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4)
油气储量计算

I类(TZ62、44)
7
塔中82试油点
塔中242试油点
塔中621试油点
6
塔中62-1试油点
塔中62-2试油点
5
4
工业产层
有效孔隙度(%)
3
2 1.8
1
干层
0
0.001
0.01
0.04
0.1
1
裂缝孔隙度(%)
塔中62-塔中82井区奥陶系测试层段的有效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 交会图。以测试干层(三角形符号)可以得到有效孔隙度下限约 1.8%,裂缝孔隙度下限约0.04%
石油的地面体积乘以原油密度ρo,得到石油的 质量N: AhφSoiρo/Boi 。
5.油气储量计算公式
石油储量 计算公式
N 100 AhSoi
Boi
或 N ' 100 AhSoi o
Boi
质量 体积
式中 N ——石油地质储量(体积量),单位104m3;
N ' ——石油地质储量(质量),单位104t; A ——含油面积,km2;
油水边界示意图
1. 油水界面的确定
⑴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单井油水界面—油底、 水顶分布图
⑵ 应用毛管压力曲线确定油气水界面
⑶ 利用压力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Pw
Po
(HOW HO ) 100
O
H
(HOW 100
HO )
W
H OW
HO
O H
100 (W W O
O )
2.岩性边界的确定
二、储量参数的确定
容积法计算油气储量总共涉及6个参数:含油面积、有 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原油体积系数、 原油密度。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2)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2)2.油层有效厚度(1)基本概念概念: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概念:油层中具有产油能力部分的厚度,即工业油井中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
工业油井中具有可动油的储集层厚度。
两个条件油层内具有可动油现有工艺技术条件下可供开采一类有效厚度:油层中达到有效厚度标准的厚度二类有效厚度:油层中含油情况稍低于有效厚度下限的厚度。
教材P282教材有效厚度----生产层净厚度美国有效厚度生产层净厚度一级:一级:标准界限前苏联三级标准二级:下限二级:三级:三级:绝对界限标准界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盈利;标准界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盈利;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不合算;下限:具可动油,开采时经济上不合算;绝对界限:界限之上,存在石油,但不流动;绝对界限:界限之上,存在石油,但不流动;界限之下,界限之下,不存在石油教材P282教材教材P282教材方法:测试法经验统计法1)有效厚度物性标准)含油产状法钻井液侵入法(孔隙度、渗透率的下限值cutoff)(3)有效厚度的标准储层----有效储层储层有效储层油层----有效油层油层有效油层A.测试法米采油指数法单层测试试油物性法教材P283教材每米采油指数法概念:每米、每天、每兆帕压力下的采油量每米采油指数为零时所对应的渗透率单位厚度采油指数与渗透率关系曲线教材P283教材试油物性法确定产层与干层的孔、确定产层与干层的孔、渗下限值试油与物性关系图教材P283教材气10.00藏储层下限值研究1.00Equation:log(Y)=0.739457某某+-7.08154R=0.812188图气例层层层K干水0.106.008.0010.0012.0014.00PORE丘东气田试油物性法图K(某10-3µm2)(10000.00油藏储层下限值研究10.0016.00100.001000.00Equation:log(Y)=0.260056某某+-0.672979R=0.837122图例油层点层点层点层点20.0024.0028.00油(φ)φ(%)32.00(K))图B.经验统计法中低渗油田:渗透率下限为全油田平均渗透率乘于5%。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4)

基于三维网格
(15)
1. 基于平均值的储量计算
N = 100A ·h ·(1-Swi)o/Boi 油层有效厚度平均方法
A. 算术平均法
h
n
= (
hi)/ n
i1
式中;
h
----平均有效厚度,m;
hi ----单井油层有效厚度,m; n ----井数。
(已开发油田,开发井网较均匀,油层厚度变化大) 教材P297
教材P296
2.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
(1)通过类比法确定气藏采收率以确定可采储量
对于尚未投入开发的气藏和采出程度很低的气藏, 通过类比法确定采收率。
计算储量的气藏
储层物性
边底水活跃程度
开采枯竭的气藏
采收率×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教材P302
(2)根据废弃条件计算可采储量
经济极限产量(废弃产量)
废弃条件
B. 井点面积权衡法
n
h=(
hiA i)/
n
Ai
i1
i1
式中, A i----各井点的
单井控制面积, km2
•邻井连接成三角网 •用中垂线划分单井控制面积 •计算纯含油区平均有效厚度 •油水过渡带若无井,取邻井有效厚度之半
教材P297
油层平均孔隙度计算方法
(只应用油层有效厚度范围内的分析样品或测井解释值)
0.55 0.9 0.19 0.5
0.48 2.2 0.189 0.547
0.05 2.4 0.18 0.5
0.05 2.4 0.18 0.5
0.05
2 0.18 0.5
0.05 1.5 0.17 0.5
0.24 3.2 0.168 0.544
气藏储量计算方法

精选ppt
2
(2)未开发探明储量(简称2类,相当其它矿种B级) 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取得可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它是编制开发
在评价勘探或详探和以后的开发阶段中,井点越来越多,完全能够绘制出气藏 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 (有时绘制有效厚度与孔隙度乘积)、含气饱和度、压力和温 度等值线图,此时借助求积仪和各类等值线图,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
平均有效厚度
n
hiAi
h
i1 n
Ai
i1
精选ppt
(6-2)
6
有效孔隙度
n
iAi
i1 n Ai i1
3、网格离散化方法
(1)手工离散
为了方便计算,将各类等值线图进行等网格划分,见图6—1,然后再把各等值线
数用手工法离散到网格的各个结点上。气藏容积法储量便是各个离散面积上容积
储量的总和,即
n
G0.01 Aihi iSgi/Bgi i1
(6-7)
式中n为离散点数。
精选ppt
8
离散网络图
(2)计算机自动离散 这种方法是采用曲面回归方式,将井点参数以相应的趋势形成曲面,再由
Z Zi
pTsc
WpBw
pscZT
精选ppt
14
p Z
pi Zi
1
Gp G
1We
1 Wp Bw
Vpi
令 We WpBw 为气藏水侵体积系数
Vpi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教材P276 教材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第五章) 教材P277-278
1. 含油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Nc = 10-4Gc/GOR 式中 Nc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104m3 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OR ----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 m3/ m3
教材P302 教材
二、 储量参数的确定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
100%含水饱和度
教材P277 教材
•背斜油藏: 背斜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断层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油水边界 圈定含油面积
教材P282 教材
•岩性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复合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断层边界
教材P282 教材
a--透镜状油藏;b--地层尖灭油藏; 1--构造等高线;2--内油水边界; 3--外油水边界;4--含油边界线; 5--含油面积;6--试油结果。
•外含油边界: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内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

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储量计算公式1. 原始油储量计算公式原始油储量是指油田中可采储量的总和。
根据容积法,原始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原始油储量(OOIP) = 面积× 厚度× 孔隙度× 饱和度× 体积系数其中, - 面积:指油藏的地面范围面积,通常以平方米(m²)为单位; - 厚度:指油藏的有效厚度,通常以米(m)为单位; - 孔隙度:指油藏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饱和度:指孔隙空间中被油填充的百分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 体积系数:指原油的体积增加系数,常用表示。
例如,某个油田的面积为1000平方米,厚度为15米,孔隙度为10%,饱和度为80%,体积系数为,则该油田的原始油储量可计算为:原始油储量= 1000m² × 15m × 10% × 80% × = 120,000立方米2. 可采油储量计算公式可采油储量是指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可以提取出的原始油储量。
可采油储量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可采油储量(OIIP) = 储量导数× 原始油储量其中, - 储量导数:指对原始油储量进行调整,考虑开采效率、油藏压力等因素得到的调整系数,通常为~之间。
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100,000立方米,储量导数为,则该油田的可采油储量可计算为:可采油储量= × 100,000立方米 = 30,000立方米3.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是指油藏中可采集的油与原始油储量的比例。
采收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采收率 = 可采油储量 / 原始油储量例如,某个油田的原始油储量为200,000立方米,可采油储量为60,000立方米,则该油田的采收率可计算为:采收率 = 60,000立方米 / 200,000立方米 =总结容积法是一种常用的储量计算方法,通过考虑油藏的面积、厚度、孔隙度、饱和度和体积系数等因素来估算油田的原始油储量。
(完整版)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教材P277
(1)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油层顶(底)面与油水接触面的交线。 油水接触面: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 或产纯水。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1)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岩心法(定性分析): 含水部分:颜色浅,灰白色,不含油或微含油; 油层部分:颜色深,黄褐色或棕褐色,含油饱满; 气层岩心:颜色虽浅,但具浓厚的芳香味。
教材P277-278
测井法:解释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试油: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综合方法:
教材P278
A----含油面积, km2;
h----平均有效厚度, m;
----平均有效孔隙度,小数;
教材P276
Swi ----平均油层原始含水饱和度,小数; o ----平均地面原油密度,t/m3; Boi ----平均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地面原油脱气体积变小
(地下原油体积与地面标准条件下原油体积之比)
•地层原油中的原始溶解气地质储量: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圈定含油面积
论述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论述油气储量计算方法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储量计算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油气储量是指地下储存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总量,是评估油气资源量的重要指标。
正确的储量计算方法对于油气勘探和生产的规划和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油气储量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即静态计算方法和动态计算方法。
静态计算方法是指通过采用测井、地震等勘探技术获得的地质资料来估算储量,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岩性等因素进行计算。
动态计算方法是指通过油气开发生产的数据来计算储量,主要依据井底流体压力、温度、含油气层的渗透性、储层孔隙度等因素进行计算。
在静态计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面积法和容积法。
面积法是根据勘探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岩性等因素,通过测定勘探区面积和厚度等参数,计算出勘探区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
容积法是根据勘探区的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和岩性等因素,通过采用测井和采样技术等,计算出勘探区石油和天然气的体积和密度等参数,并据此计算出储量。
在动态计算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物质平衡法和物理模拟法。
物质平衡法是通过分析油气流动过程中的物质平衡关系,计算出储层中的原油和天然气储量。
物理模拟法是通过模拟地下油气藏的物理过程,分析油气流动的规律,计算出储层中的储量。
以上是油气储量计算方法的简要论述,不同的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勘探数据进行选择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储量计算单元: 储量计算单元:计算一次储量的地层单元 原则上以油藏(一个油水系统)为计算单元。 原则上以油藏(一个油水系统)为计算单元。
纵向上:油组、砂组、 纵向上:油组、砂组、 小层、 小层、单层 横向上:一个圈闭, 横向上:一个圈闭, 或更小单元。 或更小单元。
教材P297 教材
教材P302 教材
i =1 i =1
−
−
n
n
式中; φ ---- 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 φ i ---- 每块样品分析孔隙度,小数; hi ----每块样品控制的厚度,m; n ---- 样品块数。
教材P299 教材
岩石体积权衡法: 岩石体积权衡法:
φ = ( ∑ Aihi φ i ) / i =1 (
−
−
n
n
∑Aihi)
•邻井连接成三角网 •用中垂线划分单井控制面积 •计算纯含油区平均有效厚度 油水过渡带若无井, •油水过渡带若无井,取邻井有效厚度之半
教材P297 教材
油层平均孔隙度计算方法
(只应用油层有效厚度范围内的分析样品或测井解释值)
•先用厚度权衡法计算单井平均孔隙度; 先用厚度权衡法计算单井平均孔隙度; 单井平均孔隙度 然后用岩石体积权衡法计算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 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 •然后用岩石体积权衡法计算区块或油田平均孔隙度。 厚度权衡法: 厚度权衡法: = ( ∑ φ i hi)/ ∑hi φ
1. 石油可采储量计算 根据油藏驱动类型确定采收率
(在勘探阶段确定采收率估计值) 在勘探阶段确定采收率估计值)
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多种方法综合分析: 根据油藏驱动类型; 根据油藏驱动类型; 相关经验公式法; 相关经验公式法; 岩心分析法
一次采油: 一次采油:
弹性驱动: 弹性驱动: 2% ~ 5%; ; 水压驱动: 水压驱动:30% ~ 50%; ; 气顶驱动: 气顶驱动:20% ~ 40%; ; 溶解气驱: 溶解气驱:10% ~ 20%; ; 重力驱动: 重力驱动:10% ~ 20%; ;
NR = N · ER
35% 平均采收率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NR ----可采储量, 104t; N ----地质储量, 104t; ER ----采收率,小数。
30-45% 残余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新
N (104t) 9.10 0.60 3.19 7.39 0.73 0.73 0.60 0.40 4.80 7.47 5.40 3.24 2.80
K3bⅡ3-2
新
2. 基于平面模型的储量计算
一般了解
含油范围内网格化,每一个网格具有相应的储量参数值。
新
基于网格的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 一般了解
N = ∑ Ai ⋅ hi ⋅ Φ i ⋅ S o ⋅ ρ / Boi
Soi = ( ∑ Ai hi φ i Soi) / ( ∑ Ai hi φ i)
i =1
Soi---- 单层(或油组或油藏)平均含油饱和度,小数; Ai ----单井控制面积, km2; hi ---- 有效厚度(单块样品或单井、单层等),m; φ i ---- 有效孔隙度(单块样品或单井、单层等), 小数;
(计算可采储量) 计算可采储量)
油气采收率
(采出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出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教材P294 P265
影响因素 油气藏地质因素: 油气藏地质因素:
油气藏类型 油气藏储层性质 油气藏天然能量类型 原油和天然气的性质
油藏开发因素: 油藏开发因素:
开发方式 布井方式 采油工艺技术水平 增产措施效果
教材P296
a.岩心水驱油实验法 岩心水驱油实验法 •饱和地层水,模拟油驱水 饱和地层水,模拟油驱水------残存束缚水 油驱水 残存束缚水 模拟水驱油 水驱油------残余油 •模拟水驱油 残余油
ED = 1 -( Sor/Soi )
式中, ED ----水驱油效率,小数; Sor ----残余油饱和度,小数; Soi----原始含油饱和度
教材P296 教材
2. 天然气可采储量计算 (1)通过类比法确定气藏采收率以确定可采储量 ) 对于尚未投入开发的气藏和采出程度很低的气藏, 对于尚未投入开发的气藏和采出程度很低的气藏, 通过类比法确定采收率。 类比法确定采收率 通过类比法确定采收率。
储层物性
计算储量的气藏
边底水活跃程度
开采枯竭的气藏
教材P299 教材
平均原油体积系数计算 高压物性取样,算术平均。 高压物性取样,算术平均。
平均原油密度计算 地面原油样品分析,算术平均。 地面原油样品分析,算术平均。
教材P300 教材
某油田N 某油田 21油藏石油地质储量表
计算单元 油层 K3aⅢ3-1 K3aⅣ1-2 K3aⅣ2-1 K3bⅠ1-1 K3bⅠ3-2 K3bⅠ3-3 K3bⅠ4-2 K3bⅡ2-1 井区 w5井区 WB1-5井区 WB1-5井区 w3井区 W6井区 W6井区 W6井区 WB1-5井区 w3-6井区 w5-6~w5-7~w4-6 井区 w3-6井区 w4-6井区 w1井区 0.48 0.05 0.55 0.48 0.05 0.05 0.05 0.05 0.24 0.55 0.25 0.22 0.28 2 2 0.9 2.2 2.4 2.4 2 1.5 3.2 1.85 2.6 1.8 1.8 0.235 0.19 0.19 0.189 0.18 0.18 0.18 0.17 0.168 0.197 0.208 0.214 0.171 0.593 0.5 0.5 0.547 0.5 0.5 0.5 0.5 0.544 0.55 0.586 0.578 0.482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0.844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1.246 A (km2) H Ф So ρ (m) (小数) (小数) (g/cm3) Boi
i =1
式中; φ ---- 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 Ai ----单井控制面积, km2; φ i ---- 单井平均孔隙度,小数; hi ---- 单井有效厚度,m; n ---- 井数。
教材P299 教材
油层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方法
(只应用油层有效厚度范围内的分析样品或测井解释值)
采用孔隙体积权衡法: 采用孔隙体积权衡法: 孔隙体积权衡法
采收率×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教材P302 教材
(2)根据废弃条件计算可采储量 )
经济极限产量(废弃产量)
废弃条件
废弃压力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 [ 1- (pa/Za)/(pi/Zi)]
pi ----原始地层压力,Mpa; pa ----废弃地层压力,Mpa; Zi ---- pi下的天然气偏差系数; Za ---- pa下的天然气偏差系数
i =1
n
N---原油地质储量,t N--t Ai---含油网格大小,m2; hi---含油网格大小有效厚度,m; Φi---含油网格大小有效孔隙度,小数; n--- 含油网格数 So---平均原始含油饱和度,小数; ρ---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g/cm3; B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石油专业储量委员会( 石油专业储量委员会(1985)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经验公式: )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经验公式:
ER = 21.4289(K/µo)0.1316 µ
流度 教材P294-295 教材
教材P296
岩心分析法确定采收率 岩心分析 综合分析 水驱油效率 × 水驱波及系数
水驱采收率
教材P296 教材
教材P296 教材
教材P296-297
b.分析常规岩心残余油含量法 分析常规岩心残余油含量法 依据:取心过程钻井液对岩心的冲洗,与 依据:取心过程钻井液对岩心的冲洗, 注水开发油田时的注入水驱油过程相似。 注水开发油田时的注入水驱油过程相似。
ED = 1-( Sor/Soi )- β β为校正系数。一般为0.02~0.03 (岩心取至地面后,残余油中气体分离,使地面岩心 分析的残余油饱和度减小,故应校正)。
教材P294 教材
•油层岩石及流体弹性能 边、底水弹性膨胀能 (岩石孔隙缩小,流体弹性膨胀) •露头水柱压能 •气顶气的弹性膨胀能 •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 •油藏的重力驱动能
教材P294~296
相关经验公式法确定采收率
(油田开发前或开发初期, 应用油藏地质参数和开发参数评价采收率)
♦美国石油学会采收率委员会(1967) 美国石油学会采收率委员会( ) 前苏联学者( ♦前苏联学者(1978) ) 我国学者童宪章( ♦我国学者童宪章(1978) )
新 一般了解
港东一区一断块明Ⅲ7-2单层储量分布模型
3. 基于三维模型的储量计算
新 一般了解
应用三维油藏模型中三维网格计算储量
N = ∑ Ai ⋅Ei ⋅ φi ⋅ S oi ⋅ ρ oi / Boi
1
n
孔、渗、饱
三维网格
面积、有效厚度
五、可采储量计算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可采储量的计算公式
i =1
−
n
−
式中; h ----平均有效厚度,m; hi ----单井油层有效厚度,m; n ----井数。
(已开发油田,开发井网较均匀,油层厚度变化大) 教材P297 教材
B. 井点面积权衡法
h = ( ∑ hiA i)/
i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