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开拓巷道介绍
矿床开拓方法(重点是联合开拓,考过)

1-主斜井,2-矿体侧翼辅助斜井,3-岩石移动界线
1.3.2脉内斜井开拓法 条件:矿石稳固,围岩不稳固, 为充分探矿创造条件,露天转地下继续应用露天斜井。 优:不需掘进石门。 缺:留保安矿柱。
1-脉内斜井,2-表土层,3-阶段平巷,4-矿体
1.3.3侧翼斜井开拓法 条件: 1.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主井只能布置在侧翼。 2.走向不长,侧翼能减少运输及开拓费用。
明斜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法 1-明斜井;2-盲斜井;3-石门;4-阶段运输平巷;5-盲井提升机房; 6-矿仓与计量装载硐室;7-盲竖井。 (a) 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b) 斜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
1.6.4平硐、竖井、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法 条件:
在平硐、竖井、斜井等开拓巷道控制范围以外,若矿体 继续延伸而储量不大;矿体倾角变缓;发现新的零星盲矿体, 若延深竖井、斜井或另掘盲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不合理 时,可以采用盲斜坡道开拓这部分矿体,形成平硐、竖井、 斜井与盲斜坡道联合开拓。这时用无轨运输设备将矿石运到 主要运输水平,再通过平硐、竖井、斜井运出地表。这种联 合开拓法可以减少开拓工程量、提升机及其设施,运输巷道 不用铺轨,斜坡道的开掘方便灵活,不影响上部井筒的正常 生产。
1-斜井, 2-石门 ,3-矿体侧翼岩石移动角, 4-矿体 提示:斜井倾角及石门长度受倾角影响
1.4平硐溜井开拓法
适用条件:矿体位于地平面以上 三大优点:运费低 自然通风 自流排水 1.4.1沿走向平硐溜井开拓法 平硐的方向与矿体走向方向一致 平硐位置:脉内; 脉外 脉内布置: 优点: 及时探矿,确定矿石量级 掘进中及时清楚矿体走向并有付产矿石产生 缺:需采用后退式回采。
1.2.2上盘竖井开拓法 条件:下盘岩石破碎; 地表不能布置工业场地; 选厂布置于上盘 。
[整理版]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整理版]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9da2c725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b.png)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金属矿床开采技术】7.主要开拓巷道类型和位置的选择

国内:赋存地平面以上的脉状矿床多采用平硐开拓;地面 为丘陵地区或地势较平缓,赋存地平面以下的矿床多采用竖 井开拓。
斜坡道开拓:国内外,把斜坡道作为主要的开拓巷道的为数甚少 ,多做辅助开拓巷道。
第一节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
建国初期,技术水平、机械化程度低,掘进斜井所需技术装 备和施工技术要求比竖井低,多采用斜井开拓;
岩石移动角 表7-1
垂直矿体走向的岩石移动角(度)
β
γ
45
45
45
55
55
60
60
65
65
70
走向端部移动角 (度)δ
45 65 70 75 75
第四节 主要开拓巷道垂直矿体走向位置的选择
图7-5给出了矿体横剖面及沿走向剖面的崩落带和移动带 ,并标出了危险带,即在此范围内布置井筒或其它建筑物, 构筑物有危险,必须布置在危险带以外才安全。
随着机械化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且竖井比斜井提升能力 大、安全性好,新建矿山又多改用竖井开拓。
长距离钢丝绳胶带输送机的出现: ➢国内一些煤矿引入斜井中运输原煤;金属矿山采用地下破 碎后,也开始在斜井中采用钢丝绳胶带输送机运输矿石。 ➢国外某些大、中型矿山,在斜井或斜坡道中装设高强度长 距离钢丝绳胶带输送机经地面井口运送矿石直通选厂,由间 断式运输变为连续式运输,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国外某些中小型矿山斜井装设新型箕斗,由各阶段提升矿 石,提升装备简单、灵活,效率较高。
第一节 主要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
※开拓巷道类型的选择,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1)确保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劳动卫生条件,建立完善的通 风、提升、运输、排水、充填等矿山服务系统。
浅析煤矿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

浅析煤矿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改进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是煤矿生产中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技术措施, 它不仅关系到当前的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着今后的技术发展方向。
既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又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改进矿井开拓和巷道布置,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是当前煤矿生产的技术发展方向,是多快好省地发展煤炭生产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技术措施,是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同时更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以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1 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改进应遵循的原则(1)应本着实践第一的宗旨和安全生产为第一要务。
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生产试行规程”及有关的若干规定,不断地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
(2)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应合理集中,克服分散现象。
对于一般的大中型矿井,应尽量以一个水平和较少的采取来负担矿井的生产任务;对于多水平生产的大型矿井,应在充分发挥各水平和各采区生产潜力的同时,尽量减少生产水平个数,逐步实现合理集中生产。
(3)应遵循有关的技术政策,力求在经济和技术上合理,以达到降低掘进率,提高每米开拓巷道的获得煤量,较少巷道维修工作量,节约支护材料与开拓费用,降低吨煤成本的目的,为提高煤质创造利好条件。
同时也要考虑到进一步挖掘矿井潜力,为提高煤炭产量留有一定的余地。
2 矿井开拓及巷道布置改进的主要途径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目的在于实现矿井的合理集中生产,以较少的开拓和准备巷道的掘进及维修工程量,获得更多的采煤量,改善矿井技术经济指标,实现煤炭生产的较好发展。
改进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的主要途径可归结为以下几条。
(1)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创造条件。
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是生产矿井挖潜增产的主攻方向。
在矿井开拓与巷道布置方面,主要应合理选择工作面长度,减少巷道工程量,为提高回采工作面单产及采区集中生产创造条件。
开拓、准备、回采巷道概念

一、按其所处空间位置和形状,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和倾斜巷道。
其中垂直巷道有立井(竖井),暗立井、溜井;倾斜巷道有斜井、暗斜井、上山、下山;水平巷道有平硐、石门、煤门、平巷。
每一项的具体解释就不用一一介绍了。
二、根据巷道服务范围及其用途,矿井又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和回采巷道。
1、开拓巷道为全矿井或者一个开采水平服务的巷道属于开拓巷道。
如主、副井和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采区回风和采区运输石门等井巷,以及掘进这些巷道的辅助巷道都属于开拓巷道2、准备巷道为采区、一个以上区段、分段服务运输、通风巷道叫准备巷道。
属于这些巷道的有:采区上(下)山、区段集中巷、区段石门、采区车场等。
3回采巷道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属于这类巷道的有:采煤工作面的开切眼、区段运输平巷和区段回风平巷。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的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准备巷道的作用在于准备新的采区,以便构成采区的生产系统。
为采煤工作面服务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这里有一些相应的名词解释,楼主可以借鉴一下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
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
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
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
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
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
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
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
第六章 矿床开拓方法

二,明竖井与盲井联合开拓法 1. 适用条件:主要适用于矿体走向长,厚度大,延伸较 深的急倾斜矿体,由于深部开采第一期竖井延伸困难或因 石门过长而凿一盲井与原有竖井接力转载联运 一般采深〉500米时,可考虑联合开拓 二段提升,两套设备,容易产生运输与提升间的不协调现 象,故尽量少用二段提升的联合方案
第七节 联合开拓法 用两种主要开拓巷道组合起来开拓一个或几个矿体, 称联合开拓法. 一,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 适用条件:用平硐开拓的矿山,如果在平硐水平以下 尚有一部分矿体时,则需用竖井进行下部矿体开拓.图615表示平硐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 竖井可采用盲竖井,也可以采用明竖井. 采用明竖井:井筒石门长,井口安井架,工程量小 采用盲井:井筒石门短,掘地下调车场和卷扬机硐室 省内: 大多铁矿 平硐盲竖井 金厂峪金矿 龙庞家堡 1080平硐 850平硐之间用盲竖井贯通
(5)道路易于维护. 4.折返式斜坡道的缺点 (1)较螺旋式开拓工程量大; (2)掘进时需要有通风和出渣用的垂直井巷配合; (3)斜坡道布置的灵活性较螺旋式斜坡道差.
四,螺旋式斜坡道与折返式斜坡道的选择 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斜坡道的用途 如果主斜坡道用于运输矿岩,且运输量 较大,则以折返式斜坡道为宜;辅助斜坡道可用螺旋式斜 坡道. 2.使用年限 使用年限较长的以折返式斜坡道为好. 3.开拓工程量 出斜坡道本பைடு நூலகம்的工程量外,还应考虑掘进时 的辅助井巷工程和各分断的联络巷道工程量. 4.通风条件 斜坡道一般都兼作通风井,螺旋式斜坡道的通 风阻力较大,但其线路较短. 5.斜坡道与分段的开口位置 螺旋式斜坡道的上,下分段开 口位置应布置在同一剖面内,折返式斜坡道的开口位置可 错开较远.
2. 返式斜坡道开拓法 折返式斜坡道设在矿体下盘沿层移动界限以外.当斜坡 道1通达某一阶段水平时进行折返,并在每一阶段水平折返 处掘石门2通达阶段运输巷3.无轨设备可由地面经斜坡道 进入各个阶段,各阶段采出的矿石则用无轨卡车运出地面.
井巷工程

1.井巷工程:为采矿或其他目的在地下开掘的井筒、巷道和硐室等工程,总称为井巷工程。
在煤矿行业中,井巷工程主要包括矿山建设工程、矿井生产准备工程、矿井延伸工程和矿井辅助工程等。
2.开拓巷道:(1)、水平巷道:平硐、石门、平巷(2)垂直巷道:立井、暗立井、遛井(3)倾斜巷道:斜井、暗斜井、上下山(4)硐室:变电所、绞车房、煤仓、水泵房、水仓、调度室、炸药库。
3.巷道三种施工方法:(1)普通施工法:指在稳定或含水较少的地层中采用钻研爆破或其他常规手段掘凿井巷。
钻研爆破施工的主要工序有钻眼、装药、爆破、通风、排水、装岩、排矸及支护等。
提高井巷施工速度和效率的主要途径有提高各工序主要是钻眼、装岩、排矸支护等施工机械的性能和配套水平,形成高效能的机械化作业线:采用先进的掘进、支护工艺技术;完善施工组织管理,实现各工序平行交叉作业和正规循环作业。
(2)特殊施工法:是在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中采用特殊措施和工艺完成井巷开挖和支护。
(3)机械施工法:利用机械方法破碎岩石,实现掘进破岩和围岩支护等工序最大程度自动化的一种节省人力的快速施工方法。
4.岩石的孔隙性:是指岩石裂隙和孔隙发育的程度,常用孔隙率n和孔隙比e表示。
孔隙率是指岩石试件内各种裂隙、孔隙的体积总和与试件总体积之比;孔隙比是指试件内各种裂隙孔隙的体积总和与试件内固体矿物颗粒体积之比。
5.水对岩石的影响主要用吸水率、透水性、溶蚀性、软化性、膨胀性、和崩解性等指标来表示。
6.碎胀性与碎涨系数:岩石破碎或破裂后,因碎块间孔隙或裂隙增多而=总体积比破裂前的整体状态增大的性质称为岩石的碎胀性,碎胀系数K是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体积与岩石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体积的比值。
普氏分类:坚固性系数f=单向抗压强度除以十RQD岩心质量指标:是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迪勒提出的,是一修正的岩心取出率仅考虑长度大于100mm的完整岩心。
即钻探时将钻孔中直接获取的岩芯的总长度,扣除破碎岩芯和软弱夹泥的长度,再与钻孔总进尺相比。
矿床的开采-铀矿床的开采-斜坡道开拓法

斜坡道
阶段运输巷道
石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优点:①掘进施工较容易;②司机视跨较大,行车速度 较快和平稳;③线路布置的灵活性比直线式的好。
3)缺点: ①比直线式斜坡道的开拓工程量多20%~25%;掘 进时需要有垂直的井巷配合通风和出碴;②通往阶段运输 平巷的联络道常常不在同一垂直面上;③折返式斜坡道的 折返点不能太少,否则阶段联络平巷位置变化很大,对开 展回采工作很不方便,通风线路长度变化大;④如果斜坡 道位于矿体的侧翼,将会增加通向矿体的联络道长度。
3)缺点:①弯道长,外缘抬高,施工难度大;②司机视距短, 行车速度慢,安全性差; ③车辆外侧和内侧的轮胎始终处于 差速运转行驶,轮胎的磨损大;④巷道路面不易维护。 四、斜坡道的主要参数 1)斜坡道的坡度;2)斜坡道断面;3)斜坡道的弯道曲率半径; 4)斜坡道路面。 五、影响斜坡道类型选择的因素 1)斜坡道的用途;2)使用年限;3)开拓工程量;4)通风条件; 5)斜坡道与分段开口位置。 六、说明 除少量仅设置斜坡道作为矿石主运输通道的矿山外,大部分设 有斜坡道的矿山,仅将斜坡道作为辅助开拓工程,与其他主要 开拓井筒配合使用。
4)适用条件:①联合斜坡道开拓;②埋藏浅的矿体的主、副斜 坡道;③缓倾斜矿体的主、副斜坡道,倾角小于10º~15º尤佳; ④平行的双斜坡道开拓。 (2)折返式斜坡道 1)定义:掘进倾斜直线巷道和转弯的曲线巷道通达矿体,直线 变高程,曲线变方向,而且在转变处的坡度逐渐变缓乃至近水 平,以便于无轨自行设备转变。
※通地表的斜坡道叫明斜坡道,不直接通地表的叫盲斜坡道。
2、斜坡道开拓法根据其线路形式有直线式斜坡道开拓法、折 返式斜坡道开拓法、螺旋式斜坡道开拓法三种。 (1)直线式斜坡道 1)定义:掘进倾斜直线巷道通达矿体,直线段间用缓坡段相 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付井
5.1.1主付井的作用
主井: 竖 井:箕斗井、罐笼井 提升矿石 斜 井:串车提升 斜坡道:无轨设备 付井:上、下:人员、材料、设备 提 升:废石 上下管线: 排水管两条、供水管一条、通讯线、供压管、电线。 竖井:罐笼井,斜井:提升人车 5.1.2主付井位置关系 集中式布置 : 中央集中 侧翼集中 分散式布置 : 中央对角式 侧翼对角式
5.3阶段运输巷
5.3.1阶段运输巷 开拓巷道 立面开拓巷道:主井、付井、风井、充填井、溜井 平面开拓巷道:阶段运输巷、石门、井底车场、硐室 作用:建立矿块与井底车场的通路,完成矿石废石的运输、人员、材
料、设备的通道,各种管线(水电气通讯)的布置场所。 形式:水平的巷道(单轨、双轨)是开拓巷道有时也是采准巷道。 5.3.2阶段运输巷的布置形式 1.单一沿脉布置 脉外 脉内
溜井的结构形式
(a)单阶段垂直溜井, (d)多阶段捣段溜井, 阶段瀑布溜井。
(b)多阶段分枝垂直溜井, (c)多阶段分段控制垂直溜井, (e)单阶段倾斜溜井, (f)多阶段分枝倾斜溜井, (g)多
5.4.3溜井的结构参数
断面形状、尺寸,倾角,深度。 1.断面形状、尺寸 形状:施工方便,稳定性好。 垂直:圆型、 矩型 (稳定)(方便) 倾斜:矩型(方便)拱型(稳定) 尺寸:通过系数d≧3-4倍块度 2倾角:>50°自然安息角,粉矿堆积角 3深度:350米-600米。
3.具体位置:井口安全,工业场地,地质条件。
5.2风井
5.2.1风井的作用 专门用来进风或出风的巷道,(特殊时候可 以安装一套提升系统)井口安有扇风机和反风装 置。 5.2.2通风方式: 通风方式根据进风井与出风井的位置关系有 中央并列式 中央对角式 侧翼对角式 中央并列式:进风井与出风井位于井田中央。 通风路线长,风流短,漏风大,安全出口差,风 流贯通快,风源质量差。 适用条件:走向短,两侧翼不宜设井,集中布 置减少保安矿柱。
5.4溜井
5.4.1溜井 1.溜井:自上而下运输矿石的巷道,倾角55°-90°,圆形,2米—100米— 300米。 2.应用: 从上阶段溜放到矿块,(充填) 平硐溜井开拓:各阶段溜放到出矿水平, 矿块内溜放进阶段运输巷。 箕斗井提升时,集中溜放到破碎、装载水平。 5.4.2溜井的结构形式 1.单段卸矿直溜井,单段卸矿斜溜井。完成从上阶段将矿石溜放到矿块内, 从矿块内到阶段运输巷。 2.多段卸矿直溜井,多段卸矿斜溜井。 多个阶段向溜井卸矿,溜放到同一水平,应用于平硐溜井开拓或箕斗井旁 溜井的集中破碎、装载。 3.多段卸矿控制溜井 上阶段溜放的矿石继续向下阶段溜放,但要在本阶段通过闸门的控制。 4.导段溜井 上阶段溜放的矿石经过平巷运输卸入下阶段。 5.瀑布式溜井 上阶段溜放的矿石直接进入下阶段的溜井中上部,本阶段正常卸矿。
2.多沿脉布置:多条巷道沿矿脉平行布置
脉内
脉外
3.单一沿脉加穿川脉布置
一般沿脉位于脉外,川脉垂直走向布置,沿脉双轨川脉单轨。
4.双沿脉加川脉布置(环形布置) 两条沿脉分别位于矿体的上下盘岩石中,用川脉将其连接形成运输系统, 沿脉双轨,川脉单轨。
5.3.3影响阶段运输巷布置形式的因素 1.矿脉厚度: 薄 厚 单、多、沿加川、环 2.采矿方法:后续研究 3.矿体倾角:保证矿石运搬进阶段运输巷。 4.矿岩稳固程度:选择稳固的矿或岩布置巷道。 5.生产能力: 小 大 6.服务手段:
5.4.4溜井的组成 溜井由卸矿硐室(上口卸矿,中上卸矿),出矿硐室和溜井溜矿段
储矿段三部组成。 1.上口卸矿硐室 卸矿口形状:喇叭型、直筒型 卸矿方法有:翻车机卸矿 底卸矿车自卸(卸矿装置位于卸矿口上方) 人力卸矿 曲轨侧卸式(卸矿装置位于卸矿石旁边) 卸矿口结构:硐室(加宽、提高、吊车装置) 格筛 破碎装置 卸矿装置
侧翼集中
2.分散式布置:
中央对角式和侧翼对角式 中央对角式(主井位于中央):通风好,风源质量高,安全性高,石
门长,施工稍困难。重在上坡,运输功小,反向运输,工业场地分散, 三井开拓工程量适中。 侧翼对角式(主井位于侧翼三井或两井开拓):通风好,风源质量 好,安全性高,施工稍困难,重车上坡,运输功大,工业场地分散。
2.中央对角式(有两井和三井):进风井和出风井分别位于井田中
央和侧翼。 通风路线适中,风源好,安全出口条件好,初始贯通困难,三井 工程量大。
3.侧翼对角式:进风井和出风井分别位于井田两翼,初始贯通困难,
安全出口好,防火好,风源好。
5.2.3风井类型 1.竖井:导段竖井,风井反掘, 断面风量校验。 2.斜井:防冻进风 3.平硐:自然通风 5.2.4位置确定 10米以外,上风侧,地表场地,井 口地质条件。
中央对角式
侧翼对角式
5.1.3付井类型 1.竖井:梯子间(行人),管道间(上下管线),罐梁,
罐道。 提升间: 缶笼 单缶—平衡锤 双缶—互为平衡锤 单双层罐笼 安全出口的含义? 2.斜井:单轨、双轨、行人道,管线区 3.平硐溜井开拓:付井任务由平硐或盲斜井(盲竖井) 完成。 5.1.4付井位置的确定 1.安全位置:移动带,20米以外。 2.合理位置:规模 工业场地,地质条件
中央集中
1.集中式布置: 中央集中和侧翼集中,两井间距大于30米。 中央集中的优缺点:节省石门,需设风井,防火困难,井下运输功小。
重车下坡,付井提矿石,反掘付井,工业场地集中。便于管理,通风好, 风源质量好,开拓工程量大(四井),反向运输。 侧翼集中优缺点:节省石门,防火困难,重车下坡,付井提矿石,施 工反掘,三井开拓工程量适中,井下运输功大,无反向运输 工业场 地集中易管理,通风好,风源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