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合集下载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保定土话是河北地区特有的方言,它承载着当地人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也是保定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定土话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保定土话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1. 问候语。

在保定土话中,人们在问候时常会说,“吃了没?”这是保定人民用来问候别人的一种方式,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你吃饭了吗?”这也反映了保定人民对饮食的重视和关心。

2. 常用词汇。

在保定土话中,有一些词汇是非常常用的,比如“嘎子”(小孩子)、“嘎嘣脆”(非常脆)、“蹬”(走路)等等。

这些词汇在当地人的日常交流中经常会听到。

3. 数词表达。

保定土话中的数词表达也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把梭”(一个人)、“俩把梭”(两个人)、“一半儿”(一半)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虽然不同于普通话,但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却是司空见惯的。

4. 动词短语。

在保定土话中,有一些动词短语是非常常用的,比如“搓饼”(做饭)、“拎麻袋”(搬东西)、“扭秧歌”(跳舞)等等。

这些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保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特色。

5. 俗语谚语。

保定土话中还有许多俗语谚语,这些俗语谚语既有着深刻的哲理,又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比如“猫儿眼瞅鱼儿眼”(形容人贪婪的样子)、“三根毛两根线”(形容人举止不端)等等。

保定土话作为当地的方言,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它不仅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了解保定土话,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和豪爽,也能更好地了解和融入这片土地的文化。

希望保定土话这一独特的方言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传承,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保定话是河北省保定市及周边地区的方言,也是河北省内的一种地方方言。

保定话在河北省内有着广泛的使用,尤其是在保定市及周边地区,保定话更是家喻户晓。

保定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情感,是保定人民的精神纽带。

保定话在词汇、语音、语法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保定话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吧。

1. 问候语。

在保定话中,人们常用的问候语是“吃了没?”这句话在保定话中的意思是“你吃饭了吗?”,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问候。

在保定话中,人们之间常常用这句话来打招呼,表达彼此之间的关心和友好。

2. 常用词汇。

在保定话中,有一些常用词汇和普通话有着不同的发音和意思。

比如,“嘎”在保定话中是指“鸭子”的意思,“嘎嘎”就是鸭子的叫声,“鸭嘎”就是鸭子。

再比如,“油茶”在保定话中是指“早餐”的意思,“喝油茶”就是吃早餐。

3. 特色短语。

保定话中有一些特色短语,这些短语既有着独特的意思,又富有地方特色。

比如,“瞎咧咧”在保定话中是指“乱说乱动”的意思,“别瞎咧咧了”就是别乱说乱动了。

再比如,“嘎嘣脆”在保定话中是指“干脆利落”的意思,“做事要嘎嘣脆”就是做事要利索。

4. 俚语谚语。

在保定话中,有许多俚语谚语,这些俚语谚语既有着深刻的道理,又富有地方特色。

比如,“食饭秧子,走路螺丝”就是形容一个人吃饭吃得慢,走路走得慢。

再比如,“骡子拉磨,不挑风凉话”就是形容一个人不爱多说话。

5. 传统习俗。

在保定话中,还有一些与传统习俗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比如,“过大礼”在保定话中是指结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聘礼,“过大礼”是婚礼中的重要环节。

再比如,“磕头”在保定话中是指向长辈行礼的意思,“给长辈磕头”是一种尊敬的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保定话作为河北省的一种地方方言,不仅承载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情感,更是保定人民的精神纽带。

通过了解保定话的一些常用词汇和表达,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保定话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保定话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

属汉语北方语言。

而伴随着城区的拓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来人口的拥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语言中,河北的母语正走向消隐。

以致不少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都戏称自己所说的不过是“河普”(河北普通话)。

原汁原味的河北话正成为人们留恋的对象。

出立(chu li )四声,---意思是:“掉”的意思。

例如:你注意着点,别出立下来老。

奏——做。

如:你奏啥呢?狼窜(cuan)——玩(贬义)。

如:你到哪儿狼窜去了?滋洇滋洇——指慢慢喝酒。

如:王哥,晚上到俺那滋洇两口去啊?丝孬——指食物变质,起初指变质后食物里的丝状物质,后泛指变质物体。

死眉塌哈眼的——指办事不看眼色不灵活。

洋获(货)——指臭美。

如:你看这个女的真洋获啊。

(济南老人的解释:洋货是以前的外国货,所以当一个人用了“洋货”时,人们会说他臭美)拾漏毛儿——指钻空子得了便宜。

如:老王病了,让他小子拾个漏毛儿占人家名额出国了!哩哏儿棱——指装糊涂,办事敷衍。

腻歪——指使人厌烦和无休止的纠缠。

没没(木木)答答的——指对事情漫不经心,不置可否的态度。

(没读mu)(这里的木有形容人像木头的意思)木乱——指心绪很乱,理不出头绪来而烦躁不安。

如说身体部位木乱,则指该部位既不是疼,也不是酸麻,但又好象有点什么似的。

母量——估量的意思。

拔腚——指滚开,滚蛋。

据说此词来源于“起锚拔锭”,有开船走人的意思。

是一中性介词,后演变为骂人的话(不常用)。

秫(shu四声)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遇事不顺利。

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尧巧——指奇巧,有奇怪的意思。

捞么——指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

例:快迟到了,你还捞么啥?拉呱(三声)儿——指聊天说话。

迂磨/黏痰——指说话办事不利索。

甜么索的——指一个人嬉皮笑脸,故意讨好的样子。

也指食物有甜味但不好吃。

瞎包——指不学好,没出息,不成气(歇后语:虾米皮包包子——瞎包)。

涕溜圆——指非常圆的东西。

皮塌——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河北邢台方言日常用语

河北邢台方言日常用语

河北邢台方言日常用语
摘要:
1.河北邢台方言的特点
2.河北邢台方言的日常用语示例
3.河北邢台方言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正文:
河北邢台方言属于汉语的官话方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邢台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邢台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日常用语方面,邢台方言有很多独特的表达方式。

例如,普通话中的“干什么”,在邢台方言中是“干啥”;普通话中的“怎么样”,在邢台方言中是“咋样”;普通话中的“在哪里”,在邢台方言中是“在哪儿”。

这些日常用语的表达方式,体现了邢台方言的口语化和地道性。

河北邢台方言的历史与文化背景深厚。

邢台方言的形成,与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邢台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邢台方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

总的来说,河北邢台方言是一种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方言,其日常用语丰富多样,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土话大全
河北保定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这里有着丰富的土话,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河北保定的土话大全吧!
1. 铁道部,指的是一个人很能吃,能吃很多东西。

2. 瞎鸡巴扯,形容一个人说话没有根据,信口开河。

3. 走马灯似的,形容一个人说话快,话题多,不着边际。

4. 拧巴,指的是一个人迷糊,不清醒。

5. 猫腻,形容事情有猫腻,不太干净。

6. 磕巴,形容一个人说话结巴。

7. 老蒙,形容一个人心眼不好,阴险。

8. 老糊涂,形容一个人头脑不清醒,不聪明。

9. 看不上,指的是一个人对某样东西或者某个人不感兴趣。

10. 磨叽,指的是一个人说话啰嗦,绕圈子。

11. 丢三落四,形容一个人丢三拉四,不太靠谱。

12. 瞎蒙,形容一个人说话信口雌黄,不负责任。

13. 老牛吃嫩草,形容一个年纪大的男人追求比自己年纪小的女孩。

14. 丢脸,指的是一个人做了丢脸的事情,丢人现眼。

15. 瞎吹,形容一个人说话吹牛,虚张声势。

16. 老实巴交,形容一个人老实,不会说谎。

17. 磨蹭,指的是一个人拖拖拉拉,不赶紧做事。

18. 捞,指的是占便宜,获取好处。

19. 老爷们,指的是一个男人有男子汉气概。

20. 憋屈,指的是委屈,心里不舒服。

以上就是河北保定的土话大全,这些土话既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也展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土话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保定这座美丽的城市。

河北方言日常用语

河北方言日常用语

河北方言日常用语1、外头地:堂屋2、里头地:里屋3、囔头:上面4、那喊儿:那儿5、这喊儿:这儿6、背旯旮:阴凉地7、多会儿:什么时间8、前响:上午9、响获:中午10、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11、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12、蒙蒙亮:天刚刚亮13、早盛、早起:早晨14、油油喝喝的:就是说不知道去干什么,无所事事的意思15、冰凉瓦块:形容天气寒冷16、精湿瓜搭:形容浑身湿透了17、泥了哭揣:形容雨后路滑,不好走18、老板:老太太19、前儿:前天20、先前儿:大前天21、夜儿:昨天22、今儿:今天23、明儿:明天24、后儿:后天25、外后儿:大后天26、格机:把眼睛闭上27、难受:生病28、搭揽:主动和某人做事29、撩烂:准备30、搬门卸窗:请人帮忙,走后门拓展小知识:河北方言有哪些1.河北方言主要属于冀鲁官话。

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天津市、山东省西北部、北京市平谷区、山西省广灵县、内蒙古宁城县,人口9000多万。

2.晋语:石家庄的张家口、邯郸、鹿泉区、元氏县、平山县、灵寿县等地普遍使用晋语。

3.北京官话:保定的承德、廊坊北部、涿州地区普遍使用北京官话。

其他注意事项:河北方言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 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aomao,叔读作shou shóu。

河北方言大集合演示教学

河北方言大集合演示教学

河北方言大集合日常生活类:1、外头地(堂屋)2、里头地(里屋)5、囔头~(上面)6、那喊儿~(那儿)7、这喊儿~(这儿)8、背旯旮~(阴凉地)9、多会儿(什么时间)10、前响(上午)11、响获(中午)12、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13、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14、蒙蒙亮(天刚刚亮)15、早盛、早起(早晨)16、礼恂~(礼貌)17、打滑擦儿(滑冰)18、藏没没儿(捉迷藏)19、前儿(前天)20、先前儿(大前天)21、夜儿(昨天)22、今儿(今天)23、明儿(明天)24、后儿(后天)25、外后儿(大后天)26、浓带(鼻涕)27、酣拉水(口水)物品类:1、日头<读:二头er tou>(太阳)2、后天爷(月亮)3、土坷垃~(土块)4、碌碌尘~(灰尘)5、道闯~、腰谜~(衣兜)6、大裤插(短裤)7、铺盖(被褥)8、盖服(被子)9、档头(被单)10、屎夹(婴儿屎布)11、茅缸、茅厕<读:毛四mao si>(厕所)12、仰层(顶棚)(矾山)13、门弦(门坎)14、玉黍撒(玉米轴)15、黍黍秆(高粱秆)16、廓銮(四周围起来的地方)17、坎肩(马甲)18、铺尺~(破布)19、相门(样子)20、虹<读作:将jiang>(彩虹)21、吊帼、长签(吊签)22、窟窿(外债)23、蛇皮袋(塑料编制袋)24、洋灰(水泥)25、洋车儿(自行车)26、雀冬~、洋火(火柴)27、烟洞(烟囱)28、柳生(野生)29、锅头(灶台)30、信门~(脑门)31、胰~(肥皂)32、瓦篓儿(瓦当,滴水)33、散水(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头或水泥做的导水平台)34、阁台儿(台阶)35、合辣(缝隙)36、镜平(扁)37、胡菜(胡须)38、哈数、准气(计划、标准)食品类:1、疙碴(锅巴)2、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3、玉黍黍(玉米)4、山药(马铃薯)5、莴瓜(南瓜)6、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7、酸醋溜(沙棘粒)8、布布英(蒲公英)9、油榨鬼~、榨油鬼~(油饼)10、扁食(饺子)11、油塔~(煎饼)12、槽糕、槽子糕(蛋糕)13、朝阳花~(向日葵)14、麻烦(葵花籽)15、果匣(盒式糕点)16、豆荚~(豆角)17、芫荽〈读:元续〉(香菜)18、甜草苗(甘草)19、红白薯(甘薯)20、边烂、绑浪(白菜叶)动物类:1、牲口(牲畜)2、耗子(老鼠)3、老哇(乌鸦)4、蟒羔子(蛇)5、油汗(蚜虫)6、蛐蟮(蚯蚓)7、秋俩(蟋蟀)8、叫鱼(蝈蝈)9、蹦头、扁担(蝗虫)10、水蜻儿(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篮”11、嘣树虫(啄木鸟)12、旱蚂蚱(蝉)13、芥河马(癞蛤蟆;蟾蜍)14、青疥(青蛙)15、蛛蛛(蜘蛛)16、家雀(麻雀)17、野鸡(山鸡)18、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19、金膀牛(金龟子)20、草鸡(母鸡)21、夜壁虎(蝙蝠)22、孤娘(蛹)23、板苍(田鼠)24、粪牛(屎壳郎)25、蛇蟆子(壁虎)26、鞋底牛(土元)称谓:1、外父(岳父)2、外母娘(岳母)3、挑担(连襟)4、老板(老太太)5、光棍汉(单身男人)6、老娘婆(接生婆)7、鞋底光儿(媒婆)8、歇顶(秃顶)9、先生(医生)10、背锅儿(罗锅)11、连巴腿儿(罗圈腿)12、黏惹儿~(粘着不下,摆脱不了的人)13、结卡(结巴)14、庄户汉儿(农民)15、花花脸(画有戏剧脸谱的人)贬义类:1、打劫杠的(强盗)2、讨吃~(乞丐)3、闷棒(说话不讲究方式,爱发火)4、杨木广(不注意听,不知道赶什么)5、独积干(不稳重,爱出风头)7、夹生头、倔巴头~(多指男子厉害,不讲理爱发火)8、狗等对(骂人的话,指小孩犯了错误)9、孤出鳖(优柔寡断,导致事情办糟)10、土鳖蛋、大头鳖(窝囊,被人哄骗受损失)11、鬼出皮(批评或埋怨办事不成功的人)12、涝窝猴(同胞的人或动物中,最后出生的一个)13、囱蛋猴(多指小孩捣乱,影响大人做事)14、肉筋贼(说话不痛快的人)15、败杆(不学好的人)16、馋国狼(什么活也不想干的人)17、二狗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18、二五眼(不怎么样)19、黄风雾、荒轱辘(名词,做事鲁莽的人)20、冬底怂(做了丢脸事的人)21、“不机密”、“超秆儿”、“超葫芦”、“鲜货”(骂人的话,精神病、弱智的人)……动词……1、“得象(档象)”(觉得)2、档或(以为)3、若绝(骂)4、桑拜(说话不和蔼,教训人)5、修算(玩弄)6、搁老(掏)7、搁搅(搅拌)8、咬活(发痒)9、搁揪(蹲)10、蛮了(扔了)11、杠了(跑了)12、抬了(藏起来)13、料了(丢了)14、偶了(饭被烧焦;糊了)15、扣了(洒了)16、乓了(肿了)17、动弹(开始行动)18、白捞毛(无偿服务)19、叨败人(故意捉弄人)20、摆阔(讲排场)21、耍单儿(为漂亮,穿得薄)22、溜添(溜须拍马屁)23、丢盹、犯迷糊(打瞌睡)24、糊擦(糊乱涂抹)25、骨出了(衣服缩水;萎缩;不展)26、淹柳(蔫;植物萎缩)27、做生活(做针线)28、摆一摆(洗一洗)29、切脸(擦脸)30、揍(做)31、道古(讲故事)32、割显、露显(贬义,展示自己的能耐)33、取转(离开)34、鼓捣(弄;做)35、裹滤(含在嘴里吮吸)36、作踏(到处摆放)37、归置(收拾,整理)38、使唤(使用)39、打对、解在(使用物品注意保养,不使其受损)40、团劝(搓和)41、打刮皮(说没用的话,开玩笑)42、串房檐头~(老是租房居住)45、耐菜(不想吃,硬吃)46、扎菜(给别人添麻烦)47、护弄(敷衍,不认真)48、谋(读mu模)的(打算)49、搓得~(让某人去做)50、填桑(吃)51、倒歇(讲)52、割涩(把剩下的完成)如割涩饭;割涩活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个例子:
普通话:干什么?
张家口话:抓(四声)呀?
张家口话这样说
不清楚——不机密
不怎么地——二五眼
相当差劲——添球
裤兜——央蜜
脚后跟——节懒更
关键——几古将
看看——猫猫
干什么——抓呀
挺好的——不来呆
没关系——白不咋
勇敢——搓莽
聪明——鸡米
耳光——大比都
不要——包老介
小气——球毛
承德话
承德话是北京官话怀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话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语,其普通话标准程度超过北京。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举个例子:
普通话:你回来啦!ni hui lai la!
邯郸话:你坏啦!ni huai la!
邯郸话这样说
孩子——孩的
傻子——烧的
大门——倒焖
万达——瓦倒
走——邹
妈——骂
谁——睡
去——取
你在干什么——妮杆傻勒
光着屁股——歇的个的的
衡水话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土得掉渣儿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特别——倍儿
太阳——日头
昨天——夜了个
煮粥——咔哧粥
自行车——洋车
做饭——揍饭
壁虎——歇了虎子
洗衣服——叫愁一省(轻声)
什么时候——多(多用二声)见呢
沧州话
沧州话的主要特点是: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平声清音声母字今读阴平,浊音声母字今读阳平;古上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上声;古上声全浊声母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古入声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举个例子:
普通话:面条mian tiao
保定话:面条儿mian tiao~er
保定话这么说
膝盖——各了半儿
玉米面——梆子身儿
耳朵——耳刀
我们——那们
腋下——嘎渣窝
刚才——耐会儿
干嘛呢——干省么蔫
吃了吗——吃咧呗
晚上——黑界
那边——害边儿
邯郸话
邯郸当地的土话与英语的方言也有相似之处,邯郸本地方言一般把标准普通话的“a”发成“o”;把普通话带“子”“着”的词语变成带“的”的;也会把其中的两个字连起来组成一个字;说“2”是整个舌面抵住上颚。
石家庄话:表biao
石家庄话这样说
喜欢——待见
行——沾
舒服——得劲儿
害怕——草鸡
不要——嫑
胡洞——讲道
讨厌——膈应
亲戚——且
累——使里晃
流行——时兴
适合——可得
邢台话
邢台市所辖的16个市县,有2个市县的方言属于晋语,而邢台县境内的方言既有冀鲁官话,也有晋语。邢台官话片方言中的语流音变,尤其是儿化、“子”变、“了”变、等音义关联的语流音变现象十分丰富。
衡水话这么说
怎么了——咋儿来
什么——蛮儿来
那么——捏么
昨天——夜来
惬意——阳晕
干脆——头信
竟然——打总
也许——母地
敢情——感兴
到处跑——遥达里跑
唐山话
节奏比较其他方言要慢两拍,很多人说唐山人说话像唱歌。儿话音比较多。发音以四声降调居多。每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基本都拉长音。
唐山话的特点,一般人都会说二声挑不上去,其实这还不够,唐山话有丰富的连读变调,连读变调就是两个字连在一起念,第一个字变调,第二个字不变调。
举个例子:
普通话:怎么了?zen me le
唐山话:崽儿列?zaier lie
唐山话这样说
昨天——咧儿
下午——侯生
故意——竟儿故引儿
不知道——知不道
梳子——拢梳
香皂——胰子
吓唬——虾或
喜欢——些很
那可不——那可本儿嘎咕
张家口话
张家口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西北次方言区山西方言小区或曰晋语区,是多种语言的成分渗透进原张家口语言的产物。准确地说是山西、河北、北京、内蒙古、山东方言的混合体,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方言体系。方言主要为晋语-张呼片、小部分为冀鲁官话保唐片及北京官话怀承片。
邢台官话片的重重型两(略)阴平不变调外,其它声调都发生了变调;重轻型两字组中,当前字是阳平字,而后字是词汇性轻声字时,也会发生变调,其它情况不变调;叠字组连读变调中,只有部分阴平名词叠字组发生了变调。邢(略)”缀的结构功能很强,还存在“子”缀词语儿化和“的”字短语儿化两种特殊现象。
邢台话这么说
羡慕——眼气
承德话这么说
拖鞋——趿拉板子
塑料底布鞋——片儿鞋
小兔崽子——蹩犊子
腋窝——戈着窝
挠痒痒——戈着
很疼——怪疼
门鼻儿——撂掉
抹布——展吧
踩踏秧苗——拔扎儿
幼儿学步——炸差
廊坊话
廊坊话是以普通话为基础,中和了唐山话,天津话,山东话,河南话及南方话的某些发音而形成的独特地理方言,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廊坊话这样说
沧州总共有四个方言区,其中南部东部属汉语官话系统次鲁方言区,中部是本土方言区,北部属天津次方言区,西部则属华北官话系统冀中土话群。
沧州话这么说
下水道——洋沟
蝙蝠——燕巴虎子
不错——不赖待
丢人、难看——寒碜
恶心——孬心
妥贴——匀贴
手电筒——电把子
铁锹——铁锨
馅饼——盒子
晚上——黑下
中午——晌午离儿
秦皇岛话
河北
石家庄话
石家庄方言是石家庄当地的一种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石家庄方言中的民俗文化词语可以分两大类,一类词语就是直接用于记录某种民俗文化现象的,它们对民俗文化现象的反映是直接的;另一类则是在词语记录的现象背后隐含着一种民俗文化特点。石家庄方言中的合音现象是很突出的。
举个例子:
普通话:不要bu yao
秦皇岛海港区现在市民60%都是以前东北过来的,所以口音基本趋向东北口音,山海关更接近。北戴河说话一半普通话一半东北口音,四县的抚宁县一半秦皇岛话一半葫芦岛和秦皇岛接壤地方的方言,青龙说话2说不好,发的音有舌头比较硬的感觉,卢龙说话哪也不象,昌黎说话和唐山滦县乐亭差不多,但是也不完全一样。
秦皇岛话这么说
邻居——界比儿
蚂蚱——蚂点儿
中午——晌或
恶心——恼心,袄心
膝盖——波棱盖儿
胡说——咧咧
面条——挂面汤
撒谎——瞎掰
窗户——窗或
拖鞋——踏了板儿
舒服——得劲
不行——不沾闲
凉衣绳——各条
昨天——夜个
晚上——黑喽
蜈蚣——游眼
角落——各劳儿
眼屎——芝麻糊
怎么了——咋来儿
累——使类慌
保定话
四声调、无入声、部分儿化(很多er不与前面的字连读,而是独立成wer)、不分尖团、轻声少于普通话、一声较普通话更低平、少有二声(普通话里读一声的字在保定话里读一声或三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