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三.实验学时安排四.考试方法五.参考教材一.实验目的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其所有知识均来自于实验。
本课程着眼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实验课通过学习滴定、比色、纸层析、电泳、生化制备等基本实验技术,分析研究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等生化物质及某些代谢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的科学作风,同时验证生物化学的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并锻炼初步的综合实验能力。
返回顶部二.实验内容•实验一糖的呈色反应及还原糖的检验一.实验目的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内容Molish反应、蒽酮反应、Seliwanoff反应、Bial反应、Fehling 反应。
三.实验过程1.呈色反应(1) Molish 反应(2)蒽酮反应(3) Seliwanoff反应(4) Bial反应2.还原糖的检验(1) Fehling反应(2) Benedict反应(3) Barfoed反应四.作业与思考1.列表总结和比较本实验7种颜色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2.应用Molish反应和Seliwanoff反应分析未知样品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3.举例说明那些糖属于还原糖.•实验二脂类组成对脂类单分子层通透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学习整理脂类单分子层和鉴定它的原理及方法,比较不同脂类所形成的脂类单分子层通透性的差异。
二、实验内容以脂类单分子层作为模式膜,用甲烯蓝为指示剂,观察不同脂类单分子层通透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1.溶液准备2.分光光度计测样四.作业与思考1.试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解释下列名词:双亲媒性分子、脂类单分子层、磷脂双分子层、膜的内在蛋白质和外在蛋白质.•实验三蛋白质浓度的测定(1)——Folin-酚法一、实验目的学习Folin-酚法的原理及方法,制备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样品中蛋白质含量。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

黄酒中总糖与还原糖含量测定方法比较黄酒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酒类饮品,其甜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之一、而酒中的糖分主要可以分为总糖和还原糖两部分。
总糖是指以葡萄糖为单位计算的糖的总含量,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而还原糖则是指可以通过还原反应将还原糖转化为葡萄糖的糖的含量。
目前测定黄酒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对其中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比较。
一、酶法测定酶法测定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酒中糖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的酶将糖分解成可以被检测的物质,进而测定其浓度。
常用的酶法测定总糖和还原糖的方法有苯酚-硫酸法、巴氏显色法和Nelson-Somogyi法等。
苯酚-硫酸法是一种简单、灵敏的测定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中的糖与苯酚发生反应,生成呈紫蓝色的复合物,再用硫酸将复合物水解,生成浓黄色的产物。
样品的吸光度与糖的含量成正比。
巴氏显色法和Nelson-Somogyi法是一种将糖与多酚氧化酶作用后生成还原物质,再与葡萄糖酸生成呈蓝色的化合物的方法。
二、硫酸蒽酮显色法硫酸蒽酮显色法是一种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还原糖经酸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与蒽酮反应生成紫红色的产物,其吸光度与还原糖的浓度成正比。
该方法操作简单、时间短,但只适用于测定还原糖,不能测定总糖的含量。
三、显色剂法显色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总糖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糖与特定的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通过测定化合物的吸光度来测定糖的含量。
显色剂法可以测定总糖的含量,但不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糖。
四、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糖含量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将糖分离开来,并通过色谱柱上的吸附剂将糖分解为可以被检测的物质。
常用的色谱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气相色谱法(GC)等。
HPLC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各种糖类的含量,但设备价格较高。
GC法适用于分析低浓度的糖类,但需要进行样品的脂肪酸酯化处理。
综上所述,测定黄酒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各种方法有其优劣之处。
糖的呈色反应实验原理

糖的呈色反应实验原理
糖的呈色反应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验,用于检测糖的存在与分析糖的含量。
该实验基于糖与氧化剂之间的化学反应,根据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糖的存在和含量。
实验中常用的氧化剂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它是一种强氧化剂。
高锰酸钾溶液的呈色是紫色的。
当高锰酸钾溶液与糖发生反应时,糖会被氧化成酸,并还原高锰酸钾为无色或淡紫色的氧化锰(IV)离子(Mn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糖+ 2KMnO4 + 3H2SO4 →糖酸+ K2SO4 + 2MnSO4 + 3H2O
在实验中,通常在含有糖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后,溶液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根据溶液颜色的深浅可以大致判断糖的含量,颜色越浅糖的含量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该实验只能检测一些还原性较强的糖类,例如葡萄糖、果糖等,而不能检测非还原性糖类,如蔗糖。
此外,该实验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试剂浓度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进行标定和对照实验来确保准确性。
实验二 糖类的颜色反应

实验二糖类的颜色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原理在酸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应是酮糖的特异反应。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
在实验条件下蔗糖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三.材料与方法1.α-萘酚反应(Molisch反应)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斜执试管,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浓硫酸在试液下形成两层。
在二液分界处有紫红色环出现。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2.间苯二酚反应(Seliwanoff反应)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
再向各管分别加入塞氏试剂5mL,混匀。
将3支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注意观察、记录各管颜色的变化及变化时间。
四.结果与分析试剂现象产生现象的时间排序41%葡萄糖浅紫色环,试样淡棕色51%果糖浅紫色环,试样深棕色21%蔗糖深紫色环,试样深棕色31%淀粉深紫色环,试样淡棕色1%糠醛深紫色环,试样黑色 1表1试剂现象1%葡萄糖4分02秒开始变红色1%果糖2分45秒开始变红色1%蔗糖2分49秒开始变红色表21.由表1可知,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糠醛均可发生Molisch 反应,但产生的紫环颜色不同,反应后试样的颜色也不同,其中糠醛的紫环颜色最深,且试样颜色为深棕接近黑色。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_教(学)案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3次课2学时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2)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 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 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 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 常利用此类反应。
(3)不可逆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 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 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 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 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二、实验步骤:(一)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1)取同样规格的试管4支, 按下表顺序分别精确地加入各试剂, 然后混匀。
试管号蒸馏水(mL)0.01 mol/L蜡酸(mL)0.1 mol/L蜡酸(mL)1.0 mol/L蜡酸(mL)1 8.4 0.6 -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5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6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7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8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9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0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1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3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5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6 次课2学时。
实验1糖的呈色实验

二、实验原理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2.蒽酮反应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二)还原糖的鉴定 1.Fehling反应 2.Benedict反应 3.Barfoed反应
实 验 准备
1、试验报告册 2、小毛巾-试验过程中洗手和刷实验器皿的
水不能乱甩(强酸强碱) 3、预习试验报告 4、认真的试验态度
看!! !
1、试验开始前首先检查自己面前的仪器、器 皿是否符合试验要求――是否符合该实验 配备;数量、清洁程度等
• 本实验移液管为两组公用一套(注)按上 面标注的样品名使用,不要混用;用完后 放回架上,不要放置在实验台面上。
• 实验所用试管要标注上号码,以便于试验 结果的记录,和试验结果的分析
2、配置试剂
• 1)、检查所要配制试剂的实验器皿和试剂 是否准备好
• 2)、器皿的清洁是否符合标准
称量过程:
1)、仪器是否通电(这里指电子天平) 2)、称量纸的取和折叠方式 3)、待仪器指针(数字)不波动后,调零 4)、允许误差范围-0.0X 5)、任何试验操作都要远离试验设备 和仪器,以免操作有误时对仪器设备 造成损害。
祝:大家 试验成功
5)取用浓硫酸时注意安全:开内盖用镊子,盖子的放置 (包括所有的盖子),面向下。
6)冲洗装过浓硫酸的量杯时,注意安全, 不要溅到手上和衣服上。
实验过程:
1、Molish实验:反应灵敏,因此试验过程中要仔细,顺着试 管壁慢慢地加入试剂,观察紫环的出现,不要振荡。
2、蒽酮反应:注意颜色变化的出现时间 3、Seliwanoff反应: • a)、水浴加热的安全:开始本试验时,将电炉打开(电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_教(学)案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3次课2学时12、0.1mol/L盐酸溶液300mL13、0.1mol/L氢氧化钠溶液300mL14、0.05mol/L碳酸钠溶液300mL15、甲基红溶液20mL(三)器具水浴锅、温度计、200mL锥形瓶、100mL容量瓶、吸管、试管及试管架实验容1.实验原理★: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
在蛋白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其溶解度最低时的溶液pH值。
蛋白质的沉淀反应可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尚未发生显著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后,蛋白质的沉淀仍能溶解于原来溶剂中,并保持其天然性质而不变性。
如大多数蛋白质的盐析作用或在低温下用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于蛋白质。
提纯蛋白质时,常利用此类反应。
(2)不可逆沉淀反应此时蛋白质分子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常变性而沉淀,不再溶于原来溶剂中。
加热引起的蛋白质沉淀与凝固。
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或某些有机酸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蛋白质变性后,有时由于维持溶液稳定的条件仍然存在(如电荷),并不析出。
因此变性蛋白质并不一定都表现为沉淀,而沉淀的蛋白质也未必都已变性。
二、实验步骤:《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5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6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7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8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9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0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1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2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3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4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5 次课2学时《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案第16 次课2学时。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e5e828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9.png)
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生物化学实验报告]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一〕糖类的颜色反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响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响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响〔一〕α-萘酚反响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响均呈阳性,故此反响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响。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mL,贮于棕色瓶内。
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mL1%果糖溶液100mL1%蔗糖溶液100mL1%淀粉溶液100mL0.1%糠醛溶液100mL浓硫酸500mL4、实验操作取5支试管,分别参加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0.1%糠醛溶液各1mL。
再向5支试管中各参加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
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参加浓硫酸1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响1、原理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此反响是酮醣的特异反响。
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响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响。
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响。
2、器材试管及试管架,滴管3、试剂塞氏试剂:0.05%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mL,称取间苯二酚0.05g 溶于30mL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mL。
1%葡萄糖溶液100mL1%果糖溶液100mL1%蔗糖溶液100mL4、实验操作取3试管,分别参加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各0.5mL。
再向3支试管中各参加塞氏试剂5mL,充分混合。
将试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糖类的复原作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糖类的复原性质;2、学习常用的鉴定糖类复原性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 糖的呈色反应和还原糖的检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鉴定糖类及区分酮糖和醛糖的方法。
2.了解鉴定还原糖的方法及其原理。
二、实验原理
糖经浓无机酸处理,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
戊糖形成糠醛,己糖则形成羟甲基糠醛。
这些糠醛和糖醛衍生物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酚类化合物缩合生成有色物质。
与一元酚如α一萘酚作用,形成三芳香环甲基有色物质。
与多元酚如间苯二酚作用,则形成氧杂蒽有色物质,反应式如下:
通常使用的无机酸为硫酸。
如用盐酸,则必须加热。
常用的酚类为α一萘酚、甲基苯二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等,有时也用芳香胺、胆酸、某些吲哚衍生物和一些嘧啶类化合物等。
有人认为,用浓硫酸作为脱水剂时,形成有颜色的产物与酚核的磺化有关,见如下反应式;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α~萘酚反应)
本实验是鉴定糖类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糖在浓酸作用下形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α一萘酚作用,形成红紫色复合物。
在糖溶液与浓硫酸两液面间出现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
自由存在和结合存在的糖均呈阳性反应。
此外,各种糠醛衍生物、葡萄糖醛酸、丙酮、甲酸、乳酸等皆呈颜色近似的阳性反应。
因此,阴性反应证明没有糖类物质的存在;而阳性反应,则说明有糖存在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通过其他糖的定性试验才能确定有糖的存在。
2.蒽酮反应
糖经浓酸水解,脱水生成的糠醛及其衍生物与蒽酮(10一酮一9,10一二氢蒽)反应生成蓝一绿色复合物。
3. Seliwanoff反应(间苯二酚反应)
该反应是鉴定酮糖的特殊反应。
在酸作用下,己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
后者与间苯二酚结合生成鲜红色的化合物,反应迅速,仅需20—30s。
在同样条件下,醛糖形成羟甲基糠醛较慢。
只有糖浓度较高时或需要较长时间的煮沸,才给出微弱的阳性反应。
蔗糖被盐酸水解生成的果糖也能给出阳性反应。
4.Bial反应(甲基间苯二酚反应)
戊糖与浓盐酸加热形成糠醛,在有Fe3+存在下,它与甲基间苯二酚(地衣酚)缩合,形成深蓝色的沉淀物。
此沉淀物溶于正丁醇。
己糖也能发生反应,但产生灰绿色甚至棕色的沉淀物。
(二)还原糖的鉴定
含有自由醛基(一CHO)或酮基(>C==O)的单糖和二糖为还原糖。
在碱性溶液中,还原糖能将金属离子(铜、铋、汞、银等)还原,糖本身被氧化成酸类化合物,此性质
常用于检验糖的还原性,并且常成为测定还原糖含量的各种方法的依据。
1.Fehling反应
费林试剂是含有硫酸铜与酒石酸钾钠的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与碱溶液混合加热,则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沉淀。
若同时有还原糖存在,则产生黄色或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上述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在碱性条件下,糖不仅发生烯醇化、异构化等作用。
也能发生糖分子的分解、氧化、还原或多聚作用等。
由这些作用所形成的复杂混合物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因此企图用简单的氧化还原作用来写出反应平衡式是不可能的。
为了防止铜离子和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或碱性碳酸铜沉淀,Fehling试剂中加入酒石酸钾钠,它与Cu2+形成的酒石酸钾钠络合铜离子是可溶性的络离子,该反应是可逆的。
平衡后溶液内保持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铜。
费林试剂是一种弱的氧化剂,它不与酮和芳香醛发生反应。
2. Benedict反应
Benedict试剂是Fehling试剂的改良。
它利用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剂,其碱性比Fehling试剂弱,灵敏度高,干扰因素少,因而在实际应用中有更多的优点。
3.Barfoed反应
该反应的特点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还原作用。
在酸性溶液中,单糖和还原二糖的还原
速度有明显差异。
单糖在3min内就能还原Cu2+而还原二糖则需20min。
所以,该反应可用于区别单糖和还原二糖。
当加热时间过长,非还原性二糖被水解也能呈现阳性反应,如蔗糖在10 min内水解而发生反应。
还原二糖浓度过高时,也会很快呈现阳性反应,若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也会干扰此反应。
三、实验试剂和材料仪器
1.测试糖液
2%阿拉伯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1%淀粉溶液和2种未知糖液。
2.试剂
①Molish 氏试剂
称取α-萘酚2克,溶于95%乙醇中并定容到100ml。
注意临用前,新鲜配制,贮于棕色瓶中。
②蒽酮(Anthrone)试剂
溶解0.2g蒽酮于100mL浓硫酸(A.R.,比重1.84,含量95%)中。
当日配制、使用。
③Fehling氏试剂
试剂A:将34.5g硫酸铜(CuSO4·5H20)溶于500mI。
蒸馏水中。
试剂B:将125g氢氧化钠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mL蒸馏水中,储于带橡皮塞瓶中。
临用时,将试剂A和B等量混合。
④Benedict氏试剂
溶解85g柠檬酸钠(Na3C6HO,·llH20)及50g无水碳酸钠于400mI。
水中;另溶8.5g硫酸铜于50mL。
热水中。
将硫酸铜溶液缓缓倾人柠檬酸钠一碳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有沉淀,可过滤.本试剂可长期使用。
如放置过久,出现沉淀.可取用其上清液。
⑤Bial氏试剂
溶解1.5g地衣酚(orcin01)于500mL,浓盐酸并加20—30滴10%三氯化铁溶液。
⑥Seliwanoff氏试剂
溶解50mg问苯二酚(resorcin01)于100rnl.,盐酸(盐酸:水=1:2V/V)中。
临用前配制。
盐酸浓度不宜超过12%,否则,它将导致糖形成糠醛或其衍生物。
⑦浓硫酸。
3.器材
试管,试管架,煤气灯和沸水浴等。
四、实验方法
(一).糖的呈色反应
1.Molish反应
取8支已标号的试管,分别加入各种测试糖液lmL(约15滴),再各加入Molish试剂2滴,摇匀。
逐一将试管倾斜,分别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l mL,然后,小心竖直试管,使糖液和硫酸清楚地分为两层,观察交界处颜色变化。
如几分钟内无呈色反应,可在热水浴中温热几分钟。
记录各管出现的颜色,说明原因,检定未知糖液。
2.蒽酮反应
取8支标号的试管,分别加入lmL蒽酮溶液,再将测试糖液分别滴加到各试管内,混匀,观察颜色变化,鉴定未知糖液。
3.Seliwanoff反应
取试管8支,编号,各加人Seliwanoff试剂ImL。
再依次分别加入测试糖液各4滴,混匀,同时放人沸水浴中,比较各管颜色变化及出现颜色的先后顺序,分析说明原因。
注意蔗糖的反应。
4. bial反应
将2滴测试糖液加到装有1ml Bial试剂的试管中,沸水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如遇到未知糖呈色不明显,可以3倍体积水稀释,并加入1ml戊醇,摇动,醇液呈蓝色,即为阳性反应。
(二)还原糖的鉴定
1.Fehling反应
取8支试管,各加Fehling试剂A和B各lmL。
摇匀后,分别加人测试糖液各4滴,沸水浴煮2—3min,取出冷却,观察沉淀和颜色的变化。
2. Benedict反应
于8支试管中先各加入Benedict试剂2ml,再分别加入测试糖各4滴,沸水浴中煮2-3min,冷却后,观察颜色变化.
3.barfoed反应
分别加入测试糖液2-3滴到含有1ml Barfoed试剂的试管中,煮沸约3min,放置20min以上,比较各管颜色变化及红色出现的先后顺序.
五、注意事项
1. Molisch反应非常灵敏,0.001%葡萄糖和0.0001%蔗糖即能呈现阳性反应。
因此,不可使碎纸屑或滤纸毛混入样品中。
过浓的果糖溶液,由于硫酸对它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紫色。
需稀释糖溶液后重做。
2.果糖在Seliwanoff。
试剂中反应十分迅速,呈鲜红色,而葡萄糖所需时间长,且只能产生黄色至淡红色。
戊糖亦与Seliwanoff试剂反应,戊糖经酸脱水生成糠醛,与间苯二酚缩合。
生成绿色到蓝色产物。
3.酮基本身并没有还原性,只有在变为烯醇式后,才显示还原作用。
4.糖的还原作用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的颜色决定于颗粒的大小,Cu2O颗粒的大小又决定于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快时,生成的Cu2O颗粒较小,呈黄绿色;反应慢时,生成的Cu2O颗粒较大,呈红色。
有保护胶体存在时,常生成黄色沉淀。
实际生成的沉淀含有大小不同的Cu2O颗粒,因而每次观察到颜色可能略有不同。
溶液中还原糖的浓度可以从生成沉淀的多少来估计,而不能依据沉淀的颜色来区别。
5.Barfoed反应产生的Cu2O沉淀聚集在试管底部,溶液仍为深蓝色。
应注意观察试管底部红色的出现,它与一般还原性实验不相同,观察不到反应液由蓝色变绿变黄或变红的过程。
六、思考题
1.列表总结和比较本实验7种颜色反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2.应用Molish反应和Seliwanoff反应分析未知样品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举例说明哪些糖属于还原糖。
4.运用本实验的方法,设计一个鉴定未知糖的方案。
5.牛乳中含有5%双糖。
如何证明牛乳中有双糖存在?这种双糖是什么糖?请选用一些颜色反应来加以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