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南理工电子信息课程设计

南理工电子信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2. 学习并掌握基础的电子电路原理,如放大器、滤波器等;3. 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如C语言、Python语言等,并能应用于简单的电子信息处理;4. 理解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如数字通信、无线通信等。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系统,具备初步的电路分析和调试能力;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对电子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为南理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或大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信息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包括信号的分类、特性和处理方法,系统的性质和分类,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等。
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基本电路的原理、设计和应用。
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编程语言基础:介绍C语言、Python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结构、控制语句等,并结合电子信息处理实例进行讲解。
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数字通信原理:包括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调制解调技术、误码纠正等。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设计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传输与处理等。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元件和设备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系统,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学生能够解释并计算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基本参数,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使用常用电子测量工具和仪器的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电路搭建与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软件进行电路图绘制和仿真,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学生通过课程项目设计,培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与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学生通过学习电子与信息工程,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可能缺乏实践经验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要求:1. 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教师应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介绍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符号及作用,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讲解基本电路原理,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交流电路等。
2. 信号与系统:阐述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分析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如频率响应、幅频特性等。
3.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学习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仿真与测试等;介绍典型电子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如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等。
南航电子信息课程设计

南航电子信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术语和原理;2. 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功能、分类及应用;3. 了解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4. 掌握C语言编程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的基本问题;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信息系统;3. 能够运用C语言编写程序,实现对电子元器件的控制;4. 能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课程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共同解决问题;4.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南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包括电子信息系统组成、功能及分类,电子信息工程相关术语解释。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2. 电子元器件:介绍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功能、分类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3.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字电路;第四章 模拟电路4. C语言编程基础:讲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运算符、控制结构等,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五章 C语言编程基础5. 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结合实际项目,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电子信息本科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本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2. 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如信号处理、电路分析、通信原理等;3. 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工程设计能力;2. 能够使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电路仿真、信号处理等操作;3.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撰写规范的电子信息工程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3.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具备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贡献力量的意识。
本课程针对电子信息专业本科学生,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和实施,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信息工程概述:介绍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前景展望,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电路元件、电路分析方法、正弦稳态电路分析等,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信号与系统:阐述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等,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通信原理: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编码与解码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数字信号处理:讲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原理、离散傅里叶变换、数字滤波器设计等,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方法:涵盖电子信息工程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流程、仿真与测试等,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电子信息工程capstone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工程capstone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包括信号处理、电路设计、通信原理等;2. 掌握Capstone项目的设计流程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了解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趋势。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2. 掌握硬件编程和软件开发技能,实现电子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3.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撰写项目报告和进行成果展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认识到电子信息工程在服务社会、促进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循工程伦理,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但缺乏系统性的项目设计和实施经验。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电子信息工程Capstone课程设计》的相关章节,组织以下内容:1. 电子信息工程基础理论回顾:包括信号与系统、电路分析、通信原理等核心知识点的复习,为学生后续项目设计奠定基础。
2. Capstone项目设计流程:详细介绍项目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实施与测试等环节,使学生了解项目全流程。
3.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应用:教授学生运用EDA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提高设计效率。
4. 硬件编程与软件开发:结合实际项目需求,教授学生进行硬件编程(如FPGA、ARM等)和软件开发(如嵌入式系统、Android等)。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课程设计名称:专业课程设计课程编号:04130102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第七学期总学时或周数:4周课程设计学分:4先修课程:微机技术与应用、信号与系统、高级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大纲主笔人:本大纲审核人:秦实宏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性质和基本任务1.巩固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进一步提高程序设计及调试能力;4.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步骤和方法;5.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资料检索的方法,学习对已有资料进行消化总结的方法:6.学习撰写科学报告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设计内容、学时分配及教学要求设计内容: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本专业所学课程,有针对性的安排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问题,同学根据指导教师指定的研究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料检索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分析、设计和实验,最终撰写出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设计内容应该主要综合信号的采集、分析、处理、传输等方面的知识。
每一年可以由指导教师出不同的设计题目。
时间安排:一般安排在第7学期的第15周〜第18周第16周〜第17周共2周时间内学生根据设计任务要求进行方案选择和系统设计;第18〜19周共2周时间内进行调试及设计结果验收。
结果验收后,学生必须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两份,一个设计任务写一份报告),上交相应的指导老师进行评阅。
教学要求:(1)每位学生必须在四周的设计期间内,独立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2)每位学生必须选择使用不同的设计参数,或独立的设计方案、编写程序及调试;(3)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按规范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具体设计方案、程序、仿真试验结果、结果分析与讨论等内容。
三、课程设计方式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集中指导与单独指导相结合; 可选择每班一题、半班一题、每组一题等方式。
电子信息系列课程设计

电子信息系列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路原理;2. 使学生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系统中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信息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3.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电子信息产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包括电子元件的分类、功能及电路原理,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应用,以及简单放大电路的分析。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与电路基础2.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以及数字电路的常用设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字电子技术与逻辑设计3. 电子信息系统:讲解电子信息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信息处理技术,如信号采样、滤波、调制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信息系统4.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未来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5. 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元件焊接、电路搭建、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和电子信息系统的简单搭建等实践活动。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配置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课程配置方案一、课程目标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产业,它对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配置必须符合现代产业需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电子信息工程课程的合理配置,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数学数学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掌握数学分析、离散数学和概率论等基础数学知识,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物理学物理学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另一个基础学科,学生需要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和光学等内容,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3)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内容,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为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专业核心课程(1)电子电路电子电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通过电子电路的学习,掌握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2)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另一个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信号的产生、变换、传输和处理等基本原理,掌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电子信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信号处理能力。
(3)通信原理通信原理课程包括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两个部分,学生需要学习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调制解调技术、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等内容,培养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方面的能力。
(4)微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工程的又一个核心专业课程,学生需要学习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特性和集成电路设计等内容,掌握微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摘要
现在的每条街道上都配有路灯,如何实现路灯的智能化控制来节省电力资 源,路灯控制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路灯控制器本主要是通过光敏电阻对 外界的光线的强弱的感应来控制 LM358 的高、低电平输出,从而控制路灯的开或 关。采用 74LS160、74LS48、74LS121、358、555 等芯片来完成路灯亮暗控制与 所需要的数字逻辑显示功能。当处于暗环境下(晚上)能够自动开灯(发光二极 管亮),当处于亮环境下(白天)能够自动关灯(发光二极管灭);能自动记录“路 灯”的开灯次数(用 1 位数码管显示);能累计“路灯”开灯时间(用 2 位数码 管显示)。
5 总结..........................................................................................................................17 5.1 整体评估........................................................................................................17 5.2 心得与体会....................................................................................................17
照明工程迅猛发展,其路灯数量的增大,而且功耗和性能大不提高,因而 对路灯定时器控制的要求比较精确. 目前,路灯开关灯控制方法多为“钟控”和 “光控”。本次课题采用“光控”“光控”可以根据天气的情况变化来控制灯光的 变化。这样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可以节省电力资源,符合当今社 会节能减排的要求。
Keywords Curriculum design; street lamps controller; counting circuit chip information; time circuit; I circuit
5
1 概述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4 设计结果及分析......................................................................................................16 4.1 设计结果.......................................................................................................16 4.2 电路的调试..................................................................................................16
3 详细设计....................................................................................................................8 3.1 光控电路.........................................................................................................8 3.2 计数电路..........................................................................................................9 3.2.1 单位共阴数码管...................................................................................9 3.2.2 芯片资料............................................................................................10 3.3 计时电路.......................................................................................................12 3.3.1 一秒脉冲发生器...............................................................................13 3.4.总电路图.......................................................................................................14
二、进度安排:
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学期结束前二周进行,共计 14 天。
第 1 天:
选择课题,论证设计方案;
第 2 至 3 天: 原理设计,电路仿真(有条件进行这一步),原理修改;
第 4 至 5 天: 安装工艺设计,购买元器件;
第 6 至 9 天: 按安装工艺和调试工艺分步安装、焊接、调试,电路修改,总调;
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本科生课程设计
课 程 名 称:
题
目: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日
期:
指 导 教 师:
电子线路综合课程设计 路灯控制器的设计 08 电信 杨文鑫 088326131 2010-6-24 李贵明
科文学院教务部印制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一、课程设计目的、任务和内容要求: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浪费也越 来越严重,电力资源就是其中之一。现在的每条街道上都配有路灯,如何实现路灯的 智能化控制来节省电力资源,路灯控制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本课程设计的任务就是设计一个路灯的控制系统。鼓励学生在熟悉基本原理的前 提下,与实际应用相联系,提出自己的方案,完善设计。
第 10 天: 结构设计与安装(无外壳要求的可以不做此项);
第 11 至 13 天: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文搞要求有纸版和电子版);
第 14 天: 课程设计答辩、演示、验收。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三、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彭介华.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大连理工大学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年 [3]《数字电子计数基础》(第五版),阎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邱关源、罗先觉.电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 [5]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 日
徐州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1 概述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6 1.2 设计的不足与发展..........................................................................................6
具体设计任务如下: 1.熟悉路灯的工作原理; 2.写出路灯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3.用硬件加以实现; 4.写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路灯控制器电路。 1.基本要求: (1)当处于暗环境下(晚上)能够自动开灯(发光二极管亮),当处于亮环境下(白 天)能够自动关灯(发光二极管灭); (2)能自动记录“路灯”的开灯次数(用 1 位数码管显示);能累计“路灯”开灯 时间(用 2 位数码管显示)。 2.发挥部分:用白炽灯代替发光二极管;其它。
1.2 设计的不足与发展
光控”容易受外部环境干扰,灵敏度低且可靠性较差。“钟控”不适应天气突变 与季节变化等自然情况。二者均不能实现控制开关灯的合理化、科学化。从而 会出现:开灯早,关灯晚;或者开灯晚,关灯早的现象。前者会造成巨大的电 能浪费,后者会损害城市形象、影响社会治安和交通安全,从而影响城市的投 资环境。所以应取长补短,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路灯控制器。
关键词 课程设计; 路灯等控制器; 计数电路 芯片资料; 计时电路; I 电路图;
Abstract
Now every street are equipped with lights, how to achieve intelligent control of street lamps to save power resources, street lighting controller can solve the problem. Controller of the main street through the photosensitive resistance to external light sensor to control the intensity of the high-LM358, low output to control lights on or off. Using 74LS160、74LS48、74LS121、358、555and other chips to complete the street light and dark control and digital logic required to display. When the environment is dark (night) to automatically turn on the lights (light emitting diode), when in bright environments (daytime) to automatically turn off the lights (LED off); to automatically record "lights" in the number of lights (with a digital display); to total "lights" turn on the lights of time (with two digital dis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