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储量计算只是分享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
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1. 原油地质储量计算公式:N = A × h × Ω × Swi × ρo × Boi。
其中,N 表示原油地质储量,单位为104t;A表示油田含油面积,单位为km2;h 表示平均有效厚度,单位为m;Ω表示平均有效孔隙度;Swi表示油层平均含水饱和度;ρo表示平均地面原油密度,单位为g/cm3;Boi表示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无量纲。
2. 储量丰度计算公式:Ω0 = N / A。
其中,Ω0表示油藏储量丰度,单位为104t/km2。
3. 采油速度计算公式: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4. 折算年采油速度计算公式:折算年采油速度 = 日产油量 / 365。
5. 采出程度计算公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地质储量)× 100%。
6. 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计算公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 = (累积产油量 / 可采储量)× 100%。
7. 采收率计算公式:采收率 = (可采储量 / 地质储量)× 100%。
8. 最终采收率计算公式:最终采收率 = (累积产油量 / 原始地质储量)× 100%。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地质储量的采出程度、采收率、最终采收率等指标,从而评估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容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

容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容积法是地质领域中计算地质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公式:容积法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Q = A × h × φ × S o × ρ o / B o i 。
这里面的每个字母都有特定的含义哈。
“Q”代表的是地质储量,“A”是含油面积,“h”是油层有效厚度,“φ”是有效孔隙度,“S o ”是原始含油饱和度,“ρ o ”是地面原油密度,“B o i ”是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那这个公式到底咋用呢?给您举个例子。
比如说,有一块油田,经过地质勘探,确定其含油面积大概是 10 平方千米,油层有效厚度约为20 米,有效孔隙度为 0.2,原始含油饱和度为 0.6,地面原油密度是0.85 吨/立方米,原始原油体积系数是 1.2 。
咱们把这些数据代入公式算算哈。
含油面积 A = 10×10^6 平方米,油层有效厚度 h = 20 米,有效孔隙度φ = 0.2,原始含油饱和度 S o = 0.6,地面原油密度ρ o = 0.85×10^3 千克/立方米,原始原油体积系数 B o i = 1.2 。
先把单位统一一下,方便计算。
1 平方千米 = 10^6 平方米,1 吨 = 1000 千克。
Q = 10×10^6 × 20 × 0.2 × 0.6 × 0.85×10^3 / 1.2 ,经过一番计算,就能得出这块油田的地质储量啦。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要确定这些参数可不容易。
就拿确定含油面积来说吧,地质工作者们得对地层进行详细的勘探和分析。
我曾经跟着一个地质勘探小队去实地考察,那真是又辛苦又有趣。
我们背着各种仪器设备,在荒郊野外一走就是一整天。
有时候为了获取一个准确的数据,要反复测量好多遍。
那天,太阳特别大,晒得人头晕眼花的。
我们在一个山坡上进行测量,结果仪器出了点小故障。
大家那个着急呀,汗水不停地往下流,衣服都湿透了。
石油储量计算方法

t/ d .P a
饱和度
20
0 0.1
1 渗透率( m d )
10
100
空气渗透率
有效厚度物性标准
150 50
40
界 限 值 =1.9% 界 限 值 =3.2%
100
正累计
样品块数 样品块数
30
正累计
20
50
逆逆 累 计 累计
10
0 0 00
2.5 2
5
4
7.5
6
10
8 12.5
15 10
孔隙度 孔隙度
油层电阻率≥5.0Ω.m,气层电阻率≥ 7.0Ω.m。孔隙度≥10%。
平湖油气田有效厚度物性界限图
100 80 60 40
气层
含油气饱和度%
20 0 5 10 15 20 孔隙度% 25 30 35
油层 水层
孔隙度≥10%,饱和度≥ 40%。
孔隙度-含油饱和度交汇图
100 80 油区 水区
油层 水层 水淹层 差油层
概念上的差异
中国
原始地质储量(OOIP/OGIP)
相对固定的数字,变化主要是由于 资料增加,认识变化引起。 “规范“着重要求各级储量的勘探 程度及所要达到的地质认识程度, 强调的是地下数量的可靠性。
美国
经济可采储量(Reserves)
经常变动的数字、变化可以是资料 增加、认识变化引起,也可以是经 济条件、技术进步或提高采收率项 目的实施引起,也可以是由于生产 等原因引起( Reserves多指剩余可 采储量)。 不但强调地下数量的可靠性,还强 调引起经济可采数量变化其它因素 (经济、技术、合同、法规)的可 靠性。
三、计算单元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得正确与否影响储量计算的精 度。同一油水系统是确定计算单元的主要依据。岩性 油藏中,单个储集体可作为一个计算单元。
石油储量计算介绍

石油储量介绍1. 概述与适用范围1.1介绍了石油储量及远景资源量的分级和分类、储量计算和储量评价的方法。
1.2适用于天然石油及其溶解气储量的计算、评价与管理工作(海上石油储量计算另有补充规定)。
2. 术语2.1地质储量:是指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原油的总量。
地质储量按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
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2.2可采储量:是指在现代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量。
2.3剩余可采储量:是指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之差。
2.4远景资源量:是依据一定的地质资料对尚未发现资源的估算值。
2.5总资源量:是地质储量和远景资源量之总和。
2.6评价井:对一个已证实有工业性发现的油(气)田,为查明油、气藏类型、构造形态,油、气层厚度及物性变化,评价新油(气)田的规模、生产能力(产能)及经济价值,最终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而钻的探井。
2.7滚动勘探开发:复杂油气田,是有多层系含油、多种圈闭类型叠合连片,富集程度不均匀,油气水纵向、横向关系复杂特点。
由于这种复杂的油气聚集带或油气藏不可能在短期内认识清楚,为提高经济效益,对不同类型的复式油气聚集带有整体认识后,可不失时机地先开发高产层系或高产含油气圈闭。
在进入开发阶段以后,还要对整个油气聚集带不断扩边、连片、加深勘探,逐步将新的含油气层系和新的含油气圈闭分期投入开发。
这种勘探与开发滚动式前进的做法,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3. 储量计算工作的一般要求3.1应采用现代先进工艺技术,认识和改造油层,取全取准基础资料,在认真研究地质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方法的选用和参数的确定,既要有理论根据,又要有本油田实际资料的验证。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4-1)

教材P276 教材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第五章) 教材P277-278
1. 含油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具有工业性油流地区的面积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Nc = 10-4Gc/GOR 式中 Nc ----凝析油的原始地质储量, 104m3 Gc ----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108m3 GOR ----凝析气井的生产气油比, m3/ m3
教材P302 教材
二、 储量参数的确定
N = 100A · h ·φ(1-Swi)ρo/Boi 含油面积 有效厚度 有效孔隙度 含油饱和度 原油密度 原油体积系数 天然气体积系数
100%含水饱和度
教材P277 教材
•背斜油藏: 背斜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断层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 根据油水边界、断层 油水边界 圈定含油面积
教材P282 教材
•岩性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复合油藏 岩性边界 油水边界 断层边界
教材P282 教材
a--透镜状油藏;b--地层尖灭油藏; 1--构造等高线;2--内油水边界; 3--外油水边界;4--含油边界线; 5--含油面积;6--试油结果。
•外含油边界: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内含油边界: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的交线。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石油天然气储量计算(二)容积法

通过圈定含油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油水边界 含油边界 岩性边界
断层边界
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的确定 岩性边界的确定
教材P277
(1)基本概念
油水边界:油层顶(底)面与油水接触面的交线。 油水接触面:油藏在垂直方向油与水的分界面。
界面以上产纯油,界面以下油水同出 或产纯水。
外含油边界: ----油层顶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一般数值? 理想气体?
(2)凝析气藏天然气地质储量计算 凝析气藏特点: 在地层条件下,天然气和凝析油呈单一 气相状态,并符合逆凝析规律。 凝析油:汽油及密度大于汽油但小于0.786g/cm3 的其它馏分的混合物。 开采时,同时采出天然气和凝析油。
教材P301
凝析气藏中天然气的原始地质储量:
Gc = Gfg fg = ng/(ng + no)
内含油边界: ----油层底面与油水接触面 的交线。 (含油部分的纯含油区)
教材P277
垂向油水过渡带
实际的油水界面不是一个整齐的、油水截然 分开的界面。
界面处储层质量的差异,
可形成凹凸不平的油水
界面。
束缚水饱和度
100%含水饱和度
教材P277
背斜油藏:
根据油水边界确定含油范围
断层油藏
1) 利用岩心、测井及试油资料确定油水界面 岩心法(定性分析): 含水部分:颜色浅,灰白色,不含油或微含油; 油层部分:颜色深,黄褐色或棕褐色,含油饱满; 气层岩心:颜色虽浅,但具浓厚的芳香味。
教材P277-278
测井法:解释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试油:油层、水层、油水同层 综合方法:
教材P278
= GOR / ( GOR + 24056o/Mo)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变化、
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 流体性质及产能等,
A 2•
•1
•4 A’
•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等
储量参数尚未钻探证实
2
A
进一步评价钻探、
目的 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1
4
A’
(3) 探明地质储量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 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0.3
(4)油气藏埋藏深度
分类 浅层 中浅层 中深层 深层 超深层
油(气)藏中部埋藏深度,m <500
≥500~<2000 ≥2000~<3500 ≥3500~<4500
≥4500
储层物性、 含硫量、 原油性质
油、气储量计算
静 容积法 ★ ★ ★ ★ ★ 态 类比法 ★ ★ 法 概率法 ★ ★
GS380104-17GS16-18 GS16G-S1964
GS14-22 GS14-24
3800
GS11
•1
•4 A’
GS67
GS63-2
3950
4000
•油气层变化、油
水 关系尚未查明;
•储量参数由类比
283000
284000
3900
3950 4000
38G50S18-16GS18-18GS18-20 GS20-18
第八章 油气储量计算
钻井地质(1) 测井 地层测试(2) 地震
资料录取
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发展石油工业的基础 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
(教材第九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 之差。
35% 平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技术可采储量
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 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石油地质储量计算
本章内容
• 油气储量 • 容积法 • 物质平衡法 • 其它方法
第一节 油气储量
一、基本术语
原地量 可采量 工业油、气流标准
•基本术语 •储量及资源量 的分级与分类
•储量综合评价
鲁西隆起区
(一) 原地量 (原地资源量)
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
--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 和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 20℃,0.101MPa)下的数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产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技术可采/不可采 •经济/次经济 •开发/未开发
•技术可采/不可采 •可采:经济/次经济 •经济可采:开发/未开发 •已开发:剩余可采
三、油气储量综合评价
衡量勘探经济效果,指导储量合理利用
储量规模 储量丰度 产能 油气藏埋藏深度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马情东地况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3-1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546000
547000
548000
549000
550000
55100
286000
4050 3800 3850 3900
•预探井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遇了油气层
400 2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 工业油、气流标准
概念: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一口油气井具有 实际开发价值的最低产油(气)量标准。
----油气井的储量起算标准。
工业油气流井 工业油流井 工业气流井
计量:1口井,而不是一个油层
工业油、气流标准
(东部地区)
油气藏埋藏深度,m ≤500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情马东况地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3-1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546000
547000
548000
549000
550000
55100
286000
4050 3800 3850 3900
•预探井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遇了油气层
400 200
0
200
400 m
G339
GS8-16 G25 GS45
二、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和分类 (一) 原地量分类
原地量分类 可采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
控制
预测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地质储量
潜在
推测
原地资源量 原地资源量
(三级储量)
1.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1)推测原地资源量
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 、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 地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 气总量。
GS10-16GS10-18 MG1-3
或紧邻在探明储量(
GX57
MG1-2
A GS12-16
3800 GS12-18
GS12-20
或控制储量)区并预 测有油气层存在
285000
3900
GS19
3850
GXS14-14 GS14-16
MG1
GS14-15
GS14-G1MS8G114--120
GS16-14
GS380104-17GS16-18 GS16G-S1964
GS14-22 GS14-24
3800
GS11
•1
•4 A’
GS67
GS63-2
3950
4000
•油气层变化、油水
关系尚未查明;
•储量参数由类比法
确定。
283000
284000
3900
3950 4000
38G50S18-16GS18-18GS18-20 GS20-18
经济可采储量
指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 ,按当前的经济条件(如价格、成本等)估算 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经济上的合理性
市场条件、 油气产品价格和开发成本、 环境等其它条件
经济的储量: 当时有经济效益
次经济的储量: 当时不经济,预计有经济效益 内蕴经济的储量: 只进行了概略研究评价,
第八章 油气储量计算
钻井地质(1) 测井 地层测试(2) 地震
资料录取
油气勘探开发的成果 发展石油工业的基础 国家经济建设决策的基础
(教材第九章)
陈堡油田陈3断块K2t1-K2c油藏剖面图
油藏地质研究
地层对比(3) 地下构造(4) 油气储层(5) 流体分布(6) 压力、温度(7) 储量计算(8)
本章内容
• 油气储量 • 容积法 • 物质平衡法 • 其它方法
第一节 油气储量
一、基本术语
原地量 可采量 工业油、气流标准
•基本术语 •储量及资源量 的分级与分类
•储量综合评价
鲁西隆起区
(一) 原地量 (原地资源量)
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
--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 和天然气及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 20℃,0.101MPa)下的数量。
GS39
GS39K
GS23
GS58-1
4050
4100 4150
GS24-240200
1 4 GS24-26
4050
A
A’
制定评价钻探的依据
282
(2)控制地质储量
在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 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 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已有评价井,但未完成评价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已发现原地资源量
或原地储量, 特称地质储量。
(二) 可采量
指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资源量; •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 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
(2)潜在原地资源量
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 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层系) ,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 法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2. 地质储量
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 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 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 之差。
35% 平均采收率
30-45% 残余油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技术可采储量
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 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3000~4000
>4000
单 井 下 限 油 产 量 , m3/d 0.3 0.5 1.0 3.0 5.0 10.0
单 井 下 限 气 产 量 , 104m3/d 0.05 0.1 0.3 0.5 1.0 2.0
•稳产一段时间 •实施增产措施
(1998年规范,以前的术语)
表内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 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 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 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 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1) 预测地质储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 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可能存在的油气田,估算 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变化、
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 流体性质及产能等,
A 2•
•1
•4 A’
•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等
储量参数尚未钻探证实
2
A
进一步评价钻探、
目的 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1
4
A’
(3) 探明地质储量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 定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