 痰,用于热性哮喘兼有风热表证者。若 无表证,则可选定喘汤加减。
加减
发热甚者,重用石膏,加鱼腥草、 黄芩、栀子清热解毒;
咳甚痰多者,加葶苈子、车前子泻肺化 痰;
喉核赤肿甚者,加牛蒡子、射干解毒利咽; 大便干燥者加全瓜蒌、大黄; 舌苔黄厚腻,湿热明显者,合上焦宣痹汤化 湿宣肺。
3.多有婴儿期湿疹史,家族哮 喘史。
4.发作时两肺听诊可闻及哮喘音,
以呼气时明显,呼气延长。支气管哮喘
如有继发感染,可闻及湿罗音。
5.一般情况下,支气管哮喘的白细胞总数 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伴肺部细菌 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 高。
(二)鉴别诊断
1.咳嗽 以咳嗽为主症,但无喉间 痰鸣,呼气急促,甚至呼吸困难等症, 肺部听诊无满布哮鸣音。 2.肺炎喘嗽 以发热、咳嗽、喘急、鼻煽 为主要临床特征,但无突发突止的特点,肺 部听诊以细湿啰音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学 哮喘
3
哮喘
三、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痰饮内伏。 2、感受时邪、久病咳嗽 痰饮阻塞气道,
饮食偏嗜、情志内伤 气机升降失常 3、发作期—实证—气阻痰壅,阻塞气道
缓解期—虚证—肺气耗损,累及脾肾
针灸学 哮喘
4
哮喘
四、辨证 1、实证:病程短,或为哮喘发作期,哮喘
声高气粗,呼吸深长,呼出为快,体质较 强,脉象有力。可分为风寒外袭、痰热阻 肺两型。 2、虚证:病程长,反复发作或为哮喘间歇 期,哮喘声低气怯,气息短促,体质虚弱, 脉象无力。可分为肺气不足、肺虚及肾两 型。
4、肺俞(膀胱经) 定位:第3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
5、定喘(经外奇穴) 定位:在背上部,当
第7颈椎棘突下, 旁开0.5寸。
针灸学 哮喘
19
哮喘
6、风门(膀胱经)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7、大椎(督脉经)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针灸学 哮喘
20
哮喘
8、曲池(大肠经)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9、丰隆(胃经) 定位:外髁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针灸学 哮喘
15
哮喘
☆ 穴位割治法:
(1)穴位:膻中。 (2)方法: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穴 位1厘米,割去皮下脂肪,缝合后,外用消毒敷料 固定即可。每10~15天做1次,一般做1~2次。
☆ 耳 针 法:
(1)穴位:平喘、下屏尖、肺、神门、皮质下。 (2)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法用中、强刺激。 (3)适用症:哮喘发作期。
多用于病位较深,病灶较局限处。常 以三棱针或梅花针于压痛点迅速点刺数下 或数十下,迅即用投火法或贴棉法在其上 拔罐,务求吸力较强。留罐约10~15分钟。 取罐后,用喘
28
针灸学 哮喘
7
哮喘
(2)虚证:
☆ 治法:补益肺肾,止哮平喘。以相应
背俞穴及手太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 主穴:肺俞 膏肓 肾俞 定喘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 配穴:肺气虚—气海;肾气虚—阴
谷、关元。
针灸学 哮喘
8
哮喘
(2)虚证: ☆ 操作:定喘用刺络拔罐,余穴用毫针补 法。可用灸法或拔火罐。 ☆ 方义: 肺俞、肾俞—补益肺肾两脏之气; 膏肓—理肺补虚; 太渊、太溪—充肺肾真原之气; 足三里—调和胃气,资生化之源。
处。
针灸学 哮喘
21
哮喘
10、天突(任脉经)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针灸学 哮喘
22
哮喘
1、膏肓(膀胱经) 定位:第4胸椎棘
突下,旁开3寸。
针灸学 哮喘
23
哮喘
2、肾俞(膀胱经穴)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
旁开1.5寸。
针灸学 哮喘
24
哮喘
3、太溪(肾经)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4、太渊(肺经) 定位: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食过敏食物。
针灸学 哮喘
11
针灸学治疗各论—内科病证
哮喘
THE END
针灸学 哮喘
12
哮喘
☆ 穴位贴敷法:
(1)穴位:肺俞、膏肓、膻中、定喘。 (2)方药:白芥子30g 甘遂15g 细辛15g。 (3)方法:三药共研细末,用生姜汁将其调
成糊状,在肺俞、膏肓、膻中、定喘处涂药 蚕豆大,贴30~60min即可,以局部红晕微痛 为度。若起泡,则挑破后涂以龙胆紫。
针灸学 哮喘
5
哮喘
五、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 治法:祛邪肃肺,化痰平喘。以手太
阴经穴及相应背俞穴为主。
☆ 主穴:列缺 尺泽 膻中 肺俞 定喘 ☆ 配穴:风寒—风门;风热—大椎、曲
池;痰热—丰隆;喘甚—天突。
针灸学 哮喘
6
哮喘
(1)实证: ☆ 操作:毫针泻法。风寒可合用灸法,定 喘穴刺络拔罐。 ☆ 方义:列缺—宣通肺气,祛邪外出; 尺泽—肃肺化痰,降逆平喘; 膻中—宽胸理气,舒展气机; 肺俞—宣肺祛痰;定喘—平喘之效穴。
针灸学 哮喘
25
哮喘
5、足三里(胃经) 定位:犊鼻穴下3寸, 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针灸学 哮喘
26
哮喘
6、气海(任脉经) 定位:前正中线上,
脐下1.5寸。 7、关元(任脉经) 定位:前正中线上,
脐下3寸。 8、阴谷(肾经) 定位:屈膝,腘窝
内侧,当半腱肌 与半膜肌腱之间。
针灸学 哮喘
27
哮喘
☆ 刺络拔罐法
针灸学治疗各论—内科病证
哮喘
针灸学 哮喘
1
哮喘
一、概念 哮喘(asthma)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
性疾患。临床以呼吸急促、喉间哮鸣, 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症。“哮” 是呼吸急促,喉间有哮鸣音;“喘”是 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
针灸学 哮喘
2
哮喘
二、现代医学的认识: 1、支气管哮喘; 2、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 3、肺炎; 4、肺气肿; 5、心源性哮喘。
针灸学 哮喘
13
哮喘
☆ 穴位埋藏法:
(1)穴位:膻中、定喘、肺俞。 (2)方法1:常规消毒后,局部浸润麻醉,
用三角缝合针,将“0”号羊肠线埋于穴下 肌肉层,每10~15天更换一次。 (3)方法2:常规消毒后,于穴位表皮局麻 ,用9号腰穿针将羊肠线植入有关穴位。
针灸学 哮喘
14
哮喘
针灸穴位植线 疗法,属埋线 疗法的一种, 该法于穴位表 皮局麻后,利 用腰穿针将羊 肠线植入有关 穴位,以达到 治疗效果。
针灸学 哮喘
9
哮喘
2、其他治疗: ☆ 穴位贴敷法 ☆ 穴位埋藏法 ☆ 穴位割治法 ☆ 耳针法
针灸学 哮喘
10
哮喘
六、按语 ☆ 哮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心源性哮喘主
要治疗原发病,针刺只作辅助治疗; ☆ 发作严重或哮喘持续状态,应配合药物
治疗; ☆ 气候转变时应注意保暖; ☆ 过敏体质者,注意避免接触致敏源和进
针灸学 哮喘
16
哮喘
1、列缺(肺经)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 2、尺泽(肺经)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针灸学 哮喘
17
哮喘
3、膻中(任脉穴) 定位:前正中线上, 平第4肋间隙;或两 乳头连线与前正中 线的交点处。。
针灸学 哮喘
18
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