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评片内容简介
射线照相底片的评片2020

8
2.1.2影像放大
➢ 影像放大是指在胶片上成像的尺寸大于影像 所表示的物体的实际尺寸。
➢ 当射线源可视为是一点源时,得到的影像将 都是一个放大的影像,从投影关系不难理解这一 点。影像放大的程度与射线源至被透照物体的距 离相关、与影像所表示的物体和胶片的距离相关 。当射线源尺寸大于缺陷尺寸时,缺陷的实际情 况将变得复杂化,这时候需考虑象的位置。简单 地说,可以认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影像都存在 一定程度的放大。
3
4
⑨焊根:焊缝背面与母材的交界处,如图7所示。 ⑩弧坑:由于断弧或收弧不当,在焊道末端形成 的低洼部分,如图9。 11焊道:每一次熔敷所形成的一条单道焊缝,如 图8所示。 12焊层:多层焊时的每一个分层。每个焊层可由 一条或几条并排相搭的焊道组成。如图8所示。 13单面焊:仅在焊件的一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 所进行的焊接,如图8 14双面焊:在焊件两面施焊,完成整条焊缝所进 行的焊接,如图9所示。
9
图1 影像的放大和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0
2.1.3影像畸变
➢ 影像畸变是指得到的影像的形状与物体在射 线投影方向截面的形状不相似。
➢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物体截面上不同的 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这样 就导致影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不相似。
➢
例如,物体中有一个球孔,当射线中心束不
3
②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在低黑度区域。识别度 ΔDmin变化不大,在标准黑度区域内(1.5~4.0),识 别度ΔDmin随着底片黑度的增大而提高,在高黑度区 域(≥4.0)ΔDmin随底片黑度增大而降低,即高黑度底 片对细小金属丝观察不利。所以底片黑度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金属丝影像的识别。 B.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增大观片灯亮度能增大 可识别金属丝影像的黑度范围。 C.环境亮度对识别度的关系:周围光线使人眼感觉到 的底片对比度变小,从而使得可识别的黑度范围减小 ,识别度下降。
射线底片评定技术.ppt

图12 未焊透
4)未熔合
未熔合是母材金属与焊缝金属之间局部未熔化成为一体,或
焊缝金属与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成为一体。
产生未熔合的原因可能是焊接规范(电压、电流、预热等)
不适当,或焊接操作不正确,坡口角度小、清理不符合要求
等。
按照未熔合出现的位臵,常分为三种:
根部未熔合:指坡口根部处发生的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未 坡口未熔合:指坡口侧壁处发生的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未 层间未熔合:多层焊时各层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成一体性
② 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
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 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 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 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
(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
上一般呈现为笔直的黑线影像,并处于焊缝影像的中心,特
别是对于单面焊对接接头。
在实际中看到的未焊透缺陷影像,还可能是其他形态,如断 续的黑线,或伴随其他形态影像的线状影像,或有一定宽度
的条状影像等。由于透照方向的不同,也可能出现在偏离中
心位臵。图11是未焊透的影像。
图11 未焊透(局部伴有气孔,下图为未焊透的剖面图)
孤立气孔: 可能会以多种形状出现.
密集气孔: 气孔成群出现. 链状气孔: 是指排列在一条直线上、间隔一定距离的多个气孔.
虫孔: 主要是一氧化碳沿结晶方向分布形成的气孔,其可能是
单侧分布,也会是双侧分布。 图4是气孔的实际影像。
a)
b)
图4 熔焊气孔 a)链状气孔 b)虫孔
图5 表面气孔
图6 气孔
射线评片

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⑪
环境:
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室温不易 过高(应备有空调),室内光线应柔和偏暗,当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时,为保证透过底 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室内亮 度应在30cd/m2为宜。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 D>2.5时,为保证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 不低于10cd/m2,室内亮度应在10cd/m2为宜。 室内噪音应控制在<40dB为佳。在评片前,从阳 光下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内亮度至少为5~ 10min;从暗室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内亮度 至少为30s。
24
⑫焊接缺陷分类: ①从宏观上看,可分为裂纹、未熔合、未焊 透、夹渣、气孔、及形状缺陷,又称焊缝金 属表面缺陷或叫接头的几何尺寸缺陷,如咬 边,焊瘤等。在底片上还常见如机械损伤 (磨痕),飞溅、腐蚀麻点等其它非焊接缺 陷。 ②从微观上看,可分为晶体空间和间隙原子 的点缺陷,位错性的线缺陷,以及晶界的面 缺陷。微观缺陷是发展为宏观缺陷的隐患因 素。
18
图1 影像的放大和几何不清晰度形成示意图
19
2.1.3影像畸变
影像畸变是指得到的影像的形状与物体在射 线投影方向截面的形状不相似。 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物体截面上不同的 部分在胶片上形成影像时产生的放大不同,这样 就导致影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不相似。 例如,物体中有一个球孔,当射线中心束不 垂直于胶片平面时,所得到的影像将不再是圆形, 即发生了影像畸变。在实际射线照相中,缺陷影 像畸变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由于缺陷总是具有一 定的体积,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形状常常是不 规则的,这些情况使得透照时总会存在不同部位 放大不同,造成了影像畸变。
⑬ 标记: 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 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产品编号、焊接接 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返修 标记和扩大检测比例的扩大标记;定位标记: 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等;上述标记应放 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搭接标记的检查:纵向和横向焊缝100%透照的 底片应检查搭接标记是否符合要求,以防止漏检)
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一)

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一)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评片标准说明•射线探伤二级评片工作,是射线探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在于判断机械零件是否合格。
•评片人员需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能够准确识别和评判射线探伤图像。
•准确的评片是确保机械零件质量的重要保证。
评片标准内容•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缺陷类型:如裂纹和气孔等,根据缺陷种类进行评判。
–缺陷数量:对图像中缺陷的数量进行统计和记录。
–缺陷位置:缺陷在零件中的位置,及其对零件强度和使用情况的影响进行评判。
–缺陷尺寸:对缺陷的大小进行测量和评估。
评片标准要求•在评片过程中,评片人员需遵守以下要求:–保持专注和细心,避免疲劳和分心现象对评判造成影响。
–严格按照评片标准进行评判,确保评判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及时记录评判结果,防止遗漏和错误。
结语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其评判结果将直接影响机械零件的质量和使用情况。
评片人员需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客户利益和企业形象。
•在使用射线探伤技术进行检验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射线探伤工作前,需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准确度。
•进行射线探伤操作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保证人员安全。
•对射线探伤图像进行评判时需对比评判,即将待评判图像与已知合格图像进行对比,避免评判结果的主观性和误差。
•进行射线探伤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证书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总结射线探伤二级评片标准是一个非常专业和重要的工作,需要评片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严格按照评片标准进行评判,保证评判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在进行射线探伤工作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人员的安全。
射线评片实例

射线评片实例
射线评片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该技术可以对人
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
下面介绍一位患者的射线评
片过程。
九岁的小张最近感到右侧腹部疼痛不止,经过家长和医生的检查
发现右侧肾脏有明显的异常,进一步需要做射线评片来支持诊断。
在
医生的指导下,小张躺在检查床上,接受了腹部CT检查。
首先进行了
常规CT增强扫描,通过CT机高速旋转的方式拍摄成像。
这一步的主
要目的是获取患者的正常结构信息,为后续评估异常部位提供对比。
随后,医生根据具体情况为小张进行显影扫描,使用含有碘的造
影剂经静脉注射。
这个过程中,小张可能会感到有一些轻微不适,但
一般不会持续很久。
显影扫描能够强化异常部位的对比度,从而更好
地显示肾脏和周边组织。
接下来,医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收集到的大量关于小张腹部的图
像信息进行重建和处理。
通过这个过程,医生能够精准地定位肾脏异
常的区域,并进一步观察到异常部位的大小、形态、位置、分布和性
质等信息。
最后,医生根据评价结果,对小张的病情进行进一步确定和诊断。
相关检查报告会表明有无肿瘤、含铁血豆腐肾、结石和其他异常等信息,以便医生制定更恰当的治疗计划。
通过射线评片,医生们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同时减少手术或其他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和副作用。
对于每个需要进行射线评片的患者来说,这项技术都非常重要。
射线检测技术6-10 评片技术

2 焊接常用术语
• 接头根部:焊件接头彼此最接近的那一部 分,如图1所示。
• 根部间隙:焊前,在接头根部之间预留的 空隙,如图2所示。
• 钝边:焊件开坡口时,沿焊件厚度方向未 开坡口的端面部分,如图3。
焊接常用术语
• 热影响区:焊接或切割过程中,材料因受热的影 响(但未熔化)而发生的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变 化的区域,如图4所示。
标记
• 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 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 正确。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产品编 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返修后的返修标记和扩大检测比例的扩 大标记;定位标记:如中心定位标记、搭 接标记等;上述标记应放置距焊趾不少于 5mm。
• (搭接标记的检查:纵向和横向焊缝100%透 照的底片应检查搭接标记是否符合要求,以 防止漏检)。
底片可获得的质量信息
• 从底片上获得缺陷的有无、性质、数量及 分布情况等。
• 获得缺陷的两维尺寸(长、宽),沿板厚方向 尺寸可用黑度大小表示。
• 能预测缺陷可能扩展和张口位移的趋向。 • 能依据标准、规范对被检工件的质量做出
合格与否的评价。
• 能为安全质量事故及材料失效提供可靠的 分析凭证。
正确评判底片的意义
• 预防不可靠工件转入下道工序,防止材料 和工时的浪费。
• 能够指导和改进被检工件的生产制造工艺 。
• 能消除质量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底片评判工作质量保证
• 评片人的技术素质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 关键。
• 先进的观片仪器设备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 的基础。
• 良好的评片环境是评判人员技术素质充分 发挥的必要条件。
6.10 评片技术
主要内容
无损检测射线底片评定技术

一、底片评定的基本要求评片工作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1)评定底片本身质量的合格性;2)正确识别底片上的影像;3)依据从已知的被检工件信息和底片上得到的影像信息,按照验收标准或技术条件对工件质量作出评定;4)记录和资料。
1.底片质量要求(1)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程度。
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
用人工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丝号是否达到标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2)黑度: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不能过大。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黑度是指底片两端搭接标记处的焊缝余高中心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
只有当有效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格。
(底片黑度有一定的范围,才有可能成为影像)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A级:1.5≤D≤4.5;AB级 2.0≤D≤4.5;B级:2.3≤D≤4.5;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经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5,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A级允许以双片叠加观察,双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
对评定范围内黑度D>4.5的底片,如有计量检定报告证明所用观片灯的亮度能满足要求,并经合同各方同意,允许进行评定。
(3)标记: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产品编号、焊接接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
射线检测(RT)底片评定技术1PPT课件

02
底片评定技术概述
底片评定的定义
01
底片评定是指通过观察射线检测 (RT)底片上的影像,对工件内部 或表面缺陷进行检测、记录、分 析和评估的过程。
02
底片评定是射线检测的重要环节 ,其结果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 安全性。
底片评定的流程
01
02
03
04
底片评定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 骤:底片的制备、观察、记录
分析结果
发现底片质量不稳定,评定标准不明确,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
案例总结与经验教训
总结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底片评 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和改进方向。
经验教训
强调底片评定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 要性和细节要求,为今后的工作提供 参考和借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工业 、石油化工、电子、汽车、铁路等各 个领域,用于检测金属、非金属、复 合材料等多种材料。
射线检测的原理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射线对物体进行穿透,不同物质对 射线的吸收能力和透过射线的强度不同,通过测量透过物体的射线强度,可以获 得物体的内部结构和缺陷信息。
数字化底片评定技术还能够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人工智能在底片评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底片评定中应用广泛, 可以实现自动化识别、分类和预测等 功能。
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对大量的检测数 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发现潜在的规律 和趋势,为预防性维护提供依据。
通过训练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识别底 片中的缺陷、损伤等异常,并对其进 行分类和评估,提高检测的效率和准 确性。
评级
根据缺陷的类型、尺寸和分布情况等 因素,对工件的质量进行评级,如合 格、不合格、返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评片内容简介
1评片考核内容
每人评定10张焊缝透视底片,其中有一张小径管双壁双影椭圆成像底片。
时间60分钟。
评定结果记录在评片考核记录表上。
2评片考核记录表格式
见另一Word文档《RT评片报告a》。
3评片记录表填写注意事项
以下内容系辅导老师整理仅供参考,以考委会规定为准。
3.1“底片编号”及“工件厚度”按底片左上角的标签顺序填写。
3.2“焊接方法”、“焊接位置”和“焊接形式”的填写
焊接方法、焊接型式和焊接位置需要根据对底片上影像的识别,逐项填写。
⑴“焊接方法”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手工焊填写“手”,自动焊填写“自”,既有自动焊又有手工焊填写“自+手”。
⑵“焊接位置”和“焊接型式”根据考核底片判断后,在相应栏内打“√”。
3.3“可识别的最小线编号”填写所观察到的最细金属丝号,等径像质计填写所标明的像质计丝号。
3.4“缺陷评定”栏中缺陷性质用符号表示:裂纹为A,未熔合为B,未焊透为C,条形缺陷为D,圆形缺陷为E。
3.5“缺陷性质”、“定量”及“缺陷位置”的填写见下页图示例。
3.6小径管双壁双影评定时,应指出缺陷在源侧还是胶片测。
4有关注意事项
4.1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危害性缺陷(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非危害性缺陷(圆形缺陷、条形缺陷)时,只评危害性缺陷。
4.2当底片上同时存在圆形缺陷和条形缺陷时(不存在危害性缺陷),要分别对两者最严重处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并以最严重级别评级。
4.3底片两端有搭接标记时,评定搭接标记范围内的缺陷;底片两端无搭接标记时,底片两端20mm范围内不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