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
煤的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

煤的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一、煤工业分析项目代表符号煤工业分析项目新旧符号对照表煤质分析项目细划分新旧符号对照表二、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及其含义在煤的分析试验中,煤样基准的含义是表示分析结果是以什么状态的试样为基础得出的。
由于不同状态下的试样所包括的基础物质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的试样基础。
1. 空气干燥基(X ad)以煤中水分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平衡(动态平衡)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2.收到基(X ar)以收到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3.干燥基(X d)以假想的无水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X daf)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三、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符合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新旧符号对照表四、煤质换算常用的基准换算煤质分析有关基准的换算系数换算举例:1.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基结果X d =X ad×100÷(100-M ad)某一煤样A ad=19.75%,M ad=1.26%。
按上述公式计算煤样A d:A d = 19.75×100÷(100-1.26)=20.002.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无灰基(X daf)结果:X daf= X ad×100÷[100-(M ar+A ar)]某一煤样V daf=7.20%,M ad=1.26%,A ad=19.75%:V daf= 7.20×100÷[100-(1.26+19.75 )] = 9.12五、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1.水分的测定根据水在煤中存在的形态,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煤中的;化合水是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结合水需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放出。
煤质工业分析报告单

煤质工业分析报告单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煤质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为煤矿和相关工业提供基本的煤炭质量数据。
通过对煤样的化学分析、物理性质测试和燃烧性能评估等方面的考察,可以了解煤炭在工业生产中的潜力和适用性。
2. 煤样来源和采集方法本次煤炭样品采集来源于某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原料煤。
样品采集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在采集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步骤:1.选择代表性的煤炭样品。
2.通过手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样品的采集。
3.将采集到的样品放入密封容器中,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以防止质量损失和污染。
3. 化学成分分析3.1 元素含量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我们对煤样中的主要元素进行了分析。
以下是元素含量的测试结果:元素含量(%)碳(C)65.2氢(H) 5.8氮(N) 1.2硫(S) 2.6氧(O)25.2灰分(A) 4.53.2 热值分析热值是评价煤炭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使用标准燃烧法,测定了煤样的高位发热量(Q)和低位发热量(Qr)。
测试结果如下:•高位发热量(Q):6500 kcal/kg•低位发热量(Qr):6000 kcal/kg4. 物理性质测试4.1 相对密度煤样的相对密度是描述煤炭重量和体积之间关系的指标。
我们使用比重法测定了煤样的相对密度,结果为1.4 g/cm³。
4.2 粒度分析煤炭的颗粒大小对于燃烧性能和利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使用筛分法对煤样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如下:•10mm以上:10%•10-5mm:40%•5-1mm:30%•1mm以下:20%5. 燃烧性能评估5.1 燃点分析燃点是指煤炭燃烧的起点温度。
我们使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煤样的燃点,结果为350℃。
5.2 燃烧特性煤炭的燃烧特性直接关系到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对煤样的燃烧试验,我们评估了其燃烧性能,结果如下:•发热速率:10 g/min•燃尽率:90%•灼烧时间:120 min6.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对煤样的工业应用潜力进行了评估。
5.4 煤质分析--煤的发热量的测定方法

——系数。 系数。 系数
2.烟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式 .
3.褐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式 .
• Qnet,ad = 100 K2′-(K2′+6)( )(Mad + Aad )′ ( ′ )( 3Vad - 40Mad 系数。 • 式中 K2′——系数。 系数 • 我国主要褐煤矿区的K2′:
5.4.5 自动量热仪法
• 1. 仪器及测定原理
• 自动量热仪基本原理:将对温度变化有敏感作用的铂电阻探头 插入量热仪内,因温度变化引起铂电阻的阻值变化,使精密电 桥输出一模拟电压信号,此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又经A/D 转 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用微机进行处理。它与热 量计配套使用,整个测试过程能自动点火、自动测温、自动显 示及打印出内筒温度变化、计算冷却校正值(恒温式)和最终 结果。 • 自动量热仪的操作步骤中,称样,装氧弹,称量内筒水均与上 述要求相同。然后按照说明书要求安装热量计,输入必要的参 数,测试自动开始。测试结束并打印结果后,核对输入的参数, 确定无误后即可报计算式 . Qnet,ad = K 0′ - 86Mad - 92Aad - 24Vad 式中: 式中: Qnet,ad—— 煤 的 空 气 干 燥 基 低 位 发 热 量 , kcal/kg (1cal = 4.1816 J); ) Mad——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水分 Aad——煤的空气干燥基灰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灰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灰分 Vad——煤的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煤的空气干燥基挥发分
5.4.3 发热量的种类
• 弹筒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样在充有 弹筒发热量: 过量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为氧气、 过量的氧弹内燃烧,其燃烧产物为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 氮气、二氧化碳、硝酸和硫酸、液态水以 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及固态灰时放出的热量。 • 煤中原有的水和氢元素燃烧生成的水冷凝 在弹筒中,氮被氧化为NO 在弹筒中,氮被氧化为NO2或N2O5,硫被氧 化为SO 它们溶于水也会产生热量。 化为SO3,它们溶于水也会产生热量。因此 煤在弹筒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 的热量多,所以又称为“最高发热量” 的热量多,所以又称为“最高发热量”。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

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领域。
为了了解煤的工业特性和分析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旨在对煤的成分、燃烧特性以及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煤的工业分析进行深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煤的元素组成和质量特性;2.研究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3.分析煤的环境影响,包括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等。
3. 实验方法3.1 煤的取样和制备我们从工业煤矿中采集了多个煤样,并进行了样品制备。
首先,我们将煤样进行破碎和研磨,以获得均匀的粉末样品。
然后,我们从粉末中取出适量样品,用于后续的实验分析。
3.2 煤的元素组成分析我们采用了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煤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
通过该仪器,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煤样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包括碳、氢、氧、硫等。
3.3 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我们使用煤的热值测定仪器对煤样的燃烧特性进行测定。
该仪器可以测量煤样的发热量,从而了解煤的热能价值。
同时,我们还对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进行分析,以了解煤的燃烧性能和煤质特征。
3.4 煤的环境影响分析为了研究煤的环境影响,我们对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了测定。
我们使用了气体分析仪对煤燃烧产生的废气进行采样,并分析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测定,我们可以评估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煤样的元素组成分析表明,煤中主要含有碳、氢、氧和硫等元素,其中碳是主要元素,占煤样质量的大部分。
2.煤样的燃烧特性分析结果显示,煤样的热值较高,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热能价值。
同时,煤样的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的含量也得到了测定和分析。
3.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测定结果显示,煤燃烧是一个高碳排放过程,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一定的影响。
5. 结论通过对煤的工业分析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煤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具有丰富的碳含量和较高的热能价值。
煤的工业分析原理

煤的工业分析原理
煤的工业分析原理是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分析和实验方法来确定煤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煤的工业分析原理:
1. 制备样品:首先需要从矿井或煤炭储存地点获取煤样,并将其分成不同的颗粒大小。
通常会使用机械粉碎或切割来获得符合要求的煤样。
2. 煤的质量分析:通过测定煤的总水分、挥发分、固定碳和灰分等质量指标来评估煤的燃烧性能。
这些指标通常使用烘干和称重法、热重分析法等来测定。
3. 煤的元素分析:通过测定煤中的元素含量来评估其化学成分,并同时分析煤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有光谱法、元素分析仪等。
4. 煤的热值分析:测定煤的高位发热量是评估其燃烧能力的重要参数。
煤的热值分析通常使用燃烧热量测定仪等仪器来测定。
5. 煤的物理性质分析:除了化学成分的分析外,还需要评估煤的物理性质,如粒度分布、孔隙结构等。
常用的物理性质分析方法有筛分、比表面积测定仪等。
6. 煤的矿物组分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方法,确定煤中的矿物组成和矿物相对含量。
通常使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来进行分析。
7. 煤的燃烧特性分析:通过热学性能测试,评估煤的燃烧特性,如热解特性、燃烧反应过程等。
煤的燃烧特性分析通常使用热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等仪器来进行测试。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煤的工业分析原理,通过这些原理可以全面评估煤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燃烧特性,为煤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2122024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024年,煤仍然是全球最重要和最广泛使用的化石燃料之一,尤其在工业领域使用广泛。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的质量特性和燃烧特性,为工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指导。
下面是2024年煤的工业分析方法的一些主要内容。
首先是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质量特性是指煤的组分、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特征。
这些特性对于确定煤的适用性和燃烧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质量特性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通过对煤中主要元素(如碳、氢、氧、氮、硫等)的测定,确定煤的组分和热值等特性;元素周期表:通过对煤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确定煤的化学特性和燃烧特性;红外光谱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确定煤的结构特性和功能性特性;X射线衍射法:通过对煤样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煤的结晶特性和晶体结构等。
其次是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
煤的燃烧特性包括煤的可燃性、燃烧速度、燃烧特性等方面的特性,对于确定煤的燃烧效率和排放物特性非常重要。
在2024年,常用的煤的燃烧特性分析方法包括:热重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热重分析,测定煤的热重变化曲线和热分解特性;差热分析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差热分析,测定煤的燃烧热功和反应动力学参数;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物特性;煤粉爆炸试验:通过对煤粉进行爆炸试验,测定煤粉的爆炸特性和安全性。
最后是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
2024年,煤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发电、制造、化学工业等多个行业。
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可以帮助确定煤在特定工业过程中的适用性和效果。
常用的煤的工业应用分析方法包括:煤质分级法:根据煤的质量特性,对煤进行分级,确定煤的适用范围和品质等级;煤气化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气化实验,测定煤的气化特性和产物组成等;煤燃烧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燃烧实验,测定煤在不同燃烧设备中的燃烧特性和效果;煤化学加工实验法:通过对煤样进行化学加工实验,研究煤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和可行性等。
工业分析法计算热值

Qnet,ad = 31732.9—70.5Vad—321.6Aad—388.4Mad
式中:Qnet,ad——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J/g;
Mad、Aad、Vad——分别为煤的空气干燥基水份、灰分、挥发分,%;
CRC——烟煤的焦渣特征。
利用上述三个公式计算出来的煤低位发热量,与目前水泥企业应用的旧公式计算出来的低位发热量相比,精度有较大提高,其中烟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72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15%,无烟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05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34%,褐煤计算的低位发热量标准偏差为393J/g,精度比旧公式提高36%,新公式的误差与灰分有关,如灰分(干基)大于40%,误差增大,灰分越高其误差越大。因此,使用时应注意,当干基灰分大于40%时,应另选公式计算。—395.7Aad—702.0Mad + 173.6CRC
(2)计算无烟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公式:
Qnet,ad = 34813.7—24.7Vad—382.2Aad—563.0Mad
(3)计算褐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公式:
国家煤炭院于60年代推出了烟煤、无烟煤、褪煤空气干燥基低位发热量的计算公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如烟煤的发热量与水分、灰分、挥发分和焦渣特征有关,但当时推导这一公式时,没有把焦渣特征定量化纳入公式中,而是根据焦渣特征的大小分组列出K值。在计算烟煤的发热量时,根据焦渣特征大小,查出K值再纳入公式。这不仅计算麻烦,而且K值呈台阶式变化,对于某些挥发分在边界处的煤样,其计算误差就会增大,为此,国家煤炭院陈文敏教授领导的“七五”科技攻关项目,收集了全国大量煤样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法,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研究推导出一套计算烟煤、无烟煤、褐煤低位发热量经验公式。
煤质检测国标

煤的工业分析: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分析的总称。
全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h,无烟煤干燥3h。
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在空气中冷却约5min。
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1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取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5、.6、全水分的测定(微波干燥法):分析步骤:1、按微波干燥水分测定仪说明书进行准备和状态调节。
2、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6mm的煤样10~12g,称准至0.01g平摊在称量瓶中。
3、打开称量瓶盖,放入测定仪的旋转盘的规定区内。
4、关上门,接通电源,仪器按预先设定的程序工作,直到工作程序结束。
5、打开门,取出称量瓶,盖上盖,立即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如分析水分的测定(空气干燥法):分析步骤:1、在预先干燥并已称量过的称量瓶内称取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称准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2、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5h。
(预先鼓风是为了使温度均匀)3、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4、进行检查性干燥,每次30min,直到连续两次干燥煤样的质量减少不超过0.0010g或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采取质量增加前一次的质量为依据。
水分在2.00﹪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的工业分析及热值测定一、煤工业分析项目代表符号煤工业分析项目新旧符号对照表煤质分析项目细划分新旧符号对照表二、煤质分析结果的基准及其含义在煤的分析试验中,煤样基准的含义是表示分析结果是以什么状态的试样为基础得出的。
由于不同状态下的试样所包括的基础物质不一样,所以就有不同的试样基础。
1. 空气干燥基(X ad)以煤中水分与空气中的湿度达到平衡(动态平衡)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2.收到基(X ar)以收到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3.干燥基(X d)以假想的无水状态时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4.干燥无灰基(X daf)以假想的无水无灰状态的煤质分析结果为基准。
三、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符合煤质分析项目不同基准新旧符号对照表四、煤质换算常用的基准换算煤质分析有关基准的换算系数换算举例:1.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基结果X d =X ad×100÷(100-M ad)某一煤样A ad=19.75%,M ad=1.26%。
按上述公式计算煤样A d:A d = 19.75×100÷(100-1.26)=20.002.由空气干燥基(X ad)结果换算成干燥无灰基(X daf)结果:X daf= X ad×100÷[100-(M ar+A ar)]某一煤样V daf=7.20%,M ad=1.26%,A ad=19.75%:V daf= 7.20×100÷[100-(1.26+19.75 )] = 9.12五、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的基本依据。
根据煤的工业分析结果,可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煤的加工利用效果及其工业用途。
1.水分的测定根据水在煤中存在的形态,分为游离水和化合水。
游离水是以物理吸附的方式存在于煤中的;化合水是以化合方式同煤中的矿物质结合的水,也叫结晶水。
结合水需在200℃以上才能分解放出。
煤的工业分析测定的水分是游离水,不包括结晶水。
只测定全水分、应用煤水分和分析煤样水分。
全水分是指进厂煤的水分,应用煤水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煤的水分,分析煤样水分是进行煤工业分析时,所测定的空气干燥基煤样水分。
1)全水分的测定取进厂煤,粒度破碎至13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0g煤样)称取500g(准确到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试验,每次0.5h,直到煤样的减量不超过1g,或者质量增加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全水分(M1)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1 = [(m-m1)/ m]×100式中m —干燥前试样重量,(g);m1—干燥后试样重量,(g)。
2)应用煤水分的测定取生产工艺过程中使用的煤,粒度破碎至6mm以下,用已知质量的浅盘(用薄铁板或铝板制成,按大约每平方厘米0.8g煤样的比例,可容纳50g煤样)称取50g(准确到0.1g)煤样,并将其摊平。
将装有煤样的浅盘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2~2.5h,无烟煤干燥3~3.5h(褐煤在145±5℃干燥1.5h)。
从干燥箱中取出浅盘,趁热称量。
应用煤水分(M ar)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 ar = [(m-m1)/ m]×100式中m —干燥前试样重量,(g);m1—干燥后试样重量,(g)。
3)空气干燥样煤水分测定取粒度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用预先干燥至恒量的称量瓶,称取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摊平在称量瓶中,打开瓶盖,放入预先鼓风并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在不断鼓风的条件下烟煤干燥1h,无烟煤干燥1~1.5h(褐煤在145±5℃干燥1h)。
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后,称量。
再收入干燥箱中,干燥30min,直到干燥煤样两次质量差不超过0.001g 或质量增加时为止。
在后一种情况下,应采用增量前的一次质量作为计算依据。
水分在2%以下时,不必进行检查性干燥。
空气干燥煤样水分(M ad)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M ad = [(m-m1)/ m]×100式中m —干燥前试样重量,(g);m1—干燥后试样重量,(g)。
2.灰分的测定煤的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经分解、氧化、化合等一系列反应后所剩下的残渣。
检测步骤:取粒度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所用试样与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相同)。
用已灼烧至恒重的灰皿,称取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使其每平方厘米不超过0.15g。
打开已加入到850℃的高温炉的炉门,将盛有煤样的灰皿放入高温炉门口,待5~15min后煤样不再冒烟时,慢慢将灰皿推至炉内高温区。
在815℃的温度下,灼烧40min。
从炉中取出灰皿,在空气中冷却5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室温后,称量。
然后进行检查性灼烧,每次20min,直到两次灼烧质量变化不超过0.001g为止,用最后一次灼烧质量为计算依据。
灰分低于15%时,不必进行检查性灼烧。
空气干燥煤样灰分(A ad)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A ad = m1/ m×100式中m —煤试样的重量,(g);m1—灼烧后残渣的重量,(g)。
3. 挥发分的测定煤的挥发分是指煤样在隔绝空气下,在900℃加热7min并进行水分校正后的挥发物质。
剩余的不挥发物质称为焦渣。
煤的挥发分测定是一项规范性很强的试验,其测定结果完全决定于人为规定的条件。
试样的质量、焦化温度、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以及试验所用的挥发分坩埚托架等,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挥发分产率。
测定步骤:取粒度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所用试样与空气干燥煤样水分相同)。
用已灼烧至恒重的挥发分坩埚,称取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样摊平,盖上坩埚盖,放在坩埚架上(用镍铬丝制成),打开炉门,迅速将摆好坩埚及托架送入已加热到920℃的高温炉的恒温区中,同时计时,关好炉门,准确加热7min。
坩埚及托架刚放入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否则此试验作废。
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从炉内取出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5min左右,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
空气干燥煤样中挥发分(V ad)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V ad = [(m-m1)/ m]×(100-M ad)式中M 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m1—煤样加热后的质量;m —煤试样的质量,g。
4. 焦渣特征分析测的挥发分所得的焦渣特征,按下述规定加以区分:1)粉状—全部粉状,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状,或基本上是粉状,其中有较大的团块或团粒,轻碰即成粉块。
3)弱粘结—用手指轻压即碎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饼状,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在焦渣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在焦渣的表面上,具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 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高度大于15mm。
通常为了简便起见,可用上序列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代号。
5.固定碳的计算煤的固定碳含量是根据测定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按下式计算得出:FC ad = 100-(M ad+A ad+V ad)式中FC ad—空气干燥煤样的固定碳含量,%;M ad—空气干燥煤样水分含量,%;A ad—空气干燥煤样灰分含量,%;V ad—空气干燥煤样挥发分含量,%。
6.全硫的测定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质量法(艾氏法),高温燃烧中和法和库伦滴定法。
其中质量法是我国国家标准GB214—83规定的全硫测定仲裁法。
质量法测定方法,是用艾氏混合剂(碳酸钠和氧化镁以质量比1+2的混合物)与煤样均匀混合,在高温,通风的条件下灼烧进行烧结,使各种硫都转化成可容与水的硫酸钠和硫酸镁,然后以氧化钡进行沉淀。
测定步骤如下:称取1g粒度小于0.2mm的空气干燥煤样(全硫含量超过8%时称取0.5g)和2g艾氏剂(每配制一批艾氏卡试剂或改换其他试剂时,应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空白试验。
)于30mL坩埚内,仔细混合均匀,再用1g艾氏剂覆盖。
将装有煤样的坩埚放入通风良好的马弗炉中,在1~2h内将马弗炉从室温逐渐升到800~850℃,并在该温度下加热1~2h。
将坩埚从马弗炉中取出,冷却到室温,在将坩埚中的灼烧物用玻璃棒仔细搅松捣碎(如发现未烧尽的黑色颗粒,应在800~850℃下继续灼烧半小时)。
然后放在400mL烧杯中,用热水冲洗坩埚内壁,将冲洗液加入烧杯中,再加入100~150mL煮沸过的蒸馏水。
如果此时发现尚有为烧尽的黑色颗粒漂浮在液面上,则本次测定作废。
将烧杯中的煮沸物用中速过滤纸过滤,用热水仔细冲洗10次以上。
洗液和过滤保持在250~300mL。
向溶液中滴入2~3滴甲基橙指示剂,然后加(1+1)盐酸至中性,再过量加入6mL。
将溶液加热到微沸,在不断搅拌下,滴加10mL氯化钡溶液(100g/L)。
放置4h或过夜后用慢速滤纸过滤,并用热水洗至无氯离子为止(用硝酸银检验)。
将沉淀连同滤纸移入已知质量的坩埚中,先在低温下灰化过滤,然后在温度为800~850℃的马弗炉中灼烧20~40min,取出坩埚稍冷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5~30min),称量。
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S1 = {[(m1-m2)×0.1374]÷m}×100式中0.1374—由硫酸钡换算为硫的系数;S1—空气干燥煤样中全硫的质量百分数;%;m1—硫酸钡质量,g;m2—空白试验的硫酸钡质量,g;m—空气干燥煤样试样的质量,g。
六、煤的发热量的测定煤的发热量(热值)是正确评价煤质量和企业计算煤耗的重要指示。
煤的发热量可用热量计直接进行准确测定,也可采用间接法粗略算出。
前者是用热计量直接测定出每单位质量煤样的弹筒发热量,换算高位发热量。
后者是根据工业分析(或元素分析)所得各项数据,按规定的经验公式间接计算出每单位质量煤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一般不具备热计量的企业计算煤的发热量的一种简易可行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