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书法的发展》阅读答案
书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书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楷书四体是(颜体)、(柳体)、(欧体)、(赵体)。
2、(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相传行书为东汉的(刘德升)所创。
3.(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书法还包括草书,其中以人称"狂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5、唐代书法的伟大成就,一方面是端严庄重的楷书,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了气势飞动奇幻多变的草书,颜筋柳骨指(颜真卿)书多筋骨,(柳公权)书多骨力6、书法上人称“宋代四家”是指(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
7、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造诣深厚。
8、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的艺术。
9、书法三要素是指(笔法、结构、章法)10、“楷书”又叫(真书)。
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11、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2、(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13、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14、汉字形体的最小书写单位是(笔画)。
写字时,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
15、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练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本功。
16、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的方法叫(摹),比照着字帖写叫(临)。
17、不看字帖也能写出像字帖的字体,称为(背帖)。
18、使用字帖的基本方法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19、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线条美、形体美、布白美、意境美)四个方面。
20、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1981年5月)。
唐代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

唐代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大时期,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黄金时期。
唐代书法既有前代的传承,也有自己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本文将从唐代书法艺术风格的发展与变化角度出发,结合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究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
一、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变化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唐朝初期,隶书、篆书等传统书体依旧盛行,而玄奘、鉴真等佛教大师的传来,又引入了大量的隶变字,如六书、八体、八分等,使得书法艺术呈现出多样性和创新性。
此后,书法艺术的发展又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了多重形态和特点。
1.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唐代书法艺术中的一件经典之作,它是王羲之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此作品被唐代文人视为“书法圣品”,对唐代书法的发展和影响至关重要。
兰亭集序书法遵从古籍风格,形式优美,曲折有致,气度恢宏,具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2.张旭《兰亭序》张旭是唐代书法圣人之一,他的书法艺术独具特色,在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张旭在书法中的自由、灵动、奔放等特点,使得唐代书法艺术能够在多个方面实现大幅度创新。
其代表作《兰亭序》中的行书和草书,体现了张旭书法的独特风格。
3.房骥《文苑英华》房骥是唐代书法界的奇才,他的书法艺术以简约、跳跃、略带张扬的笔力和苍劲有力的架构为特征。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书法类型–隶书的流畅。
他的代表作品《文苑英华》中的行书和草书,几乎成为了唐代书法艺术中的一块新的标杆。
4.颜真卿《祭侄文稿》颜真卿是唐代书法中的大师级人物,他的书法艺术以端庄、稳重、肃穆等特点为主。
他对行草、隶书、楷书等书法类型的处理也非常到位,使得其书法艺术更加具有深度和文化内涵。
其代表作品《祭侄文稿》在书法界中称为“行隶正楷、三书通年、天下第一”。
二、唐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唐代书法作品在艺术形态和内涵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唐代书法艺术多才多艺,书法类型丰富,字体流畅,字形转换多,字体技巧齐全,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多样性和创新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8课 笔墨丹青 同步测试

2019-2019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笔墨丹青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③与书法相伴而生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 ①②④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②③④2.有关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 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 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 作者的绘画风格被誉为“吴带当风”3.“明遗民深感家国之痛,……以字画寄趣。
如八大山人。
狂醉之后,挥笔泼墨,涂一帧残山剩水,间或勾一笔白眼向人的鸟,染数尾怒目而视的龟,表示睥睨社会尘垢的心境。
”依据这一描述,下图八大山人的《孤禽图》可归类为()A. 景物素描画B. 花鸟工笔画C. 文人写意画D. 社会风俗画4.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
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
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A. 整体布局B. 真实情景C. 情趣意境D. 人物形象5.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
下图中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
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A. 真实的景象B. 个人的情感C. 多彩的生活D. 繁盛的社会6.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
这反映了()A. 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 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 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 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7.下列画家与其作品风格搭配,不正确的是()A. 顾恺之一一以神写形B. 吴道子――“吴带当风”C. 王维一一画中有诗D. 马远一一“残山剩水”8.黄庭坚《题子瞻墨竹》诗云:“眼人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五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同步训练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汉字之忧:《汉字听写大会》的走红,让不少选手和观众惊呼自己“不会写字”,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汉字文化传承断裂这一现象的忧虑。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说:“很多人说汉字有危机了,我觉得不是汉字危机,而是汉字的书写能力下降了,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
”现实之痛:汉字危机,并非危言耸听。
用惯了电脑和手机,好多人常常会“提笔忘字”;不少中小学生在作文中,不分场合滥用网络语言;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各种店铺的招牌、广告牌上的错别字层出不穷的现象。
(如下面的图片所示)一些商家,为了获得关注,把成语乱改为广告词,更是家常便饭。
(如下表所示)药品广告“咳”不容缓应是:刻不容缓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应是:其乐无穷补品广告“鳖”来无恙应是:别来无恙1.辨析字形:将图中的错别字改正过来,填在括号里。
(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____)改为(____)2.整体感知:阅读“汉字之忧”。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认为,“汉字危机”其实是()A.汉字文化传承出现了断裂,让人忧虑B.汉字书写和正确规范使用汉字的能力下降了C.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失写症”3.提取信息:细读“现实之痛”,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汉字危机”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写出三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发表看法:保护汉字,迫在眉睫。
作为小学生,你可以为捍卫汉字做哪些努力?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材料一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调查报告经常写错别字经常提笔忘字觉得自己的字不好看能写一手漂亮的字36.67%56.67%70% 1.21%材料二汉字书写能力下降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而电脑飞速发展和普及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全国统一2024年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2.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
“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冲突3.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
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书写结构的严整性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4.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
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
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峻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惊慌5.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夺”,因此“须华商独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
这表明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B.清政府激励民间投资设厂6.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由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
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
”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7.1940年头中后期,中国很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
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旺盛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斗争的成功推动生产复原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8.1983年,北京四个最大的百货商场与北京市第一商业局签订合同,规定:超额完成利润承包额的,超额部分国家与商场对半分成;完不成利润承包额的,差额部分由企业利润留成和浮动工资弥补。
唐代书法的发展和影响

唐代书法的发展和影响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书法风格鲜明、丰富多样,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书法主要包括楷书、行书、草书、隶书四种字体。
这些字体的发展对于中国书法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楷书楷书是唐代书法的主要字体之一。
在唐代,楷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初唐楷与八分楷。
初唐楷指的是唐初(公元618年至626年)末期的楷书,它是隶书和楷书的中间过渡体。
八分楷则是唐代中后期的楷书,被广泛地应用于文书、碑刻和书法作品中。
初唐楷具有端庄、简洁、规整的特点,它是前几代楷书的翻版。
而八分楷则更加发扬了书法家的个人风格。
八分楷的特点是笔画粗壮、线条丰满,具有一种奔放自如的艺术风格。
唐人张旭、褚遂良、王羲之等人的楷书成就令人惊叹,他们的楷书表现了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美学。
二、行书行书是唐代书法的另一种主要字体。
在唐代,行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中晚唐的主要书法形式。
行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它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是一种既有力度又富有美感的书法形式。
唐代行书的特点是笔画自然流畅、线条错落有致、构图严谨、意境深邃。
行书达到了新的高峰,书法家们不再只注重书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是更加注重书法的个性和艺术表现力。
唐代著名的行书家有怀素、李邕、欧阳询等。
三、草书草书是唐代书法的一种体裁。
草书是由行书演变而来的,它是行书的变体,具有高度的表现性和创造性。
草书的特点是字体奔放潇洒、构图自与、笔画顿挫有力。
唐代草书的发展,主要有怀素《道德经》之卷、张旭的岳阳楼记、王羲之的《兰亭序》等。
其中《兰亭序》被誉为“书圣级别”的艺术之作,其草书中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四、隶书隶书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是从战国时期的秦篆、汉隶发展而来的一种书法体系。
唐代隶书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它不仅保留了汉代的优秀传统,还吸收了南朝、北魏等时期的艺术成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隶书风格。
唐代隶书的典范是颜真卿的《颜勤禧碑》、杨凝式的《破山奏功碑》、刘昭的《祭侄文碑》等。
安徽省皖西南联盟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皖西南联盟2020年高三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战国时期,文士“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如孟子作书七篇,邹行(阴阳家代表)作《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老子著上下篇,慎到(法家代表)著《十二论》,庄周著书十余万言,荀子列数万言而卒。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氛围宽松B. 儒学的影响力式微C. 士人地位显著提高D. 诸子百家趋向融合2. 下图是出土于今河南南阳的东汉中晚期墓葬中的画像石上的画面(局部)。
该画面反映出当时A. 犁耕技术在中原地区推广B. 重农抑商政策得到加强C. 男耕女织的分工协作发达D. 农民对农业丰收的期盼3. 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
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书而大行于世。
由此可知,唐代书法A. 逐渐成为一门艺术B. 呈现出一元化趋势C. 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D. 难以超越前代水平4. 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
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A. 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 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C. 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 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5. 《南京条约》签订后,道光帝说“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借此通商,永相和好。
“清廷签约代表耆英也认为。
“惟一切善后事宜,尚须明晰要议,立定章程,尽一办理,方可期一劳永逸,永杜兵端”。
这反映出,《南京条约》签订后A. 国家平等交往原则在中国确立B. 统治集团对国际形势形成理性判断C. 传统天朝体制的影响逐步消除D. 中国外交开启了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6. 《湘报》曾刊登1897~1898年湖湘地区的科举试题,如浏阳县试题为"伸民权可以尊君说"罢谏官设议院",宝庆府试题为"光武禁奴林肯禁黑奴论",永州府试题为"君主民主君民共主说"等。
论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论唐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刘建会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 中国书法是一种"表现各时代精神的中心艺术"(宗白华:<书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一种最能代表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的艺术门类.而唐代书法则是继魏晋以后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成就和独特神韵,把中华艺术精神和美学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刘建会
【作者单位】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秩序与激情——唐代书法艺术精神探究 [J], 徐蒙
2.论唐代诗歌与书法艺术发展的关系 [J], 赵利民
3.中国唐代书法艺术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的相似之美 [J], 秦静;
4.浅析奠定唐代书法艺术地位的原因与其表现特征 [J], 应江宏;
5.唐代写经书法艺术风格浅析 [J], 刘思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书法的发展》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相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
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就极漂亮。
由于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冯、虞、褚、陆和多种《兰亭》摹本,成为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它们或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笼,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鲜明地共同具有着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趣味标准和艺术要求。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性,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
理论高度。
它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的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了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同李白诗的无所拘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一派飞动,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不只是张旭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宣和书谱》便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机会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存在都变而为动荡情感的发展行程……然而,这不正是音乐么?是的,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盛唐本来就是一个音乐高潮。
当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如龟兹乐、天竺乐等等,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从宫廷到市井,从中原到边疆,从急骤强烈的跳动到徐歌曼舞的轻盈,正是那个时代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心理的写照。
或武或文,或豪壮或优雅,正如当时的边塞诗派和田园诗派一样。
这些音乐歌舞不再是礼仪性的典重主调,而是人世间的欢快之音。
正是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了盛唐各艺术部类,成为它的美的灵魂,故统称之曰盛唐之音。
如同音乐与诗的关系,舞蹈之于书法亦然。
观舞姿而进
书法,也是一再流传的著名故事。
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合为一体,构成当时诗书王国的美的冠冕,它把中国传统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推上又一个崭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的时代精神。
而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
6.下面对“音乐性的美”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集中体现着唐代艺术精神的盛唐书法和诗歌,都具有一种音乐性的美。
B.在音乐性的美的表现上,书法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比拟的。
C.盛唐时传入的各种异国曲调和乐器,融合传统的“雅乐”、“古乐”,出现了许多新创造。
D.音乐性的表现力量渗透进了盛唐各种艺术部类,成为其美的灵魂所在。
7.对作者说的“所谓盛唐之音,非他,即此之谓也”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盛唐之音并非单指音乐,而是包括诗歌、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美的特质。
B.盛唐之音体现出中国传统的重旋律重感情的“线的艺术”又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反映了世俗知识分子上升阶段
的时代精神。
C.盛唐之音的核心是它的音乐性,而这种音乐性的美表现在各种艺术部类之中。
D.除了绝句、草书、音乐、舞蹈这些表现艺术之外,别的方面都达不到作者所认为的高度,称不上盛唐之音。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诗歌和书法都在唐代达到了自身发展的顶峰,其中,只有草书中的狂草最能体现出盛唐风貌。
B.初唐的书法,摆脱了齐梁宫体的束缚,以一种欣欣向荣的姿态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审美理想。
C.“达其情性,形其哀乐”,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为盛唐书法浪漫主义高峰的到来吹响了理论的号角。
D.正是因为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实质是音乐性的美,所以才出现了艺术繁兴、“诗仙”与“草圣”齐名的伟大局面。
参考答案:xx整理
6.B
7.D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