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 燃烧器详细介绍
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分析及优化

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分析及优化一、引言煤炭是目前全球能源结构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化石燃料。
作为一种高碳含量的燃料,煤炭的燃烧过程不仅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还会产生一系列的氮氧化物、硫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
因此,对煤炭的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和优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煤粉燃烧器的工作原理煤粉燃烧器是一种用于将煤粉喷入燃烧设备中进行燃烧的装置。
它由供煤系统、风送系统、燃烧系统和废气排放系统等组成。
煤粉燃烧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煤粉与空气混合后形成可燃混合物,并在高温条件下使其燃烧。
燃烧过程产生的热能被传递给传热介质(如锅炉水),最终转化为蒸汽或热水供给用户。
三、煤粉燃烧器的燃烧特性1. 热传导性能:煤炭的燃烧过程中,热量需要通过煤粉颗粒内部的热传导才能向外传递。
因此,煤粉的热传导性能直接影响燃烧器的效率和燃烧特性。
通常情况下,热传导性能较好的煤粉能够更充分地释放燃烧热量,提高燃烧效率。
2. 可燃性:煤炭的可燃性是指其在一定温度和氧气条件下燃烧所需的最低点火能量。
可燃性较好的煤炭可以更容易地点燃,燃烧稳定性更高。
通过调整煤粉的粒度、挥发分含量以及煤粉和空气的混合比例等方式,可以优化煤粉的可燃性。
3. 燃烧速率:煤粉在燃烧器中的燃烧速率直接影响燃烧器的热功率输出和燃烧效率。
较高的燃烧速率可以提高燃烧器的工作效率,减少煤粉的燃烧时间,提高燃烧器的热能利用率。
四、煤粉燃烧器燃烧特性的优化方法1. 优化煤粉的粒度分布:通过调整煤粉的粒度分布,可以实现煤粉在燃烧过程中更充分地释放燃烧热量。
一般来说,粉煤的细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燃烧效率越高。
因此,通过合理选择磨煤机的工作参数以及采取适当的分类器来控制煤粉的粒度,可以优化煤粉的燃烧特性。
2. 调整煤粉的挥发分含量:煤炭的挥发分含量对煤粉的燃烧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挥发分含量较高的煤粉可以更容易地点燃,燃烧稳定性更好。
因此,在煤炭的选择和准备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调整煤粉的挥发分含量,来优化煤粉的燃烧特性。
煤粉燃烧器的燃尽率

煤粉燃烧器的燃尽率煤粉燃烧器的燃尽率是指煤粉在燃烧过程中完全燃烧的比例。
燃尽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描述煤粉燃烧器的燃尽率。
一、煤粉燃烧器的工作原理煤粉燃烧器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燃烧设备,它通过将煤粉与空气混合后喷入燃烧室,通过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从而提供热能。
煤粉的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干扰阶段、热解阶段和燃烧阶段。
其中,燃烧阶段是煤粉完全燃烧的关键。
二、影响燃尽率的因素1. 煤粉的粒度:煤粉的粒度越小,其表面积就越大,与空气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燃烧。
因此,适当控制煤粉的粒度可以提高燃尽率。
2. 煤粉的含氧量:煤粉中的含氧量越高,燃烧时所需的外部氧气就越少,燃烧效率就越高。
因此,提高煤粉的含氧量可以增加燃尽率。
3. 煤粉的湿度:煤粉的湿度对燃烧过程有影响。
过高的湿度会影响煤粉的点火和燃烧速度,降低燃尽率。
因此,控制煤粉的湿度可以提高燃尽率。
三、提高燃尽率的方法1. 优化煤粉燃烧器结构:通过对煤粉燃烧器结构的优化设计,使煤粉与空气更好地混合,提高燃烧效率。
2. 控制煤粉供给量:合理控制煤粉的供给量,避免供给过多或过少,以确保煤粉的充分燃烧。
3. 提高燃烧室温度:提高燃烧室温度可以加快煤粉的燃烧速度,提高燃尽率。
4. 优化燃烧工艺参数:通过合理设置燃烧过程中的参数,如燃料供给量、空气配比等,可以有效提高燃尽率。
煤粉燃烧器的燃尽率是影响燃烧效率和环境污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优化煤粉燃烧器的结构,控制煤粉的供给量,提高燃烧室温度以及优化燃烧工艺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燃尽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煤粉燃烧机技术参数

煤粉燃烧机技术参数煤粉燃烧机是一种常见的燃烧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钢铁、化工等行业。
在选择和使用煤粉燃烧机时,了解其技术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煤粉燃烧机的一些关键技术参数。
1. 燃烧机热效率煤粉燃烧机的热效率是衡量其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热效率越高,说明燃烧过程中能够更有效地转化燃料的化学能为热能。
煤粉燃烧机的热效率一般在75%到90%之间,高效的燃烧机能够达到甚至超过90%的热效率。
2. 燃烧机燃料适应性煤粉燃烧机的燃料适应性是指其能够适应的燃料种类和燃烧特性。
煤粉燃烧机通常可以适应多种煤种,如无烟煤、烟煤、褐煤等。
同时,一些高级煤粉燃烧机还能够适应燃烧其他固体燃料,如生物质颗粒等。
3. 燃烧机燃烧方式煤粉燃烧机的燃烧方式通常有两种:喷射燃烧和流化床燃烧。
喷射燃烧是指将煤粉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后燃烧。
流化床燃烧则是将煤粉与一定量的石英砂等颗粒物料一起投入燃烧器中,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形成流化床,使燃烧更加均匀充分。
4. 燃烧机燃烧稳定性煤粉燃烧机的燃烧稳定性是指其在不同负荷运行时燃烧的稳定程度。
燃烧稳定性好的煤粉燃烧机可以保证燃烧的均匀性和可靠性,避免燃烧不完全或燃烧过程中的闪燃现象。
5. 燃烧机排放浓度煤粉燃烧机的排放浓度是指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
煤粉燃烧机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因此需要通过控制燃烧参数和采取排放控制措施来降低排放浓度,以满足环保要求。
6. 燃烧机控制系统煤粉燃烧机的控制系统是实现燃烧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关键。
燃烧机的控制系统通常由温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和控制器组成,能够实时监测和调节燃烧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 燃烧机功率范围煤粉燃烧机的功率范围是指其能够适应的燃烧热负荷范围。
不同行业和应用领域对燃烧机的功率需求各不相同,煤粉燃烧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功率范围,以确保正常运行和高效燃烧。
第5章 煤粉燃烧器

❖ 拢烟罩和火焰稳定器的应用。
四、多通道燃烧器的方位调节 ❖ 1. 喷煤管中心在窑口截面上的坐标位置
❖ 火焰过于逼近物料表面,一部分未燃烧的燃 料就会裹入物料层内,因缺氧而得不到充分 燃烧,增加热耗,同时也容易出现窑口煤粉 圈,不利于熟料煅烧;
第六章 煤粉燃烧器
一、燃烧器发展简介
❖ 20世纪70年代以前,回转窑广泛使用单通道 煤粉燃烧器。
❖ 70年代,出现了双通道燃烧器,性能得以改 善。
❖ 80年代相继出现三通道、四通道、五通道燃 烧器,以适应燃料和窑况变化的需要。
❖ 燃烧器的发展,强化了燃料的燃烧,充分发 挥了燃料燃烧的热效率。
二、单通道燃烧器
❖ 内风、煤风和外风采用同轴套管方式制作,喷出后 的混合过程是逐渐进行的。分级燃烧使三通道燃烧 器的内、外风和整个燃烧过程更加合理,也使燃烧 过程中的有害产物生成量减少。
❖ 煤风三者的总风量,只相当于单通道喷煤管燃烧空 气量的8~12%,故可大大减少煤粉气流着火所需的 热能,并可充分利用熟料冷却机排出的热气流。
风速,内风道为旋流向外扩展,煤风道为轴流向外 扩展,各通道出口截面可以调节。
❖ 特点是:外风道为轴流,并没有锥角缩口。内风道 为旋流向外扩散,煤风道为直通式轴流,中心管端 部结合圆锥台型端盖,以利煤风混合和稳定火馅。
5. 几种多通道煤粉燃烧器介绍
❖ A KHD公司PYRO-Jet燃烧器
超音速煤 粉燃烧器
❖ 将煤风置于旋流风和轴流风包围中,借以提高火焰 根部CO2浓度,从而抑制NOx的形成。
❖ 火焰稳定器
❖ 煤风管科前后收缩,可在维持轴流风和旋流风比例 不变的前提下,一次风量调节范围可达50%~100%。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利用技术,它能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本文将对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的基本原理。
煤粉预热燃烧器是一种燃烧设备,它通过预热燃烧空气和煤粉,将煤粉的燃烧效率提高到最大。
在传统的燃煤锅炉中,煤粉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气和热量损失,而煤粉预热燃烧器则可以通过将煤粉预热到一定温度,减少烟气的排放和热量的损失,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的核心是预热燃烧空气和煤粉的装置。
常见的预热装置有煤粉预热器和燃烧空气预热器。
煤粉预热器主要通过余热回收的方式,将锅炉排出的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煤粉,使其达到一定的温度;燃烧空气预热器则是通过将锅炉进入的空气与烟气进行热交换,将烟气中的热量传递给空气,提高空气的温度。
这样,煤粉和空气在进入燃烧室之前就已经达到一定的温度,能够更加充分地燃烧。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燃煤锅炉的能源消耗。
煤粉的预热可以减少煤粉的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高燃烧效率,从而减少燃煤锅炉的燃料消耗。
其次,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还可以减少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煤粉的预热可以提高煤粉的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使煤燃烧更加充分,减少煤燃烧产生的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再次,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还可以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
煤粉的预热可以减少煤粉对锅炉的磨损和腐蚀,延长锅炉的使用寿命。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燃煤锅炉、工业炉和热风炉等燃烧设备中,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都可以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同时,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还可以与其他节能环保技术相结合,如余热回收技术、燃烧控制技术等,共同发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利用技术,它能够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旋流煤粉燃烧器讲解

从燃烧器喷出的气流具有很高的切向速度和足够大的轴向速度, 早期湍动混合强烈。
轴向速度衰减较快,射程短,后期扰动弱。 旋流燃烧器适用于含挥发分较高的煤种。
七台河职业学院
1、旋流射流空气动力特性
七台河职业学院
旋流射流空气动力特性
旋流强度(n): 表征旋转程度 (气流旋转动量矩/轴向动量)。
n M pL
七台河职业学院
旋流燃烧器的布置
燃烧器前后墙或两侧墙布置 两面墙上燃烧器喷出的火炬在炉膛中 央互相撞击后,火焰大部分向炉膛上方 运动,炉内的火焰充满程度较好,扰动 性也较强 若对冲的两个燃烧器负荷不相同,则 炉内高温火焰将向一侧偏移,造成结渣
旋流燃烧器炉顶布置 只在采用W火焰燃烧技术的较矮的下炉 膛中才应用, 后面讲述
Flame Stabilizing
Guide sleeve Ring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燃烧器作为热能设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和效率直接影响着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燃烧器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先进技术。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通过提前将燃料进行预热,使其达到更适宜的燃烧温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与传统燃烧方式相比,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具有以下优势: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燃料的燃烧温度。
在传统燃烧方式中,燃料直接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由于燃烧室内温度较高,容易导致燃料的燃烧不完全和污染物的生成。
而通过预热燃料,可以使燃料在进入燃烧室之前达到适宜的燃烧温度,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并降低污染物的生成。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可以增加燃料的可燃性。
在传统燃烧方式中,由于燃料直接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燃料中的水分和挥发分无法充分蒸发和燃烧,导致燃料的可燃性降低。
而通过预热燃料,可以充分蒸发和燃烧燃料中的水分和挥发分,提高燃料的可燃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还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的氮氧化物生成。
在传统燃烧方式中,由于燃料的燃烧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氮气和氧气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反应,生成氮氧化物。
而通过预热燃料,可以降低燃烧温度,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为了实现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需要采用适当的燃烧器结构和控制系统。
燃烧器结构应具备良好的燃料预热和燃料燃烧条件,并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不同种类燃料的燃烧需求。
控制系统应能够准确控制燃料的预热温度和燃烧温度,并能够根据燃料的性质和燃烧需求进行优化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热能设备中,如锅炉、工业炉、干燥设备等。
通过采用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还可以降低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污染排放的先进技术。
通过预热燃料,可以提高燃料的燃烧温度和可燃性,减少氮氧化物的生成。
煤粉预热燃烧器技术已经在各种热能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燃烧器介绍

燃烧器的介绍一、工作原理:四通道煤粉燃烧器:一次风进入净风管后分成两股气流分别进入燃烧器的内、外风通道,内外风通道中间为煤风通道。
内风喷嘴处设有旋流器能使内风产生旋转气流喷出。
外风及煤风气流则以轴向喷出。
煤粉喷出后与一、二次风充分混合并燃烧。
内外净风管上分别设有风量调节手动蝶阀,蝶阀上设有开度指示器,改变蝶阀开度可调节内外净风比例,气流喷出速度同时也发生变化。
外流喷嘴处开有一圈小孔,直流风从孔中喷出。
煤燃烧器悬吊在喷煤管小车上,喷煤管行走小车在所配的轨道上通过小车上的调节机构前后移动。
S2型油燃烧器置于煤粉燃烧器中心管中,供初始点火之用。
它主要利用高压油通过切向槽和旋流室产生强烈旋转,再经小孔喷出,油因离心力的作用而被雾化。
火焰形状的调节火焰形状是通过改变内外风比例来实现,内外风的比率在一次净风量的70%~30%范围内调节。
短而宽的火焰是通过增加内风量,同时相应减少外风量,即在较高的旋流风喷出速度下实现的。
增大内风蝶阀开度,旋流风喷射速度增大,反之降低。
长而窄的火焰是通过增加外风量,同时相应减少内风量,即在较高的直流风喷出速度下实现的。
增大外风蝶阀开度,直流风喷射速度增大,反之降低。
旋流风有助于稳定火焰的作用,能使煤粉与一、二次风之间混合得到改善,又能获得快速及高效的燃烧。
火焰形状的调节与煤粉的喂入完全无关。
燃烧器主要不同点是其喷嘴部分:其喷嘴有4道同心的环形风道通以轴向风、涡旋风、煤风和中心风。
外部轴向风道细分数个小风道已便增加出口风速,另外外套管向外延伸超过燃烧器喷嘴呈碗状,可以延缓煤粉与空气的混合,收拢火焰。
另外,其轴向风道和涡旋风道在煤粉风道外部,可以进一步延缓煤粉与空气混合,适当降低火焰温度。
中心煤粉风速较低,外部包以高速一次风聚束作用,使火焰更均匀平滑稳定,火焰会稍微延长,这种窄的火焰对窑皮和烧成带耐火砖有利。
由于火焰尖峰温度降低,使CO2含量高的燃烧气体在火焰根部回流,可降低废气中的O2含量,有效降低NOX 的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种防结焦结构以及煤粉燃烧器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燃烧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结焦结构以及煤粉燃烧器。
背景技术5煤粉燃烧器是指能够让煤粉在短时间内充分燃烧,产生高温涡流的设备,现有的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如图1至图3所示,其包括炉体1-1、炉膛1-11、支架1-2与底座1-3,炉体1-1的左侧中部设置有送煤管1-4,送煤管1-4的一端延伸至炉体1-1的外侧,送煤管1-4的另一端延伸至炉体1-1的内侧,送煤管1-4位于外部的一侧底部倾斜设置有煤粉进管101-5,送煤管1-4的中心设置有点火管1-6,点火管1-6内通过气缸1-7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点火枪1-8,点火枪1-8上设置有雾化喷油嘴,送煤管1-4的右端与点火管1-6的右端之间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叶片1-9,炉体1-1内对应送煤管1-4的中部与右侧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环形进风腔1-10与第一环形出风腔1-12,第一环形出风腔1-12的右端沿15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叶片1-13,第一叶片1-9与第二叶片1-13均与轴线呈一定的角度,保证产生旋流效果,炉膛1-11与炉体1-1之间设与第二环形出风腔1-15,环形进风腔1-10之间设置有第二耐高温浇注料层1-16,支架1-2上设置有鼓风机1-17,鼓风机1-17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201-18、第二供气管1-19与第一环形出风腔1-12、第二环形出风腔1-15相连通,在行走电机1-20的带动下,炉体1-1可以在底座1-3上进行移动。
磨煤喷粉机将煤粉从煤粉进管1-5进入,然后通过送煤管1-4后在第一叶片1-9的作用下以旋流的方式喷出,煤粉被点燃后进行燃烧,点25火枪1-8在点火之后被气缸1-7拉入点火管1-6内,避免烧损,与此同时,在鼓风机1-17的作用下,一部分空气依次经过环形进风腔1-10、第一环形出风腔1-12后,在第二叶片1-13的作用下,以旋流的方式喷出,为煤粉的燃烧提供氧气,另一部分空气进入到第二环形出风腔1-15中,预热后从右侧的出口排出,与煤粉进行燃烧。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炉膛的内壁(即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容5易产生结焦的现象,结焦的原因有很多种,如:1、煤中含有多量的硫化铁;2、煤粉细度不均匀;3、空气含量不足:4、煤质粘度指数高等,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克服结焦的问题,采用了各种方法,如通过设置电控系统来实时的对进气量进行调节,改善煤粉的质量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等缺点,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结焦的问题,所以,亟10需研制一种利于普及使用的、较为经济的防结焦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结焦结构以及煤粉燃烧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结焦结15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炉膛,炉膛的左侧封闭,右侧设置有出口,所述炉体的左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喷吹管路,喷吹管路的左端延伸至炉体的外部并且与压力气体供给装置相连,喷吹管路的右端设置有喷吹口,喷吹口与炉膛相连通并且设置于炉膛的外圈,所述喷吹管路上设置有喷吹脉冲电磁阀。
20进一步,所述压力气体供给装置为高压气包。
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上述的防结焦结构。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左侧中部设置有送煤管,送煤管的左端延伸至炉体的外侧,送煤管的右端延伸至炉膛内,送煤管的中心设置有点25火管,点火管内通过气缸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点火枪,点火枪上设置有雾化喷油嘴,送煤管的右端与点火管的右端之间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一叶片,炉体内对应送煤管的中部与右侧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环形进风腔与第一环形出风腔,第一环形出风腔的右端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均与轴线呈一定的角度,炉膛与炉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与第二环形出风腔,环形5进风腔与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耐高温浇注料层,炉体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第一环形出风腔、第二环形出风腔相连通;所述喷吹管路依次穿过所述环形进风腔与第二耐高温浇注料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倾斜角度相反。
进一步,所述第二环形出风腔的出口处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三叶片,第三叶片与轴线呈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通过缓冲气罐与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相连通。
1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喷吹结构,在煤粉燃烧器工作的过程中,压力气体供给装置以脉冲气流的方式对炉膛的外圈进行喷吹,将熔融的燃烧产物吹出炉膛,避免发生结焦的现象,大大的改善了粉煤燃烧器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煤粉的热转化率,减少了停机维护的次数,提高了经济价值。
20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煤粉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是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轴向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径向剖视图;图7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5述。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10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15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4-7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防结焦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置有炉膛2,炉膛2的左侧封闭,右侧设置有出口3,炉体1 20的左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喷吹管路4,喷吹管路4的左端延伸至炉体1的外部并且与压力气体供给装置5相连,喷吹管路4的右端设置有喷吹口4a,喷吹口4a与炉膛2相连通并且设置于炉膛2的外圈,喷吹管路4上设置有喷吹脉冲电磁阀6。
在本实施例中,喷吹管路4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六处,当然,喷25吹管路4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实际的需要。
在本实施例中,压力气体供给装置5为高压气包,所有的喷吹管路4的输入端均与高压气包进行连接,在实际的使用中,还可以将高压气包替换为其他能够产生高压气体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防结焦结构的工作原理为:在煤粉燃烧器工作的过程中,压力气体供给装置5以脉冲气流的方式对炉膛的外圈进行喷吹,5将熔融的燃烧产物吹出炉膛,避免发生结焦的现象,大大的改善了粉煤燃烧器的工作状态。
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上述的防结焦结构。
炉体1的左侧中部设置有送煤管7,送煤管7的左端延伸至炉体1的外侧,送煤管7的右端延伸至炉膛2内,送煤管7的中心设置有点火管8,10点火管8内通过气缸9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点火枪10,与点火枪10配合的,还设置有储气罐、燃油管路等进行辅助点火的结构,储气罐的出气端通过燃油管路连接至点火枪,借助空压机产生的空气压力将储气罐中的柴油输送到点火枪41上,上述的辅助点火结构为现有技术,具体的结构与原理可以参照公开号为15磨煤喷粉机将煤粉从煤粉进管1-5进入,然后通过送煤管1-4后在第一叶片1-9的作用下以旋流的方式喷出,煤粉被点燃后进行燃烧,点火枪1-8在点火之后被气缸1-7拉入点火管1-6内,避免烧损,与此同时,在鼓风机1-17的作用下,一部分空气依次经过环形进风腔1-10、第一环形出风腔1-12后,在第二叶片1-13的作用下,以旋流的方式喷出,20为煤粉的燃烧提供氧气,另一部分空气进入到第二环形出风腔1-15中,预热后从右侧的出口排出,与煤粉进行燃烧。
在上述的工作过程中,炉膛的内壁(即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容易产生结焦的现象,结焦的原因有很多种,如:1、煤中含有多量的硫化铁;2、煤粉细度不均匀;3、空气含量不足:4、煤质粘度指数高等,25在现有的技术中,为了克服结焦的问题,采用了各种方法,如通过设置电控系统来实时的对进气量进行调节,改善煤粉的质量等,但是这些方法存在成本高等缺点,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结焦的问题,所以,亟需研制一种利于普及使用的、较为经济的防结焦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防结焦结构以及煤粉燃烧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结焦结构,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炉膛,炉膛的左侧封闭,右侧设置有出口,所述炉体的左侧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喷吹管路,喷吹管路的左10端延伸至炉体的外部并且与压力气体供给装置相连,喷吹管路的右端设置有喷吹口,喷吹口与炉膛相连通并且设置于炉膛的外圈,所述喷吹管路上设置有喷吹脉冲电磁阀。
进一步,所述压力气体供给装置为高压气包。
15一种煤粉燃烧器,包括上述的防结焦结构。
进一步,所述炉体的左侧中部设置有送煤管,送煤管的左端延伸至炉体的外侧,送煤管的右端延伸至炉膛内,送煤管的中心设置有点火管,点火管内通过气缸可水平移动的设置有点火枪,点火枪上设置有雾化喷油嘴,送煤管的右端与点火管的右端之间沿周向均匀的设置20有若干第一叶片,炉体内对应送煤管的中部与右侧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环形进风腔与第一环形出风腔,第一环形出风腔的右端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二叶片,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均与轴线呈一定的角度,炉膛与炉体之间设置有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与第二环形出风腔,环形进风腔与第一耐高温浇注料层之间设置有第二耐高温浇注料层,炉体25的底部设置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鼓风机,鼓风机分别通过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与第一环形出风腔、第二环形出风腔相连通;所述喷吹管路依次穿过所述环形进风腔与第二耐高温浇注料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轴线之间的角度为45°。
进一步,所述第一叶片与第二叶片的倾斜角度相反。
5进一步,所述第二环形出风腔的出口处沿周向均匀的设置有若干第三叶片,第三叶片与轴线呈一定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鼓风机通过缓冲气罐与第一供气管、第二供气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10设置喷吹结构,在煤粉燃烧器工作的过程中,压力气体供给装置以脉冲气流的方式对炉膛的外圈进行喷吹,将熔融的燃烧产物吹出炉膛,避免发生结焦的现象,大大的改善了粉煤燃烧器的工作状态,提高了煤粉的热转化率,减少了停机维护的次数,提高了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