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楼层结构图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六章 竖向荷载(恒载 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讲解

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第一节框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各杆件的固端弯矩②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③弯矩分配④调幅并绘弯矩图⑤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剪力和轴力并绘图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 表6.1弯矩图恒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表6.2(二)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假定结构无侧移,计算时采用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要点是:①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②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③计算梁、柱线刚度。
对于柱,假定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外,上层柱各层线刚度均乘以0.9修正。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
每侧可取板厚的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宽度。
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一边有楼板:I=1.5Ir两边有楼板:I=2.0Ir④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
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2。
⑤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⑥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1)计算梁、柱相对线刚度图6.1 修正后梁柱相对线刚度(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结构三层=5.37÷(5.37+1.18)=0.820①梁μB3C3μ=5.37÷(5.37+3.52+1.18)=0.533C3B3=3.52÷(5.37+3.52+1.18)=0.350μC3D3=3.52÷(3.52+1.18)=0.749μD3C3=1.18÷(5.37+1.18)=0.180②柱μB3B2=1.18÷(5.37+3.52+1.18)=0.117μC3C2=1.18÷(3.52+1.18)=0.251μD3D2结构二层①梁μ=5.37÷(1.18+1.18+5.37)=0.695B2C2=5.37÷(1.18+1.18+5.37+3.52)=0.477μC2B2μ=3.52÷(1.18+1.18+5.37+3.52)=0.313 C2D2=3.52÷(1.18+1.18+3.52)=0.5986 μD2C2=1.18÷(1.18+1.18+5.37)=0.1525②柱μB2B3μ=1.18÷(1.18+1.18+5.37)=0.1525B2B1=1.18÷(1.18+1.18+5.37+3.52)=0.105 μC2C3μ=1.18÷(1.18+1.18+5.37+3.52)=0.105 C2C1=1.18÷(1.18+1.18+3.52)=0.2007 μD2D3μ=1.18÷(1.18+1.18+3.52)=0.2007D2D1结构一层=5.37÷(1.18+1+5.37)=0.711①梁μB1C1=5.37÷(1.18+1+5.37+3.52)=0.485 μC1B1=3.52÷(1.18+1+5.37+3.52)=0.318 μC1D1=3.52÷(1.18+1+3.52)=0.618μD1C1=1.18÷(1.18+1+5.37)=0.156②柱μB1B2=1÷(1.18+1+5.37)=0.133μB1B0=1.18÷(1.18+1+5.37+3.52)=0.107μC1C2=1÷(1.18+1+5.37+3.52)=0.090μC1C0μ=1.18÷(1.18+1+3.52)=0.207D1D2μ=1÷(1.18+1+3.52)=0.175D1D0(三)分层法算恒载作用下弯矩恒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表6.3B C D上柱偏心弯矩分配系数0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14.650 -13.883 226.915 20.861 -251.346 84.509 -112.810 二次分配14.512 -14.512 228.818 21.278 -250.096 105.707 -105.707恒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表6.40.768 12.717 -28.301↑↑↑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 6.931 4.431 -4.607 308.811 46.295 47.232 -385.113 169.804 -113.072 -92.837二次分配 5.901 3.401 -9.302 300.595 44.486 45.423 -390.504 191.416 -105.826 -85.591恒载作用下结构一层弯矩分配表6.52.127 9.081 -7.935↑↑↑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二次7.030 5.338 -12.368 267.469 35.352 22.097 -324.919 357.349 -46.247 -15.172 -295.930图6.2 弯矩再分配后恒载作用下弯矩图(KN·m)(四)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竖向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现浇板结构平面图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二、楼层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楼层结构平面图图示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1)图名、比例; (2)定位轴线网及其编号; (3)下层承重墙的布置,本层柱、梁、板等构件的位置及代
号和编号;
(4)现浇板起止位置和钢筋配置及预留孔洞大小和位置;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结构平面图是表示建筑物室外地面以上
各层平面承重构件(如梁、板、柱、墙、门窗 过梁、圈梁等)布置的图样,一般包括楼层结 构平面图和屋顶结构平面图。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一、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 楼层结构平面图是假想用一个水平的剖切平面 沿楼板面将房屋剖开后所作的楼层水平投影。 它是用来表示每层的梁、板、柱、墙等承重构 件的平面布置,说明各构件在房屋中的位置,以及 它们之间的构造关系,是现场安装或制作构件的施 工依据。
(5)预制板的跨度方向、数量、型号或编号和预留洞的大小
及位置;
《楼层结构平面图的形成、主要内容》
(6)轴线尺寸及构件的定位尺寸; (7)圈梁、过梁位置和编号; (8)详图索引符号及剖
楼层结构布置图(平法)课件(共21张PPT)《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同步教学(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必注内容
具体工程的结构施工图的总说明一般应注明以下内容: ① 选用平法构造详图的标准图集代号,以免图集升版后在施
工中用错,应选用最新版本现行图集。例如:16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② 应注明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 级的标准构造详图;当无抗震设防时也应注明,以明确选 用非抗震的标准构造详图。 ③ 选用砼的强度和钢筋级别、钢筋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 ④ 不同部位的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 ⑤ 当对标准构造详图做局部变更时,应注明变更具体内容。 ⑥ 当有特殊要求时应另加说明。
7.5 楼层结构布置图(平法)
7.5 楼层结构布置图(平法)
7.5.1平法制图规则
《平法》全称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 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平法》的要点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平面整 体表示方法的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示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 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构成一套完整的结 构设计图。平法改变了传统画法中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 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平法》主要内容反映在4册图集中。
2.截面注写方式 柱柱截截面面注注写写分方为式集是中在注柱写平和面原布位置注图写上。,从相同编号的柱 中选一个截面,按较大比例原位放大绘制柱截面配筋图。
2.截面注写方式
集中注写内容按顺序包括:柱编号、截面尺寸b×h(矩形) 或d(圆柱 )、角筋或全部纵筋、箍筋具体数值、柱截面与 轴线的定位尺寸b1、b2、h1、h2。
4)注写纵筋 当柱纵筋直径 相同,各边根 数也相同时, 将纵筋注写在 “全部纵筋” 一栏中;除此 之外,柱纵筋 按角筋、截面b 边中部筋和截 面h边中部筋三 项分别注写。
某小学框架结构阶梯教室结构设计图

3层别墅全套建筑结构图

教你轻松看懂结构平面图

教你轻松看懂结构平面图新手总结:结构平面图有两种划分方法:按“梁柱表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可分为模板图和板配筋图(当结构平面不太复杂时可合并为一图);按“平法”绘图时,各层结构平面需分为墙柱定位图、各类结构构件的平法施工图(模板图、板配筋图以及梁、柱、剪力墙、地下室侧壁配筋图等).各层的“模板图”及“板配筋图"可按本节所述方法绘制。
⒈尺寸线标注:通常分为结构平面总尺寸线、柱网尺寸线、构件定位尺寸线及细部尺寸线等。
标注要求同前所述。
⒉平面图中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画法:原则是从板面以上剖开往下看,看得见的构件边线用细实线,看不见的用虚线.剖到的承重结构断面应涂黑色。
凡与梁板整体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如窗顶装饰线、花池、水沟、屋面女儿墙等,必须在结构图中表示。
构件大样图应加索引。
对平面中凹下去的部分(如凹厕、孔洞等),要用阴影方法表示,并在图纸背面用红色铅笔在阴影部分轻涂.如有凹板,应标出其相对标高及板号。
楼梯间在楼层处的平台梁板应归入楼层结构平面之内。
对梯段板及层间平台,应用交叉细实线表示,并写上“梯间”字样。
⒊绘图顺序:一般按底筋、面筋、配筋量、负筋长度、板号标志、板号、框架梁号、次梁号、剪力墙号、柱号的顺序进行.板底、面钢筋均用粗实线表示,宜画在板的1/3处。
文字用绘图针笔书写,字体大小要均匀(可用数字模板),当受到位置限制时,可跨越梁线书写,以能看清为准。
所有直线段都不应徒手绘制。
双向板及单向板应采用表示传力方向的符号加板号表示。
在板号下中应标出板厚.当大部分板厚度相同时,可只标出特殊的板厚,其余在本图内用文字说明。
在各层模板图中,应标出全部构件(板、框架梁、次梁、剪力墙、柱)的编号,不得以对称性等为由漏标。
过梁(GL)应编注于过梁之上的楼层平面中.梁上起柱(LZ),要标出小柱的定位尺寸,说明其做法。
⒋底筋的画法结构平面图中,同一板号的板可只画一块板的底筋(应尽量注于图面左下角首先出现的板块),其余的应标出板号。
某学校砖混结构加固CAD布置图

结构识图梁板柱-图解超实用

1)梁尺寸
返回
3)箍筋
φ8@100(2)
φ8@100(2)
φ6@100(2)
集中标注未 注写箍筋
φ8@100/200(4) φ6@100/200(4) φ6@100(4)
φ6@100/200(4) φ8@100/200(4) 返回 φ6@100/200(4)
3) 梁支座上部纵筋
• ① 上部纵筋标注在梁上部相应位置(两个支 中间上部未注写钢筋,此 座、跨中),如果支座两侧梁上部钢筋相同, 处上部筋见集中标注的上 右支座上部 可只在一侧标注 部通长筋或者架立筋
③ 非框架梁、悬挑梁、非抗震梁采用不同箍筋间距和肢数, 用斜线“/” 分开;先写支座端部箍筋,后写跨中钢箍筋
12φ8 @100/200(4)表示 梁两端加密区各有12根直径8mm间距100mm的 4肢箍筋; 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筋,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间距和梁剩余部分长 度计算。
返回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第 1跨 第 2跨 一端悬挑
左端悬挑
右端端悬 挑
第 1跨
第 2跨
框架梁1, 2跨,两端悬挑
返回
梁平法编号
返回
梁类型 楼层框架梁 屋面框架梁 框支梁 非框架梁 悬挑梁 井字梁
代号 KL WKL KZL L XL
序号 X X X X X X X X X X
跨数及是否带有悬挑 (X X)、 (X X A)或(X X B) (X X)、 (X X A)或(X X B) (X X)、 (X X A)或(X X B) (X X)、 (X X A)或(X X B) (X X)、 (X X A)或(X X B)
JZL
X X
(X X)、 (X X A)或(X X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纵向钢筋最小净距 (2)截面的有效高度(h0)
当梁下部配置单层纵向钢筋 >25 >d 时有效高度h0= h-35mm;当梁 下部配置双层纵向钢筋时有效 高度h0= h-70mm.
as >C
h0 >200 <70 >15,d as
h
(3)梁腹板高度 对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对T形 截面,取有效高度h0-翼缘高度hi;对I 形截面,取腹板净高度。
25 30 35 ≥C ≤C 50 20 25 30 30 30 - -
柱 C25 ~ C45
30 30 35 ≥C 50 30 30 30
C25 ~ C45
15 20 25
≥C ≤C 50 20 15 20 20 30 - -
a - b -
三
-
30
25
-
40
35
-
40
35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 环境 条件 类别 一 室内正常环境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和非寒冷地区的露天 a 环境、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 境 二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与无侵蚀性的 b 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使用除冰盐的环境;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 三 位变化的环境;滨海室外环境 四 海水环境 五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结构平面图的图示方法
⑴ 选定比例和布图 楼层结构平面图一般采用1:100,现浇板详图可用1:50,首先绘制 定位轴线。 ⑵ 定墙、柱、梁的大小和位置 可见的楼板轮廓线用细实线表示;对剖切到的墙体轮廓线用中 粗实线表示;不可见的墙体轮廓线用中粗虚线表示;钢筋混凝土柱 的断面用涂黑表示;对楼板下面的梁可用单根粗虚线表示。 ⑶ 预制板的绘制 对不同的结构单元内用细实线分块画出板的铺设方向和画上一 对角线,并沿对角线上或下方,写出预制板的规格和数量;对相同 结构单元,可简化在其上写出相同的单元编号,其余内容省略。 ⑷ 现浇板的绘制 应画出板的钢筋详图,表明受力筋的形状和配置情况,并且注 明其编号、规格、直径、间距或数量等。
结构施工图的作用
凡需要进行结构设计计算的承重构件(如基础、柱、 梁板等),其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造等,皆由 结构施工图表明。 结构施工图是放灰线、挖土方、支模板、绑钢筋、 浇灌混凝土、安装各类承重构件、编制预算以及施工组 织计划的重要依据。
结构施工图的主要内容
1、结构设计说明书 结构设计说明书应说明主要设计依据。如地基承载 力,当地的自然条件,材料标号,预制构件统计表以及 施工要求等方面内容。 2、结构平面布置图 表明结构中各种承重构件的总体布置,包括基础平 面图布置图、楼层结构平面图布置图。 3、构件详图 表明各个承重构件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 造。
3、构件详图
表明各个承重构件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 造。
1、钢筋混凝土构件代号
结 构 施 工 图 的 有 关 规 定
常用构件代号用各构件名称的汉语拼音的第 一个字母表示
常用构件代号
序号
1 2 3
名
板
称
代号
B WB KB
序号
10 11 12
名
梁
称
代号
L WL DL
序号
19 20 21
名
称
柱
代号
四肢
弯起段承受剪力和弯矩引起的主拉力,弯起后水平段承
受支座负弯矩 d. 架立钢筋 构造确定 固定箍筋,形成钢筋骨架
e. 纵向构造钢筋(当腹板高>450mm) 减小梁腹部裂缝宽度
构造确定
钢筋净距、截面有效高度和梁腹板高度
>30 >1.5d >C >C >25 >d h0 h as >C >C >C h0 h
实心平板
厚度120、180、240mm, 宽度常为600、900、1200mm,跨度一般为2.4--6.0m。应用广泛。
空心板
槽形板 梁板结合构件,板厚25-30mm,板宽600、 900、1200mm,肋高120、180、240mm,板跨2.4—7.5m。 T形板 受力好, 同T形梁,跨度6—12m, 肋高300-500mm,板面厚40-50mm。 (2)楼盖梁 为预制、现浇两种,预制梁一般为单跨梁
5、钢筋的表达式 在钢筋混凝土构件图中,钢筋需标注其级别、直径 和数量或钢筋中心距。
标注钢筋数量、等级和直径 标注钢筋的等级、直径和中心距
2
20
钢筋直径 钢筋等级 钢筋数量
8 @ 250
相邻钢筋中心距 钢筋中心距符号 钢筋直径 钢筋等级
6、钢筋混凝土构件图示方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只能看见其外形,内部 的钢筋是不可见的。为了清楚地表明构 件内部的钢筋,假设钢筋混凝土为透明 体,这样构件中的钢筋就一目了然。钢 筋在结构图中其长度方向用单根粗实线 表示,断面钢筋用圆黑点表示,构件的 外轮廓线用中粗实线绘制。
承受拉力 h 150mm , @ 200mm h 150mm , @ 1.5h& 250mm & @ 70mm s 15% As & 15% Ac& , 6 @ 250 b. 分布钢筋 固定受力筋位置;阻止砼开裂
As
受力钢筋
为了防止钢筋在受力时滑动,对光圆钢 筋端部应设置弯钩,以增强钢筋与混凝土的 粘结力。弯钩的形式有半圆钩和直钩两种。
Z J ZH
屋面板 空心板
屋面梁 吊车梁
基础 桩
4
5 6 7
槽形板
折板 密肋板 楼梯板
CB
ZB MB TB
13
14 15 16
圈梁
过梁 连系梁 基础梁
QL
GL LL JL
22
23 24 25
柱间支撑
垂直支撑 水平支撑 雨蓬
ZC
CC SC YP
8
9
盖板
檐口板
GB
YB
17
18
楼梯梁
屋架
TL
WJ
26
27
阳台
按施工方法不同分:现浇整体式 装配式
整体性、抗震性 装配整体式 较差。节约模板, 工期短。 整体性较好,施工速 度块,节约模板。但 施工复杂。
钢筋混凝土板配筋图
钢筋混凝土板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分为预制板和 现浇板两种。 现浇板是在施工现场制作而成,故需要绘制构件详 图,指导施工;预制板是在预制厂按通用图集生产的定 型产品,预制构件不需要绘制构件详图,只需标注定型 产品的型号和代号即可。如: 7-YKB-6-42-2
预埋件
YT
M
2、常用钢筋类型和钢筋符号
概 述
钢筋按其强度和种类分成不同的等级,共有五种级 别的钢筋。钢筋的等级用钢筋符号表示,钢筋符号是由直 径符号变化而来。 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中,最常用的是Ⅰ级和Ⅱ 级钢筋;而Ⅲ、Ⅳ及高强钢丝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构件。
钢筋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Ⅰ级冷拉 冷拔低碳钢丝
图4-8
实心平板
返回
2.槽形板
槽形板是一种梁板结合的构件,即在实心板两侧设纵肋,构
成槽形截面。具有自重轻、省材料、造价低、便于开孔等优
点。跨度较大的板,为提高刚度,还在板的中部增设横肋。
槽形板跨度L :可达7.2m。 宽度B为600mm、900mm、1200mm。 厚度h一般为25~30mm。
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墙体的定位轴线及墙体的厚度; 预制楼板的规格、数量和铺设方向,预制 板与梁、墙体的关系; 现浇楼板的配筋,它与梁、墙体的关系; 各种梁的布置位置及梁底标高,各种柱的 位置,其配筋图另有构件详图表示;
标注尺寸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钢筋混凝土楼盖的类型
特点:整体性好,刚度 大,抗震性较好。但需模 板多,工期长。 应用:
8.3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平面图的形成 结构平面图的图示方法 结构平面图的主要内容 结构平面图的识读
结构平面图的形成
楼层结构平面图是用剖视图原理进行表达,即假想用 一个沿楼层上表面水平剖切平面剖切后作的水平剖视 图。 若多层结构布置相同时,可用标准层的处理方法进行 表示。
结构平面图主要表达各种承重构件如墙、梁、板、柱等 在平面图中布置情况,称为楼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它 是施工中布置各种承重构件的主要依据。
1、端部无弯钩的 钢筋。 2、当无弯钩钢筋 投影重叠时,可在 钢筋端部画45°方 向粗短划线。 2 1
3、在平面图中配 底层: 置双向钢筋时,底 层钢筋弯钩应向上 或向左,顶层钢筋 顶层: 则向下或向右。
3、钢筋名称
②,③
④
⑤ ④
梁的构造
⑤架立筋 ③弯起钢筋
⑤ ③ ②
①
1、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钢筋符号
材料及表面形状 HPB235光圆钢筋 HPB335钢筋 HRB400钢筋 HRB540钢筋
b
钢筋的表示方法
钢筋用单根粗实线表示,钢筋断面用小黑点表示。 概 述
内 容 表示方法 内 容 4、无弯钩的钢筋 搭接。 5、一组相同钢筋 可用粗实线绘制其 中一根,同时用尺 寸标注其起止范围。 6、图中表示的箍 筋、环箍等布置复 杂时,应加画钢筋 详图及说明。 表示方法
1.实心平板
跨度L 预制实心平板跨度:不大于2.4m。 预应力实心平板跨度:不大于2.7m。 宽度B为600mm、900mm。 厚度h=1/30L,一般为60~100mm。 实心平板上下板面平整,制作简单,隔声效果差。宜用于跨度 小的走廊板、楼梯平台板、阳台板、管沟盖板等处。板的两端 支承在墙或梁上。
肋高为150 ~ 300mm。
槽形板安装:板肋向下的正槽板和板肋向上的反槽板。正槽
板板底不平整,通常需设吊顶。反槽板受力不合理,需对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