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声带息肉临床诊断与分析

声带息肉临床诊断与分析摘要目的:撑握声带息肉的临床症状、病因、危害,积极防治。
方法:对声嘶的患者,进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
结果:确诊率高,手术治疗效果好。
结论:声带息肉手术切除治愈好转率为100%。
关键词声带息肉肿物声嘶息肉的定义是:“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多余肿物”。
蒂长者可随呼吸上下移动,息肉较大时阻塞声门出现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在五官科诊断并不难,关键是患者就诊时,首诊不是五官科,大多是去内科,而且主诉一般都是患感冒,咳嗽、气喘,声音嘶哑等。
我科门诊诊治的3例声带息肉的患者,无一例是首诊。
都是几经治疗不见好转后,转入我科的。
在向全社会加强健康教育,增加科普知识的同时,我们临床医生要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疾病发生时间及过程。
认真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
决不能采用药物性的试验性治疗。
声带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声嘶,声嘶的程度取决于息肉的大小和形状而异。
小的息肉可有轻微的声音改变,基底较广的息肉声嘶较重,音调低、沉、单调,不能常时间讲话,不能唱歌,较重者可失音。
较大息肉能致喉鸣并使呼吸困难。
2012年3~5月,我科门诊收治了3例声带息肉患者,经治疗,均全愈,声音恢复正常。
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例1:患者,女,36岁,油漆厂工人。
因咽部发紧,有时痛,讲话多时或声音大时,有声音的改变。
服用西瓜霜1周,不见好转。
在社区诊所用0.9%的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雾化治疗1周,疗效不佳。
特来我们五官科门诊就诊。
查口腔无溃疡,扁桃体正常大小,咽部略充血。
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发现声带有1个米粒大小的粉红色息肉。
行微创手术切除。
病理报告为良性。
1周后出院。
例2:患者,女,28岁,教师。
间断声嘶1年,持续声嘶2个月,特前来就诊。
该患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声音嘶哑症状,长时间讲话后加重。
讲话时费力。
无喉痛、无咳嗽、无咯痰及呼吸困难。
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因无其他不适未重视。
未就医,未进行治疗。
近2个月来该症状加重。
行电子纤维喉镜检查可见:鼻腔鼻咽部未见异常,咽后壁少许淋巴滤泡增生,会厌形态正常,双侧声带全长呈息肉样改变,运动佳,闭合差。
声带息肉的治疗方法

声带息肉十分常见,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长期发声不当、长期不良刺激或慢性炎症有关。
声带息肉的主要表现为声嘶,嘶哑程度因息肉大小和部位不同而异,轻者仅有轻微声音改变,重者嘶哑明显甚至发声困难,息肉过大堵塞喉腔,可引起呼吸困难。
较大或已纤维化的声带小结和长期声带息肉患者,经过声带休息、发声训练和药物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目前,患者可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
1、在局部麻醉下通过间接喉镜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切除。
2、在光导纤维喉镜下运用等离子将声带小结或声带息肉去除。
由于早期的声带癌和有些声带息肉用肉眼难以鉴别。
因此,对切除的声带息肉应作相应的病理检查。
对在局部麻醉下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应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对其进行手术治疗。
3、支撑喉镜下切除术。
手术要注意如果双侧声带前部粘膜不能同时损伤,否则可造成声带粘连。
术后应禁烟,纠正不良的发音习惯,否则易复发。
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

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声带疾病,它通常是由于声带过度使用或受到损伤而引起的。
声带息肉会导致声音嘶哑、沙哑、变调或完全失音。
对于声带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症状和需求。
1. 休息和嗓音保护: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最重要的是给声带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声带。
患者要注意避免喊叫、高声说话和潮湿环境等刺激声带的行为。
同时,尽量保持适宜的嗓音使用,避免大声说话或长时间说话。
2. 语音治疗:语音治疗是声带息肉治疗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语音治疗师会对患者的发声技巧进行评估,教授正确的发声和呼吸技巧。
这有助于恢复声带的正常功能,缓解喉咙不适感,并帮助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嗓音。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被考虑。
抗酸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反流对声带的刺激,从而减少声带息肉的发生。
局部类固醇药物可以缓解声带炎症和肿胀,减轻声带息肉的症状。
但是,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通常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用。
4. 声带息肉摘除手术:声带息肉摘除手术是治疗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声带息肉的首选方法。
手术通常在局部麻醉下进行。
通过显微镜引导下,医生使用显微手术工具将息肉从声带上切除。
手术后需要几天至几周的康复期,患者需注意嗓音保护和避免剧烈运动。
5. 激光声带切除术:激光声带切除术是一种现代手术技术,适用于小型声带息肉的治疗。
这种手术使用高能量激光将息肉蒸发或剥落。
激光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并提供更好的视野和控制。
康复期通常较短,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疗。
6. 声带保护和听诊治疗:声带保护意味着保持良好的声带使用习惯,避免过度使用声带或使用错误的发声技巧。
听诊治疗是一种结合声带保护、语音训练和心理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症状和需求,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声带康复方案。
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患者应首先咨询专业的耳鼻喉医生或语音治疗师进行评估和确诊。
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

声带息肉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016年最新声带结节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声带结节(2016年版)一、声带结节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结节(ICD-10:J38.200)。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结节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结节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200声带结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胸片、心电图;(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
摘要:
1.声带息肉的概述
2.声带息肉的ICD-10 编码
3.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
4.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5.声带息肉的预防和康复
正文:
1.声带息肉的概述
声带息肉是指声带边缘或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物,通常为良性的。
声带息肉可以导致嗓音嘶哑、喉咙痛、咳嗽等症状,严重的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和发声能力。
2.声带息肉的ICD-10 编码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声带息肉的编码为H75.3。
3.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
声带息肉的临床路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以及生活习惯等,同时进行喉部检查,观察声带状况。
(2)影像学检查:如电子喉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等,以确定息肉的位置、大小和形状。
(3)诊断:医生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诊是否为声带息肉。
(4)治疗:对于较小的声带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如激素、抗生素等;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激光切除、电凝治疗等。
4.声带息肉的诊断和治疗
声带息肉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取决于息肉的大小、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
对于较小的声带息肉,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对于较大的声带息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声带息肉的预防和康复
预防声带息肉的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嗓,注意环境湿度,预防感冒等。
耳鼻咽喉科-声带良性肿物(息肉、囊肿)

声带良性肿物(息肉、囊肿)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或囊肿 (ICD-10:J38.102,J38.305);2、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病史:声音嘶哑;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带蒂或广基的息肉样增生物;3、间接喉镜检查:声带见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肿物;4、纤维喉镜检查:声带见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肿物(有图片)。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1、明确诊断为声带息肉或囊肿,排除乳头状瘤和喉白斑可能;2、经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3、向家属交待病情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4、手术:①支撑喉镜+显微镜下声带息肉或囊肿摘除术(或激光下);②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术。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5 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声带息肉或囊肿(ICD-10:J38.102,J38.305)疾病编码;2、有手术适应症,无禁忌症;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2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细胞分析+凝血4项、尿液分析+尿液沉渣分析、免疫4项、大常规+OB、住院生化、血型分析;2、心电图,胸正侧位片;3、纤维喉镜或频闪喉镜检查(表麻);4、计算机嗓音评估(必要时)。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1、酌情预防性抗生素选择:第Ⅰ代头孢(头孢过敏者酌情使用其他抗菌素,如二代喹诺酮类抗菌素)1次;2、预防性用药为术前30分钟;3、术后不用抗菌素。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

声带息肉临床路径icd10编号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疾病,其ICD-10编码为J38.2。
它是声带上的一种肿块,通常由声带过度振动或受到慢性损伤引起。
声带息肉会导致嗓音嘶哑,难以发音,并可能引起喉咙不适和呼吸困难。
声带息肉的形成通常与声带的过度使用和声音的不正确使用有关。
长时间的大声喊叫、呐喊、尖叫或过度使用嗓子会导致声带损伤,进而形成息肉。
此外,吸烟、饮酒、慢性喉部感染等也可能增加声带息肉的风险。
声带息肉的临床症状包括嗓音嘶哑或沙哑,声音变得低沉或无力,发音困难,口干咽痛,喉咙疼痛或不适,以及呼吸困难。
如果声带息肉长时间未得到治疗,它可能会进一步增长,并导致声带功能受损。
对于声带息肉的治疗,首先需要通过喉镜检查和声带影像学检查来确诊。
一旦诊断确定,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选择。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抗炎药物、抗生素和局部麻醉药物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促进声带组织的恢复。
此外,语音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重新教授正确的声音使用技巧,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声音发音。
对于临床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声带息肉手术可以通过内窥镜下切除或激光烧灼的方式进行。
手术的目的是彻底切除息肉,并恢复声带的正常功能。
术后的康复阶段也非常重要。
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避免过度使用声带,保持声带的休息和保护。
此外,定期进行声带功能评估和语音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体而言,声带息肉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喉部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
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因此,如果患有嗓音嘶哑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减轻症状,恢复声带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带息肉临床(2016年版)
一、声带息肉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声音嘶哑,多发生于教师、歌唱者和儿童等过度用声者。
2.体征:单侧或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状隆起。
声带息肉可呈局限性小突起,也可呈广基梭型增厚。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手术:(1)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手术等;
(2)可行声带成形,黏膜缝合等修复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38.102声带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电图;
(5)喉镜检查。
2.有条件者行发音功能检测。
3.年龄≥60岁者行头颅MRI、心肺功能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4天内。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
2.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
3.标本送病理检查。
(九)术后住院治疗≤3天。
1.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
2.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
3.适当声休。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等,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2.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
二、声带息肉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声带息肉(ICD-10:J38.102)
行支撑喉镜下手术(ICD-9-CM-3: 30.0901/30.09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实际操作时需明确写出具体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