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高一语文(考试用时: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的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汤显祖年轻的时候怀有满腔经天纬地的济世热情。
汤显祖的政治理想,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经世致用,造福百姓,使人人冻馁无虞,安居而乐业;使人人乐于向善,民德归于淳厚。
在他看来,士大夫要先正其身,然后才能正人,而政治是否清明,老百姓日子是否好过,最终决定于士大夫和官员的德性和修养。
他曾经代拟过一篇《为士大夫喻东粤守令文》:“清吏之法法身,浊吏之法法人也。
”他所提出的“清吏”与“浊吏”两个概念,并不新鲜,但是,他的“法身”和“法人”的说法,却极为深刻,精辟地揭示了中国自古以来封建统治者的一种普遍德性:他们置身于法律之上,拿自己当法外的“特选之民”,高人一等,飞扬跋扈;他们的道德绳墨,只是用来裁制百姓,他们法律的刀斧,也只是用来宰割人民---他们教别人不要“利己”,自己却很少“利人”,教别人要“利人”,自己却专门“利己”。
在汤显祖看来,吃饭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而农业生产则是一个官员必须关心的头等大事。
他做官期间,曾多次下到乡里,劝农励耕。
他曾经在诗里记录过自己这方面的活动,在《丙申平昌迎春,晓云如金,有喜》里,他这样写道:“仙县春来仕女前,插花堂上领春鞭。
青郊一出同人笑,黄气三书有大年。
”可见,为了督促和鼓励农民耕地种田,他确实用了一番心思。
汤显祖的政绩,不仅当时就赢得了人民的敬意,为他建了“生祠”,直到清代顺治年间,遂昌知县缪之弼还为他建了“遗爱祠”。
如果说,汤显祖早期的两部剧作的主题,在探讨“至情”,那么,他晚年的写作,则在强化了反讽力度的同时,致力于寻求精神出路-解决自己的精神困境,回答那些与“生活哲学”有关的重大问题。
也就是说,汤显祖后期的“二梦”,是一种缘于精神焦虑的写作。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3套)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文化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文化软实力”的说法源自XXX的软实力理论。
一般来说,软实力是一种隐形的力量,蕴含在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四个载体中。
在这四个载体中,文化是核心,其他三个组成部分也都深深地烙上了文化的影子。
甚至有人直接把软实力解释成文化力。
基于此,文化软实力就有了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指“软实力”;狭义的文化软实力,则是构成软实力的文化要素。
文化软实力的形成必须依赖先进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相应的时代和社会,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才能体现出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
在国内,它通过文化建设不断增强本国文化的认同感,抵御国外一些敌对文化理念的侵袭,增强国内民众的凝聚力。
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元素和不断改造本国文化中落后的成分,使本国文化更加适应当前形势,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更好地彰显本国文化的强劲生命力。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兼容并蓄、富有活力的本国文化必将为国外受众所认可,使本国所奉行的理念得到传播,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文化软气力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资本。
这些资本包括国家价值寻求、社会理念、宗教崇奉、品德规范,还包括风俗惯、民族精神、国民素质、文学艺术等,还与教育、科技、文化财产的开展水平密切相干。
文化软气力产生的根本是人们对本国中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接受。
与传统手段相比,非强制手段是文化软气力完成的手段,而国家的综合国力是文化软气力的力量施展阐发形式。
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存在重器不重道的现象。
它表现在国家综合实力的建设上,就是重视提升硬实力而不重视提升文化软实力。
重视提升硬实力是对的,文化软实力也一定要以硬实力为基础。
福建省漳州市乙级学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漳州市乙类级联盟校高一年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心雕龙·隐秀》说:“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傍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的启发性和暗示性,以唤起读者的联想,让他们自己去体会和发现作品中隽永深长的意趣。
这正是中国文学的艺术妙谛。
唐朝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在《与极浦书》中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在《二十四诗品》中又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这都是要求诗歌通过有限的字句启发读者无穷的想象。
注重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
中国古代的抒情诗由于篇幅短小,所以特别注重含蓄,要求短中见长,小中见大,言近意远,含蓄不尽。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前两句并没有明说下雪,只说山上的鸟都飞走了,路上人的足迹也不见了。
这样,读者便可以想象出一幅铺天盖地的雪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安排了一只孤舟,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垂钓江雪之中,不为外界变化所动。
那种我行我素、遗世独立的情趣,蕴涵在字里行间,很耐人寻味。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材料二:含蓄作为一种美的形态,是诗人创作的共同追求,也是读者鉴赏再创造的需要。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5小题,解答写在答卷的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第I卷(共39分)一、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中“________”一句传神地写出孔子含蓄委婉的表态,既以微笑表示了对子路的政治抱负的认可,又含而不露地批评了他“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冷暖,纵情泛舟洞庭。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接抒情,追怀往事,抒写对前人怀古的不满之情。
(5)“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汤显祖《游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细雨与游船等关好事物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期许。
二、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戎马(róng)冠者(guàn)挹取(yì)前合后偃(yǎn)B. 迢远(tiáo)窥伺(sì)帷幕(wéi)落木箫箫(xiāo)C. 嫁奁(lián)寒砧(zhān)疏朗(shú)不落言筌(quán)D. 额枋(fáng)杯杓(sháo)盗跖(zhí)翘首以盼(qiáo)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①摄乎大国之间(夹处)②则牛羊何择焉(选择)B. ①彼节者有间(空隙)②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抑或)C. ①道芷阳间行(秘密地)②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道歉)D. ①刑人如恐不胜(承受)②失其所与,不知(结交)4.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因:①因其固然②因之以饥馑B. 而:①夜缒而出②拔剑切而啖之C. 之: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D. 以: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王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5.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句式不相同一项是()A.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②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B. ①夫晋,何厌之有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C. ①异乎三子者之撰②吾何快于是D. ①百姓之不见保②怵然为戒6. 下列选项中各句的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B. ①范增数目项王②于是项伯复夜去C. ①素善留侯张良②拔剑撞而破之D. ①欲辟土地,朝秦楚②越国以鄙远7.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会同是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新高考)(答案解析版)语文1.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横观现实有助于研究历史”错误,无中生有。
文章只在第二段引用李大钊的话“纵观人间的过去者便是历史,横观人间的现在者便是社会”时提到“横观现实”这一概念,“也就是说,要洞察现实的社会,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
”但其中并没有提到“横观现实”与“历史研究”的关系。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而想象力丰富与否决定了诗歌作品的质量”错误,由材料二第二段“单纯考察想象力是否‘丰富’,并不能决定文学作品的价值,重要的还是想象力的质量的高下”可知,想象力是否丰富不是诗歌作品价值的决定因素,想象力质量的高下影响诗歌的价值。
故选C。
3.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C.《登太白峰》臆造人物、虚构境地,借助离奇的想象写作,属于艺术想象力。
故选C。
①用假想比附事实;②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他可以有深入而巧妙的推论,但必须时刻保持充分的自制力,以防止将事实纳入假想的框架。
《红楼梦》研究中曾有过‘索隐派’,他们借助离奇的想象,抓住书中的只言片语或某一个人物、情节,跟清代史事相比附,测字猜谜式地从中‘索’出所‘隐’的人和事来。
这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可知,“索隐派”用假想比附事实,生造出所谓“隐”的人和事来。
能够将诗性的幻想和具体生存的真实性作扭结一体的游走。
如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就是将深刻体验到的生命、理念、立场、情感,倾注、融贯到精心选择的生命意象中,通过丰富的想象,雕铸成一幅幅真实而顽强的生命图画;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作者面对浩渺无边的大海,那惊天的激浪和着时代的洪流一起撞击着他的胸怀。
这首对于力的赞歌,正是那种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邹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案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
"这是汉代思想家扬雄的话,其中阐明的中国人关于天人关系的看法,有普遍意义。
中国艺术在天人交会的基础上谈创造。
“天人合一”建筑观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这一点在园林建造上体现的最明显。
中国园林的最高原则是“巧夺天工”,得自然之趣,体现自然的意味,所谓“庭前草不除”,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西方园林是人工的,多几何构置,铲平山丘,人造喷泉,砍伐树木,把道路修成直线;中国园林是自然的,多曲线,野趣天成,寂寂小厅,闲闲花草,曲曲细径,溶溶绿水。
西方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欣赏秩序,对称,整齐;中国园林强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欣赏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节奏。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所,而且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们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到崇拜各种自然神。
建筑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所以传统建筑中一开始以建筑各种神庙为主。
而在中国,开始时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神权也依附、从属于皇权,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
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历来中国人都非常注重把理想寄托于现实世界。
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在其中的感受,更重于“物”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有着其深厚的文化渊源。
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往往选择可以腐朽的木材与土地的衍生之物做材料,而很少选择使用不会腐朽的石头。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说明:本试卷共九道大题33道小题,共8页,满分150分。
第Ⅰ卷为模块考查,第Ⅱ卷为素养考查。
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对应题号作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能力(共18分)1. 下列各项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迂讷nà 伺候cì 惊谔 瘦削不堪B. 迤逦yǐ 半晌xiǎng 寒喧 碎琼乱玉C 谛听dì 离间jiàn 贤惠 湛湛青天D. 驯熟xùn 祈祷qǐ 唾弃沸返盈天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 每本元杂剧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每一折由不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由各人轮流演唱。
C. 鲁迅小说代表作有《孔乙己》《祝福》等,《孔乙己》选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D. 曹禺,原名万家宝,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3.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一车一马称“一乘”,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大国。
B. 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做“衅钟”。
C. “侍坐”,指学生或晚辈在尊长近旁陪坐。
D. “再拜”指连拜两次,是古代一种较重的礼节。
4.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因之以饥馑 因:接续B.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C. 善刀而藏之 善:保管D. 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官知止而神欲行 项王按剑而跽曰.。
B.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不然,籍何以至此C. 臣固知王之不忍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D.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若属皆且为所虏6. 下列各项中不包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技盖至此乎B. 共其乏困C. 距关,毋内诸侯D.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7.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C.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 瞋目视项王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朝秦楚,莅中国B. 范增数目项王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9. 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异乎三子者之撰 B. 夫晋,何厌之有 C. 夫子之谓也 D. 大王来何操.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共7小题,共18分)10.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人物不属于金陵十二钗正册?()A. 巧姐B. 李纨C. 妙玉D. 香菱11.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2023-2024学年吕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吕梁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下册第一至第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期以来,植物先天免疫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然而受材料与技术的限制,全长免疫受体结构甚至免疫受体更高级的复合物结构尚未被破解,这成为严重制约该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的瓶颈之一。
从2004年开始,柴继杰带领团队开始在数量众多的植物抗病蛋白中,筛选理想的研究对象,希望设计新型抗病虫育种,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
近年来,柴继杰团队在植物抗病蛋白免疫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2019年,柴继杰等人合作在《科学》上发表两篇论文,揭示了由抗病蛋白组成的抗病小体工作机制。
据了解,合作团队不仅发现了抗病小体,还解析了其处于抑制状态、中间状态及五聚体活化状态的冷冻电镜结构,从而揭示抗病蛋白管控和激活的核心分子机制。
据了解,自国际上首次鉴定到抗病蛋白以来,25年期间,多个国际顶尖实验室均未能纯化出可供结构分析的全长抗病蛋白,柴继杰等人的研究填补了学术界25年来对植物抗病蛋白认知的巨大空白。
这些年来,柴继杰团队揭示的抗病蛋白结构及机理实在太多了,他自己都有点数不过来,他在给记者解释抗病蛋白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蛋白是执行生命功能的一个劳动力,抗病蛋白也不例外,只是一旦启动执行就会引起相应的细胞发生死亡,可谓牺牲小我服务大我,确保侵染部位不会扩散到整体。
”“免疫的本质是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后,把作为‘非我’的敌人清除掉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高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考试范围:必修3全册。
3、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加上答题卷共12页。
4、答案写在答题卷上,交卷时只需交答题卷。
第一部分阅读鉴赏(共74分)一、古诗文阅读鉴赏(38分)(一)诗文默写(8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空缺的部分。
(任选两小题)(4分)1.《虞 (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美人》白(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冰泉冷涩弦凝绝,)居易《琵琶行》柳永。
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雨霖铃》,千载谁堪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 _______(4)塞上长城空自许,(陆游《书愤》)仲间。
分)42.请把李商隐的《锦瑟》补充完整。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二)诗词曲阅读(10分)3.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13/ 1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按题材范围分类,唐诗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
(3分)(2)为什么说第三、四句有“一语双关”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最突出的特色是什么?请试作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6题。
(每小题3分,共9分)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噫吁嚱,危乎高哉危:高.B. 尔来四万八千岁尔来:从那时以来..C. 以手抚膺坐长叹膺:胸口.D.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犲匪:土匪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3分)A. 猿猱欲度愁攀援B. 使人听此凋朱颜..C. 砅崖转石万壑雷D. 艰难苦恨繁霜鬓..6.下列对上述文言文段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诗依次描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蜀道战祸之惨烈。
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重复出现了三次,每次的作用完全相同。
13/ 2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C、“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描绘了蜀道丛林中悲鸟的号鸣,月夜子规的啼叫,增添了旅人的悲凉之感,更让人感到蜀道之难实在难于上青天。
D、本诗最主要的艺术特点就是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
(共11分)僧珍在任,平心率下,不私亲戚。
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僧珍旧宅在市北,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僧珍怒曰:“督邮官廨也,置立以来便在此地,岂可徙之益吾私宅!”姊适于氏,住.在市西。
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
僧珍常导以卤簿,到其宅,不以为耻。
..【注】卤簿,侍从卫士,即仪仗队。
(选自《梁书》)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平心率下,不私亲戚亲戚:内外亲属..B.姊适于氏,住在市西适:到,往.C.小屋临路,与列肆杂处与:跟,介词.D.僧珍常导以卤簿导:引导,带.8.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⑴从父兄子宏以贩葱为业,僧珍既至,乃弃业欲求州官。
(3分)⑵前有督邮廨,乡人咸劝徙廨,以益其宅。
(3分)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2分)僧珍曰:“吾荷国重恩无以报效汝等自有常分岂可妄求叨越但当速反葱肆耳。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10-13题。
(17分)“……!——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
”“阿呀,那还了得。
”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
“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
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
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
”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
”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哩。
”13/ 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康大叔现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发了疯了。
”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的说。
10、根据下面各句分析人物。
(各1分,共4分)(1)牢头从夏瑜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说明:(2)“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表现了夏瑜(3)在监狱中仍然宣传革命道理,甚至劝“牢头造反”表现了夏瑜(4)“不要命”,不怕打,反而觉得打他的阿义“可怜”表现了夏瑜11、对文中“可怜”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深受反动统治毒害又不觉悟、为虎作伥的阿义们的鄙视、愤慨与深层次的同情。
B、为自己身陷狱中遭人毒打而叹息。
C、为朝不保夕而又愚昧麻木的社会下层人群而悲哀、叹息。
D、为自己壮志难酬而遗憾。
12、文中使用“恍然大悟”一词的用意是(2分)13、下列人物,根据他们对革命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请按类加以归纳(只填代号),并按类指出他们的共同点。
各2分,共8分(1)华老栓(2)华大妈(3)夏瑜(4)夏四奶奶(5)阿义(6)康大叔(7)花白胡子(8)二十多岁的人A、共同点:B、共同点:C、共同点:D、共同点:(二)阅读下文,完成14——15题。
(10分)美意朦胧①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
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
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笼罩在雾气中的一抹天光。
②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
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
唐代英才辈出,大多数的文人,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
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
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陇美意。
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
他是非13/ 4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凡的。
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
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明眸。
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行》《北征》。
他的律诗千秋无匹。
然而,带着镣拷,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
这是唐诗失之于完美的悲衰,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衰。
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成辉。
③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
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不过三百。
后世家喻户晓,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佳句多于佳篇。
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④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胧中生成。
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
独特的汉字天生是灵犀一点,只可意会。
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
以至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唐诗的作品。
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字面美。
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
而唐诗的字面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朱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唐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出米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⑤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
而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
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
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记游。
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
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
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
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⑥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已沐浴过无尽娇妍的万斛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