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人工成本数据分析

人工成本数据分析

人工成本数据分析
人工成本数据分析是指对企业或组织的人工成本进行详细和精
确的分析和评估。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人工成本数据分析的步骤:
1. 收集数据:首先,收集与人工成本相关的数据,包括员工工资、福利、奖金、培训费用等。

这些数据可以从企业的财务记录、
工资单、人力资源部门等渠道获得。

2. 数据清洗: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
确性和一致性。

这可能包括删除重复数据、填补缺失值、纠正错误等。

3. 数据分析: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和工具对人工成本数据进行
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分析,例如比较不同部门或
岗位的人工成本、分析人工成本与业绩的关系等。

4. 结果解释: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解释人工成本的情况和趋势。

可以通过图表、报告等形式将分析结果呈现给相关的决策者和
利益相关方。

5. 提出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提出改善人工成本管理的
建议和措施。

这可能包括减少人工成本的方法、优化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员工绩效等。

6. 监控和评估:实施改善措施后,需要对其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可以继续收集和分析人工成本数据,比较改善前后的差异,评
估改善措施的有效性。

总之,人工成本数据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收集、清洗、分析和解释数据,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这可以帮助企业或组
织更好地管理和控制人工成本,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人工成本分析范文

人工成本分析范文

人工成本分析范文人工成本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效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人工成本的概念与特点、人工成本的构成要素、人工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详细解读人工成本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与特点人工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劳动者使用权而支付的报酬和费用,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等。

人工成本在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效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成本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工成本是可变成本:人工成本与劳动力数量呈正相关关系,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或缩小而变化,因此人工成本属于可变成本。

2.人工成本的支付周期长:一般来说,企业需要按月或按季度支付人工成本,支付周期较长,对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具有一定挑战。

3.人工成本对员工激励和绩效考核具有重要作用:人工成本的高低与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对员工进行激励和绩效考核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二、人工成本的构成要素人工成本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工资:基本工资是对员工提供劳动力的最基本报酬,通常以小时工资或月工资的形式支付。

2.加班费:加班费是指员工超出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工作所得到的报酬,通常以小时工资的形式支付。

3.奖金与津贴:奖金与津贴是对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或者承担着特殊职责所给予的额外报酬。

4.社会保险费用:企业需要为员工购买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这是企业的法定义务。

5.福利费用:福利费用包括企业给予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例如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餐饮补贴等。

三、人工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方法人工成本的计算与分析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正确计算人工成本可以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帮助企业科学决策与预测。

常用的人工成本计算与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需求量计算法: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量、生产工艺和工作时间等相关因素,计算出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并结合对应的薪资水平,计算出总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分析

人工成本分析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使用劳动力而发生的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总和。

这些费用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等。

其中,职工工资总额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包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职工福利费用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其他职工福利支出。

职工教育经费是企业为职工研究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劳动保护费用是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

职工住房费用是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包括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和职工宿舍折旧等。

工会经费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和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和全员劳动生产率。

劳动分配率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同时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指标。

劳动分配率可以通过人工成本除以增加值来计算。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计算方法有两种:生产法和收入法。

人事费用率是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人工成本除以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和其他销售收入。

人均人工成本是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人工成本除以职工人数。

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和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是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的指标。

其中,人工成本产出系数等于增加值除以人工成本,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等于销售收入除以人工成本。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成本统计分析

浅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摘要】本文首先对人工成本的概念进行鉴定,并说明了企业开展人工成本分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成本的构成以及指标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人工成本;统计指标;人工费用一、人工成本的概念国际上通用的人工成本包括:已完成工作的工资;未工作而有报酬时间的工资;奖金与小费;食品饮料及此类支出;雇主负担的工作的住房费用;雇主支付雇员的社会保险支出;雇工对职业培训、福利服务和杂项费用的支出,如工人的交通费、工作服、健康恢复及视为人工成本的税收等。

我国的人工成本的概念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二、企业开展人工成本统计分析的重要意义(一)人工成本统计有利于雇主进行成本核算,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通过人工成本统计,企业可以清醒地知道自己因使用劳动力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管理,尽量节约劳动力,在使用劳动力上更加审慎。

企业也可以了解到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的支出结构,节约成本,降低消耗,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二)对劳动者而言,人工成本统计核算有利于了解自身的价值,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建设和发展。

劳动者可以通过人工成本信息(如不同职业、工种、行业、地区的有关数据、资料),了解到劳动力市场中自身的价值,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岗位,促进劳动力在全社会的合理流动。

三、人工成本的构成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

其中,职工工资总额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人工成本统计维度

人工成本统计维度

人工成本统计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分类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工成本统计维度:
1. 部门维度:按照不同的部门或业务单位进行统计,例如销售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2. 职位维度:按照不同的职位或岗位进行统计,例如经理、技术员、销售人员等。

3. 人员维度:按照不同的员工进行统计,可以根据员工的姓名、工号或其他唯一标识进行分类。

4. 时间维度:按照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统计,例如按月、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以便比较不同时间段的人工成本情况。

5. 项目维度:按照不同的项目或任务进行统计,可以根据项目的名称或编号进行分类,以便了解每个项目的人工成本情况。

6. 成本类型维度:按照不同的成本类型进行统计,例如工资、福利、培训费用等。

通过对人工成本按照不同的维度进行统计,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和分配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支持。

1。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雇主)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因为它的增长反映了企业(雇主)多支付了费用,它的减少说明少支付了费用。

但是,费用的支出并不是单纯的支出问题,也不一定多支出就是坏事。

只有将人工成本的花费与其产出进行比较,才能明了人工成本的支出是否合理。

因此,必须对人工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预警。

在分析人工成本时,一般可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平均人工成本两个指标来分析。

后者更能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水平。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

预测预警方法则主要有回归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调研预测法。

(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对比。

企业人工成本比较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1、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用企业自身的现在与过去比,看单位人工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

常用的对比指标有:实际到达数与计划对比;报告期与基期(可以是上月、上年、上年同期等)对比;本期水平与历史最好时期(或与某关键时期)对比。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个企业、行业或一个国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和增减趋势。

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分析一般从人工成本增长相对数(增长率)来反映,也可通过人工成本总量增减的绝对值来反映。

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1)×100%……公式(1)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公式(2)例如,某企业1990年共支付人工成本100万元,1989年支付人工成本80万元,则该企业1990年比1989年多支付人工成本20万元(100—80),人工成本的增长率为25%(100/80×100%—100%)。

人工成本分析与运用

人工成本分析与运用

人工成本一词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时常被提及,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工作开展的并不理想,通常只是对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指标进行简单的统计,缺乏详尽的分析,更谈不上控制及改善了。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不少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处于相对低级的阶段,对于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的重要性及意义还不够了解;第二,不少企业还仍然采取粗放的管理模式,不注重对资源的投入产出分析及控制,对于人工成本的控制工作也不重视;第三,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对人工成本构成、分析方法等相关知识、技能比较欠缺,导致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不许确,所产生的价值不高。

而随着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要素,企业将会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源的投入产出比,人工成本分析与控制势必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职能。

人工成本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人工成本包含的项目非常多,为便于分析,我们通常会众多的项目分类分析。

按照分析目的不同,我们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通常从项目所产生的环节和项目的特点两个维度来分类。

按照产生人工成本的活动类别来划分,人工成本可分为获得成本、开辟成本、使用成本、保障成本及离职成本,各项成本所包含的小项见下图。

图 1 人工成本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按照这一标准进行人工成本归类,在计算各项成本时,除了计算相关项目的费用之外,需要考虑开展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员的工资,比如,在计算人力资源的获得成本时,需要考虑招聘工作人员的成本,在面谈环节,面谈的时间费用= (每人面谈前的准备时间+每人面谈所需时间)×工资率×人数。

除了上述分类方法,还可以根据各项目的共同特点进行分类。

按照原劳动部颁发的 1997【261】号文件规定,人工成本包括工资总额、社会保险、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及其他人工成本七大类。

(一)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或者实物形式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人力资源统计学 第9章 人工成本统计

人力资源统计学 第9章  人工成本统计

五、人工成本水平指标:
平均人工成本是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主要标志。 平均人工成本的计算:
1、 平均每个从业人员人工成本
2、 平均每个生产工人人工成本 3、 单位产品人工成本
单一产品
平均人工成本
某种产品人工成本总额 某种产品的实际产量
多种产品
产品人工成本总额 平均人工成本 折合为标准产品的总产量
第二节 人工成本总量统计
一、人工成本统计的范围:
企业人工成本是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全方位费用,在统计时应 注意以下几点:
1 人工成本由企业支付的。 2 是以企业全体员工为对象的 3 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4 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都计入人工成本 5 不问计入人工成本的经费来源 人工成本总额是按实际发生额计算的,以现行价格计算
第三节 人工成本动态分析
一、平均人工成本的分析:
1) 动态分析 1、 从业人员人均人工成本指数 2、 生产工人人均人工成本指数 3、 单位产品人工成本指数 2 ) 绝对额分析 1、 从业人员人均人工成本增减绝对额 2、 生产工人人均人工成本增减绝对额
报告期指标 指数 基期指标
报告期指标-基期指标
L, T 表示平均人工成本和从业人员人数
二、人工成本支付的效益分析: (一)、人工成本的产出效益分析:产品实物量,增加 值、净产值
产品实物总量 每百元人工成本的产品实物量 人工成本总额
(二)、人工成本的经济效益分析:销售收入、利润生 产量、利润实现、缴纳税金
(三)、以及人工成本与总成本的关系
每百元人工成本的销售收入 企业销售收入 人工成本总额
3、 单位产品人工成本增减绝对额
二、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统计分析: (一)、人工成本总额增减率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人工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雇主)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因为它的增长反映了企业(雇主)多支付了费用,它的减少说明少支付了费用。

但是,费用的支出并不是单纯的支出问题,也不一定多支出就是坏事。

只有将人工成本的花费与其产出进行比较,才能明了人工成本的支出是否合理。

因此,必须对人工成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预测预警。

在分析人工成本时,一般可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平均人工成本两个指标来分析。

后者更能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水平。

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

预测预警方法则主要有回归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调研预测法。

(一)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对比。

企业人工成本比较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

1、纵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用企业自身的现在与过去比,看单位人工成本是上升还是下降。

常用的对比指标有:实际到达数与计划对比;报告期与基期(可以是上月、上年、上年同期等)对比;本期水平与历史最好时期(或与某关键时期)对比。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可以反映出一定时期一个企业、行业或一个国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和增减趋势。

这种分析对于研究人工成本总体情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人工成本总额进行分析一般从人工成本增长相对数(增长率)来反映,也可通过人工成本总量增减的绝对值来反映。

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1)×100%……公式(1)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公式(2)例如,某企业1990年共支付人工成本100万元,1989年支付人工成本80万元,则该企业1990年比1989年多支付人工成本20万元(100—80),人工成本的增长率为25%(100/80×100%—100%)。

对平均人工成本的纵向对比分析与人工成本总额分析方法基本一致,即计算平均人工成本指数和平均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

2、横向比较横向比较就是与本行业同类企业比较看单位人工成本是高还是低,包括本单位水平与相邻单位(或本行业、本地区、国外同类型单位)对比,本单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等。

横向对比的是企业平均人工成本,这种对比主要是在同类企业之间或同行业企业之间进行,目的在于反映本企业人工成本在同类单位中的水平及其产品竞争力的强弱。

横向对比的方法之一是计算强度相对数,即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与同类企业人工成本(平均水平,最高水平或最低水平)相比的倍数或成数,籍以了解本企业平均人工成本在同类企业中的相对地位。

另一种方法是对所有同类企业人工成本水平组成的数列进行分析,看一看本企业人工成本在该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所有企业人工成本的众数/中位数的差别。

企业人工成本的横向比较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对企业人工成本的影响:一是价格变动的影响。

有的企业可能因产品涨价原材料降价而受益,有的企业有可能因原材料涨价产品降价而受损,价格会使利益在各类企业间进行了再分配;二是企业负担不平衡。

有的企业税赋、工资、退休保险费等负担较重,有的企业则相对较轻;三是企业人工成本管理措施不明确,有的企业计算比较严格,有的企业管理较松,“跑、冒、滴、漏”较严重。

在对企业人工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要恰当地选择对比标准。

选择对比标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

标准选择恰当,就可客观、明确、生动地把事物的状态描述、评价出来。

用来对比的标准一般有五种:A、目标标准:如计划目标、某项奋斗目标等。

与目标标准比以研究某项目标实现的程度,要达到目标还应作出多大努力或还需多长时间等。

B、时间标准:很多工作的标准是以时间确定的。

如五年计划以五年的一个时间段、某项工作日期的确定(如重大会议召开日期、香港回归祖国的日期等)都可以成为对比的标准。

通过对比可以了解某项任务完成程度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否完成预定任务等。

时间标准的对比可以是环基对比,也可以是定基对比。

C、空间标准:空间是与时间相对而言的。

一个占有一定空间的物体都可称为空间,如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等都是一个空间。

以上述各类空间作为对比的标准即是空间标准。

空间标准的对比可以是总量指标的对比,也可以是平均指标的对比等。

②要掌握对比的几个基本原则A、一致性原则。

即用来对比的人工成本指标涵义必须一致;计算口径必须一致;时间限制必须一致;空间限制必须一致;计量单位必须一致等。

B、同等条件原则。

如要对比两个企业的人工成本指标时,两企业生产的客观条件应基本一致。

当然,我们说条件一致,也不是绝对的一致,尤其是主观努力也可以改变客观条件。

C、稳定性原则。

即用于对比的对象要具有稳定性,其指标数值不能是起伏不定,脱离常规的。

(二)结构分析法结构是指同一总体内各部分(某些组成单位)对总体之比而形成的比重或比例。

总体内各组的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反映了总体的构成,用以说明总体构成的相对数,称为结构相对数。

结构分析法是统计分组法的具体应用而形成的一种比例关系或构成的分析方法。

结构相对数的计算方法是:结构相对数=(部分<各组的总量指标>÷总体<总体的总量指标>)×100%……公式(3)结构分析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反映总体内部的构成和比例,可以反映事物发展方向趋势或规律性,还可以分析内部各构成的依存制约情况及决定质变的数量界限等。

除计算各结构所占的比例外,对于人工成本的各组成部分,可以分别计算出其在人工成本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同时,通过计算各组成部分所占份额的增减变化情况分析各组成部分的此消彼长,反映人工成本各组成部分的合理程度。

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如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等)所占份额是这样计算的: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该时期某组成部分数量÷同期人工成本总量)×100%……公式(4)在计算出基期和报告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份额后,就可以计算出该部分所占份额的增减情况,籍以反映人工成本中该部分在人工成本总量中重要程度的变化情况。

计算公式为:一定时期人工成本某组成部分所占份额增减(%)=报告期某组成部分所占比重-基期该部分所占比重……公式(5)如,1990年某企业人工成本100万元,其中工资总额50万元,社会保险费用30万元,则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总量的50%(50/100×100%),社会保险费用占30%。

而该企业1978年人工成本为20万元,其中工资为15万元,则1978年该企业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例为75%(15/20×100%)。

这样工资总额在人工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就由1978年的75%下降到了1990年的50%,所占份额减少了25%(50%—75%)。

(三)因素分析法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各种因素在起作用。

人工成本的发展变化也同样是各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但主要的是职工人数和平均人工成本水平的影响。

在分析时,我们一般将职工人数视为数量因素;平均人工成本水平视为质量因素。

由于人工成本总额是平均人工成本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之积,这样人工成本总额指数也就是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指数之积。

即:L1÷L0=(C1÷C0)×(W1÷W0)=(W1C0÷W0C0)×(W1C1÷W1C0)……公式(6)在公式(6)中,L1是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L0是指基期人工成本总额;C1是指报告期平均人工成本;C0是指基期平均人工成本;W1是指报告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W0是指基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这样,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变动的影响程度为:W1C0/W0C0;影响绝对数为W1C0/W0C0……公式(7)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量的影响程度为:W1C1/W1C0;影响绝对数为:W1C1-W1C0……公式(8)例如,A企业的资料如下表所示:基期报告期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人)100200平均人工成本(万元)0.80.9人工成本总额(万元)80180因此,A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长180/80×100%-1=125%,平均人工成本增长0.9/0.8×100%-1=12.5%,从业人员人数增长200/100×100%-1=100%;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长125%,其中由于从业人员人数增加而使人工成本增长200×0.8/(100×0.8) ×100%-1=100%,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增加而使人工成本总额增长200×0.9/(200×0.8) ×100%-1=125%;企业人工成本总额增加100万元(180-80),其中由于职工人数增加而使人工成本增加(200×0.8)-(100×0.8)=80万元,由于平均人工成本增加而使人工成本总额增加(200×0.9)-(200×0.8)=20万元。

对于多个企业的人工成本总额,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指数分析。

(四)分组分析法这是研究总体内部差异的一种方法。

也就是根据统计分组的目的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把一个总体中的所有总体单位按照一个或若干个标志划分为几个组部分,以便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

在人工成本统计分析时,统计分组主要是对企业的分组:1、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2、按企业所属行业划分;3、按企业的大中小型划分:大型;中型;小型。

(五)时间序列法这是统计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动态比较或叫纵向比较的方法。

它通过列出一套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统计数据,分析其趋势,找出其问题,研究其规律性。

进行时间数列比较时,由于对比的标准不同,有定基与环基之分。

定基比较,即将某一年(或季、月、日)作为对比的固定基期,时间数列的其他各年(或季、月、日)的数据都以这一固定基期的数据作为对比标准(即作为分母)进行一一比较;环基比较,即将时间数列中的每一年(或季、月、日)依次作为基期,时间数列中的每一个数据逐个一一将前期的数据作为对比标准(即作为分母)进行比较。

比较结果则分别为不同的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等。

如要对某单位的企业平均人工成本情况进行分析,可列以下时间数列。

见下表:1992199319941995平均人工成本(元)50005400940073009700环比发展速度(%)-108.0174.177.7132.9定基发展速度(%)-108.0188.0146.0194.0环比增长量(元)-4004000-21002400定基增长量(元)-400440023004700环比增长速度(%)-8.074.1定基增长速度(%)-8.088.046.094.0平均增长速度(%)--37.113.418.0增长1%绝对值(元)-50549473(六)投入产出分析法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分析是将企业(雇主)所花费的人工成本与产出作比较,如与利润总额、增加值、销售收入、上缴利税、实现税利等相比较,用以说明人工成本的效益情况,即每投入一定数量的人工成本产生出了多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