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用陶瓷常见质量问题
陶瓷黑心原因分析报告

陶瓷黑心原因分析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陶瓷黑心事件频发,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严厉谴责。
陶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其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安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不良企业将利益放在首位,无视质量和安全标准,制造出了质量低劣的陶瓷产品,给消费者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本报告旨在对陶瓷黑心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陶瓷黑心现象概述陶瓷黑心是指一些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追求暴利,而采用不正当手段和不合格材料制造陶瓷产品的现象。
这类产品通常存在以下问题:使用劣质原料、掺假掺杂,导致产品强度低、易碎;添加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虚标产品规格和质量,欺骗消费者等。
陶瓷黑心事件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行业的公信力和形象。
三、陶瓷黑心原因分析1. 产业链环节复杂、监管不到位陶瓷制造涉及到众多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制造工艺、人员操作等。
由于行业规模庞大、复杂度高,导致监管难度加大。
一些企业看到监管的空隙,利用对监管体系的混乱和缺席,从而有机可乘。
2. 利益驱动、追求暴利一些企业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制造低价产品,以高利润为目标,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选择使用劣质材料,降低成本,而这些廉价材料往往无法达到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
3. 缺乏品质意识和责任感一些企业对产品质量抱有漠视态度,只关注成本和利润。
他们忽视了自己对社会和消费者负有的责任,丧失了对行业发展质量的持续投入和追求的意识。
4. 市场竞争激烈、追求速度忽略质量市场竞争激烈使得企业追求数量而忽略质量。
一些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大批量采购需求,缩短了生产周期和工序,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保证产品的快速上市。
5. 监管不到位、奖罚不分明监管部门在陶瓷监管中存在较多问题,如执法能力不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
违法生产制造商由于监管不到位,遭受到的处罚相对较轻,未能形成足够的震慑力,从而导致无良企业肆意妄为。
陶瓷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陶瓷强度不足常见原因及处理措施
在陶瓷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强度不足是较为常见的问题。
其
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
1.原材料问题——陶瓷制品所选用的原材料,其质量和配比的
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制品的强度。
如果选用了质量不佳或者配比不当
的原料,就会导致制品的强度不足。
2.生产工艺问题——陶瓷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如控制温度、时间、压力等因素不当,也会对制品强度产生影响。
3.设计缺陷问题——如果陶瓷制品的设计存在缺陷,比如支撑
面积小、角度过陡等,也容易导致其强度不足。
对于陶瓷制品强度不足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处理措施:
1.选择高质量、适合的原材料,并严格控制配比。
2.确保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的合理控制。
3.优化设计,确保制品的支撑面积足够大且角度适中。
总之,陶瓷强度不足问题的发生,往往是由于物质质量问题、生产工艺问题以及设计缺陷问题所引起的。
对于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证制品的强度符合要求。
市场干压陶瓷砖质量问题浅析

温度就越低 。喷雾 干燥 的粉料 因其颗粒趋圆形 , 流动性好 , 压制 出的生坯较 干碾造粒 的粉料压制
的生坯 密度 更均 匀 , 强度 更好 。
从表 2 中可发现真空度大, 吸水率就高 , 真空 法明显比煮沸法测得的吸水 率要高 , 另外煮沸法 用 自来水做浸液 比蒸馏水测得 的吸水率要低 , 由
5 种不同类型 的干压 陶瓷砖做过 如下试验 , 吸水 率取平均值见表 2 。
收稿 日 : 0. . 期 2 51 2 0 27
维普资讯
第1 期
贺东强 : 市场 干压 陶瓷砖质量问题浅析 衰3 不 同测量方 法对 比
表 2 不 同品种、 同测试方 法吸水 率对 比 不
良莠不齐 , 导致市场干压陶瓷砖质量参差不 齐。
近几年来, 根据质检和工商执法部 门对流通领域
的干压陶瓷砖 的多次抽样检测情况 , 市场干压陶 瓷砖的主要质量问题浅析如下 :
1 尺寸偏差大
干压陶瓷砖尺寸偏 差大不利于施工 , 影响建
而引起配方的改变 , 导致产 品吸水率的波动。
22 球磨细度的变化 . 坯料球磨越细 , 越容易烧结 , 吸水率就低 , 反
2 1 原 料变 化 .
水平的不断提高, 市场对干压陶瓷砖 的需求量也
与 日俱增 , 然而 , 目前该产品生产厂家的设备条件
目 国内原料供应商在原料开采 , 前 储备方面
未形成规模 , 开采精细度及均化性不够 , 生产厂家 更换原料频繁 , 厂原料质量波动大。某些私营 进 小厂为了片面追求利润 , 有时甚至使用劣质原料 , 忽视原料的质量控制 , 造成原料 的组成不稳定 , 进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1 9 期 2O O6年 2月
日用陶瓷40个质量问题术语及具体含义

日用陶瓷40个质量问题术语及具体含义1、变形:制品呈现不符合规定设计的形状2、落渣:制品釉面粘有匣钵、糠灰等渣粒3、毛孔:釉面呈现的小孔(或称捺眼、猪毛孔、针眼)4、斑点:制品表面呈现的有色污点,又称铁点、黑点5、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杂色现象6、溶洞:易熔物在烧成过程中熔融而产生的孔洞。
因坯体中混入易熔物,如石膏渣、长石渣或颗粒较大的含铁杂质等而形成熔洞7、石膏脏:坯体由于粘有石膏而形成的异色现象8、疙瘩:釉下坯体凸起的瘤状实心体,外形凸起较缓,棱角圆滑,表面光洁9、坯泡:釉下坯体凸起的空心泡10、泥渣:尚未除净的泥屑、釉渣残留于坯上造成的缺陷,外形凸起较急,棱角较为尖锐11、釉泡:釉表面的小泡12、底沿粘渣:制品底脚边缘粘有细小渣粒13、缺釉(包括压釉、缩釉):制品表面局部脱釉,包括:a.压釉:坯体接头凹下处细条状缺釉b.滚〔缩)釉:釉面两边滚缩形成中间缺釉14、裂纹:指坯、釉开裂而形成的纹状缺陷。
包括:a.阴裂:指被釉盖没的裂纹.b.釉裂:指釉面开裂而坯体未裂多c坯釉皆裂:指坯体和釉均裂15、水泡边、刺边:制品口部边沿出现的一连串小泡16、粘疤:烧成时坯体与外物粘接形成的残缺17、烤花粘釉:烤花过程中制品釉面粘上的有色污点及釉面损伤18、缺泥:坯体残缺现象,容易发生在制品的口沿与底足两处19、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20、画面缺陷:画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1、火刺:由火焰中飞灰造成的黄揭色粗糙面22、釉面擦伤:制品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23、烟熏:制品局部或全部呈现灰黑、揭色现象。
又称吸烟、串烟、吃烟。
常见于以煤烧明焰窑还原气氛烧成陶瓷制品时24、阴黄:制品局部或全部发黄25、釉薄:制品表面由于釉层过薄,形成局部釉面不光亮的现象26、桔釉:釉面密集针孔群,使釉面缺乏光泽,外观呈桔子皮状,则称之为桔釉27嘴耳把歪、损伤:指嘴、耳把高低不适,歪斜不正,损伤28、接头泥色差、彩色不正:指嘴、耳把接头泥的色泽与产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致29、泥釉缕:坯体,釉面局部凸起的缕伏现象,大多为釉熔化后流聚而成30、波浪纹:制品釉面高低不平呈现的波浪纹样31、滚头迹:在滚压或刀压成型中产生的弧线状很迹32、蓝金:由于金层过薄而形成的发蓝现象33、生烧:制品未达到烧成温度,造成陶瓷制品吸水率偏高,颜色发黄,釉面光泽度低且粗糙,抗折强度低,尺寸不符,敲击时声音不脆34、过烧:制品超过烧成温度,造成变形,尺寸不符,抗折强度低,釉面起泡或流釉35、白瓷白度:反映入射光在釉面上的漫反射光的强弱,36、色差:样板与被检品之间的颜色(红、绿、黄、蓝)差异37、光泽度:表示釉面对入射光作镜面反射的能力,同时又表征釉面的平整程度38、抗热震性:陶瓷制品抵抗外界温度急剧变化而不出现裂纹或者不破损的能力。
日用陶瓷条码符号质量现状及改进措施

条码与信息系统2019年第5期BAR CODE &INFORMATION SYSTEM 日用陶瓷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种瓷器,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喜爱。
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上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该类产品流通效率,减少了人工盘点带来的意外损坏,而良好的条码符号质量,是保证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中无“障碍”应用的基础。
本文从日用陶瓷商品条码应用状况、条码符号质量现状入手,分析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
商品条码在日用陶瓷上的应用和质量现状商业超市中,所有日用陶瓷都使用了商品条码,日用陶瓷商品条码覆盖率达100%,日用陶瓷的盘点、结算都是通过商品条码实现,达到了依托条码,快速流通的目的。
随机选取208批次日用陶瓷条码符号样品进行研究,条码符号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有186批次,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占样品总数的89.4%。
条码符号空白区窄、放大系数小的问题突出,个别样品光学参数不符合标准。
日用陶瓷条码符号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如图1所示。
条码放大系数不符合标准要求GB 12094—2008《商品条码零售商品编码与条码表示》要求,商品条码(EAN-13)的放大系数为0.8~2.0,条码符号长度29.83mm 到74.58mm 之间,商品条码尺寸不能过大,也能不太小。
放大系数越小,对印刷精度要求越高,出现不合格品的机率也就越大;而放大系数过大,超出识读设备的视野,不能正常使用。
日用陶瓷条码放大系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有93批次,占不合格条码总数的50%,而且问题全部都是放大系数小。
空白区宽度过窄空白区的作用是提示识读器归零,开始采集和结束采集数据,空白区的宽度应不小于(即大于或等于)相关标准要求的最小宽度尺寸。
从研究对象看,日用陶瓷条码符号空白区宽度小于标准要求的样品有72批次,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38.7%。
可译码度低可译码度反映了印刷过程中未被占用的,为扫描识读过程留出的容许误差。
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标准

国家日用陶瓷质量标准日用陶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品之一,因此其质量安全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为确保日用陶瓷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日用陶瓷质量标准。
一、背景介绍日用陶瓷作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经过漫长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所必需的物品。
无论是食器、茶具还是花瓶、装饰品,日用陶瓷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制作工艺、原材料以及生产环境的差异,一些低质量的日用陶瓷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日用陶瓷质量标准的重要性1. 保障人体健康日用陶瓷产品中,食器是人们最为常用的,直接接触食物。
如果日用陶瓷中含有有害物质或者存在瑕疵,使用不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制定日用陶瓷质量标准能够确保产品的安全性,降低人体受到的潜在危害。
2. 提高产品质量日用陶瓷质量标准的制定促使生产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通过标准化的质量要求,可以减少产品瑕疵、提高产品的性能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升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1. 化学安全要求日用陶瓷产品中,化学成分是一个重要因素。
质量标准要求日用陶瓷产品中不得含有过量的重金属、有害元素等有害物质,保证食器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释放有害物质对人体造成危害。
2. 机械性能要求日用陶瓷作为使用频率高的物品,需要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
质量标准要求日用陶瓷产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不易破碎、磨损,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寿命。
3. 热稳定性要求日用陶瓷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质量标准规定了日用陶瓷产品在高温或低温条件下的性能要求。
产品应具备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冷性,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裂纹、破损等问题。
4. 容量偏差要求对于食器等日用陶瓷产品,容量偏差是一个重要指标。
质量标准规定了容量允许的误差范围,确保产品容量与标称容量相符合,避免给用户带来不便。
5. 表面质量要求日用陶瓷产品的表面平整度、色泽、无划痕等都是关注点。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质量抽查结果日用陶瓷七成五合格

安徽 、 福建 、 西 、 江 山东 、 湖南 、 广 东、 广西等 1 个省 、 、 4 家企 2 市 区 3
业 的 4 种 产品 , 中合格 的有 3 J 4 其 3 种。 不合格产 品存在的质量问题主
要是部分骨灰瓷器铅溶出量超标 、 部分产品热稳定性和外观质量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抽查 中发 现 ,铅 溶 出量超标
最 严 重 的产 品超 过 国家 标 准 近 1 5
倍, 高达 9 . / 。据悉 , 9 mgL 5 骨灰瓷 器大 多采用 高温素烧 、低 温釉烧 技术 ,其 釉料采 用低温 含铅熔 块 稳 定 性 要 满 足 一 定 的 高 温 和 2  ̄ 0C 给使用者 造成人 身伤害 。
釉 , 果 生 产 工 艺 控 制 不 当 , 料 之间 的急冷 急热 不破 裂 ;如陶瓷 如 釉
由于 日用 陶瓷饮 食器 具产 品 中的铅就 容易被 蒸发 吸收 ,进 而 煲 器 具 的 热 稳 定 性 要 求 就 是 质量 与广大 消费者 身体健 康密 切
造成 铅溶 出量超标 。另外 根据 标 4 0 0 ̄ C至 2  ̄ 间 的 急 冷急 热 不 相关 ,国家质 检总局 已连续 四次 0 C之
准 规定 ,不 同陶瓷 饮食器 具 的热 破 裂 。如果 热 稳 定 性 差 , 可 能 会 跟 踪 抽 查 了该 产 品 。 就
57. 7% 。
黎鹿 检
公蕊÷
质 量 抽查 结 果 日用 陶瓷 七 成 五合 格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最 近对 日用 陶瓷器具 产 品进行 了
国 家 监 督 抽 查 , 果 显 示 : 品 抽 结 产
样合格率为 7%。 5 这次抽查的产 品
日用陶瓷的质量控制及管理

质量管理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和保障遥 质量管理的五
. A大l职l 能R包ig括h院t野s计划Re尧s组e织rv尧e指d挥.尧协调和控制冶袁管理职能
的落实有助于执行力的提升遥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中袁 提出了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袁其中袁包括野过程方法冶和野管 理的系统方法冶遥 野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 理袁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曰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 为系统加以识别尧理解和管理袁有助于企业提高实现目标 的有效性和效率冶[2]遥 由此可见袁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是相 互关联的袁除生产控制之外袁采购尧设计开发尧测量尧分析 和改进袁都是质量控制的相关方面遥 有人认为袁产品的质 量问题是来自生产过程袁 而忽视了来自非生产过程的其 它因素的影响袁导致了产品质量的不稳定遥 本文就管理方 面对质量影响提出了探讨和分析遥
设计开发是产品实现的首要环节遥 设计开发应包括院 策划尧输入和输出尧评审尧验证和确认等过程遥 有些企业将 产品设计开发视为野打样品冶袁忽略了相关过程的作用袁也 放弃了相关过程的控制袁 导致设计开发的结果与产品批 量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袁造成了大量的损失遥 设计开发包 含的各个过程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袁 控制好这些过 程袁能够为产品生产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遥
1.2
杯和大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六件中任一件
0.3
除罐以外的大型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6
罐
六件中任一件
0.3
B镉
扁平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4
小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25
大空心器皿
六件中任一件
0.15
杯
六件中任一件
0.15
罐
六件中任一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缺陷分析--色脏色脏-----制品表面呈现不应有的染色现象。
产生原因,(1)装烧或搬运制品时叠放歪斜互相靠在一起,因颜料未干造成花面粘着的痕迹。
(2)操作人员手上粘有颜料.(3)彩烤时有碎屑或杂质落在画面上.解决办法:(1)贴印花面和绘画的制品在装烧或搬运时,应细致小心,叠放要正稳。
(2)操作人员工作时手上要保持干净,勿粘颜料。
(3)防止彩烤碎屑、杂质落在画面上。
陶瓷缺陷分析--画面彩色不正画面彩色不正(1)画面缺陷--面面残缺和色泽不正的现象.(2)彩色不正--同一花纹色彩浓淡不匀或由于欠火而产生不光亮的现象。
产生原因:I.釉下装饰(1)分水时,水色、浓淡、厚薄不统一。
(2)施釉时,釉层厚薄不一或画面不干净.(3)花纸上的料没有全部贴坯上,或使用了不符合要求的花纸,以及纸上料色有浓淡不匀的现象。
(4)烧成温度低或烧成气氛不当,使釉面没有充分玻化,花纹色彩不易进出.(5)烧成时由于吸烟或者是欠釉影响产品的呈色效果.2.釉上装饰(1)花纸质量不好或存放时间过长而变质.(2)操作技术不熟练,贴花时未贴妥,而鼓有空气,随着彩烤时温度上升,气泡胀破,导致爆花,或花纸正反面贴错,会造成严重爆花.(3)贴薄膜花纸时,所用酒精配制不当.(4)彩烤时,从色料中或花纸中所产生的气体会对其它产品上的色料发生反应,从而出现呈色不良.(5)所使用的燃料其含硫量过高,使气氛中的二氧化硫与釉料或色料中氧化钙及其它化合物生成硫酸盐,从而使彩色失去光泽。
(6)装烤方式或装载量不当。
(7)彩烤温度过高或过低,使彩色不正。
解决办法:1。
釉下装饰(1)熟悉釉下贴花的操作技术,以及手工工艺,掌握釉下花面的色彩浓淡要求,调好料浆水份.(2)保管好花纸,防止受潮或过干,产生贴花的问题。
(3)掌握釉下贴花产品的施釉厚度,防止过厚或过薄。
(4)制定合理的烧成制度,防止吸烟和烧成气氛不良的现象。
2.釉上装饰(1)妥善保管好花纸,勿使其受潮变质,注意先进厂的先用,保管时间不超过两年,若时间过久将会自然老化变质。
(2)根据不同季节,气候和薄膜厚薄,配制适宜的酒精溶液.(3)操作要细心熟练,一次不宜贴粘过多的产品,贴一批及时将气泡、皱纹用纯酒精刮干,然后再继续进行彩贴。
(4)根据花纸型号,所贴彩件品种,选择适当的空位,适合的彩烤温度,并注意通风。
’(5)不使用含硫量过高的燃料。
陶瓷缺陷分析--画线缺陷画线缺陷-----用线条装饰的线和边的缺陷。
产生原因:1.釉下装饰的线条的画线缺陷(1)坯体变形或是包边形,使打划线条时因坯摆动而易断线.(2)操作不熟练,手振动或笔画太快、太慢,产生重线或燕尾状线条,虎头蛇尾,浓淡不一.(3)坯垮边缘沾有不干净的坯粉、灰尘、油污.(4)氧化钴料液太租,-引起气泡或料刺。
2。
釉上装饰的画线缺陷冲金兰金(1)金水容器内混有灰尘和水份,以致影响金水的色泽和附着力。
(2)薄膜花纸一般采用聚乙稀膜为基体,它在200℃左右开始熔融,300℃左右即开始分解而放出难闻气体,遇冷又将凝结,由于冷凝后的液体溶化金水能力较强,故一触及金水将造成冲金。
(3)彩烤时产品装得过紧,影响废气的排除,窑内潮湿或燃料含硫量较多,还将造成蒙金、冲金。
(4)产品上有灰尘、油污或粘贴花纸时的余液等,在镶金,画线前未抹掉,则容易造成断金、蒙金和麻点。
(5)金水稀释剂加入量过多或彩烤温度太低造成发兰或紫色.(6)金水自身浓度不足,画得太薄也引起兰金.3.流金、炸金(1)金水稀薄或金笔含金水量过大.(2)昔通金水用在贴薄膜花纸的产品上,或烤花升温过急。
(3)金水性能不良或金水中溶剂量过大,会引起炸金.解决办法,(1)熟练技术撮作,掌握色调性能和浓淡,洗净或擦净将划金线部位的灰尘、油污等杂质。
(2)将青花料中的二氧化二钴色基,改用尖晶石型彩料作为发色基因,这样可大大减少气泡理象.(3)在镶金或画金时,控制金水中稀释剂的加入量.(4)彩烤时注童稀装和合理搭配,使产品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并在预热带多装排气孔,以利于废气的及时排除,以防冲金、兰金。
(5)严格执行彩烤工艺制度,防止烤花升温过急.陶瓷缺陷分析--底足粘脏底足粘脏-----指底足粘有其它杂质而变色.产生原因:(1)制品在运输、加工过程中粘有杂质在底足土,烧成后形成色足.(2)烤花装烧的托板矽钢片上有铁屑或其它杂质,装烤后制品产生色足。
解决办法:(1)运输加工工具或台面应打扫干净,防止存有杂质。
(2)矽钢片应涂上一层釉浆,使制品不直接与矽钢片接触。
陶瓷缺陷分析--烤花粘釉烤花粘釉-----烤花过程中制品釉面粘有有色污点及釉面损伤.产生原因:主要是制品在装箱、满炉时,制品装得不整齐,或者是由于过份震动,使制品歪斜,互相靠在一起,烧烤花制品上面的颜料粘到另一制品上去,或在700℃一800℃之间,釉面受到损伤。
解决办法c(1)满炉时注意配好筒口,一定要正、直、整齐,不可歪斜.(2)装箱时注意制品间留有空隙,推箱尽量平稳,减少不必要的震动.陶瓷缺陷分析--滚迹滚迹-----在滚压或刀压成形中产生的弧线状痕迹(包括中心凹凸滚头迹、震迹)产生原因:(1)泥料含水份偏高或偏低,偏高则容易使坯体成型表面出现滚头迹,如若滚头中心与坯体中心重合,转速比不恰当时还会引起滚头尖,小范围粘泥形成凹陷,偏低则容易产生震迹。
(2)泥料加入量太大,排泥不清或第一轮加泥未加满,二次投泥而使泥料过多,排泥不清,容易出现滚头迹。
(3)重压时间过长、过短,过长则容易出现震迹,过短则因受压次数不够,退刀太快出现滚头迹.(4)成型时压力不足,或者是滚头脱出模型太突然。
(5)刀片施压时,刀片的工作面受磨损斜度太小.(6)石膏模与模座不吻合,太紧或太松,或横座的橡胶圈太软.(7)滚头中心偏移过多造成坯体中心凸起。
(8)滚头中心部份未进行修整易出现凹陷,反之,如修正过度滚头尖唐损和中心长度不够,则易出现凸形。
(9)成型设备质量差,设备零件松动或轴承烧坏也会出现震迹。
解决办法;(1)严格控制泥条的含水率在工艺指标范围内。
(2)控制泥条的加入量,防止过多过少。
(3)定时检修滚压成型设备.(4)合理调节滚头夹角和型刀斜度,保证坯体的受压时间.(5)熟练掌握修模、制模或修制模座的技术工艺要求,一般要修制成倒锥形,模型与模座接触要吻合.陶瓷缺陷分析--泥渣泥渣-----尚未除净的泥屑、釉屑残留于坯体上造成的缺陷。
产生原因:(1)压坯时界泥弓或刀片往内装斜,使余泥掉入坯内.(2)界泥弓或刀片积有泥屎,起刀时掉入坯内。
(3)修磨坯时,泥料或坯粉积在坯体上.解决办法:(1)正确安装刀片,避免泥掉入坯内。
(2)经常清理界泥弓架。
(3)捺水时应铲除泥屑、泥渣。
陶瓷缺陷分析--嘴、耳、把接头泥色差嘴、耳、把接头泥色差-----指嘴、耳、把接头泥的色泽与产品本身的色泽不一致。
产生原因:(1)接头泥配方不当,使用原料不纯。
(2)粘接嘴、耳、涂撩的石灰水过浓,而使接头处呈现不同颜色.解决办法:(1)接头泥配方的原料应尽量采用产品本身的泥釉料,以便保持色泽一致。
(2)粘接嘴、耳、把后涂撩的石灰水不宜过浓.陶瓷缺陷分析--石膏脏石膏脏-----坯体由于粘有石膏而形成的异色现象。
产生原因:(1)压坯、注浆脱模时,泥料或坯体中带入老化的破损石膏模屑.(2)回笼泥、釉中存有石膏灰尘或块屑。
(3)原料中含硫酸钙的杂质.(4)工业环境卫生不好,废石膏模或粉屑未及时处理而混入泥釉中。
解决办法:(1)搞好工业环境卫生,回笼泥与破模等杂物要严格分开,防止泥釉中混有石膏模屑或粉尘.(2)注意模型质量和老化程度,压坯注浆倒坯时细心操作,防止有石膏屑混入坯体中.(3)采用含硫酸钙少的原料。
陶瓷缺陷分析--缺泥缺泥-----坯体残缺现象。
产生原因,(1)模型内面不乎有疙瘩或粘有死泥。
(2)压坯界泥未界清或磨坯时砂纸过粗,用力过猛碰缺坯体。
(3)坯体在加工传递、运输、装烧中操作不小心,碰损坯体或加工工具碰损坯体.解决办法:(1)模型平整干净、疙瘩死泥要铲净.(2)坯体成型时必须刮平口沿。
(3)干燥坯体上板叠放时应注意轻拿轻放,(4)磨坯时,新砂纸要楼软,轻操作。
(5)各工序取放坯体时应仔细操作。
陶瓷缺陷分析--疙瘩疙瘩-----制品釉下凸起的瘤状实心体。
产生原因;(1)主要是石膏模型质量差,模型老化,模型表面残缺或有孔洞使坯体表面印出凸状.(2)模内或泥料中混杂死泥或其它难熔杂物。
(3)打釉未过筛捞子屑或施釉时坯体掉入釉缸未用筛打捞净,使死釉死泥屑沾在坯体上.(4)荡釉绞口后未及时停车或沾釉积釉有回头釉,形成釉珠釉块。
(5)施了釉的坯体粘上釉料或浆料。
解决办法;(1)检查石膏模型质量,注意模种光滑平整,防止脱模剂积于模种的局部,发现模型残缺老化,应及时剔除.(2)脱模后的模型要倒放或成型后清扫模内的死泥等。
(3)施釉时釉料要过筛,井经常用筛打捞釉浆的子屑,釉团除去死釉、泥屑。
(4)磨坯人员在磨坯时应均匀磨倒坯体周身,以达到平整光滑.(5)保持泥料干净,盛放泥料的工具要清洁.陶瓷缺陷分析--火剌火剌-----制品的边缘或局部由于火焰中飞灰造成的黄褐色租糙面。
产生原因:(1)匣钵之间不严密,火焰直接侵蚀制品。
(2)匣钵有裂纹或破损,火焰侵蚀.(3)喷火口处火焰温度太高。
解决办法:(1)匣钵之间要严密.(2)匣钵在装坯之前应进行检查,发现有裂纹或破损应修补或剔除.(3)在近喷火口温度太高处不装烧制品.陶瓷缺陷分析--磕碰磕碰-----制品局部被冲去而形成的残缺。
产生原因:(1)开窑时匣钵未执平稳,放置匣钵用力过猛使制品被碰破.(2)产品推叠过高有倾倒情况,在加工过程中拿放制品不细心.(3)制品在搬运时有磕碰.(4)瓷器装箱未装正或过紧、过松导致瓷器相互咬破或碰坏.解决办法:(1)严细操作,轻拿轻放制品.(2)产品不能堆积过高,要靠住成品架.(3)搬运时要轻、稳、慢.防止制品碰坏.(4)瓷器装篮要放垫纸。
陶瓷缺陷分析--釉泡釉泡-----制品釉层表面的小泡.产生原因:(1)坯体入窑水分过高,加上预热带温度低,碳素沉积釉中。
(2)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使分解物和沉积的碳素在釉料熔化前没有全部排出,而隐藏在釉中.(3)还原气氛过浓,造成碳素沉积.(4)釉的始熔温度低,釉料玻化过早,而使沉积在釉层中的碳素不能分解捧出。
(5)坯料中碳酸盐、硫酸盐含量过高.(6)二次施釉的时间间隔太长,,容易产生釉泡.(7)过干过热的坯体施釉,坯体与釉浆温差过大,不能使釉料被坯体均匀吸收,烧成时容易封闭气孔,使气体无法外逸。
解决办法:(1)调整釉料配方,如用白云石代替石灰石等。
(2)严格控制坯体的入窑水份,一般在2—3%左右.(3)适当提高氧化炉的炉温,促使还原带过来的游离碳素完全燃烧.(4)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降低釉料的高温粘度.(5)过干过热的坯体不施釉.若采用二次施釉的方法,应缩短施釉的间隔时间.陶瓷缺陷分析--釉面擦伤釉面擦伤-----制品釉面出现条痕和局部失光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