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作品_卞之琳诗集

合集下载

生命本质的形象测试——卞之琳《寂寞》赏析

生命本质的形象测试——卞之琳《寂寞》赏析
所 以即便有寂 寞也是无 知的寂寞 、快 乐 的寂 寞 。 “ 头边养一 只蝈 蝈 ”, 枕 就 能给他带 来无穷 的乐趣 。由于那时
种对宇宙 、人生 、命运 等问题 的知性 看法。创作于 1 3 年的名篇 《 95 寂寞 》
就是卞之琳诗歌风格 的缩影 。
的寂寞 多源 于对新鲜 世界的好奇 与渴
草 是 “ 蝈 ” 自 由嬉 戏 的 天 蝈
I I ¨
《 寂寞 》之所 以具有高度哲学思辨的蕴藉 ,
与诗 人在诗 中呈示 的 “ 相对”意识是分不开的。
地 ,是令人羡慕的乐园 。诗的最后两句 “ 如今他
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 止” ,可谓惊人之 笔 ,当生命走到尽头 ,忙 碌的生活连 同麻木 的寂 寞都不复存在 , “ 夜明表”和 它所 象征 的时间却 没有随生命的终止而停歇 ,永恒 的寂寞成了 “ 乡
的寂寞 、更 痛苦 的寂 寞。诗 的 第二节 写道 “ 小时候 他常常 羡
秋 》”一 样 ,人生 若无寂 寞 造访 ,就 不会有 精
辟 、独 到的思想 ,卞之琳若 无思考 的寂寞 ,也写 不出充满人生 睿智的隽美诗章 。在这一点上 ,卞
之琳 的 《 寂寞 》与戴望舒 的 《 寂寞 》异曲 同工 ,
寂寞,前者采用移情的方式化万物于寂寞 ,营造了
浓郁 的情绪氛围 ,相对易于体悟 ,而后者对人类寂
听过 的遥远传说 。这里用 “ 羡
艳” 来描绘 孩子 的童趣 ,煞 是 幽默 ,意喻他 感受不到坟墓 中
寞命题的探寻则比较内敛隐蔽 ,其谜底需有一定的 生命与审美体验积累才能体会到。
死者 的寂寞 ,只知道繁茂 的墓
岸 、他 的放浪形骸 、他 的落拓不羁的 自豪 ,使他

卞之琳简介 卞之琳主要著译书目

卞之琳简介 卞之琳主要著译书目

[键入文字]卞之琳简介卞之琳主要著译书目卞之琳,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教授。

1910 年12 月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曾用笔名季陵、林子、老卞等。

卞之琳在家乡读小学,小学毕业后,在私塾学习古文一年,再读初中,1922 年夏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并越级插上高一第二学期,开始接触西方文学和进步思想。

1929 年夏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第二年开始写诗,早期诗作受中国古典诗词,现代徐志摩、闻一多等人的新格律诗以及西方瓦雷里、里尔克、艾略特、奥登等人的诗作影响。

1933 年大学毕业后,于保定济南等地教书,并与他人合编文艺刊物《冰星》,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三秋草》,此后陆续出版了《鱼目集》、《汉园集》(与李广田、何其芳合著)、《十年诗草》等诗集。

这些诗作代表了卞之琳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评家认为是化古化欧,出“新月”而入“现代”,独成一家、自创高格,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先行者之一,其影响流布当时,下及40 年代的“九叶”诗派,远至海外,甚至对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的探索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更是脍炙人口,为海内外诗界广为传诵。

关于卞之琳的诗作,海内外一些著名的诗人、作家、学者如沈从文、朱自清、李广田、徐迟、屠岸、余光中、张曼仪、三木直大(日本)等等都曾作过专门的论述,给予很高的评价。

抗日战争初期,卞之琳曾任四川大学讲师。

1938 年至1939 年曾往延安和太行山一带访问,1940 年任教昆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天津南开大学教授,1947 年应英国文化委员会邀请前往牛津作客,实地考察了西方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1949 年以后转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50 年代曾到波兰、东德访问,80 年代初访问美国。

除了诗歌以外,卞之琳也写小说、散文和文学评论文章。

短篇有《石门阵》、《红裤1。

卞之琳《断章》原文及赏析

卞之琳《断章》原文及赏析

断章作者: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作品鉴赏《断章》原是作者一首长诗中的一个段落。

它表现了诗人从刹那的感觉中提升起的哲理与智慧。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

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

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曲折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上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构成了一幕'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戏剧性场景。

但多情总被无情恼,那无情的风景,那忘情于景的桥上人能否会以同样的深情厚谊来回报那钟情于己的多情之人呢?面对着生活中这司空见惯的、往往是以无可奈何的遗憾惋惜和不尽的怅惘回忆而告终的一幕,诗人在下节诗里以别开生面的浪漫之笔作了一个充溢奇幻色彩、荡漾温馨情调的美妙回答。

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

桥上人和楼上人都带着各自的满足与缺憾回到了自己的休憩之所。

可谁又能想到,在这一片静谧之中,白日里人们所作的感情上的投资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回报。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如何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

《断章》卞之琳讲解精编版

《断章》卞之琳讲解精编版
“(《断章》)说是情诗也可以,但 决不是对什么人表示思慕之情,而是 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刹那的意 境。”
——卞之琳 (《雕虫纪历》)
“(《断章》)我的意思是着重在‘相对’ 上。”
“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 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卞之琳 (《关于<鱼目>》)
《断章》中心意蕴
“你”站在桥上,看桥下流水淙淙, 想那光洁的诗或绿油油的青苔;闻吟 吟风声,想那深深的林中清脆的鸟鸣。 一切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明净、悠 扬而和谐。透过这宁静的自然,是一 个小楼,里面住着一个人;在鸟声的 背后是一双眼睛。“你”一下就成了 别人的风景。
第二个意境的中心是夜
“你”怀着淡淡的哀愁,在寂静无 人的夜里打量着世界,也许是想在人 世间的美中找点慰籍。明月当空,皎 洁的月光石也蒙上了一种浅白的色调, 若有若无,如梦如幻。
对《断章》的众说纷纭
一说着重“装饰”的意思,表现了一种人生的 悲哀。
一说是写人和风景、自己和别人的对象化。 一说是写事物的主位和客位、主体和客体、主
动和被动的矛盾统一性。 一说是写人们对事物系统结构的一种把握方式。 一说此诗只是一幅恬静的图画,是诗人的瞬间
感受。
作者对《断章》的说法
从主客关系看——
人的主体角色不是绝对的而是相 对的,可以因情形的不同而成为客体 角色,因而主客是可以互换的。
从交流关系看——
人际之间有一定的阻隔与障碍, 因而各自是一种孤独、零碎的存在, 是令人伤感的;但同时他们又不是 真正对立而是相互成全,相互融合, 因而又是令人欣慰的。
第一个意境的中心是桥
3、卞之琳诗歌的历史地位
卞之琳诗呈示了中国现代主义诗从早期象 征主义向后期象征主义转变的轨迹。他调 整了新诗的观念,淘汰了伤感和放纵,讲 求艺术自觉和自律,实现了从软抒情向硬 抒情,从单声部向多声部的转换,突出了 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诗的综合特征,以 一套新的诗语系统建构了新的美学原则, 并创作了虽为数不多但质地坚硬、品质优 良的诗作,成为中国现代主义诗史的重要 事件。(张同道《探险的风旗——论20世 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

卞之琳诗集

卞之琳诗集
三桅船载来了一枝尺八。
从夕阳里,从海西头,
长安丸载来的海西客。
夜半听楼下醉汉的尺八,
想一个孤馆寄居的番客
听了雁声,动了乡愁,
得了慰藉于邻家的尺八。
次朝在长安市的繁华里
独访取一枝凄凉的竹管……
(为什么年红灯的万花间,
还飘着一缕凄凉的古香?)
?淘气
淘气的孩子,有办法:
叫游鱼啮你的素足,
叫黄鹂啄你的指甲,
野蔷薇牵你的衣角……
候你喝饮泉水
取笑你吻了你自己。
我这八阵图好不好?
你笑笑,可有点不妙,
我知道你还有花样!
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
?旧元夜遐思
灯前的窗玻璃是一面镜子,
莫掀帷望远吧,如不想自鉴。
可是远窗是更深的镜子:
一星灯火里看是谁的愁眼?
“我不能陪你听我的鼾声”
是利刃,可是劈不开水涡:
人在你梦里,你在人梦里。
独醒者放下屠刀来为你们祝福。
长大了在城里操劳,
他买了一个夜明表。
小时候他常常羡艳
墓草做蝈蝈的家园;
如今他死了三小时,
夜明表还不曾休止。
?圆宝盒
我幻想在哪儿(天河里?)
捞到了一只圆宝盒,
装的是几颗珍珠:
一颗晶莹的水银
掩有全世界的色相,
?雨同我
“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
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
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
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
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尺八

卞之琳诗集

卞之琳诗集

《卞之琳诗集》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墙头草五点钟贴一角夕阳六点钟挂半轮灯光想有人把所有的日子就过在做做梦,看看墙墙头草长了又黄了《望》小时候我总爱看夏日的晴空,把它当作是一幅自然的地点:蓝的一片是大洋,白云一朵朵大的是洲,小的是岛屿在海中;大陆上颜色深的是山岭山丛,许多孔隙裂缝是冷落的江湖,还有港湾像是望风帆的归途,等它们报告发现新土的成功。

如今,正像是老话的苍海桑田,满怀的花草换得了一把荒烟,就是此刻我也得像一只迷羊辗转在灰沙里,幸亏还有蔚蓝,还有仿佛的云峰浮在缥渺间,倒可以抬头望望这一个仙乡。

《远行》如果乘一线骆驼的波纹涌上了沈睡的大漠,当一串又轻又小的铃声穿进了黄昏的寂寞,我们便随地搭起了蓬帐,让辛苦酿成了酣眠,又酸又甜,浓浓的一大缺,把我们浑身都浸过;不用管能不能梦见绿洲,反正是我们已烂醉;一阵飓风把沙石来偷偷把我们埋了也干脆。

雨同我“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雨同我"天天下雨,自从你走了。

" "自从你来了,天天下雨。

" 两地友人雨,我乐意负责。

第三处没消息,寄一把伞去?我的忧愁随草绿天涯:鸟安于巢吗?人安于客枕?想在天井里盛一只玻璃杯,明朝看天下雨今夜落几寸。

入梦设想你自己在小病中(在秋天的下午)望着玻璃窗片上灰灰的天与疏疏的树影枕着一个远去了的人留下的旧枕,想着枕上依稀认得清的淡淡的湖山仿佛旧主的旧梦的遗痕仿佛风流云散的旧友的渺茫的行踪,仿佛入往事在褪色的素笺上正如历史的陈迹在灯下老人面前昏黄的古书中…… 你不会迷失吗在梦中的烟水?灯虫可怜以浮华为食品,小蠓虫在灯下纷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卞之琳:《断章》写作背景及赏析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卞之琳:《断章》写作背景及赏析

部编版卞之琳:《断章》写作背景及赏析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这是一首载入中学课本的小诗,论诗者大都把它看作意蕴艰深的哲理诗。

其实这是一首言情诗,一个男孩向一个女孩表达爱意的诗。

从写下这首诗开始,他陷入了一场马拉松式的苦恋,说是苦恋,倒不如说是单相思。

他叫卞之琳,1933年夏天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时年虚岁23。

在大学期间,他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诗人了,同年还出版了诗集《三秋草》。

当时,闻一多先生曾夸他在年轻人中间不写情诗,是一个榜样。

其实,他自己也说一向怕写私生活,“正如我面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激情,我在私生活中越是触及内心的痛痒处,越是不想写诗来抒发。

事实上我当时逐渐扩大了的私人交游中,在这方面也没有感到过这种触动。

”诗人不写情诗,那是他还没遇到自己心仪的女孩,一旦遇上文字便泉涌般流出。

早在他毕业前夕,就发现过一个女孩,一个常来旁听的女孩。

他为女孩的容貌所吸引,但他不敢和她搭讪,也不知女孩家住何处。

1933年初秋,他做客沈从文家,竟然发现这个女孩也在。

原来,她是“张家四姐妹”的老四,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兆和的妹妹张充和。

她已被北京大学中文系特招,在文学上颇具才华。

卞之琳和张充和的这次偶遇,让他彻底动了情,他知道了什么是蕙质兰心,什么是窈窕淑女,楚楚动人。

他毕业离校,她刚刚上大一,于是天各一方。

他选择鸿雁传书,他偷偷地给她写信,可是她一封都没有给他回。

多年以后,他在《〈雕虫纪历〉自序》中这样坦言——“在一般的儿女交往中有一个异乎寻常的初次结识,显然彼此有相通的‘一点’。

由于我的矜持,由于对方的洒脱,看来一纵即逝的这一点,我以为值得珍惜而只能任其消失的一颗朝露罢了。

不料事隔三年多,我们彼此有缘重逢,就发现这竟是彼此无心或有意共同栽培的一粒种子,突然萌发,甚至含苞了。

我开始做起了好梦,开始私下深切感受这方面的悲欢。

隐隐中我又在希望中预感到无望,预感到这还是不会开花结果。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

卞之琳《断章》赏析教案卞之琳《断章》赏析一、作者简介:卞之琳,现代诗人、翻译家。

祖籍江苏溧水,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

建国前出版了诗集《三秋草》和《鱼目集》,另有与何其芳、李广田合著的《汉园集》。

解放后出版诗集《慰劳信集》、《十年诗草》和《雕虫纪历》。

二、关于《断章》:《断章》这首诗选自《鱼目集》,写于1935年10月。

诗人回忆它的创作过程说:“此四行无意中得之,原拟足成一首完整的诗,接着感到说完了,也无需多说,可独立成篇,故名《断章》。

”不料这首诗竟成了诗人流传最广、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字简短、然而意蕴丰富而又朦胧的著名短诗,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三、《断章》全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四、赏析:这首诗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好像看一遍就懂了。

但细想的话,你又会觉得满脑子疑问:谁是看风景的人呢?你装饰了谁的梦呢?其实,这些问题并不需要答案,我们只需要感受那份浓浓的诗情就可以了。

这首诗我们既可以把它当作哲理诗解读,也可以当作爱情诗解读。

为什么说它是一首哲理诗呢?我们先看这首诗的意象。

诗人在刹那的观赏中提炼出8个可相互交叉重叠的意象,即“站在桥上的你”、“楼上看风景的人”、“桥”、“楼”、“明月”、“窗子”、“别人”、“梦”。

这虽然是一刹那的意境,却表现出复杂的关系,在短短的35字里涵蕴了深刻丰富的人生哲理。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

前两个画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表面看来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这两个地点,却因为“看风景”这个动作发生了联系。

后两个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点上又发生了联系。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人可以看风景,也可以成为风景;明月可以装饰你的窗子,你也可以反去装饰别人的梦,人生可以互相装饰,由这层去理解的话,我们就能够发现这首诗中蕴含着唯物辩证法的道理,世间主客体本来就是相对的,宇宙万物原本就是互相依存,息息相关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