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精)
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光致发光材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对日常的工业制造、医学、生态学、远程通信、微小元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光致发光材料是一类被称作“荧光体”的材料,这些材料能够通过外界的激发,将所吸收的能量在短时间内以光的形式释放。
光致发光材料都有哪些特性呢?光致发光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它们能够被激发,从而发光。
这些材料的发光峰值波长有明显的区别,这意味着它们能够被用于同时进行多波长的检测。
另外,这些材料的发光强度通常随着发光峰值波长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它们可以用于颜色测量和定量分析。
光致发光材料的另一个特性是其较高的量子效率,这意味着能量的利用效率较高。
由于这些材料能够集中吸收较高波长的光能,因此它们在大多数颜色检测应用中都优于其他荧光体。
这些材料的发光时间通常很短,这意味着它们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结构和化学过程中的瞬间变化,这对于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医学成像和纳米科技。
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与进展随着纳米科技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光致发光材料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围绕几个主要方向展开:1.新型材料的开发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不断有新的材料问世,例如基于碳纳米管的材料、硅纳米颗粒、钙钛矿薄膜等。
这些新型材料的应用极其广泛。
2.新型器件的研制光致发光材料也可以用于研制新型光电器件和生物检测仪器。
这些器件能够用于荧光成像、蛋白质检测、光谱学成像和分析以及分子探测等领域的应用。
3.光学纳米材料开发新型光学纳米材料是目前光致发光材料研究的趋势之一。
这些材料可以控制其光学和物理性质的参数,从而实现对于这些特性更好的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光学纳米材料的响应还会随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使得它们在生物成像和诊断方面非常有前途。
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1.光伏设备在太阳能电池生产中,发光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太阳电池的功效,提高太阳能转化成电能的效率。
一个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

一个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的报告,600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材料可见光稳定性和能源效率的不断提高,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铕配合物(LPC)已成为重要的材料研究和
应用领域。
最近,一项新颖的研究发现了一种具有优异可见光性能的LPC材料,该材料可以通过紫外辐射进行光致发光和
光致变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文将综述LPC材料的特
性以及其在可见光应用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时。
LPC材料是一类由含有单元结构的金属配合物组成的复合材料,具有低热敏感性,稳定性好,磁学均匀性和可调节的磁能谱线等优点。
由于其稳定的可见光效果,LPC材料可以应用
于许多不同领域,如液晶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
此外,利用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研究人员们发展出一种新型的LPC材料,可以在紫外辐射下
进行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
此外,该材料可以制备出具有极高荧光发射和光稳定性的发光粉末和水溶性颜料,可用于图形功能的精确控制和低功耗显示系统的可见光应用。
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生物成像和社交识别技术,用于开发可以通过紫外辐射进行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的图案识别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跟踪目标物体。
同时,此类材料可以作为传感器使用,用于识别和跟踪细菌或病毒,可以提供有效的监测数据,用于预警和诊断。
综上所述,随着有机光致发光材料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及其在可见光应用领域的广泛应用,新颖的光致发光和光致变色的
LPC材料已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为未来在可见光应用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光电材料中的光致发光技术

光电材料中的光致发光技术光电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它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
其中一项重要的应用是光致发光技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电材料中的光致发光技术,并探讨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光致发光技术是指在外界光的作用下,材料会发出发光现象。
这种技术在半导体、荧光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光致发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照明、显示、传感、标记和医学成像等领域。
在光电材料中,光致发光技术是指当材料受到激发时,通过激发能级和自旋激发,产生光致发光。
这种技术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成像、荧光探测、光伏电池、电子器件等领域。
其中,荧光探测和生物医学成像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荧光探测是一种用于测量物质浓度的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荧光分子被特定官能团修饰,使其能够与特定分子结合,并发出荧光信号。
通过测量荧光信号的强度,就可以确定被检测物质的浓度。
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光致发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是一种能够观察细胞和分子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在荧光显微镜中,通过用荧光染料标记样品,使其发出荧光信号,再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品的形态和功能。
这种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除了生物医学应用外,光致发光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光伏电池和电子器件中。
在光伏电池中,光致发光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在电子器件中,光致发光技术可以用于制作LED(发光二极管)和光纤通信等。
总的来说,光致发光技术是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技术。
在光电材料中,这种技术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光致发光技术将被应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光电材料和光致发光技术将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
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近年来,光致发光材料因其在光电器件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研究。
一、光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一种常用的光致发光材料制备方法。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材料组分,可以合成出具有特定发光性能的材料。
例如,利用溶液法将银钙石和掺有特定离子的草酸盐溶液反应,得到发光性能优异的银钙石材料。
2. 模板法模板法是制备光致发光材料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可以控制材料的形貌和结构,从而调控其光学性能。
例如,利用硅胶模板可以制备出具有纳米孔结构的光致发光材料,这种结构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发光效率。
3.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一种低温制备光致发光材料的方法。
通过溶胶和凝胶的相互转化,可以在低温下制备出高质量的光致发光材料。
例如,通过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铝掺杂锗酸盐玻璃材料。
二、光致发光材料的性能研究1. 发光强度与激发波长的关系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强度与激发波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通过研究材料的发光强度随激发波长的变化,可以了解材料的发光机理和光学特性。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光致发光材料在短波紫外光激发下可以产生较强的发光,这使得它们在紫外线检测和生物成像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2. 时间解析发光时间解析发光是一种用于研究光致发光材料的动力学性质的方法。
通过测量材料发光的脉冲宽度和发光衰减速度,可以了解材料的激发态寿命和能量传递过程。
例如,时间解析发光研究表明,某种光致发光材料在激发后具有长寿命的激发态,并且能够将激发能量有效转移给周围分子,从而实现能量传递和发光增强。
3. 光电性能研究光致发光材料的光电性能对于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材料的光电转化效率、电子传输性质和载流子输运行为,可以评估材料的光电性能,为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例如,研究表明某种光致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载流子输运性质和光电转化效率,因此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单晶硅片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研究

单晶硅片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研究单晶硅片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光学和电学性能而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是单晶硅片的两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依次介绍单晶硅片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光致发光指的是将光能转化为光子能量的过程。
在单晶硅片中,通过在材料中加入掺杂的杂质,可以实现光致发光的效果。
典型的掺杂元素包括铱、锰和镓。
当单晶硅片受到光的照射时,掺杂元素会吸收外界光的能量,并在材料中产生激发态。
激发态通常是高能量的电子态,它会迅速退激并释放出能量差,形成光子并辐射出去。
这样就实现了光致发光的现象。
单晶硅片的光致发光具有很多应用。
最常见的是在LED器件中,通过将掺杂元素引入单晶硅片,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光致发光效果。
LED器件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照明、显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光致发光还可以用于光电探测、生物医学成像等领域。
电致发光是指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单晶硅片产生的发光现象。
与光致发光不同的是,电致发光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在单晶硅片中,所加入的杂质通常是可控的,通过控制材料中杂质的浓度和分布,可以实现电致发光的效果。
当单晶硅片中的掺杂元素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电子受到激发并跃迁到高能级激发态。
随后,电子从高能级激发态退激并释放出能量差,形成光子并辐射出去。
电致发光在显示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就是一种常见的电致发光器件,它由一系列有机化合物形成了多层薄膜结构。
当外加电场通过OLED材料时,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并产生激发态,最终形成光致发光效果。
OLED器件具有自发光、超薄、柔性等优点,在平板显示器、手机屏幕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总结而言,单晶硅片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研究是光电子器件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通过在单晶硅片中引入掺杂元素,并在光或电场作用下实现激发态的形成和退激,可以实现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效果。
光敏化反应与光致发光材料

光敏化反应与光致发光材料光化学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其中光敏化反应是光化学反应的一个分支,它是光化学中最基本的类型之一。
光敏化反应是指光吸收后产生光化学反应的过程,这种反应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如医学、照相、印刷、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
光致发光材料是一类在外界光激发下具有发光性质的材料。
本文将分别从光敏化反应和光致发光材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光敏化反应光敏化反应是指在光照射下发生化学反应,通过光化学反应来控制化学合成、菌落生长等过程。
光敏化反应的应用广泛,可以应用于纯化、合成化学、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
其中,光敏剂是实现光敏化反应的重要材料。
光敏剂是一种感光化合物,它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并转化为化学反应的起始态,从而诱导各种化学和物理过程。
例如,氧含量和温度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病病变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利用光敏化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光响应细胞外基质材料,该材料可以敏感地响应于O2、温度及其变化并发出可见光,因此被称为“鱼”。
这种材料在心血管病诊断和肺病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二、光致发光材料光致发光材料是指在外界刺激下具有发光自身特性的材料,它可以产生持续时间短暂但较强的荧光。
利用光致发光材料可以制备出各种照明和显示器件。
光致发光材料的基础原理是有机荧光材料分子的激发和激发态发射两个过程,其中,有机荧光材料分子在吸收外界特定波长的光后产生激发,形成激发态能量,此时,荧光分子会辐射出激发态能量,形成荧光发射。
光致发光材料具有色彩鲜艳、亮度高、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大大拓宽了荧光材料的应用领域。
例如,利用光致乳液法制备的发光多层微球材料,可以作为绿色催化剂应用于硝基苯酚、2,4-硝基苯酚和4-硝基甲苯等有机物的催化脱羧反应。
该方法具有催化效率高、催化稳定、无需添加小分子助催化剂等优点,并且能够利用可见光进行反应,从而节约能源。
总之,光敏化反应和光致发光材料是当前研究热点。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探索新的反应机制、优化荧光材料性质,进一步深化光敏化反应和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研究,拓宽其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Journal of Advances in Physical Chemistry 物理化学进展, 2018, 7(3), 139-146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journal/japchttps:///10.12677/japc.2018.73017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Photochromic MaterialsYue Sun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Aug. 5th, 2018; accepted: Aug. 18th, 2018; published: Aug. 27th, 2018AbstractPhotochromic materials, a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high technology, have wide appli-cation valu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of organi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inorganic pho-tochromic materials and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photochromic materials, and briefl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Photochromatism,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孙悦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18年8月5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18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27日摘要光致变色材料作为当前高科技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历程

2.燃烧法
该方法是用硝酸盐和有机还原剂的混合水溶液在较低的温度下燃烧,通过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来制备长余辉发光材料。王惠琴等和陈仲林等成功地采用燃烧法合成了长余辉发光 材料,研究结果表明,燃烧法的优点是所需炉温较低(500~700℃),反应快速(3~5min), 产品纯度高,合成的磷光体不结团,容易粉碎,磨细以后发光亮度下降不大。燃烧法与高 温固相反应法相比,具有省时和节能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发光材料制备方法。 其缺点是在制备过程中伴有大量的氨等气体逸出,这些气体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此外,所 制备材料的发光亮度比高温固相反应法产物的发光亮度要小。
二.长余辉发光材料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目前研究较多的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以SrAl2O4: Eu2+ , Dy3+为代表的长余辉发光材料,其余辉时间长、亮度高、 性能稳定且无毒害,但这种体系发光材料的发光颜色单 一且耐水性较差。针对这一缺点,以硅酸盐为基质的发 光材料由于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发光 颜色多、原料来源丰富价廉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跃成 为发光材料方面研究的热点。 目前高温固相合成法仍是制备稀土发光材料的主要方 法,但是烧结温度高,颗粒粒径大,不利于制作发光制 品,更合适合适的制备方法,比如:共沉淀法、水热合 成法、微波法等。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主讲人: XX
内
一
二
容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长余辉发光材料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
四
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
长余辉材料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的控制
一.长余辉发光材料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具有很长的历史,1866年法国化学家西多特首先树 备出了ZnS : Cu发光材料。 1886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发现,发光材料中少盘搀杂的金属原子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0世纪初期,德国物理学家勒纳德对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做了详细的研 究,并系统地研究了硫化物中激活封如Cu,Ag,Bi,Mn等的作用和荧光衰减曲线, 得出“中心论”一说,认为在“中心’.处存在激发、储存能量和发光的过程。 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中较有名的是硫化物发光材料.包括CaS:BO发紫蓝色 光):CaSrS:Si(发青色光):ZnS,Cu(发绿色光)i2nCd5:Cu(发黄色或橙黄色光〕。 1946年,Froelich发现以铝酸盐为基体制备出的发光材料-------SrAl2O4 :Eu2+,在经过太阳光的照射后,可发出波长为400-- 520nm的有 色光,进入六七十年代,SrAl2O4:Eu2+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荧光灯阴极射 线管中的应用,飞利浦公司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是对SrAl2O4 : Eu2+系统进行改进;一种是制备非剂量化学物的SrAl2O4 : Eu2+材料;一种是 在SrAl2O4 : Eu2+系统的基础上添加其它物质。 1968年.Palilla发现SrAl2O4 : Eu2+的发光过程首先是经历一个快速衰减 过程,然后在低发光强度范围。还存在着较长时间的持续发光。这一发现使 得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至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关键字光至发光材料荧光反光Keyword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luorescence listen摘要;综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大致研究进展,阐述了光致发光材料的发光原理,常见的发光材料,并对未来光致发光材料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AbstractIt is summarize the investigation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tell us about the theory of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And familiar photoluminescence material. Future development aspects of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s about the material are proposed前言在各种类型激发作用下能产生光发射的材料。
主要由基质和激活剂组成,此外还添加一些助溶剂、共激活剂和敏化剂。
发光材料分永久性发光材料(放射性辐射激发)和外加能量激发而发光如光激发、电场激发、阴极射线激发、X射线激发等的材料。
光致发光材料又称超余辉的蓄光材料。
它是一种性能优良,无需任何电源就能自行发光的材料。
1发展历史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历史非常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866 年法国人Sidot 制备的ZnS :Cu 上,它是第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长余辉蓄光材料。
20 世纪初,Lenard 制备出了ZnS :M (M = Cu ,Ag ,Bi ,Mg 等) 发光材料,并研究了荧光衰减曲线,提出了“中心论”。
但该类发光材料由于发光亮度不高,寿命短等缺点,人们往其中引入了放射性物质,虽然能解决以上问题,但又会危害人体安全、损害环境,因而人们将目光又投向了其他基质的发光材料领域。
1934 年,Haberlandt 在研究天然CaF2 结构时发现,痕量Eu2+ 占据矿石中Ca2+ 的位置时,引起矿石发出蓝光。
1964 年, Y2O3 : Eu , Y2O2S : Eu3+发光材料的研制发明,使彩色电视机得到迅速的推广。
20 世纪80年代,石春山等对复合氟化物中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得出Eu2+ 的f - f 跃迁出现的若干判据,推进了我国发光材料的发展。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一些制备发光材料的新工艺及一系列超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成功,为发光材料的应用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2发光机理2.1.反光与发光的区别在生活中人眼睛能看看到的发光的材料分成两大类。
1. 反光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将照在其表面上的光迅速地反射回来。
材料不同,反射的光的波长范围也就不同。
反射光的颜色取决于材料吸收何种波长的光并反射何种波长的光,,因此必须要有光照在材料表面,材料表面才能反射光,如各种执照牌、交通标志牌等。
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
2.荧光材料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立刻向外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称为荧光,当入射光消失时,荧光材料就会立刻停止发光。
更确切地讲,荧光是指在外界光照下,人眼见到的一些相当亮的颜色光,如绿色、橘黄色、黄色,人们也常称它们为霓虹光。
所以反光材料和发光材料有很大的不同,发光机理不一样:光致发光材料是向外发光,而不是反射光。
2.2 发光分类发光材料又称发光体,是一种能够把从外界吸收的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非平衡光辐射的功能材料。
光辐射有平衡辐射和非平衡辐射两大类,即热辐射和发光。
任何物体只要具有一定的温度,则该物体必定具有与此温度下处于热平衡状态的辐射(红光、红外辐射)。
非平衡辐射是指在某种外界作用的激发下,体系偏离原来的平衡态,如果物体在回复到平衡态的过程中,其多余的能量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则称为发光。
因此发光是一种叠加在热辐射背景上的非平衡辐射,其持续时间要超过光的振动周期。
2.3光致发光材料的长余辉发光原理众所周知固体发光有两个基本特征(1)任何物体在一定温度下都具有平衡热辐射,而发光是指吸收外来能量后,发出的总辐射中超出平衡热辐射的部分。
(2)当外界激发源对材料的作用停止后,发光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称为余辉。
这是固体发光与其他光发射现象的根本区别荧光材料是一些感光的特殊的感光分子组成,在构成感光材料的同时分子已经存在的惯性,当光照射的时候他不是我们长说的吸光,而是光的能量把感光材料的分子结构改变了,光继续照射分子的结构继续改变直到它最大限度的改变,当没有光照的时候,也就是没有外界的能量能是它的分子结构继续发生改变,由于惯性的作用分子间的结构要恢复原状,恢复的时候要产生能量,这就是发光的过成,这种光也称为余辉。
所以光致发光材料又称超余辉的蓄光材料。
它是一种性能优良,无需任何电源就能自行发光的材料。
长余辉光致发光材料是吸收光能后进行蓄光后而后发光的物质。
3. 光至发光材料的大致分类3.1无机发光材料无机荧光材料的代表为稀土离子发光及稀土荧光材料,其优点是吸收能力强,转换率高,稀土配合物中心离子的窄带发射有利于全色显示,且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由于稀土离子具有丰富的能级和4f 电子跃迁特性,使稀土成为发光宝库,为高科技领域特别是信息通讯领域提供了性能优越的发光材料。
目前, 常见的无机荧光材料是以碱土金属的硫化物(如ZnS、CaS)铝酸盐(SrAl2O4, CaAl2O4, BaAl2O4)等作为发光基质,以稀土镧系元素[铕(Eu) 、钐( Sm) 、铒(Er) 、钕(Nd)等] 作为激活剂和助激活剂。
无机荧光体的传统制备方法是高温固相法,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光材料性能指标的提高需要克服经典合成方法所固有的缺陷,一些新的方法应运而生,如燃烧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沉淀法、微波法等。
3.2 有机发光材料在发光领域中,有机材料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可调性好,色彩丰富,色纯度高,分子设计相对比较灵活。
根据不同的分子结构,有机发光材料可分为:(1)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2) 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3) 有机配合物发光材料。
这些发光材料无论在发光机理、物理化学性能上,还是在应用上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种类繁多,它们多带有共轭杂环及各种生色团,结构易于调整,通过引入烯键、苯环等不饱和基团及各种生色团来改变其共轭长度,从而使化合物光电性质发生变化。
如恶二唑及其衍生物类,三唑及其衍生物类,罗丹明及其衍生物类,香豆素类衍生物,1,8-萘酰亚胺类衍生物,吡唑啉衍生物,三苯胺类衍生物,卟啉类化合物,咔唑、吡嗪、噻唑类衍生物,苝类衍生物等。
它们广泛应用于光学电子器件、DNA诊断、光化学传感器、染料、荧光增白剂、荧光涂料、激光染料[7]、有机电致发光器件(ELD)等方面。
但是小分子发光材料在固态下易发生荧光猝灭现象,一般掺杂方法制成的器件又容易聚集结晶,器件寿命下降。
因此众多的科研工作者一方面致力于小分子的研究,另一方面寻找性能更好的发光材料,高分子发光材料就应运而生了。
有机高分子光学材料通常分为三类:(1) 侧链型:小分子发光基团挂接在高分子侧链上,(2) 全共轭主链型:整个分子均为一个大的共轭高分子体系,(3) 部分共轭主链型:发光中心在主链上,但发光中心之间相互隔开没有形成一个共轭体系。
目前所研究的高分子发光材料主要是共轭聚合物,如聚苯、聚噻吩、聚芴、聚三苯基胺及其衍生物等。
还有聚三苯基胺,聚咔唑,聚吡咯,聚卟啉[8]及其衍生物、共聚物等,目前研究得也比较多。
还可以把发光基团引入聚合物末端或引入聚合物链中间,Kenneth P. Ghiggino 等把荧光发色团引入RAFT 试剂,通过RAFT 聚合,把荧光发色团连在聚合物上。
从以上的各种发光聚合物中可以看出,多数是主链共轭的聚合,主链聚合易形成大的共轭面积,但是其溶解性、熔融性都降低,加工起来比较困难;而把发光基团引入聚合物末端或引入聚合物链中间时,又只有端基发光,分子量不会很大,若分子量很大,则发光基团在聚合物中含量低,荧光很弱。
而侧链聚合物发光材料,是对主链共轭聚合物的有力补充。
3.3其他一些光致发光材料.自发光体这种材料经常被当作光致发光物体。
自发光物体在黑暗中可发光,但事先不需要暴露在日光下。
这些材料通常作为表盘上的发光标记以及用于长期发光的物体的制作,它们含有放射性元素。
磷光物体由于含有磷元素而发光,这种材料也经常被当成光致发光材料。
4. 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光致发光粉是制作发光油墨、发光涂料、发光塑料、发光印花浆的理想材料。
发光油墨不但适用于网印各种发光效果的图案文字,如标牌、玩具、字画、玻璃画、不干胶等,而且因其具有透明度高、成膜性好、涂层薄等特点,可在各类浮雕、圆雕(佛像、瓷像、石膏像、唐三彩)、高分子画、灯饰等工艺品上喷涂或网印,在不影响其原有的饰彩或线条的前提下大大提高其附加值。
发光油墨的颜色有:透明、红、蓝、绿、黄等。
光致发光材料在安全方面上的应用是其最为普遍的。
在安全方面,光致发光材料可用作安全出口指示标记、撤离标记等。
在用作这些标记时,光致发光材料一定要经过严格检测,确保它们符合安全标准。
光致发光材料应用在安全方面与装饰品或其它小物品上不同,要求发光材料保持最亮的光照度和持续时间长的照明。
随着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新的光致发光材料的出现,光致发光材料的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广泛。
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1] 高晓明、邱克辉、赵改青、傅茂媛等.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与进展.SCIENCE & TECHNOLO GY PRO GRESS AND POL ICY.[2]刘贤豪、赵洪池、梁淑君.光致发光材料的进展.Information Recording Materials 2005 vol 6 No4[3] 马居良,倪惠琼,章小兵.稀土/ 高分子光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安徽化工.2007 vol 33 No.1[4] 肖志国罗昔贤。
编著蓄光型发光材料极其制品[M]. 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