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有机农业发展的过程

有机农业自提出至今已有近70年时间,其间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45年)--思想萌芽阶段。

这一阶段是有机农业思想萌发和提出时期,主要是有关专家和学者对传统农业的挖掘和再认识,而中国在几千年发展传统农业过程中所积累的优秀农艺思想和技术,如农林牧结合、精耕细作、培肥地力、合理轮作等对有机农业的出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由于处于初创阶段,有机农业只是在小范围内运作,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技术体系,水平均较低,其影响也很有限。

第二阶段(1945-1972年)--研究试验阶段。

美国罗代尔有机农场的建立标志着全球有机农业进入了研究试验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在规模和数量上远远超过第一阶段,但与常规农业相比仍然非常弱小。尽管人们在部分地区实践、操作有机农业,但由于现代农业体系的建立及运作的惯性,以及有机农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人们对有机农业尚处于观望、验证阶段。有机农业生产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对农场外部系统的依赖。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非常少,大多用于自身消费或赠予亲朋好友品尝,因而缺乏市场需求拉动,进而难以形成效益规模。

第三阶段(1972@1990年)--奠定基础阶段。

1972年11月5日,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

(l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Organit Agricultural Movements,IFOAM)在法国的弗赛拉斯(Versailles)成立,标志着国际有机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有机农业发展有如下特点:一是通过发展组织会员,扩大有机农业在全球的影响和规模;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三是通过;制定认证方案,提高有机农业的信誉。由于有机农业运动是各国民间组织或个人自发开展的,加上自身具有分散性和不稳定性的缺点,因而这时期发展仍比较缓慢,其影响也没有得到大多数国家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

第四阶段 (1990年至今)--加快发展阶段。

进入90年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有机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全球有机农业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活动转向区域性有组织的民间活动,在一些国家甚至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有的法律上给予保护,有的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就标准而言,许多国家已根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了本国和本地区有机食品标准。就产品开发而言,有机产品日益丰富,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比重日益扩大。就市场发育而言,有机食品已开始由现产现销转向批发销售,并进入超市,有的国家还有连锁经营,一部分有机食品已由乡村市场进入城市市场,由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

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

(一)有机农业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种类型

有机农业在二战之前就开始在西方一些国家实施,起初只是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尔后逐步由这些生产者自发组合成区域性的社团组织或协会等民间团体,自行制定规则或标准指导生产和加工,并相应产生一些专业民间认证管理机构,这种现象至今在西方发达国家依然普遍存在。由于它的产生是自发性的,在管理、检查、监督等方面不可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同时由于当时的有机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排斥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未能得到广大农

民与政府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到了7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工业高度发展,使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美、欧、日一些国家和地区工业污染已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这些国家感到有必要全世界共同行动,加强环境保护以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确保人类生活质量和经济健康发展,从而掀起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主的各种替代农业思潮,有机农业就是这种思潮下的产物。

(二)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及方式已基本形成

有机农业生产体系包括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管理体系和组织体系。

禁止使用化学品,提供农业生产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调控思想是有机农业技术应用的基本原则。美国农业部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概括了有机农业技术体系的基本内容:有机农业是一种完全不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畜牧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体系。有机农业在可行范围内尽量依靠作物轮作、秸秆、牲畜粪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补偿养分,利用生物和人工技术防治病虫草害。

有机农业标准体系大体由10个部分组成:有机生产的主要目标、基因工程要求、农作物生产和牧畜饲养的基本要求、农作物生产标准、牧畜饲养标准、水产养殖标准、食品加工及储运标准、纤维加工标准、标签标准和社会公正评价标准。

有机农业管理体系围绕对有机产品认证来构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有机农业的管理体系就是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体系。

(三)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已形成一定规模

由于有机农业的标准体系和认证体系日趋成熟和完善,加上一些国家、部分地区认证机构的陆续成立,推动了全球有机农业的发展。据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1998年估计,自90年代以后,有机农业生产和贸易规模约占整个食物系统的1%左右。从区域上看,欧洲、北美、日本、澳洲起步较早,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管理、研究、培训、认证工作发展较快,标准、法规相对完善。非洲、东南亚地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

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的内涵与特点

概括地讲,有机农业是指有利于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健康发展,按照特定标准生产食物和纤维的各种生产系统,这些系统把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作为运作的关键,在农业和环境的各个方面,充分考虑农作物、牲畜和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并致力于提高食物质量。有机农业生产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化学和基因合成的肥料、杀虫剂、药品等外部投入物,而主要依靠自然规律和法则提高生态循环效率。以上是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对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内涵的界定。

与常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技术路线上,强调传统农业农艺技术的应用,如尽可能地依靠有机肥料、作物轮作、种植豆科作物培养地力,运用生物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保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等;二是生产、加工过程有一系列的准则标准,以此约束和规范生产者行为,并为检查、认证、监督提供基本依据,也为产品进入市场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开展认证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使生产者建立与消费者相互信赖的关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标识这种生产方式及其产品的内在价值和品质。

四、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的关系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我国所倡导并实施的生态农业,其内涵是: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导下,总结吸收各种农业方式的成功经验,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它要求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有4个显著特征:一是强调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价值的良性循环,追求综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