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二)

合集下载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长沙市实施细则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长沙市实施细则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长沙市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长沙市建设委员会发布前 言细则编制组认真总结了近年来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参考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和长沙市建设委员会的组织下,广泛征求意见,秉着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原则,制定了本细则。

本细则的主要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5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本细则由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和长沙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送至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联系地址: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梅坳三路29号建科大楼,邮编518049),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细则主编单位: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本细则主要起草人:略目次1 总 则 (4)2 术 语 (5)3 基本要求 (9)4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 (10)4.1一般规定 (10)4.2规划设计 (10)4.3建筑设计 (11)4.4结构设计 (13)4.5电气设计 (15)4.6给水排水设计 (15)5 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17)5.1一般规定 (17)5.2热水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 (17)5.3太阳能集热器的选型与配置 (18)5.4太阳能集热系统和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24)5.5太阳能辅助加热系统设计 (29)5.6太阳能储热装置设计 (30)5.7太阳能热水系统管网计算 (33)5.8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 (34)5.9控制和操作 (38)本细则用词说明 (42)1 总 则1.0.1为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规范长沙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的设计,确保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与建筑和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特制定本细则。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4.3.2 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防冻措施:太阳能热水器常用防冻方法:冬季在晴天时,可以正常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当气温低于—6℃时,每天最好少量、多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里的水。

尤其在睡觉前和起床后,放少量水以使管道内的水流动,依靠水温来增加管道温度。

气温越低越要多放水,以防上、下水管路冻堵。

太阳能热水器滴水防冻方法:如第二天气温在—6℃以下,晚上用完热水后,将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上满水。

此后在喷头或水龙头下接一水盆,把热水阀松开一点,使其慢慢滴水,以保持管道内水的流动,一般一晚上一盆水的流量可避免管路冻堵。

太阳能热水器的放空防冻方法:如果遇到阴天或下雪时尽量将太阳能热水器内的水用完,将太阳能热水器放空,并保持混水阀常开,这样就不会使管道冻堵了。

太阳能热水器伴热带防冻方法:可加装伴热带彻底解决管路冻堵问题。

如果管路冻堵,气温回升后一般即可自动疏通,但多次冻堵容易使管道冻裂。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防结露措施:(三):太阳能热水系统防过热措施:1,具有防过热功能的太阳能承压水箱2,设置储热水箱和热平衡水箱3,用遮荫网盖住一部分真空管(四):太阳能热水系统防雷措施:1、如果楼房没有避雷设施,最好不要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如果一定要安装,应在距楼顶太阳能热水器水平方向1米左右处安装2根高度为2米左右的等高避雷针或1根高度为3米左右的独立避雷针,而且避雷针针体应直接入地。

在有避雷设施的楼房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器也应注意防雷。

要减少雷击隐患,应适当降低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位置,或加高避雷针的高度。

一般情况下,太阳能热水器至少应低于避雷针60厘米,并与其保持1米左右的安全距离,热水器的金属架应做接地处理。

如果热水器已处于避雷设施的保护范围内,则不宜将热水器的金属外壳与屋顶上其他金属体相连接。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标准

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标准11总则1. 0. 1 为使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布局合理、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美观、风格统一,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水和局部供热水的太阳热水系统。

改造既有建筑上已安装的太阳热水系统时,可参照执行。

1. 0. 3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2 术语2.0.1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总称。

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0.2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包括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包括教育建筑、办公建筑、科学教育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政法建筑、纪念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宗教建筑、综合建筑。

2.0.4低层住宅 low storey housing一层至三层的住宅建筑。

22.0.5多层住宅 multifloor housing四层至六层的住宅建筑。

2.0.6中高层住宅 mid-tall storey housing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建筑。

2.0.7高层住宅 tall storey hous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2.0.8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2.0.9 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0建筑高度 height of building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称。

2.0.11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为地下室。

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根据《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要求,自2013年3月1日起,西安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各区、县规划、建设、房管局,五区一港两基地,市城(棚)改办、大兴新区、纺织城发展办、沣东新城规划、建设、房管主管部门,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西安市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已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通过,并确定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标准号为DBJ-2012),该规范将于2013年3月1日起颁布实施,为贯彻执行好《规范》,有效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我市民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现提出以下工作要求:一、充分认识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宏伟目标。

民用建筑与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相结合是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迫切需求。

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对于减少矿物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缓解能源紧张形势,加快建筑产业化转型升级,拉动节能环保建材,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成熟,经济经济性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统一安装可以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认识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真执行《规范》,为我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做出积极地贡献。

二、全面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建设根据《规范》要求,自2013年3月1日起,我市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必须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并与建筑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

《规范》中,居住建筑特指住宅、商住楼的住宅部分、公寓、老年公寓、别墅及职工宿舍、职工公寓、学生宿舍、学生公寓等;公共建筑特指医院住院产、康复中心、疗养院、宾馆、旅馆、招待所、有住宿功能的饭店、酒店等。

最新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

最新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规范

1 总则1. 0. 1 为使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稳定、布局合理、与建筑和周围环境协调美观、风格统一,规范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制定本规范。

1. 0. 2 本规范适用于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水和局部供热水的太阳热水系统。

改造既有建筑上已安装的太阳热水系统时,可参照执行。

1. 0. 3 民用建筑太阳热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工程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民用建筑 civi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总称。

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2.0.2 居住建筑 residential building供人们居住使用的建筑。

包括住宅、宿舍、旅馆等建筑。

2.0.3 公共建筑 public building供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

包括教育建筑、办公建筑、科学教育建筑、文化娱乐建筑、商业服务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交通建筑、政法建筑、纪念建筑、园林景观建筑、宗教建筑、综合建筑。

2.0.4 低层住宅 low storey housing一层至三层的住宅建筑。

2.0.5 多层住宅 multifloor housing四层至六层的住宅建筑。

2.0.6 中高层住宅 mid-tall storey housing七层至九层的住宅建筑。

2.0.7 高层住宅 tall storey hous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

2.0.8 高层建筑 tall building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大于24m的建筑为高层建筑。

2.0.9 自然层数 natural storey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

2.0.10 建筑高度 height of building指建筑物室外地平面至外墙顶部的总称。

2.0.11 地下室 basement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2者为地下室。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技术分析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技术分析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技术分析摘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政府根据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的高瞻远瞩的社会发展模式。

在众多的新型能源当中,太阳能源的利用技术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并在生活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在本文中,笔者就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充分利用太阳能源,不仅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高碳时代向低碳时代的转变,还能够引导人们的消费模式向低碳消费模式的转变。

在众多的新型能源当中,太阳能源的利用技术获得了比较大的进步,并在生活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

在建筑设计时,将太阳能利用技术和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是我们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1]。

在民用建筑中,如何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高效应用颇受社会的关注。

总体来看,在民用建筑中应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安全可靠。

一、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概述(一)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我国在太阳能的有效利用和推广方面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目前,认知程度最高、应用效益最好、实际应用数量最多的便是太阳能热水器,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行业发展处处长郝斌在去年举办的国际金属太阳能产业发展联盟筹备会上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已有13个省22个地市出台了太阳能强制安装政策。

因而,太阳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而且民众的认可程度也较高。

如果民用建筑的集中供暖系统可以采用太阳能系统或者常规能源和太阳能相结合的方式,则能够取得巨大的节能降耗、降低建筑运行成本、减少环境的污染的效果。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生活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地应用,主要原因是:首先,生活中需要大量的热水,而太阳能热水系统可以提供每天数吨或者是数十吨的需要量。

其次,热水温度一般均能够达到40℃至60℃的要求[2]。

再次,供应热水的时间较长,一般可达八个小时(白天)有的甚至可以全天二十四个小时供应热水。

最后,能够根据的喜好进行热水温度的调节,而且操作非常方便。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颁布实施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颁布实施

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颁布实施吴延鹏
【期刊名称】《暖通空调》
【年(卷),期】2006(36)1
【摘要】2005年12月5日建设部批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64-2005,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0.4,3.0.5,4.3.2,4.4.13,5.3.3,5.3.8,5.4.2,5.4.4,5.6.2,6.3.4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标
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系统应用;民用建筑;国家标准;太阳能;技术;热水;强制性条文;标准定额;出版发行;建筑工业
【作者】吴延鹏
【作者单位】《暖通空调》特约通讯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8
【相关文献】
1.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第394号 [J],
2.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安全合理--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解读 [J], 张树君
3.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的公告第394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第396号 [J],
4.太阳能系统与建筑一体——介绍《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J], 张树君
5.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安全合理——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解读 [J], 张树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条文说明)中文词条名:·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系统分类与选择英文词条名:4.2.1 安装在民用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供热水范围分类,可分为: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和分散供热水系统等三大类。

集中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集中的贮水箱供给一幢或几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

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集中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一幢建筑物所需热水的系统。

分散供热水系统,是指采用分散的太阳能集热器和分散的贮水箱供给各个用户所需热水的小型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4.2.2 根据国家标准《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安装及工程验收技术规范》 GB/T 18713 中的规定,太阳能热水系统若按系统运行方式分类,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强制循环系统和直流式系统等三类。

自然循环系统是仅利用传热工质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的密度差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在自然循环系统中,为了保证必要的热虹吸压头,贮水箱的下循环管应高于集热器的上循环管。

这种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附加动力。

强制循环系统是利用机械设备等外部动力迫使传热工质通过集热器 ( 或换热器 ) 进行循环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强制循环系统通常采用温差控制、光电控制及定时器控制等方式。

直流式系统是传热工质一次流过集热器加热后,进入贮水箱或用热水处的非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

直流式系统一般可采用非电控温控阀控制方式及温控器控制方式。

直流式系统通常也可称为定温放水系统。

实际上,某些太阳能热水系统有时是一种复合系统,即是上述几种运行方式组合在一起的系统,例如由强制循环与定温放水组合而成的复合系统。

4.2.3 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生活热水与集热器内传热工质的关系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直接系统是指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直接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直接系统又称为单回路系统,或单循环系统。

间接系统是指在太阳能集热器中加热某种传热工质,再使该传热工质通过换热器加热水给用户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二)4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4.1一般规定4.1.1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应纳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1.2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安装条件等综合因素,选择其类型、色泽和安装位置,并应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4.1.3太阳能集热器的规格宜与建筑模数相协调。

4.1.4安装在建筑屋面、阳台、墙面和其他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支架及连接管线应与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一并设计。

4.1.5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并应便于安装、清洁、维护和局部更换。

4.2系统分类与选择4.2.1太阳能热水系统按供热水范围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集中供热水系统;2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3分散供热水系统。

4.2.2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系统运行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自然循环系统;2强制循环系统;3直流式系统。

4.2.3太阳能热水系统按生活热水与集热器内传热工质的关系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直接系统;2间接系统。

4.2.4太阳能热水系统按辅助能源设备安装位置可分为下列两种系统:1内置加热系统;2外置加热系统。

4.2.5太阳能热水系统按辅助能源启动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系统:1全日自动启动系统;2定时自动启动系统;3按需手动启动系统。

4.2.6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类型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及使用要求按表4.2.6进行选择。

4.3技术要求4.3.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性能应满足相关太阳能产品国家现行标准和设计的要求,系统中集热器、贮水箱、支架等主要部件的正常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

4.3.2太阳能热水系统应安全可靠,内置加热系统必须带有保证使用安全的装置,并根据不同地区应采取防冻、防结露、防过热、防雷、抗雹、抗风、抗震等技术措施。

4.3.3辅助能源加热设备种类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点、热水用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4.3.4系统供水水温、水压和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的有关规定。

4.3.5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1集中供热水系统宜设置热水回水管道,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干管和立管中的热水循环;2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应设置热水回水管道,热水供应系统应保证干管、立管和支管中的热水循环;3分散供热水系统可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设置热水回水管道。

4.4系统设计4.4.1系统设计应遵循节水节能、经济实用、安全简便、便于计量的原则;根据建筑形式、辅助能源种类和热水需求等条件,宜按本规范表4.2.6选择太阳能热水系统。

4.4.2系统集热器总面积计算宜符合下列规定:1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可根据用户的每日用水量和用水温度确定,按下式计算:式中Ac——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Qw——日均用水量,kg;Cw——水的定压比热容,kJ/(kg℃);tend——贮水箱内水的设计温度,℃;ti——水的初始温度,℃;JT——当地集热器采光面上的年平均日太阳辐照量,kJ/m2;f——太阳能保证率,%;根据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照、系统经济性及用户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后确定,宜为30%~80%;ηcd——集热器的年平均集热效率;根据经验取值宜为0.25~0.50,具体取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的实际测试结果而定;ηL——贮水箱和管路的热损失率;根据经验取值宜为0.20~0.30。

2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可按下式计算:式中AIN——间接系统集热器总面积,m2;FRUL——集热器总热损系数,W/(m2℃);对平板型集热器,FRUL宜取4~6W/(m2℃);对真空管集热器,FRUL宜取1~2W/(m2℃);具体数值应根据集热器产品的实际测试结果而定;Uhx——换热器传热系数,W/(m2℃);Ahx——换热器换热面积,m2。

4.4.3集热器倾角应与当地纬度一致;如系统侧重在夏季使用,其倾角宜为当地纬度减10°;如系统侧重在冬季使用,其倾角宜为当地纬度10°;全玻璃真空管东西向水平放置的集热器倾角可适当减少;主要城市纬度见本规范附录A。

4.4.4集热器总面积有下列情况,可按补偿方式确定,但补偿面积不得超过本规范第4.4.2条计算结果的一倍: 1集热器朝向受条件限制,南偏东、南偏西或向东、向西时;2集热器在坡屋面上受条件限制,倾角与本规范第4.4.3条规定偏差较大时。

4.4.5当按本规范第4.4.2条计算得到系统集热器总面积,在建筑围护结构表面不够安装时,可按围护结构表面最大容许安装面积确定系统集热器总面积。

4.4.6贮水箱容积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集中供热水系统的贮水箱容积应根据日用热水小时变化曲线及太阳能集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和运行规律,以及常规能源辅助加热装置的工作制度、加热特性和自动温度控制装置等因素按积分曲线计算确定;2间接系统太阳能集热器产生的热用作容积式水加热器或加热水箱时,贮水箱的贮热量应符合表4.4.6的要求。

注:Qh为设计小时耗量(W)4.4.7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平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朝向为正南、南偏东或南偏西不大于30°的建筑,集热器可朝南设置,或与建筑同向设置。

2对朝向南偏东或南偏西大于30°的建筑,集热器宜朝南设置或南偏东、南偏西小于30°设置。

3对受条件限制,集热器不能朝南设置的建筑,集热器可朝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设置。

4水平放置的集热器可不受朝向的限制。

5集热器应便于拆装移动。

6集热器与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间的最小距离可按下式计算:式中D——集热器与遮光物或集热器前后排间的最小距离,m;H——遮光物最高点与集热器最低点的垂直距离,m;αs——太阳高度角,度(°);对季节性使用的系统,宜取当地春秋分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对全年性使用的系统,宜取当地冬至日正午12时的太阳高度角。

7集热器可通过并联、串联和串并联等方式连接成集热器组,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自然循环系统,集热器组中集热器的连接宜采用并联。

平板型集热器的每排并联数目不宜超过16个。

2)全玻璃真空管东西向放置的集热器,在同一斜面上多层布置时,串联的集热器不宜超过3个(每个集热器联集箱长度不大于2m)。

3)对自然循环系统,每个系统全部集热器的数目不宜超过24个。

大面积自然循环系统,可分成若干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中并联集热器数目不宜超过24个。

8集热器之间的连接应使每个集热器的传热介质流入路径与回流路径的长度相同。

9在平屋面上宜设置集热器检修通道。

4.4.8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坡屋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1集热器可设置在南向、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建筑坡屋面上;2坡屋面上的集热器应采用顺坡嵌入设置或顺坡架空设置;3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应安装在建筑承重结构上;4作为屋面板的集热器所构成的建筑坡屋面在刚度、强度、热工、锚固、防护功能上应按建筑围护结构设计。

4.4.9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阳台上,应符合下列要求:1对朝南、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的阳台,集热器可设置在阳台栏板上或构成阳台栏板;2低纬度地区设置在阳台栏板上的集热器和构成阳台栏板的集热器应有适当的倾角;3构成阳台栏板的集热器,在刚度、强度、高度、锚固和防护功能上应满足建筑设计要求。

4.4.10太阳能集热器设置在墙面上,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高纬度地区,集热器可设置在建筑的朝南、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的墙面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墙面;2在低纬度地区,集热器可设置在建筑南偏东、南偏西或朝东、朝西墙面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墙面;3构成建筑墙面的集热器,其刚度、强度、热工、锚固、防护功能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设计要求。

4.4.11嵌入建筑屋面、阳台、墙面或建筑其他部位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满足建筑围护结构的承载、保温、隔热、隔声、防水、防护等功能。

4.4.12架空在建筑屋面和附着在阳台或墙面上的太阳能集热器,应具有相应的承载能力、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

4.4.13安装在建筑上或直接构成建筑围护结构的太阳能集热器,应有防止热水渗漏的安全保障设施。

4.4.14选择太阳能集热器的耐压要求应与系统的工作压力相匹配。

4.4.15在使用平板型集热器的自然循环系统中,贮水箱的下循环管应比集热器的上循环管高0.3m以上。

4.4.16系统的循环管路和取热水管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集热器循环管路应有0.3%~0.5%的坡度;2在自然循环系统中,应使循环管路朝贮水箱方向有向上坡度,不得有反坡;3在有水回流的防冻系统中,管路的坡度应使系统中的水自动回流,不应积存;4在循环管路中,易发生气塞的位置应设有吸气阀;当采用防冻液作为传热工质时,宜使用手动排气阀。

需要排空和防冻回流的系统应设有吸气阀;在系统各回路及系统需要防冻排空部分的管路的最低点及易积存的位置应设有排空阀;5在强迫循环系统的管路上,宜设有防止传热工质夜间倒流散热的单向阀;6浣酉低车难饭苈飞嫌ι枧蛘拖洹1帐郊浣酉低车难饭苈飞贤被褂ι栌醒沽Π踩Ш脱沽Ρ恚挥ι栌械ハ蚍Ш推渌晒乇盏姆牛?/font>7当集热器阵列为多排或多层集热器组并联时,每排或每层集热器组的进出口管道,应设辅助阀门;8在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系统中宜采用顶水法获取热水。

浮球阀可直接安装在贮水箱中,也可安装在小补水箱中;9设在贮水箱中的浮球阀应采用金属或耐温高于100℃的其他材质浮球,浮球阀的通径应能满足取水流量的要求;10直流式系统应采用落水法取热水;11各种取热水管路系统应按1.0m/s的设计流速选取管径。

4.4.17系统计量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中有关规定执行,并应按具体工程设置冷、热水表。

4.4.18系统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强制循环系统宜采用温差控制;2直流式系统宜采用定温控制;3直流式系统的温控器应有水满自锁功能;4集热器用传感器应能承受集热器的最高空晒温度,精度为±2℃;贮水箱用传感器应能承受100℃,精度为±2℃。

4.4.19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的刚度、强度、防腐蚀性能应满足安全要求,并应与建筑牢固连接。

4.4.20太阳能热水系统使用的金属管道、配件、贮水箱及其他过水设备材质,应与建筑给水管道材质相容。

4.4.21太阳能热水系统采用的泵、阀应采取减振和隔声措施。

原文地址:/tech/9131.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