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PKPM实验报告

PKPM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PKPM课程设计报告学院名称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城地专业11级02班学生学号06学生姓名郑孙斌指导老师樊玲2014年 1月 12日目录一、《PKPM软件设计》课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1设计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2设计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二、《PKPM软件设计》课程设计基本步骤. . . . . . . . . . . . . . . . . . . .32.1图纸描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2 建筑模型与载荷输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3结构面布置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2.4 楼面荷载传导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5 PK数据交互输入和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6SATWE数据生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7梁柱施工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8JCCAD 基础人际交互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9楼梯交互式输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2.10结构平面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三、总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四、附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一、《PKPM软件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1 课程设计目的该课程设计是学完《PKPM 软件设计》课程,掌握了PKPM 软件的使用方法后进行的实践环节。

建筑pkpm课程设计

建筑pkpm课程设计

建筑pkp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建筑PKPM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

具体目标如下:1.了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掌握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熟悉PKPM软件的操作界面和功能。

4.能够运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

5.能够根据设计要求,正确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材料。

6.能够对设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增强学生对建筑结构安全和美观的认识。

3.培养学生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PKPM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建筑结构基本概念:介绍建筑结构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建筑结构设计原理:讲解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承重结构、非承重结构、支撑系统等。

3.PKPM软件操作:教授PKPM软件的操作界面、功能模块和基本操作方法。

4.建筑结构设计案例: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建筑结构设计的步骤和流程。

5.设计结果分析与评估:分析设计结果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提出改进意见。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主要包括:1.讲授法:讲解建筑结构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建筑结构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3.实验法:学生进行PKPM软件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出版的建筑结构设计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足够的计算机和PKPM软件,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pkpm课程设计dwg

pkpm课程设计dwg

pkpm课程设计dwg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够独立进行结构设计和分析。

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PKP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范围。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操作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PKPM软件简介:介绍PKP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范围。

2.PKPM软件基本操作:讲解PKPM软件的安装、启动和退出方法,以及软件界面及各功能模块的认识。

3.建筑结构设计实例: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如何使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

4.成果展示与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进行互评和讨论,提高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PKPM软件的发展历程、功能特点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范围。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如何使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

3.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PKPM软件,进行实际的建筑结构设计。

4.讨论法: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提高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PKPM软件操作手册。

2.参考书: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的书籍。

3.多媒体资料:PPT、教学视频等。

4.实验设备:计算机、PKPM软件安装光盘等。

5.网络资源:相关论文、案例、教程等。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占总评的30%。

3.考试:进行一次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50%。

4.成果展示与讨论:评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占总评的10%。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越来越高的精度和效率。

因此,在这个背景下,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应运而生。

作为国内领先的建筑结构CAD软件之一,PKPM具备多种强大的功能和较高的使用门槛。

为此,本文将围绕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进行教程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初、中、高级用户更好地掌握PKPM软件的使用技巧。

二、教学目的本教程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练,让学员掌握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1.熟悉PKPM软件的主要功能和使用界面;2.掌握软件的载荷设置、结构分析、参数输入等重要操作;3.理解软件计算机理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4.能够熟练地进行建筑结构的制图与设计。

三、教学方法本教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强调实践操作和教学效果的质量和效率。

主要包括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述:通过视频或PPT的方式,向学员介绍PKPM软件的特点、操作界面和常见应用场景;2.案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练向学员介绍PKPM软件的操作步骤,并进行详细的分析;3.实践操作:让学员自行操作软件,熟悉软件的各项功能,并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4.反馈探究:通过与学员的互动、讲述问题、分享经验等方式,加强学员对软件操作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四、课程安排第一阶段:软件基础操作与载荷设置时间:2天内容描述:•第一天:–PKPM软件操作界面介绍;–软件的工程项目、载荷情况、结构分析等基础功能介绍;–PKPM软件参数输入方法与计算机理原理;–载荷设置的实际案例演练。

•第二天:–建筑结构载荷情况的分析与计算,并进行模拟演练;–在不同载荷情况下进行结构分析,并解释结论;–小组互动讨论与交流。

第二阶段:结构模型设置与分析实践时间:3天内容描述:•第一天:–结构基础形态的介绍和设计;–生成结构模型并设置所需参数;–实际结构模拟与分析,并解释计算结果。

•第二天:–结构模型优化与设计;–PKPM结构分析技术的运用;–实际结构分析操作演练。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 (2)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 (2)

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教程课程设计引言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是专门针对建筑结构工程设计的一款软件。

它不仅可以对建筑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进行计算,还可以进行建筑结构的模型建立、设计、施工图等一系列工作。

作为一名建筑结构专业的学生,掌握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的使用技巧对于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课程设计将以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为教学工具,介绍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以帮助学生提升对PKPM软件的掌握程度。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将掌握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常见的建筑结构设计工作。

课程内容本次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PKPM软件基本操作–软件界面介绍–建立模型–定义截面–施加约束–施加荷载2.建筑结构分析–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3.施工图绘制–平面图–剖面图–细部图课程教学本次课程教学将采用讲授和实例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来说,每个章节将首先介绍相关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实际案例演示PKPM软件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自主实践来加深对PKPM软件的理解和应用。

课程评估本次课程评估将采用作业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来说,每个章节结束后,将布置相关的作业,以检验学生对PKPM软件操作和应用技巧的掌握程度。

同时,将设立闭卷考试来考察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将得到较为全面的PKPM建筑结构CAD软件的应用技巧和操作能力。

同时,课程的互动性和学生自主实践的模式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次课程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pkpm软件课程设计

pkpm软件课程设计

pkpm软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方法;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建筑结构的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课程性质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和建筑设计基础,但对PKPM软件的使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为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方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介绍PKPM软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体系和参数设置等。

2.PKPM软件的功能:讲解PKPM软件在结构分析、设计和优化方面的功能,包括梁、柱、墙等构件的设计和计算。

3.PKPM软件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熟悉和掌握PKPM软件的操作界面、工具使用和文件管理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PPT、教材和案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方法。

2.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和练习,使学生熟练使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PKPM软件教程》作为主教材,辅助以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案例分析。

2.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和动画等教学课件,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实验设备:准备计算机、PKPM软件和其他相关实验设备,以便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pkpm基础课程设计

pkpm基础课程设计

pkpm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KPM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其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习并掌握PKPM软件的操作流程,包括模型建立、分析计算和结果输出等环节。

3. 了解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结合PKPM软件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PKPM软件进行简单的建筑结构模型建立和计算分析。

2. 学会使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优化和设计方案的调整。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在项目实践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PKPM软件的实际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程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PKPM软件概述- 软件发展历程与现状- 软件主要功能及应用领域2. PKPM软件操作流程- 模型建立:介绍如何使用PKPM软件进行建筑结构模型的建立,包括单元类型、几何参数、材料属性等设置。

- 分析计算:讲解PKPM软件中的内力分析、结构稳定性分析、地震响应分析等模块,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 结果输出:学习如何查看和解读分析结果,包括图表展示和报告生成。

3.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PKPM软件应用- 我国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简介- 结合规范要求,运用PKPM软件进行结构设计实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1. 第1周:PKPM软件概述及安装2. 第2-3周:模型建立与操作方法3. 第4-5周:分析计算模块学习与实践4. 第6周:结果输出与解读5. 第7周: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与PKPM软件应用实例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了科学性和系统性。

建筑pkpm高层结构课程设计

建筑pkpm高层结构课程设计

建筑pkpm高层结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理解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2. 使学生了解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掌握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3. 帮助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PKPM软件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强调规范操作的重要性;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建筑结构设计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 高层建筑的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 结构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 PKPM软件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2. 实践操作:- PKPM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建立高层建筑结构模型;- 进行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案例分析与讨论。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理论知识学习,包括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原理、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第二周:学习结构设计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PKPM软件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第三周:PKPM软件基本操作流程学习;第四周:建立高层建筑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第五周:案例分析与讨论,总结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涵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知识点,结合实践操作,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课程知识。

同时,教学进度安排合理,便于学生逐步消化吸收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理论讲解,使学生掌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受力特点及分析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2)二.建筑设计说明 (2)2.1工程概况 (2)2.2梁、板荷载 (2)2.3设计参数 (3)三.平面图 (4)3.1.建筑平面图 (4)3.2.结构平面布置图 (4)三.构件截面尺寸初选 (5)四.PKPM建模过程简述 (5)五.结果输出 (9)5.1.文本结果(WMASS.OUT) (9)5.2.图形结果 (22)六.自我总结 (32)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该课程设计是学完《PKPM软件设计》课程,掌握了PKPM软件的使用方法后进行的实践环节,该课程设计每人一题。

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利用目前国内土木行业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先进的PKPM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设计,能就一个框架结构经过PKPM建模并计算后获得该结构的内力及配筋,并正确认读结构施工图纸。

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学会识别建筑图,并根据建筑平面准确布置结构受力构件:墙、柱、梁。

2、了解各类结构设计类软件的基础上,能获得学习结构设计类软件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其他结构类设计软件3、正确理解和应用我国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标准的规定,训练学生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建筑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所给建筑工程(上节课发给大家用天正画的建筑图)为住宅工程,结构体系为六层现浇框架结构,一层层高4.0m,二层层高3.2m,三~六层层高均为3.0m,房屋总高19.2m。

基础、基础梁、框架柱、框架梁、楼面板、屋面梁、屋面板、楼梯等现浇混凝土构件均采用C30混凝土。

各层楼板厚均为100mm,楼板钢筋HPB235(A),强度设计值,fy=210N/mm2;框架梁、柱主筋采用HRB400(C),强度设计值,fy=360N/mm2,箍筋采用HPB235(A),强度设计值,fy=210N/mm2。

2、梁、板荷载外墙为240厚粘土空心砖砌筑,作用于梁间面荷载5.7kN/m2。

内墙为240粘土空心砖砌筑,作用于梁间面荷载5.24kN/m2。

(则梁间线荷载与层高有关:如二层梁间线荷载=5.7 kN/m2X3.2m=18.24kN/m,又由于外墙开窗较多,荷载折减85%,即18.24 kN/m×85%=15.5kN/m)除开窗较多的外墙有荷载折减,其余均不折减。

卫生间楼面恒载为6.5 kN/m2,其余房间楼面恒载为1.5 kN/m2(均需PKPM自动计算楼板自重),卫生间楼面活载为2.5 kN/m2,其余房间楼面恒载为2.0kN/m2,屋面恒载、活载分别为3.0 kN/m2、0.7 kN/m2。

3、设计参数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场地类别:Ⅱ类建筑安全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丙类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B级设计地震特征值周期:0.35s 根据地质勘查的建议,该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形式,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分别为fak=210kPa,压缩模量分别为Es=8 MPa,内摩擦角φ=19°,凝聚力c=35 kPa,基础埋深-2.0m。

三.平面图1.建筑平面图2.三.构件截面尺寸初选1.框架梁横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3.6m,h=(1/10)h=300mm,350mm,400mm,450mm.B=240mm纵向框架梁,最大跨度L=4.8m,h=(1/10)h=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B=240mm2.框架柱:用方柱取450mm*450mm柱高度:一层高4.0m,二层高3.2m,三~六层高均为3.0m,房屋总高19.2m四.PKPM建模过程简述轴线输入——网格生成——构件定义——楼层定义——荷载定义——楼层组装——保存文件。

1.框架柱截面估算:高与宽一般可取(1/10~1/15)层高。

并可按下列方法初步确定。

按轴压比要求又轴压比初步确定框架柱截面尺寸时,可按下式计算:μN = N/Acfc式中μN ----- 框架柱的轴压比Ac -------框架柱的截面面积f c--------柱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柱轴向压力设计值可初步按下式估算:N = γgQSNα1α2β­式中: γg -----竖向荷载分项系数Q---------每个楼层上单位面积的竖向荷载,可取q=12~14KN/m2 S--------柱一层的荷载面积N---------柱荷载楼层数α1------考虑水平力产生的附加系数,风荷载或四级抗震时α1=1.05,三~一级抗震时α1=1.05~1.15α2------边角柱轴向力增大系数,边柱α2 =1.1,角柱α2 =1.2β------柱由框架梁与剪力墙连接时,柱轴力折减系数,可取为0.7~0.8框架柱轴压比μN 的限值宜满足下列规定:抗震等级为一级时, 轴压比限值0.7抗震等级为二级时, 轴压比限值0.8抗震等级为三级时, 轴压比限值0.9抗震等级为四级及非抗震时, 轴压比限值1.0本工程为三级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框架柱,其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加严,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小于4时,其轴压比限值按上述相应数值减小0.05。

此外,高层建筑框架柱的最小尺寸hc不宜小于400mm,柱截面宽度bc不宜小于350mm,柱净高与截面长边尺寸之比宜大于4。

2.梁截面估算:梁高与跨度的关系主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8~1/12次梁一般取为跨度的1/12~1/15悬挑梁一般取为悬臂长的1/6梁宽主梁200,250,300……次梁200……跨度较小的厨房和厕所可以取到120,150……本工程统一区240mm3.楼板厚度估算:单向板:短边的1/35双向板:短边的1/40悬臂板:悬臂长的1/12同时要遵守混凝土规范10.1.1中对板的最小厚度规定本工程统一区100mm在PMCAD中,不同结构层的输入和修改可以通过新建标准层和换标准层来实现,修改每层的“本层信息”,主要是材料和层高的修改,板厚可以先设置为100,后面具体修改。

接下来就是荷载定义和楼层组装:荷载定义是楼板荷载的设置,这里也可以初步设置一个数值(例如住宅建筑大部分的楼板恒载和活载是多少就先定义下来,后面可以具体修改)楼层组装就是将先前按照平面一层一层的组合为一个立体的计算模型,其中需要注意的就是层高和设置顺序。

再往下是:总信息……材料信息……地震信息……风荷载信息……绘图参数4.首先是总信息,基本上查找相关规范就可以:结构体系:根据具体的结构选形结构主材:根据具体结构形式选择结构重要系数:根据建筑的安全等级可以确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3.2.1 ­保护层厚度:根据混凝土等级和使用环境(参考03G101-1)­材料信息:菜单里的墙主要指的是混凝土墙(剪力墙),选择纵向,横向钢筋的等级,以及分布间距和配筋率(这些都在抗震规范6.4中有详细的说明),然后是梁、柱钢筋的选择,这些取值决定后面PKPM计算中钢筋的各项参数,一般受力钢筋取为HRB335,构造类钢筋为HPB235,容重,如果无特殊要求就不用改了。

5.地震信息:1).设计地震分组:在抗规后面的附录A中有全国各城市的地震分组信息,找到项目所在城市,如果没有,参照以前该地区项目设计的设计说明中应该包括此信息,本工程取一组2).地震烈度:同上,本工程取6.03).场地类别:场地类别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我们应该能够在地质勘察报告中找到项目的场地分类信息4).框架抗震等级:在抗震规范表中查询本工程取三级5).剪力墙抗震等级:在抗震规范表中查询本工程取三级6).计算振型个数:振型个数不是简单的与结构的层数相关。

对一般规则结构,结构振型的个数在刚性楼板假定的情况下,是结构层数的3倍,即每层3个,两个平动振型和一个转动振型。

7).周期折减系数:周期折减系数与填充墙的长度、位置、数量有关,这里仅仅介绍我个人的做法框架结构:0.6~0.8;框剪结构:0.7~0.9;剪力墙结构:0.9~1.0 ­6.风荷载信息:1).基本风压:按照荷载规范附录D.4 中附表D.4 给出的50 年一遇的风压采用,本工程取0.35kN/m2。

32).地面粗糙类别:按照新的荷载规范,将地面粗糙类别分为A、B、C、D四类,其中其中A、B类的有关参数不变,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新增添的D类,是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有大量高层建筑的大城市市区,本次取B类。

五.结果输出1.文本结果(WMASS.OUT)///////////////////////////////////////////////////////////////////////////| 公司名称:|||| 建筑结构的总信息|| SATWE 中文版|| 文件名: WMASS.OUT||||工程名称: 设计人:||工程代号: 校核人:日期:2012/11/13 |///////////////////////////////////////////////////////////////////////////总信息..............................................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混凝土容重(kN/m3): Gc = 25.00钢材容重(kN/m3): Gs = 78.00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 = 0.00地下室层数: MBASE= 0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加荷计算方式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结构类别: 框架结构裙房层数: MANNEX= 0 转换层所在层号:MCHANGE= 0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2.00 墙元侧向节点信息: 内部节点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结构所在地区全国风荷载信息..........................................修正后的基本风压(kN/m2): WO = 0.35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结构基本周期(秒): T1 = 0.00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6 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地震信息............................................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5 地震烈度: NAF = 6.00 场地类别: KD = 2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特征周期TG = 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1 = 0.04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Rmax2 = 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3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3 活荷质量折减系数: RMC = 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 = 1.00 结构的阻尼比(%): DAMP = 5.00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否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否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0 活荷载信息..........................................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1 到6层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1 1.002---3 0.854---5 0.706---8 0.659---20 0.60> 20 0.55调整信息........................................中梁刚度增大系数:BK = 1.00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BT = 0.85 梁设计弯矩增大系数:BM = 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BLZ = 0.70 梁扭矩折减系数:TB = 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RSF = 1.00 0.2Qo 调整起始层号:KQ1 = 00.2Qo 调整终止层号:KQ2 = 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NTL = 0 顶塔楼内力放大:RTL = 1.00 九度结构及一级框架梁柱超配筋系数CPCOEF91 = 1.15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IREGU_KZZB = 0 剪力墙加强区起算层号LEV_JLQJQ = 1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NWEAK = 0 配筋信息........................................梁主筋强度(N/mm2): IB = 360 柱主筋强度(N/mm2): IC = 360 墙主筋强度(N/mm2): IW = 210 梁箍筋强度(N/mm2): JB = 210 柱箍筋强度(N/mm2): JC = 210 墙分布筋强度(N/mm2): JWH = 210 梁箍筋最大间距(mm): SB = 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mm): SC = 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mm): SWH = 200.00 墙竖向筋分布最小配筋率(%): RWV = 0.30 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 = 0 单独指定的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RWV1 = 0.60 设计信息........................................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是否考虑P-Delt 效应:否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单偏压计算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85 梁保护层厚度(mm): BCB = 30.00柱保护层厚度(mm): ACA = 30.00 是否按砼规范(7.3.11-3)计算砼柱计算长度系数: 否荷载组合信息........................................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 = 0.00活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L = 0.70风荷载的组合系数: CD_W = 0.60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 = 0.50剪力墙底部加强区信息.................................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IWF= 2剪力墙底部加强区高度(m) Z_STRENGTHEN= 7.2 *********************************************************各层的质量、质心坐标信息********************************************************* 层号塔号质心X 质心Y 质心Z 恒载质量活载质量(m) (m) (t)(t)6 1 21.927 15.651 19.200 93.6 4.95 1 21.927 15.968 16.200 303.915.94 1 21.927 15.968 13.200 303.915.93 1 21.927 15.968 10.200 303.915.92 1 21.927 15.966 7.200 305.415.91 1 21.927 15.955 4.000 325.615.9活载产生的总质量(t): 84.346恒载产生的总质量(t): 1636.193结构的总质量(t): 1720.540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包括结构自重和外加恒载结构的总质量包括恒载产生的质量和活载产生的质量活载产生的总质量和结构的总质量是活载折减后的结果(1t =1000kg)********************************************************* * 各层构件数量、构件材料和层高********************************************************* 层号塔号梁数柱数墙数层高累计高度(混凝土) (混凝土) (混凝土) (m)(m)1 1 60(30) 15(30) 0(30) 4.0004.0002 1 60(30) 15(30) 0(30) 3.2007.2003 1 60(30) 15(30) 0(30) 3.00010.2004 1 60(30) 15(30) 0(30) 3.00013.2005 1 60(30) 15(30) 0(30) 3.00016.2006 1 42(30) 15(30) 0(30) 3.00019.200********************************************************** 风荷载信息********************************************************* 层号塔号风荷载X 剪力X 倾覆弯矩X 风荷载Y剪力Y 倾覆弯矩Y6 1 19.68 19.7 59.0 20.1820.2 60.55 1 18.64 38.3 174.0 19.1139.3 178.44 1 17.45 55.8 341.3 17.9057.2 350.03 1 16.07 71.8 556.8 16.4873.7 571.02 1 17.04 88.9 841.2 17.4791.1 862.61 1 21.29 110.2 1281.9 21.84113.0 1314.6===========================================================================各楼层等效尺寸(单位:m,m**2)==================================================== 层号塔号面积形心X 形心Y 等效宽B 等效高H 最大宽BMAX 最小宽BMIN1 1 139.17 21.93 15.71 11.90 11.7011.90 11.702 1 139.17 21.93 15.71 11.90 11.7011.90 11.703 1 139.17 21.93 15.71 11.90 11.7011.90 11.704 1 139.17 21.93 15.71 11.90 11.7011.90 11.705 1 139.17 21.93 15.71 11.90 11.7011.90 11.706 1 138.24 21.93 15.71 11.82 11.7211.82 11.72====================================================各楼层的单位面积质量分布(单位:kg/m**2)==================================================== 层号塔号单位面积质量g[i] 质量比max(g[i]/g[i-1],g[i]/g[i+1])1 1 2453.85 1.062 1 2308.35 1.003 1 2297.44 1.004 1 2297.44 1.005 1 2297.44 3.226 1 713.00 1.00 ====================================================计算信息===========================================================================Project : 020*******计算日期: 2012.11.13开始时间: 19:48:40可用内存: 976.00MB第一步: 计算每层刚度中心、自由度等信息开始时间: 19:48:40第二步: 组装刚度矩阵并分解开始时间: 19:48:42 Calculate block information刚度块总数: 1自由度总数: 684大约需要 2.4MB 硬盘空间刚度组装:从 1 行到684 行第三步: 地震作用分析开始时间: 19:48:43方法1 (侧刚模型)起始列= 1 终止列= 18第四步: 计算位移开始时间: 19:48:43形成地震荷载向量形成风荷载向量形成垂直荷载向量Calculate DisplacementLDLT 回代:从 1 列到39 列写出位移文件第五步: 计算杆件内力开始时间: 19:48:44活载随机加载计算计算杆件内力结束日期: 2012.11.13时间: 19:48:47总用时: 0: 0: 7===========================================================================各层刚心、偏心率、相邻层侧移刚度比等计算信息Floor No : 层号Tower No : 塔号Xstif,Ystif : 刚心的X,Y 坐标值Alf : 层刚性主轴的方向Xmass,Ymass : 质心的X,Y 坐标值Gmass : 总质量Eex,Eey : X,Y 方向的偏心率Ratx,Raty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下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的比值Ratx1,Raty1 : X,Y 方向本层塔侧移刚度与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侧移刚度80%的比值中之较小者RJX,RJY,RJZ: 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Floor No. 1 Tower No. 1Xstif= 21.9270(m) Ystif= 15.4760(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21.9274(m) Ymass= 15.9552(m) Gmass= 357.3925(t) Eex = 0.0001 Eey = 0.0861Ratx = 1.0000 Raty = 1.0000Ratx1= 1.3135 Raty1= 1.4092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3837E+05(kN/m) RJY = 1.2943E+05(kN/m) RJZ =0.0000E+00(kN/m)---------------------------------------------------------------------------Floor No. 2 Tower No. 1Xstif= 21.9270(m) Ystif= 15.4760(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 21.9274(m) Ymass= 15.9657(m) Gmass= 337.1425(t)Eex = 0.0001 Eey = 0.0884Ratx = 0.9019 Raty = 0.8478Ratx1= 1.1560 Raty1= 1.1649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2479E+05(kN/m) RJY = 1.0974E+05(kN/m) RJZ =0.0000E+00(kN/m)---------------------------------------------------------------------------Floor No. 3 Tower No. 1Xstif= 21.9270(m) Ystif=15.4760(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21.9274(m) Ymass=15.9680(m) Gmass= 335.6237(t) Eex = 0.0001 Eey = 0.0889Ratx = 1.0757 Raty = 1.0596Ratx1=1.4098 Raty1=1.4029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3424E+05(kN/m) RJY = 1.1628E+05(kN/m) RJZ =0.0000E+00(kN/m)---------------------------------------------------------------------------Floor No. 4 Tower No. 1Xstif=21.9270(m) Ystif=15.4760(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21.9274(m) Ymass=15.9680(m) Gmass= 335.6237(t) Eex = 0.0001 Eey = 0.0889Ratx = 1.0133 Raty = 1.0183Ratx1= 1.4444 Raty1= 1.4267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3602E+05(kN/m) RJY = 1.1841E+05(kN/m) RJZ =0.0000E+00(kN/m)---------------------------------------------------------------------------Floor No. 5 Tower No. 1Xstif=21.9270(m) Ystif=15.4760(m) Alf =45.0000(Degree)Xmass=21.9274(m) Ymass=15.9680(m) Gmass= 335.6237(t) Eex = 0.0001 Eey = 0.0889Ratx = 0.9891 Raty = 1.0013 Ratx1=2.1513 Raty1= 2.0879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1.3453E+05(kN/m) RJY = 1.1856E+05(kN/m) RJZ =0.0000E+00(kN/m)---------------------------------------------------------------------------Floor No. 6 Tower No. 1Xstif=21.9270(m) Ystif=15.4760(m) Alf = 45.0000(Degree) Xmass=21.9271(m) Ymass=15.6512(m) Gmass= 103.4797(t) Eex = 0.0000 Eey = 0.0317Ratx = 0.5811 Raty = 0.5987 Ratx1=1.2500 Raty1=1.2500 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 RJX = 7.8172E+04(kN/m) RJY = 7.0981E+04(kN/m) RJZ =0.0000E+00(kN/m)---------------------------------------------------------------------------====================================================抗倾覆验算结果==================================================== 抗倾覆弯矩Mr 倾覆弯矩Mov 比值Mr/Mov 零应力区(%) X风荷载103232.4 1410.2 73.21 0.00 Y风荷载100651.6 1446.1 69.60 0.00 X 地震103232.4 2529.6 40.81 0.00 Y 地震100651.6 2597.9 38.74 0.00 ====================================================结构整体稳定验算结果==================================================== 层号X向刚度Y向刚度层高上部重量X刚重比Y刚重比1 0.138E+06 0.129E+06 4.00 17205. 32.17 30.092 0.125E+06 0.110E+06 3.20 13790. 28.96 25.463 0.134E+06 0.116E+06 3.00 10578. 38.07 32.984 0.136E+06 0.118E+06 3.00 7380. 55.29 48.135 0.135E+06 0.119E+06 3.00 4183. 96.49 85.036 0.782E+05 0.710E+05 3.00 986. 237.93 216.05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10,能够通过高规(5.4.4)的整体稳定验算该结构刚重比Di*Hi/Gi大于20,可以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楼层抗剪承载力、及承载力比值***********************************************************Ratio_Bu: 表示本层与上一层的承载力之比---------------------------------------------------------------------- 层号塔号X向承载力Y向承载力Ratio_Bu:X,Y ----------------------------------------------------------------------6 1 0.1028E+04 0.1028E+04 1.00 1.005 1 0.1543E+04 0.1543E+04 1.50 1.504 1 0.1983E+04 0.1983E+04 1.29 1.293 1 0.2349E+04 0.2349E+04 1.18 1.182 1 0.2475E+04 0.2475E+04 1.05 1.051 1 0.2151E+04 0.2151E+04 0.87 0.872.图形结果1)WPJ1混凝土构件配筋SATWE4分析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图形文件输出2混凝土构件配筋2)WPJC1梁弹性绕度图SATWEA. 4分析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B.图形文件输出C.3 梁弹性绕度D.弹性绕度3)WBEMF1梁设计内力包络图SATWEA. 4分析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B. 图形文件输出C. 5梁设计内力包络图4)WBEMR1梁设计配筋包络图SATWEA. 4分析结果图形与文本显示B. 图形文件输出C. 6梁设计配筋包络图5)LFI裂缝图A.梁柱施工图B.梁归并C.梁平法施工图D.裂缝图6)CHKPM1平面荷载显示校核PMCADA.平面荷载显示校核第三层梁柱节点荷载平面图第五层梁柱节点荷载平面图第六层梁柱节点荷载平面图7)ZPM1柱立、剖面施工图A.梁柱施工图B.柱归并C.5柱立、剖面施工图8)PM1画结构平面图PMCADA. 5画结构平面图B. 参数设定之后楼板计算自动计算C. 进入绘图D. 楼板钢筋E. 逐间布筋9)PL1梁平法施工图A.梁柱施工图B.梁归并C.梁平法施工图10)JCPM基础平面施工图JCCADA.6基础平面施工图B.绘图参数C.标注轴线D.基础详图--插入详图E.钢筋表六.自我总结这次实践活动中我遇到了许多的问题,虽然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但在刚开始做课程设计的时候我还是感觉不太熟练,一个简单的命令就需要反复操作才能完成,建模完成后,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为了减少错误,同时也为了能让自己真正的熟练使用PKPM 这个软件,我重复多次建模,直到第四次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快速的完成建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多次查书,请教同学,上网搜索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