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12课讲解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 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840.6――1842)
1、背景 结合教材及所学知识思考。(提示:从政治、经 济、军事、外交、思想等方面)
政治 中 国
英国
经济 中 国
英国
外交 中 国
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外交:)中国的国际地位下降;
(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
▪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指的是形式 上是主权国家,实际上主权及领土完整、 经济独立性都已丧失。
铜像由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副 院长李维汜教授所设计,高3.2米,头 戴清朝官帽,身穿一品官服,取站立 姿态,背着双手,昂首挺胸,气宇轩 昂,目光炯炯直视前方,表达了中国 人民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和睁眼看世 界的胸襟气概。这是屹力于西方世界 的第一尊世界禁毒先驱的铜像。
美国纽约林则徐铜像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 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 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结合下列材料, 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主要线索
▪ 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活动
▪ 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 趋势: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中国近代史
1840年
鸦片战争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新中国成立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高中历史必修一高考重要知识点归纳第12课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日 英法美 1900—1901 日意俄 奥德
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辛丑条约》
★ 对列强侵华影响的认识:
其侵略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其实质体现了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其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销售市 场,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背景
①根本原因:
明治维新后,日本实力强大,为满足资本主 义发展的需要,制定了 “大陆政策”,对 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②直接原因: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2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2、战争经过
①丰岛海战,战争爆发。 ② 平壤 战役,清军失利退回国内。 ③ 黄海 战役,邓世昌壮烈殉国,中方主力尚 存,却让日本控制了黄海的制海权。 ④ 辽东 战役,日本攻占大连,进行了旅顺大 屠杀。
设厂(新增)
扩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5
巧记方法:一厂二亿三地四口
B
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6
B
2.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
C.清政府严禁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 反帝斗争的官吏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 国人居住
17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以华制华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太后
3、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 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高中历史人教版统编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课件(35张)

外交制度 国际法
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①_国__际__法__的应用范围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 等其他许多地方;②各国之间签订许多国际公约,制 定一系列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③西方 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导致国际冲突不 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815年2月维也纳会议秘书长的报告 亨利四世只得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
(3)评价。 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规定教会召开宗教会议,事后必须向国王汇报
思考:①(1)根积据史极料一性并结合:所这学知些识,分具析建有立国国际联际盟的法目的性。 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
1.20世纪初期国际法发展:
背景 表现
(1)_第__一__次__世__界__大__战__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2)十月革命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 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1)战胜国建立了_凡__尔__赛__—__华__盛__顿__体__系__;(2)成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_国__际__联__盟__; (3)1928年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二、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 1.消极影响: (1)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植法、葡、西班牙等封建国家复 辟,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 (2)四大国坐地分赃,践踏弱小民族国家利益是历史的反动。 2.积极影响: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 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能力·素养形成
主题 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 【素养探究】 1.产生 史料一 第123条中规定:“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 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第124条“同本协议有关的每一方都必须 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向他提供意见和武力,协助他还击侵害者”。
高一(人教)历史必修一教师用书: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2课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及战后所签订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2.联系列强侵华史实,认识历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受朝鲜请求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趁机出兵,蓄意挑起战争。
2.过程(1)战争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
(2)平壤战役:清军在朝鲜平壤陆战失利,退回国内。
(3)黄海大战:中方主力尚存,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军占领大连、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内容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知识点二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反帝斗争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1)发动战争:1900年6月,英、美等借口镇压义和团,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进攻受阻:义和团和爱国官兵在廊坊附近和天津打击侵略者,联军退回天津。
(3)攻陷北京: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联军司令部设在北京紫禁城内。
3.结果: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命令清军严厉镇压义和团,并部署与侵略者“议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895年5月,台湾士绅提出了台湾独立的主张,并于当月25日拥原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改年号为“永清”,正式宣告台湾民主国成立。
下列对这段史料最恰当的认识是( )
A.是台湾士绅模仿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尝试
B.是非正常情况下保卫祖国的特殊行为
C.是台湾士绅脱离祖国领土的独立行为
D.是坚决拥护大清王朝统治的爱国行为
答案:B
2.《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
……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
”对该条款理解恰当的是日本( )
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
C.取代中国确立东亚领导地位
D.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答案:D。
历史高一必修一第12课课件

寄托了诗人无限的惆怅和悲凉的情感; 也可以反映诗人此后投身于变法维新、救广图存,甚至 不惜以一死来唤醒世人的伟大品格。
课堂小结: 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都 以失败而告终。尽管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开始了 军事改革,中国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都以不同形 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但社会制度的落后, 导致中国一败再败。1901年初,清政府开始实行 新政,它说明改革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中国将向何处去?在下一节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 行探究。
开放沙市、重庆、苏 州、杭州
可在通商口岸投资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 设厂,产品运销内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 地免收内地税
主义的发展。
一、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1894---1895 )
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实行对外扩张,侵华野心蓄谋已久 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签订的条 约
根本原因—打开中国的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 为半殖民半 市场 封建社会 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使中国社会半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 《天津条约》 殖民半封建的 的市场 《北京条约》 程度加深 直接原因—修约被拒绝 《马关条约》
使中国社会半殖民 半封建的程度大大 加深 使中国完全沦 为半殖民半封 建的社会
德、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灾难极为深重
1895年1月,日 军在荣成湾登 陆
1897年,德国在 山东设总督府
1898年,英国 强租威海卫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件 (共25张PPT)

英国:英启国蒙看思中想国、自由主义
材料五:马嘎尔尼没有达到出使中国的目的,离开 北京后,沿运河南下。一路之上,马嘎尔尼对中国 社会进行的详尽的观察,形成了对中国的认识:
——摘编自《清实录》
第10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2)经济上: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完成工业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材料三:英国“礼单”:天体运行仪和望远 镜、座钟一架、天体仪、地球仪、奇巧椅子 一对(能随意转动)、毛瑟枪、连珠枪、铜 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以及英国的土 特产若干。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地位。英 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单位:千万元
1
0
1818
1820
英国输华总值
1827
1831
中国输英总值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
2.原因:
(1)根本原因: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 场,将中国变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中国闭关锁国盲目自大
马 材嘎第料尔一二尼,:代请表咨中英尔国国允国政许王府英,,国提远商出在船了在重六珠洋项山,具、体倾宁要心波求、向: 天化津 。等朕处披登阅岸表,文经营,商词业意。盹恳,具见尔国王恭 顺第之二诚,,请深中为国按嘉照许从。前俄国商人在中国通商之例
,尔允国许王英表国内商人恳在请北派京一设尔立一国洋之行人,住买居卖货天物朝。, 照不第使物管可三用且尔行,,可国。请以居买其于便住卖实珠英商山国人。天附商。此朝近船则德划到与威一彼天无未即经行朝被设收体,防藏制万之,不国小存合来岛放归一,王英切断,商货 种第种四贵,重请之于物广州,附梯近航得毕一集同样,权无利所,不且有听英。国然商 从人不自贵由奇往巧来,,不并加无禁更止需。尔国制办物件。 第又五据,尔凡使英国臣尚称货,自欲澳求门运相往近广珠州崇者山,请峻特岭别地优 方,待宽第小以赐减六海便予税,岛收。请免一存允税处货许。英如,物国不商。商能人天船尽到朝按免彼尺照,中请,土国依即俱所1在归7定82该版之年处籍税之率停,税切率歇疆实从 址上森税然,。不即在岛税率屿之沙外洲另,行亦征收必。划且界请分将疆中国,所各定 有税专率属赐。一此份事以便尤遵不行便。准行。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38张PPT)

6.1896 年,清政府通饬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期“官商一 气,力顾利权”,并提出要“以惠商恤工为本源”。对 此评价正确的是( ) A.清政府主导近代化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依然单纯地学习西方的器物和技术
C.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被迫放宽了 民间工商业活动的限制 D.仍然没有突破洋务运动的框架
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瓜分中国的迷梦。
2.经过 (1900年——1901年)
(1)天津----北京
廊坊附近受挫,逃回天津。
(2)大沽口----天津
天津陷落。
(3)天津----北京
北京陷落,成立联军司令部。
3.结果及影响:
内容 影响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和经济的凋 敝,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解析:B 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规定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 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故日本可以在此驻 军。
3.(2008年宁夏文综31)《上海县竹枝词》有诗 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 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 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C 理解材料的意思是关键,从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三十年间,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筹建海 防,建立新式海军,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 覆没。虽然马尾海战中国也是惨败,但是只是福建 水师覆没,三支海军尚余大半,与题中“总归虚牝 掷金黄”不吻合,故选C。
4.(选做)下图是 1907 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 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 患 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
圆明园残存遗址
“开拓万里 之波涛”, “布国 威于四方”
——明治天皇 《御笔信》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1860年左右,崔济 愚创立了东学教 (一种半宗教性的 会党组织 ),以对 抗传入朝鲜的西方 文化,并致力于帮 助穷困农民争取权 益,口号为“惩治 贪官污吏”和“斥 倭斥洋”。1894年 1月11日,全琫准 图中坐者即为东学党领导人全琫准 率领农民军队在全 罗道古阜郡举行起 义,后被镇压。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 对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过程: 3.影响:
黄海战役
旅 顺 平壤战役 大连
威海战役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深入到内地
苏州 杭州
重庆
沙市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外扩 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③消极备战腐败无能,寄希望于列强——中国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颐台 和湾 园岛 又已 搭割 天日 棚本
李鸿章 伊藤博文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军事改革,资 产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3.影响: 半殖半封社会完全确立;各阶层继续探索
义和团运动
资料: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 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 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 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 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 统庆升平。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教会势力猖獗,民族矛盾激化
2.过程:
①时间:1894-1895 ②经过:电影《甲午风云》 ③结果:《马关条约》(内容→危害)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③对中国:半殖半封进一步加深;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中国各阶层开展救亡图存的斗争(清政府军事改革,资 产阶级戊戌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庚子事变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3.影响:
1900年6月英国海军中 将西摩尔带领八国联军 从天津进犯北京
八国联军将领在天津合影
八国公使纷纷冲进紫禁城争坐龙椅
2、如何评价 “扶清灭洋”的口号?
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火轮船。” 扶清: ①争取官员反帝 ②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忽 视了当时严重的阶级矛盾 灭洋: ①动员群众反帝 ②盲目排外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客观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
战败 →败因?(合作探究)
三 军 败 绩 , 割 地 求 和
万 寿 无 疆 , 普 天 同 庆
《有感一章》 谭嗣同 世间万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
为什么课本上说《马关条约》是继 《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 不平等条约呢?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 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 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思考:根据材料说明义和团运动 的实际反帝效果如何?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企图
1901年9月7日奕劻与李鸿章同
十一国代表签订《辛丑条约》。
内容
《辛丑条约》P59 危害
赔款4.5亿, 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使中 以关税、盐 国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 税作抵押 划使馆界 列强侵华大本营 拆炮驻兵 严禁反帝
澎湖列岛给日本 危害: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 致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半个世纪 赔二亿——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危害:使人民与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为商埠 危害: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允设厂——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 工厂 危害: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了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皇城,皇帝的 子民们竞相扶逃命。也留下了这张真实的民众竞 相扶梯相助八国联军的照片。
在北京菜市口刑场被侵略军斩首的清政府高官有礼部 尚书启秀和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启秀曾荐五台山僧人 御敌,后被日军拘禁。朝廷下旨革职,但八国联军仍 要求作为“祸乱罪魁”追究,次年被斩于菜市口,史 称“主拳诸臣兵败被诛”。
3.影响:
①对日本 ②对列强: ③对中国:
日鹰蛙肠熊虎 代代代代代代 表表表表表表 日美法德俄英 本国国国国国 。,,,,,
一、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背景:
①远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积极对 外扩张(大陆政策)。——根本原因 ②近因:1890年经济危机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契机
完全控制清府,便于镇压反 帝运动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工具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庚子事变
1.背景:
①根本原因:维护和扩大侵略权益(瓜分中国) ②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农民 反帝斗争)
2.过程:
①时间:1900-1901 ②经过:天津→北京 ③结果:《辛丑条约》(内容→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