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在实验室和化工生产中常用到硝酸。
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与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HNO3+C=2H2O+4X↑+CO2↑。
则X是A.NO2B.COC.NOD.N2O5答案:A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据此解答。
根据质量守恒定量,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反应后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和1个碳原子,则4X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8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A。
2、一种新型催化剂可用于去除装修残留的甲醛(化学式为CH2O),该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说法错误的是A.甲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8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D .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2:1答案:D分析:据题目信息结合微观示意图可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为:CH 2O+O 2催化剂 CO 2+H 2OA. 甲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6:1:8,选项正确;B. 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保持其构成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选项正确;C.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发生改变,选项正确;D.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反应中甲和乙的分子数之比为1:1,选项错误。
故选D 。
3、利用催化剂将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燃料x ,是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3H 2催化剂X+H 2O ,X 的化学式为A .CB .CH 4C .CH 3OHD .CH 2O答案:C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围观本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前有1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X 必须提供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故选C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 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化学是初三第一次接触的科目,那么关于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本店铺准备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仅供参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单元知识清单含答案01 知识框架 1.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与化学反响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各物质质量总和实质⎩⎪⎨⎪⎧微观⎩⎪⎨⎪⎧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反响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不变微观:化学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与质量不变运用:解释现象、推断元素、确定化学式、辅佐计算等2.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意义⎩⎪⎨⎪⎧微观⎩⎪⎨⎪⎧表示反响物、生成物和反响条件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微观: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书写⎩⎪⎨⎪⎧原那么:以客观理想为基础,遵照质量守恒定律步骤:写→配→注计算:〔解题步骤〕设→写→找→列→答02 知识纵横12.03 实验再现探求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无变化 (1)实验装置:甲乙丙(2)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甲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将试管倾斜,使盐酸与大理石混合;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有________冒出;②气球________;③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实验乙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将试管倾斜,使NaOH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发生______;②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实验丙①称量反响前物质的总质量;②加热玻璃管,引燃白磷;③称量反响后物质的总质量①白磷熄灭发生________;②反响前后质量________(3)实验结论:化学反响前后,物质的总质量________。
(4)交流讨论:实验甲__________,必需保证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丙白磷熄灭生成五氧化二磷,对环境有污染,应塞紧橡皮塞,防止五氧化二磷进入空气中;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单元知识清单实验再现(2)气泡收缩相等蓝色沉淀相等少量白烟相等(3)不变(4)有气体生成防止锥形瓶炸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5单元知识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
成2
(或原子)个数比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
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三、化学反应类型
1、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3、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第 1 页共1 页。
化学九年级上册5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考点1 质量守恒定律⒈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关键词的理解(1)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参加化学反应的,所给予物质不一定都参加反应,若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物质没有参加反应。
所以必须强调“参加化学反应”,而且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3)质量总和“是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如: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的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氧化镁的质量。
故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4)质量守恒不能拓展到其他的物理量。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几个重要实验⑴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⑵铁钉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P93)⑶镁条燃烧(P95)4.质量守恒定律的分析归纳:考点2 化学方程式⒈化学方程式的定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⒉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⑴哪些物质参加了反应(反应物是什么)⑵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是什么)⑶反应条件⑷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乘积之比)⑸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量比(化学计量数之比)⒊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⑴质: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⑵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1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⒈书写原则:⑴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⑵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⒉书写步骤⑴写:根据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中间用短横线相连;⑵配:配平化学方程式;⑶等;将短横线改为等号;⑷标:标明反应条件以及生成物的状态“↑”或“↓”。
⑸查:检查化学式是否写错、是否配平、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是否标了、标了是否恰当。
(完整版)初中化学第5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微观解释: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子破裂成为原子,而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最终宏观上物质的总质量守恒。
2、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生成,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二、量守恒定律的外延:(6个不变)1、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4、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5、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6、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质量不变;三、涉及的相关实验:1、铁和硫酸铜反应(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原理:Fe+CuSO==FeS(4+Cu注意事项:反应前要先用砂纸将铁钉打磨干净反应现象:铁定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天平仍然平衡2、白磷燃烧(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反应原理:4P+5O 2P2Q注意事项:因为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所以反应应在密闭环境中进行锥形瓶底部细沙的作用:防止反映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底炸裂玻璃管的作用是:引燃白磷玻璃管上气球的作用是:调节装置内压强,防止瓶塞崩开现象:白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放出,气球先膨胀后缩小,联想:如该反应中不消耗瓶中气体,还有气体生成,则不应使用气球,因为气球体积增大后会产生较大的浮力,使向下合力减小,天平测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会使实验误差较大。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反应原理:Na2CO+2HCI==2NaCI+HO+C创注意事项:反应要在试验台上进行现象:固体溶解,烧杯中有气泡生成,天平指针向右偏4、镁条燃烧点魅反应原理:2Mg+O 2MgO反应类型:化合反应注意事项:该反应会发出耀眼白光,有可能伤害试验者的眼睛现象: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白色固体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一、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2、书写原则: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九年级化学的第五单元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
它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代表不同的元素,化学式则表示物质的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 + O₂ → 2H₂O。
二、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双替换反应四种类型。
1. 合成反应:两个或多个物质反应生成一个新的物质。
例如,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分解反应:一个物质分解成两个或多个新的物质。
例如,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3. 置换反应:一个元素或离子取代另一个元素或离子的位置。
例如,铜与硫酸反应生成铜硫酸。
4. 双替换反应:两个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互相交换位置。
例如,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氯化氢和硫酸钠。
三、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在离子方程式中,溶液中的离子以离子符号表示,而不是用化学式表示。
离子方程式更加准确地描述了溶液中离子的行为。
例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Na⁺ + Cl⁻ → NaCl。
四、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的电子转移过程。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氧化的物质失去电子,被称为还原剂;而发生还原的物质获得电子,被称为氧化剂。
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的转移来实现。
例如,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表示为:4Fe + 3O₂ →2Fe₂O₃。
通过学习以上的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离子方程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化学以及理解实际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变化和能量转化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第五单元是我们学习化学的关键,主要包括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
下面将对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轨道运动。
2. 原子的特征:原子的元素符号表示该元素原子种类,原子序数(也称为序数)表示原子所具有的质子数,原子序数决定了原子的元素。
3. 原子的质量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可以根据质量数推导出中子数。
4. 同位素:同位素指具有相同质子数但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5. 电子的分布:电子以壳层的形式分布,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大小排列的,每个水平行叫做周期,垂直列叫做族。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是指主量子数相同的电子壳层,周期数等于主量子数。
族是指拥有相同外层电子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元素周期表的特征:元素周期表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
4.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命名:元素的命名通常采用符号表示,符号由元素英文名的第一个或者前两个字母组成。
5.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性质随着周期和族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笫五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介绍。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特征,为化学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这些知识点,多做相关的练习和实验,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化学学习的效果。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和实用的科学,希望同学们在九年级中能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