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三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

1、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保持原有的状态);2、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3、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迈克尔逊实验,他与我们伟大的牛顿加利略理论不符合.为了解决这问题,爱因斯坦干脆抛弃旧理论,说光速对任何人都是光速,不管你是跑、站、回头飞,你看到的光速还是光速,也可这样说:光速象神仙一样,它可指挥宇宙万物随便运动,它自己不变。
光速不变解释了老迈实验,接着,它就否定了绝对时空,因为宇宙唯光速是尊,一切的一切都需要证明,连牛顿时空都不例外,接着就产生了许多奇怪的推论,搞得理论物理乌烟瘴气。
汽车是运动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说大家都能接受,但如果反过来说树木是运动的,汽车是静止的则会有很多人说你痴人说梦。
其实在物理学上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只是所选的参照系不同而已。
这也是爱因斯坦伟大的相对论创建的基本出发点。
相对论创建的第一个假设是:所有参照系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
无论在地上还是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用尺子量一个木板或用秒表量一个钟摆晃动10个周期的时间,结果都是相同的。
但是如果木板或钟摆在一个以一定速度驶过测量者面前的车上,重复上面的测量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这种不同就是由所有参照系都遵循相同的物理定律造成的。
相对论创建的第二个假设是:光速在所有参照系中都是恒定的。
刚一听好像和第一条假设说的是同一件事,可是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奥妙。
第二条假设的意思是无论你坐在飞驰的火车里还是静止的躺椅中,光速都保持恒定,和你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
原因就在于我们在处理日常物理目标的速度时得到的都是合速度。
例如你驾驶一辆时速为25千米每小时的越野吉普,一位乘客以相对你10千米每小时的速度用弹弓射击前面的岩石,那么弹珠的实际运动速度就应该是35千米每小时。
可是如果打开前车灯,按照常识光速是334,800,000千米每小时,加上车的运动速度,光的实际速度就应该是334,800,025千米每小时,可实际测量光速还是334,800,000千米每小时。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包括

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包括: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加速度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运动三定律虽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牛顿(I.Newton ,1643-1727)的名字命名,但它是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长期探索的结晶。
1684年,牛顿集成并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系统地定义了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合称运动三定律。
快速导航∙ 关系表外文名 Newton's laws of motion 提出者 艾萨克·牛顿 中文名 牛顿运动定律提出时间 17世纪后期 应用学科 物理学目录∙1概况 ∙2内容 ∙ 第一定律 ∙ 第二定律 ∙ 第三定律 ∙3适用范围 ∙4创立意义 ∙5守恒定律 ∙ 6牛顿简介1 概况物理泰斗艾萨克·牛顿。
在应用牛顿定律之前,必需先将物体理想化为质点。
所谓“质点”是指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在考虑物体的运动时,将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软硬等性质全部忽略,只用一个几何点和一个质量来代表此物体。
质点模型适用的范围是当与分析所涉及的距离相比较,物体的尺寸显得很微小,或我们只考虑物体受的外力,物体本身的内部结构、形变、旋转、温度等对于分析并不重要。
举例而言,在分析行星环绕恒星的轨道运动时,行星与恒星都可以被理想化为质点。
原初版本的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描述质点的动力学,不具有足够功能来描述刚体与可变形体的运动。
1750年,欧拉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出能够应用于刚体的欧拉运动定律。
后来,这定律又被应用于假定为连续介质的可变形体。
假若用一群离散质点的组合来代表物体,其中每一个质点都遵守牛顿定律,则可以从牛顿定律推导出欧拉运动定律。
不论如何,欧拉运动定律可以直接视为专门描述宏观物体运动的公理,与物体内部结构无关。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是什么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这三大定律是研究动力学的基础,在人类探索物质世界规律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扩展资料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
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而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
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第二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
因此在作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

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_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及应用牛顿三大定律是在力学当中重要的定律,在这里,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一下牛顿三大定律的概念解读及其应用。
一、概念及解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解读: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外力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解读:(1)适用范围:一般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
(2)表达式为:F=kma(k=1)=ma,这是一个矢量方程,注意规定正方向,一般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3)牛顿第二定律解题常用的两种方法:①合成法;②正交分解法:已知受力情况时,正交分解力;已知运动情况时,正交分解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读:注意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1)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在两个物体上,一定是同性质力。
而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两个力不一定是同性质力。
(2)一对平衡力中的两个力不一定同时存在,可以单独存在,但一对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二、应用例1.(牛顿第一定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车厢的原来位臵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点的后方答案:C。
解析:AB、除了在静止车厢外,在匀速直线前进的车厢内,跳起后,由于水平方向的惯性,人在水平方向依然保持原来的速度,故也将落在车厢的原来位置。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简要说明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简要说明
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
这三大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解释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理解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至关重要。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牛顿的第一定律称为惯性定律,简而言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的物体会继续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会继续保持运动状态且以恒定速度直线运动。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的关系。
具体来说,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为作用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加速度。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是引起物体加速或减速的原因。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第三定律是牛顿力学中的反作用原理,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它指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的。
简单来说,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解释了为什么物体会相互作用,并且使得我们能够理解许多复杂的力学系统。
总的来说,牛顿的三大定律为我们提供了正确描述物体运动的框架。
它们不仅对于经典力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方式提供了基础。
通过这三大定律的应用,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概念和方程,进一步探究自然界的奥秘。
在牛顿的三大定律的指导下,物理学家们不断探索着世界的运动规律,不断深化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这些定律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解释周围发生的种种现象。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及表达式

牛顿三大定律内容及表达式一、牛顿三大定律内容牛顿三大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为物质运动提供了基本的描述方式。
它们分别是:1.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也就是说,物体具有惯性,即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物体运动的改变量等于作用力与时间之积。
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方式。
3.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物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这个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性,是牛顿力学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定律之一。
二、牛顿三大定律表达式1.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0(或者d(mv)/dt=0),其中F表示外力矢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矢量,t表示时间。
当外力为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不会改变。
2.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力矢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矢量。
这个公式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作用方式,是经典力学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
3.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F',其中F和F'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矢量。
这个公式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牛顿三大定律的意义和影响牛顿三大定律的提出标志着经典力学的诞生,对人类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三大定律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基础,为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具体来说,牛顿三大定律的意义和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了描述物质运动的统一框架:牛顿三大定律为物质运动提供了统一的描述框架,使得人们可以更加精确地预测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这一框架在后来的物理学和工程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牛顿三大定律是指

牛顿三大定律是指牛顿三大定律是古典力学的基石,由著名的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在17世纪提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这三大定律详细阐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研究物理世界运动现象的基本法则。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陈述了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将保持该状态直至受到外力影响。
换言之,物体在没有受到外部力的情况下会保持原来的状态。
这个定律形象地描述了世界万物存在的一种固有性质——物体的恒定运动状态。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最具普遍意义和应用的定律,它表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加速度。
具体来讲,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产生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同。
这个定律提供了计算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所需的基本公式:F=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简洁明了地表明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行为。
根据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定大小和方向的力,被施加力的另一个物体必然会以相同大小和相反方向的力作用在前者身上。
换句话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在大小上相等,方向上相反。
这一定律阐述了力的互相作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过程。
总结牛顿三大定律的公式和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解释物体运动的基础。
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固有的惰性,第二定律描绘了物体受到力时的运动规律,第三定律展示了力的互相作用。
这些定律贯穿于物体的运动研究中,为我们探究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定律,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描绘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取得更大进步。
以上即是关于牛顿三大定律的简要介绍与阐述,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对物理学中这一重要的基础知识有所收获和理解。
牛顿三大定律

牛顿三大定律
在物理学领域,牛顿三大定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规律之一。
这三大定律分别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它们描述了物体的运动规律、运动状态以及物体相互作用的规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简单来说,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要么静止不动,要么以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外力的关系,是研究物体力学性质的基础。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它表明:“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一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F=FF,其中F表示物体受到的合力,F表示物体的质量,F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从这个定律可以看出,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表明:“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都会有一个同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作用在于另外一个物体上”。
这意味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的,一方施力必将受到另一方的反作用力。
这一定律在解释物体间相互作用时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平衡与运动的基础。
综上所述,牛顿三大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规律之一,为我们揭示了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通过对这三大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相互作用,从而深入探讨物理学中更深层次的问题。
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三大定律,进一步探索物理学的奥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运动定律(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表明,除非有外力施加,物体的运动速度不会改变。
根据这定律,假设没有任何外力施加或所施加的外力之和为零,则运动中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
物体所显示出的维持运动状态不变的这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这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中文名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外文名称Newton's First law of Motion提出者牛顿应用学科物理别名惯性定律适用领域范围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表明,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假若施加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为常数。
根据这定律,静止的物体会保持静止,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运动中的物体不会改变其速度,除非有合外力施加于这物体。
注意到速度是个矢量,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与方向都不会改变。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量的实验事实进行深入探究,总结出一条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人称之为牛顿第一定律。
在高中课本是这样描述的: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因为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当描述物体运动时,只有相对于特定的物体、观察者或者时空坐标,才能确实显示出其物理行为。
这些特定的标识称为参考系。
假若选择了不适当的参考系,则相关的运动定律可能会比较复杂,在惯性参考系中,力学定律会展现出最简单的形式。
从惯性参考系观察,任何呈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也都是惯性参考系,否则是“非惯性参考系”。
换句话说,牛顿定律满足伽利略不变性,即在所有惯性参考系里,牛顿定律都保持不变。
牛顿阐述第一定律的方式很值得一提,他将第一定律建立在一个所谓的绝对时空——不依赖于外界任何事物而独自存在的参考系。
绝对时空是一个地位独特的绝对参考系。
在绝对时空中,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性质称为惯性。
因此,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
但以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看来,并不存在一个地位独特的绝对参考系。
在牛顿时期,固定星体时常被用为参考系,这是因为,相对于绝对空间,它们大致静止不动。
在那些相对于固定星体呈静止不动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参考系中,牛顿运动定律被认为正确无误。
但是,学者们现在知道,固定星体并不是固定不动。
在银河系内的固定星体会随着整个星系旋转,显示出自行;而那些在银河系外的固定星体会从事它们自己的运动,这可能是因为宇宙膨胀、本动速度等等。
现在,惯性参考系的概念不再倚赖绝对空间或固定星体。
替而代之,根据在某参考系中物理定律的简易性质,学者可以辨识这参考系是否为惯性参考系。
更确切而言,假若虚设力不存在,则这参考系是惯性参考系;否则,不是惯性参考系。
实际而言,虽然不是必要条件,选择以固定星体来近似惯性参考系,这动作造成的误差相当微小。
例如,地球绕着太阳的公转所产生的离心力,比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的公转所产生的离心力,要大三千万倍。
所以,在研究太阳系中星体的运动时,太阳是一个很好的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而以物理学的观点来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亦可以表述为“物体随时间变化之动量变化率和所受外力之和成正比”,即动量对时间的一阶导数等于外力之和。
牛顿第二定律说明了在宏观低速下,比例式表达:a∝F/m,F∝ma;用数学表达式可以写成F=kma,其中的k为比例系数,是一个常数。
但由于当时没有规定多大的力作为力的单位,比例系数k的选取就有一定的任意性,如果取k=1,就有F=ma,这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中文名称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外文名称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提出者牛顿应用学科物理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在国际单位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N,它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N。
即1N=1kg·m/s^2。
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1)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物体(与光速比速度较低).(2)只适用于宏观物体,牛顿第二定律不适用于微观原子.(3)参照系应为惯性系.F合=ma (单位:N(牛)或者千克米每二次方秒)N=(kg×m)/(s×s)(当单位皆取国际单位制时,k=1,F=kma即为F=ma)牛顿发表的原始公式:F=△(mv)/△t(见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动量为p的物体,在合外力为F的作用下,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以t为自变量,p为因变量的函数的导数,就是该点所受的合外力。
即:F=△p/△t=△(mv)/△t而当物体低速运动,速度远低于光速时,物体的质量为不依赖于速度的常量,所以有F=m(△v/△t)=ma这也叫动量定理。
在相对论中F=ma是不成立的,因为质量随速度改变,而F=△(mv)/△t 依然使用。
由实验可得在加速度一定的情况下F∝m,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F∝a(只有当F以N,m以kg,a以m/s^2为单位时,F合=ma 成立)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比例式来表示,这就是a∝F/m 或F∝ma这个比例式也可以写成等式F=kma 其中k是比例系数高中物理必修一⑴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⑵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凡与正方向相同的力或加速度均取正值,反之取负值,一般常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⑶根据力的独立作用原理,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问题时,可将物体所受各力正交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分别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形式:Fx=max,Fy=may列方程。
⒋牛顿第二定律的六个性质:⑴因果性: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若不存在力,则没有加速度。
⑵矢量性: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物体加速度方向由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决定。
牛顿第二定律数学表达式∑F= ma中,等号不仅表示左右两边数值相等,也表示方向一致,即物体加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
根据他的矢量性可以用正交分解法将力合成或分解。
⑶瞬时性:当物体(质量一定)所受外力发生突然变化时,作为由力决定的加速度的大小或方向也要同时发生突变;当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同时为零,加速度与合外力保持一一对应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对应的规律,表明了力的瞬间效应。
⑷相对性: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坐标系,在这种坐标系中,当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样的坐标系叫惯性参照系。
地面和相对于地面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作是惯性参照系,牛顿定律只在惯性参照系中才成立。
⑸独立性:物体所受各力产生的加速度,互不干扰,而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是每一个力产生加速度的矢量和,分力和分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关系,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
⑹同一性:a与F与同一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
牛顿第三定律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彼此施加于对方的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外文名称Newton's Third Law of Motion-Force and Acceleration牛顿第三定律应用学科物理记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时间1687年提出者艾萨克·牛顿表达式F=-F'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又分为两种版本:强版本和弱版本。
这里,第三定律所表述的是“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而“强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除了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所要求的以外,还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万有引力与静电力都遵守强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可是,在某些状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线(两作用点的连线)。
例如,两个平移的电荷,平移的速度互相平行,但是,并不垂直于两电荷的连线,由毕奥-萨伐尔定律与洛伦兹力定律所算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同线。
这对力只遵守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若两移动的电荷,其移动的速度互相垂直,考虑在它们相遇的瞬间,相互作用力不遵守弱版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建立在绝对时空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超距作用基础上的所谓超距作用,是指分离的物体间不需要任何介质,也不需要时间来传递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相互作用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
除了上述基本观点以外,在牛顿的时代,人们了解的相互作用。
如万有引力、磁石之间的磁力以及相互接触物体之间的作用力,都是沿着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连线方向,而且相互作用的物体的运动速度都在常速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牛顿从实验中发现了第三定律.“每一个作用总是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和它相对抗;或者说,两物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永远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对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彼此作用于对方,并且同时产生,性质相同,这些常常是我们讲授这个定律要强调的内容.而且,在一定范围内,牛顿第三定律与物体系的动量守恒是密切相联系的。
即当任意两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相互作用时,第三定律力对都会出现。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制约联系的机制,研究的对象至少是两个物体,多于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可以区分成若干两两相互作用的物体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的,互相依赖相为依存,均以对方存在为自已存在的前提,没有反作用力的作用力是不存在的;力具有物质性,不能脱离开物体(物质)而存在;力总是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牛顿第三定律也具有瞬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地位是对等的,称谁为作用力谁为反作用力是无关紧要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须是同一性质的力,即作用力为弹力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反之亦然。
而自然界仅有四类基本的相互作用,即电磁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所以从本质上区分力的性质也仅存在这四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确实必须属于同一性质的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能求和,原因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物理名词2017年中考物理测量物理学误差游码测量实验温度计长度实验室摄氏度单位面积千米平方米体温计米体积时间分米立方米小时厘米升分钟毫米毫升秒微米质量毫秒纳米吨停表测量工具千克力刻度尺克牛顿最小刻度毫克测力计零刻度线天平弹簧秤测量范围砝码运动相对运动方向路程静止直线运动速度参照物曲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位置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热分子熔化液化分子运动熔点升华扩散凝固凝华排斥力凝固点冰箱吸引力晶体热传递物质非晶体热传导物体吸收热对流状态放出热辐射固体汽化热量液体蒸发比热容气体沸腾物态变化沸点光光源入射角焦距光的直线传播反射角会聚小孔成像镜面反射发散日食漫反射光屏屏幕月食平面镜照相机光速潜望镜幻灯机真空蜡烛电影放映机空气光的折射放大镜玻璃折射光线倒立的水折射角正立的均匀介质透镜缩小的光的反射凸透镜放大的反射定律凹透镜实像入射光线主光轴虚像反射光线光心海市蜃楼法线焦点光的色散磁磁体小磁针磁场天然磁体磁极地磁场人造磁体电流的磁场南极条形磁铁北极磁感线蹄形磁铁磁化电磁铁声音振动声波振幅介质音调噪音传播响度乐音声速音色分贝回声频率力重力惯性动力重心平衡阻力摩擦力压强动力臂滑动摩擦帕斯卡阻力臂滚动摩擦液体压强作用线静摩擦大气压强滑轮压力标准大气压定滑轮浮力气压计动滑轮力的图示托里拆利滑轮组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功力的方向密度功率力的作用点潜水艇机械效率合力热气球有用功分力飞艇额外功力的合成简单机械总功形变杠杆斜面牛顿第一定律支点电电荷正极电压带电体负极伏特摩擦起电电路伏特计正电荷通路电阻负电荷开路欧姆导体短路变阻器绝缘体电路图滑动变阻器半导体串联欧姆定律电源并联电功导线电量电功率电键电流额定电压干电池安培额定电功率蓄电池安培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