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天狗》。

全文共两个自然段,详细描绘了一只神异、威武的天狗形象,展现了古代诗人对自然、神话传说的独特见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重点词汇、句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天狗的形象特点,体会诗人通过天狗形象所表达的豪放、奔放的情怀。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天狗形象的分析。

难点:诗人情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神话传说。

(2)引入本节课内容,板书课题《天狗》。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注意节奏、语气、情感。

3. 精读课文(1)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中描绘天狗形象的关键词。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句“蹲踞高冈,仰天长啸”中的修辞手法。

(2)解释“天狗食日”的传说,了解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仿写一个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形象。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天狗的形象。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天狗形象的感受,引导他们体会诗人的豪放、奔放情怀。

(2)拓展:介绍其他有关天狗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天狗》神异、威武蹲踞高冈,仰天长啸天狗食日豪放、奔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分析诗句“蹲踞高冈,仰天长啸”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见课本注释。

(2)拟人、对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天狗形象的特点,感受到了诗人的豪放、奔放情怀。

《天狗》教学教案

《天狗》教学教案

《天狗》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海拾贝》,主要教学内容为郑振铎的《天狗》。

本文通过描绘天狗的形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赞美。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3自然段,详细内容为对天狗的外貌、习性、生活环境的描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郑振铎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能力,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诗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自由、独立精神的赞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星空和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技巧,注意停顿和语气。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4. 分析课文: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内容,了解天狗的形象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赏析,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诗歌创作。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尝试创作一首以自然为题材的诗歌。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创作成果,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天狗》2. 生字词:盘踞、狡黠、狂吠、皎洁、傲慢等。

3. 天狗形象特点:神秘、自由、独立、勇敢。

4.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自然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

答案:示例:《星空》星空浩渺,璀璨夺目,银河蜿蜒,宛如仙子舞动长裙。

流星划过,点亮希望之光,勇敢追求,心中自由梦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诗歌创作能力。

《天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天狗》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日本传统民间故事《天狗》的基本情节及其深层寓意。

2.提高学生们的口语与阅读能力,加深学生们的文化体验。

3.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探究日本传统民间故事《天狗》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故事中的语言表现,提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三、教学重点1.理解《天狗》故事的深层寓意。

2.掌握故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故事加深对日本传统文化的领悟。

四、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让学生们了解日本传统民间故事的概况和特点,以及《天狗》故事的出处和传说背景。

让学生们感受其神秘和美妙,同时渐渐进入到故事中。

2.阅读故事首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版《天狗》故事,让学生们领略故事故事中的画面和氛围。

接着,老师可以在讲解故事的同时,逐段解读其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辅导学生们理解故事的深层寓意。

3.语言表现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研究故事中的语言表现,如对话、描述、象征等手法,期望学生们能够运用或借鉴这些语言表现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成为更具有文化底蕴的人。

4.文化讲解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和解释一些与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如日本神话、天狗信仰、传统饮食等等。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也能拓宽学生们的文化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5.提问与交流让学生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故事的基础内涵以及领悟,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分析故事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形象,同时对故事中的某些情节进行探究,并交流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增强学生们参与感和多元思考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朗读和听说:让学生们在读故事和讲解时朗读和模仿,提高口语表达技能。

2.文化折叠:让学生们在讲解和学习故事中进行文化知识储备。

3.情景模拟:让学生们逐层逐步趋近于故事,通过加强情感体验来提高学生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天狗》教学设计

《天狗》教学设计

《天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诗歌《天狗》的主题和意象。

学会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内涵,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的激情与创造力,激发学生对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天狗”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象、语言和主题,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音乐,营造热烈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你们的想象中,天狗是什么样子的?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诗人郭沫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讲述《天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环境。

3、初读诗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调、重音和停顿。

4、诗歌分析提问:诗歌中的“天狗”具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找出相关的词句进行分析,如“吞”“狂叫”“飞奔”等,体会“天狗”的强大和奔放。

探讨:“天狗”这一意象象征着什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天狗”象征着追求个性解放、冲破束缚的精神。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找出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句子,如“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感受诗歌语言的夸张和豪放。

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如象征、夸张、排比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再读诗歌学生再次朗读诗歌,要求读出感情,体会诗人的激情。

6、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1《天狗》教学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日本文化中的“天狗”形象。

2.通过学习天狗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天狗的形象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天狗的形象和特点。

2.通过绘画表现天狗。

三、教学内容1.教师介绍天狗,并讲解其形象和起源。

2.老师与学生共同查找天狗的相关图像资料,并一起观察、比较不同版本的天狗形象,从中了解天狗的线条、颜色、特征、表情等等。

3.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天狗在不同故事里的形象特点是否有所不同,对于人物发展有何影响,学生应该如何通过绘画表现天狗的不同特点。

4.讲解天狗形象的绘画技巧,并引导学生练习这一技巧,以便他们后面完成作品的日后使用。

5.学生完成自己的天狗绘画作品,老师为他们介绍作品评价技巧和方法,并根据学生表现和难度等因素给出不同分数的评分标准。

四、教学方法1.以小组形式进行探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2.让学生们在网络上查找天狗的各种图片和故事,并与老师共同讲解、厘定。

3.引导学生练习您的绘画技巧。

4.以课堂讲解和研讨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天狗相关的知识,强化他们对于变化和特点的认知。

五、评价方法1.评价学生的天狗绘画作品,根据学生的表现和难度因素及其时间表现和难度等因素给出不同分数的评分标准。

2.评价学生课堂讨论参与度和表现。

3.评价学生掌握天狗知识的程度。

六、课堂思考学生成功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需要下列思考过程: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最终知道了哪些关于天狗的特点和故事?2.你认为你在绘画天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呢?3.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你认为你完成得如何?如何进一步改进?4.同学间有什么互动表现比较出色,令你印象深刻的地方?5.你学到了课堂意想不到的内容吗?通过对以上思考的总结和分享,学生将更好地融入这道饱含着岁月长河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中通过学习天狗的故事及特点,我们深入了解了日本民间传说中的神秘生物。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天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恰当的朗读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天狗》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恰当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 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恰当的朗读和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预习、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分享学习心得。

3. 朗读表达: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表达。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5. 写作实践: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思考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4. 朗读表达:学生进行朗读练习,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段落进行表达。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天狗》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天狗》的作者、时代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天狗的形象,理解课文的主题。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天狗的形象,体会课文主题。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天狗》。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感知天狗的形象。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天狗的形象,探讨课文的象征意义。

3.4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补充、评价。

3.5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6 情感体验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分享自己的感悟。

3.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狗的形象及课文主题。

第四章: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第五章: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对天狗形象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作者爱国情怀的短文。

3. 收集有关爱国诗篇,进行阅读分享。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他们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6.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天狗形象和课文主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的爱国情怀的培养情况。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内涵。

7.2 情感教学利用课文中的情感元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同。

7.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风格,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2024年《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24年《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2024年《天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生命的追问》,具体内容为郑愁予的《天狗》。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深层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天狗》的生字词、句式结构及诗歌背景。

2. 分析并感悟诗歌的意象、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探究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生命、自由等主题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天狗》的意象、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表达。

难点:理解诗人如何运用象征手法表达对生命、自由等主题的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天狗》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背景,查找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介绍郑愁予及其创作背景。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3)讲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我是天狗,我是狂犬”中的象征意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句,分析其意象、意境及象征意义。

6. 小组讨论:探讨诗歌主题,分享感悟。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天狗》2. 诗人:郑愁予3. 诗歌背景:现代诗歌,象征手法4. 重点:意象、意境,象征手法5. 难点:生命、自由等主题的思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天狗》中的意象、意境及象征手法,谈谈你的感悟。

2. 答案示例:分析诗句“我是天狗,我是狂犬”中的意象、意境及象征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郑愁予的其他作品,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意境分析。

2. 象征手法的运用。

3. 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探讨和感悟。

4. 作业设计与答案示例。

一、诗歌的意象、意境分析1. 天狗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天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神秘、狂放的形象,诗人借此象征追求自由、不屈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及能力:
概括“天狗”的形象
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过程及方法
反复诵读,概括“天狗”的形象
知人论世,弄清写作意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审美能力;学习作品中所展现的个性及激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天狗”的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由第一单元“生命的律动这一主题”导入
本单元都是展示“生命的律动”的诗篇。

这些诗篇所显现的生命形态,或如“天狗”般充满豪放的气势,或像“井”一样保持着“静默,清澈”的姿态,或如“春天”一般显示蓬勃的生机,或者表现战士直面死亡的勇气,或者表现船夫在激流中搏斗的坚韧勇敢。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领悟并品味这些诗歌所包蕴的生命内涵,进一步了解现代诗歌创作及诗人人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现代诗歌奇特的思维方式。

二、导读:整体感知。

1.播放《天狗》录音后,全体学生齐读,从感性上体会诗作的强烈感情。

2.请同学交流初读此诗的感受。

3.学生个读。

三、正音
剥皮脊髓脑筋
四、探究“我”的形象
1、具体分析:
第一节:诗人连续用了4个“吞”字,展示了“天狗”无比豪放的气概
第二节:用了4个光,总能量,强化了“天狗”的气势,凸显了“天狗”的穿透力和生命活力,吞下全宇宙的“天狗”,向世人展现它的能量,放射出熠熠的光辉,它代表了一切光芒之所在,全宇宙能量的总和。

第三节:核心、高潮、最精彩的部分。

通过“天狗”“动”的形态(“飞奔”、“狂叫”、“燃烧”),来展现它的狂放不羁,突现其主体意识,他需要汹涌、喷发,尽情地展现自身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并且正如一只经历了涅磐之后的“凤凰”,用不断自我毁灭及超越的方式,向世人显示蓬勃的青春激情,个性和自由精神的中粉伸张和张扬。

第四节:经历了一阵狂乱的飞奔、吼叫及燃烧后,“天狗”再度还原回来,预示“我”的壮烈毁灭,宣告“我”的完成。

小结:“天狗”的形象塑造:在狂飚突进,冲决一切封建藩篱,高扬个性解放思想大旗的五四时代,《天狗》可谓是最典型、最充分地
反映出这个时代精神的独具特色的典范作品。

这首诗以奇异的想象和超凡的象征塑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和狂放的个性追求的“天狗”形象。

以恢宏的气魄和极度的夸张,突现了“天狗”气吞日月,雄视宇宙,顶天立地,光芒四射的雄奇造型,喷发出五四时代文学独具的澎湃激情和破旧迎新的主题。

诗人把自我的情感熔铸到“天狗”的形象中,直接以“天狗”自比,极写自我力量的扩张和自我精神的解放。

在象征性的诗歌意象中,塑造了一个大胆反抗,勇敢叛逆的抒情主体——“我”(即“天狗”)的形象。

“我”横空出世,“我”雄居宇宙,“我”主宰一切,“我”及宇宙本体合而为一,“我”在自噬其身中获得新生。

五、写作意图分析:
1、知人论世:
作品背景《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五四”时期,郭沫若以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并出现了他的“诗的创作爆发期”,1921年结集为《女神》出版。

《女神》共收诗57首,出色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精神,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由体的形式、浪漫主义特征,开了一代诗风。

郭沫若也因此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奠基人。

二、思想内容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2、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塑造了一个狂放不羁、气势磅礴的天狗形象,这既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古老民族的自我写照,又是具有彻底破坏和大胆创造精神的新人形象,体现了个性解放的时代潮流。

六、总结归纳:
1、艺术特色: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①比喻新颖生动。

②想象大胆奇特。

③感情奔放激越。

④讲究韵律和节奏感。

2、诗歌语言的特点:
全诗二十九行,每行都以“我”起首,长短不拘,既单调又散乱,全然不理会中国读者低吟浅唱、一唱三叹的诗歌审美预期,通篇为高腔大嗓的狂呼呐喊,随兴陡然而起,兴尽嘎然而止! 这种自始至终的单调句式反而增强了全诗一气呵成的整体连锁性,信口开河、不加打磨的粗厉语言反而强化、凸现了诗的力度,拒绝包装、径直袒陈的赤裸情感反而更易于及读者交流共鸣。

这样,全诗浑然一体,如灼热的岩浆冲破地壳,火山爆发般喷涌不已;又如天山之巅暴发泥石流,汹涌澎湃、呼啸奔突,一泻如注……,具有极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