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1. 本文概述本《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营养师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关于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营养评估、干预与管理的权威性指导。

随着近年来IBD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等特定区域呈现出高发态势,制定符合我国国情和患者需求的营养诊疗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共识凝聚了全国百余名消化内科、营养学及IBD领域知名专家的集体智慧与实践经验,充分考虑了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临床证据,旨在确保对IBD患者的营养诊疗实践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与个体化的目标。

本文分为若干关键章节,系统地阐述了IBD的疾病特性、营养素代谢异常及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明确了营养风险筛查、营养状况评估的具体方法与时机,并强调了营养干预在IBD治疗中的核心地位。

共识详细解析了针对不同疾病活动度、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等不同临床情境下的营养支持策略,包括口服营养补充、全肠内营养、部分肠内营养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应用原则,同时关注了营养干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范措施。

共识还特别关注了IBD患者个体差异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倡导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营养方案设计,强调营养教育、心理支持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在全程管理中的价值。

共识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指出在肠道微生态、营养基因组学、精准营养等领域深化探索,有望进一步优化IBD患者的营养诊疗效果。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作为我国IBD营养诊疗领域的里程碑式文件,不仅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详实的依据,也对推动我国IBD研究与诊疗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

通过遵循共识提出的各项建议与标准,医疗专业人员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营养干预手段改善IBD患者的营养状态、控制疾病活动2. 流行病学与疾病负担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组以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2024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范文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篇一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一、引言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影响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差异,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诊断和治疗亦面临诸多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北京地区的医疗专家在充分交流和探讨的基础上,形成了本篇共识意见。

二、诊断共识1. 诊断流程IBD的诊断应遵循详尽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综合流程。

在诊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家族史等因素。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粪便检查等,以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肠道炎症程度。

其中,血液检查可检测炎症指标,粪便检查可帮助发现肠道感染等潜在病因。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肠道X线、CT、MRI等,有助于发现肠道结构异常和并发症。

在诊断IBD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4. 内镜及组织学检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是诊断IBD的重要手段,可通过观察肠道黏膜病变及取样活检来明确诊断。

三、治疗共识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IBD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病程、并发症等因素综合考虑。

2. 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在IBD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吸收功能,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IBD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治疗并发症和肠道狭窄、穿孔等严重病变。

在手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

4. 心理支持心理支持对于IBD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四、总结本篇共识意见总结了北京地区医疗专家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经验和共识,旨在提高IBD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最全版)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

IBD是北美和欧洲的常见病,近30年来日本IBD发病率亦呈逐步增高趋势。

我国虽尚无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但近10多年来本病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则非常明显[1,2],IBD在我国已成为消化系统常见病。

随着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曾先后于1978、1993、2000和2007年就IBD的诊治制定过共识意见。

近年来,对IBD诊治的研究进展很快,IBD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因此,最近欧美各国亦对IBD诊治的共识意见作了相应修订。

我国消化界近年来对IBD相当重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发表了不少研究报道。

鉴此,本学组主要借鉴国外最新共识,并结合我国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2007年共识意见进行修订。

力求使新的共识意见更能反映新进展,内容更全面、深入,更具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

本共识主要针对成人IBD的处理,对于儿童IBD的处理、IBD患者围妊娠期的处理等问题,因我国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经验,本共识未加讨论。

本共识制定步骤为:(1)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主要观点(声明)并组织证据收集(Delphi程序[3]);(2)各工作组通过网络或会议在成员间进行讨论,然后由4个工作组组长分别撰写各自负责部分的全文;(3)由总负责人进行汇编;(4)专家会议上对全文之主要观点(声明)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选择:①完全同意;②同意,但有一定保留;③同意,但有较大保留;④不同意,但有保留;⑤完全不同意),以选择①+②者所占比例>80%为通过;(5)总负责人根据专家会议意见及表决结果修改全文,发至专家会议各成员,得到认可后为初定稿;(6)初定稿在我国IBD学组和协作组全体会议中讨论、修改,最后通过,为最后定稿。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

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IBD患者常规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推荐: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 营养风险(nutritional risk)是指现存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 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
– 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不一定存在营养不良,但如果忽视营养风险,有可能 进展为营养不良,进而影响预后
3
正常需要量减少75%~100%
合计
三、 年龄
年龄>70岁 加1分
营养状况评定
营养状况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 营养状况主观评定: 推荐:以病人整体营养状况评估表(PG-SGA)作为主观评定工具。 建议:在营养支持小组指导下实施 建议:参考PG-SGA,将将IBD患者的营养状况分为 重度营养不良(≥9分) 中度营养不良(4~8分) 营养正常(0~3分)。
V低itB蛋12和白叶血酸症缺乏
缺铁性贫血
25%~80%
V贫itA血、D、E、K 等脂溶性5维0生% 素吸收不良
钾、镁、钙、磷丢失
1电0%解患质者紊出现乱锌缺乏,儿常童C见D更普遍
UC
18%~62% 26%~50% 80%
常见
维生素和矿物质缺 常见,与疾病累及

部位和严重程度相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2006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NRS2002 筛查
一、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单选)
骨盆骨折 或者 慢性疾病合并以下疾病:肝硬化、 COPD、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肿瘤 腹部重大手术、脑卒中、重症肺炎、血液系统肿瘤
分数
若是 请打 钩
1
2
颅脑损伤、骨髓抑制、重症监护患者(APACHE >10)
3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意见(全文)

中国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监测专家共识意见(全文)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是诱导和维持IBD疾病缓解的重要药物。

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在IBD治疗过程中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药物使用,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的选择。

2017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Gastroenterological Association,AGA)发布了IBD的TDM共识,澳大利亚也在同年发表了抗TNF-α制剂的TDM共识。

近年来我国IBD患者逐渐增多,如何更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必须面对的常见问题。

鉴于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织我国IBD领域部分专家,于2018年8月24日在西安召开了IBD的TDM研讨会,回顾国际和国内有关IBD的TDM相关资料,达成以下我国IBD的TDM共识意见。

一、抗TNF-α制剂的TDM(一)抗TNF-α制剂的TDM时机1.对于抗TNF-α制剂诱导缓解的患者,有条件的单位可定期进行TDM以指导患者管理。

2.缓解期患者计划停药时,有条件的单位可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1.对于原发无应答的患者,建议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2.对于继发失应答的患者,建议进行TDM,以指导临床决策。

尽可能在接近下次输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IFX)之前进行药物浓度和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ies)监测;同一患者建议使用同一种检测方法,以使前后的检测结果更具可比性。

抗TNF-α制剂治疗IBD时TDM包括药物浓度监测和抗药抗体监测[1]。

临床上实施TDM通常有2种方式,即被动TDM和主动TDM。

被动TDM 通常是对药物疗效欠佳或药物失应答的患者在疾病活动时进行的TDM。

疾病活动根据临床症状、血液生物化学、内镜或影像学指标进行判断。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意见解读PPT课件
如患者对肠内营养配方不耐受,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应及时调整 配方或改为肠外营养支持。
长期随访及康复指导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出院后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并发症 等问题。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方案,避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运动康复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 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促进康复。
02 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营养需求评估
评估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状况 ,包括体重、体质指数、血清白
蛋白等指标。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 ,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
01
02
03
肠内营养
对于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 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 ,包括口服和管饲两种方 式。
和低血糖风险。
氨基酸制剂
应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和疾病需求 选择合适的氨基酸制剂,以满足 机体蛋白质合成和能量代谢需要

脂肪乳剂
应选用中长链脂肪乳剂,具有更 好的代谢特性和耐受性,同时注
意控制输注速度和总量。
肠外营养输注途径
中心静脉导管
适用于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可提供稳定的营养输注途径,但需注意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缓解症状
通过营养支持治疗,缓解炎症 性肠病患者的症状,如腹痛、
腹泻等。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道功 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预
后。
03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策略
肠内营养制剂选择
标准化肠内营养制剂
根据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疾 病特点,选择标准化的肠内营养制剂 ,以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
肠道炎症缓解
通过内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手段,评估肠道炎症的改善 程度。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中国炎症性肠病营养诊疗共识
概念与定义
• 炎症性肠病(IBD) ,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和克罗恩病( CD) ,是一种主要 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
• IBD 既往在中国罕见,但近 20 年来,由于国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节奏以及环境 等明显改变,中国IBD 的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常见疑 难疾病之一,是消化系统疾病基础研究和临床诊疗的重点、热点和难点。
肠内营养治疗路径
• 1.口服 • 在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宜优先考虑通过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为提高患者对口服肠内营养制剂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可以考虑模拟管饲的方法 口服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肠内营养治疗。 • 2.管饲 • 肠内营养的管饲是通过留置营养管持续缓慢输注肠内营养制剂,能够保证足够 的能量供给,确保肠内营养治疗有效。
营养治疗
• 1.肠内营养治疗 • 肠内营养治疗在UC中的作用主要是纠正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肠内营养治
疗在CD中的作用除了纠正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更重要的是能够诱导和维 持CD缓解。 • 2.肠外营养治疗 • 通常在无法实施肠内营养治疗时进行肠外营养治疗。主要作用是能够快速改善 营养不良和降低营养风险。肠外营养治疗成本较高,不良反应较多,宜慎用。 应该基于患者的具体病情预估肠外营养疗程,酌情考虑通过深静脉置管(如PICC 管或CVC管)进行肠外营养治疗。
• (2)肠道黏膜病变、肠瘘及多次的小肠切除或短路手术等原因使肠黏膜有效吸 收面积大量减少。
• (3)由于肠道炎症和/或脑肠轴异常导致肠道感觉异常和蠕动过快,影响了肠 道的消化和吸收。
• (4)各种原因所致肠道微生态异常影响了食物在肠道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原因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一、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和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饮食习惯的改变,IB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IBD的患病率约为410万,尽管这一数字相较于西方国家较低,但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IBD患者的绝对数量仍然相当可观。

IBD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肠道狭窄、穿孔、营养不良等。

IBD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也有关联。

IBD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在诊断方面,IBD的诊断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的综合评估。

目前,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评估是诊断IBD的金标准。

由于IBD的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病变与许多其他肠道疾病相似,如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准确的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

在治疗方面,IBD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控制炎症、维持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IBD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IBD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这限制了针对病因的治疗策略的发展。

目前的治疗方法虽能有效控制症状,但难以实现完全治愈。

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感染、药物依赖等。

本共识意见旨在总结和梳理我国在IBD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以提高我国IBD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炎症性肠病(IBD)的定义与概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两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注意的是,EEN 供给量低于每日总能量需求的 60%且 持续 3 天以上时,应补充 PN[20]。PN 的途径首选周围静脉向中 心静脉置管,其并发症相对较少。只有预计使用 PN 时间较短 (10 ~14 天)和 PN 的渗透压≤850 mOsm /L 时方可采用周围静 脉输注,并 应 警 惕 血 栓 性 静 脉 炎 的 发 生。 目 前 不 用 推 荐 使 用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包括肠内营养 (EN )以及肠外营养 (PN),两者各有利弊,但总的应遵循“只要肠道有功能,就用肠 道;如果部分肠道有功能,就用这部分肠道;如果部分肠道有部 分功能,也要用这部分肠功能”的原则,首选 EN。营养支持治 疗用于诱导活动期 CD 缓解时推荐采用 EEN,其诱导缓解率高 于 PEN[17],其中儿 童 及 青 少 年 推 荐 疗 程 为 6 ~12 周,成 人 为 4 ~6周。使用 EN 维持 CD 缓解时,可采用 EEN 或 PEN[18],为 提高患者的依从 性,可 采 用 PEN 维 持 缓 解,病 情 活 动 时 转 为 EEN[19],其中 PEN 的推荐量为每日总能量需求的 50%以上[5]。 EEN 的依从性是一个难题[9],患者的宣教及管饲可增加依从 性。此外,近期的研究表明每日热卡需要量 80% ~90%由 EN 提供可能可达到与 EEN 类似的效果[20]。EN 的 3 类配方(整蛋 白配方、短肽配方及要素膳配方)在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时疗效 并无明显差异[21],但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不同制剂。对 于肠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短肽或要素膳配方,而 IBD 的活动期 应控制膳食纤维的摄入。对于 EN 的成分研究表明,低脂制剂 能提高 EN 诱导 CD 缓解的效果,但长期限制脂肪摄入可能导 致必需脂肪酸缺乏。ω3 鱼油能降低活动期 UC 的内镜及组织 学评分,具有激素节省效应,并可提高临床缓解率,但没有足够 证据证实鱼油能维持 UC 或 CD 缓解[22]。益生菌诱导及维持贮 袋炎缓解的效果确切[23],联合应用益生菌和益生元可能对 UC 和 CD 有益 。 [24]
临床内科杂志 2015 年 3 月第 32 卷第 3 期 J Clin Intern Med,Mar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 2015 ,Vol.32,No.3
·2 1 5 ·
· 临 床 诊 疗 指 南 (解 读 )·
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 专家共识(解读)
孙静 朱维铭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是炎症性肠病(IBD)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我国《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2013 ·深圳)》 对营养支持治疗的内容进行了展开讨论 [1 ]。
DOI:10.3969 /j.issn.1001 9057.2015 .03.025 作者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外科
案[9],其诱导缓解率与激素相当[10],可促进深度缓解及肠黏膜 溃疡愈合[11],而激素不具备促进生长发育这一优势 。 [12] 成人 患者 EN 诱导缓解效果不如激素,且成人对 EN 依从性较儿童 差,药物治疗仍是诱导和维持成人 IBD 缓解的主要手段,但基 于 EN 并发症少、可长期使用、改善营养状态等优势,对于药物 治疗无效或有禁忌、合并营养不良的活动期成人 CD 可在药物 治疗的同时联合 EN,研究表明联合 EN 能增加药物治疗的疗 效[13]。有资料表明,超过 60%的 CD 患者在其自然病程中需要 至少 1 次手术治疗[14],患者术前多合并营养不良或有营养风 险,术前营养支持 改 善 营 养 状 态 并 控 制 活 动 期 炎 症,可 降 低 手 术风险及术后复发率[15 。 16]
营养支持治疗能 改 善 患 者 的 营 养 状 态,提 高 其 生 活 质 量, 其适应症包括重度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良预计营养摄入不足 >5 天的患者、营养状况正常但预计营养摄入不足 >10 天的患 者以及中重度 高 分 解 代 谢 的 患 者 [4]。营 养 支 持 治 疗 可 诱 导 及 维持 IBD 缓解,促进其黏膜的愈合,改善患者的自然病程。对 于儿童或青少年患者,EEN 为诱导 活 动 期 CD 缓 解 的 首 选 方
营养支持治疗实施前常规对 IBD 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有助于快速鉴别出现存或潜在营养风险因素的个体,而进一步 营养状态评定可早期鉴别及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最终在营养 支持治疗期间动态评估疗效,有助于营养支持治疗及时、有效、 个体化的实施。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支持过程中需预防及早期 发现相关并发症及风险的发生,治疗期间规范化操作并动态监 测。营养支持治疗建议由营养支持小组(NST)执行,对于病情 相对平稳但需长期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可在 NST 的指导下实 施家庭营养支持。
营养不良在 IBD 中的发病率高达 85 %[2],其中克罗恩病 (C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 率 高 于 溃 疡 性 结 肠 炎 (U C ),尤 其 是 活动期患者 [3 ]。进食 减 少、肠 道 吸 收 功 能 降 低、营 养 物 质 消 耗 增加以及治疗药物对代谢的影响共同促进 IBD 患者营养不良 的发生,最终表现 为 蛋 白 质 能 量 型 营 养 不 良,并 伴 有 微 量 元 素 及维生素的缺乏[4]。研究表明,IBD 患者维生素 K 缺乏程度与 CD 活动指数(CDAI)呈正相关[5]。营养不良有许多危害,包括 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 IBD 儿童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影 响手术切口及吻合口的愈合,增加术后并发生发生率及死亡率 等[6]。营养支持治疗在改善营养状态、避免营养不良带来的危 害的同时,具有诱导及维持 IBD 缓解,其促进黏膜的愈合,改善 患者自 然 病 程 的 作 用。我 们 的 研 究 还 表 明,单 一 肠 内 营 养 (EEN)还可改善活动期 CD 患者的生活质量(IBDQ)[7]。因此, 近代对营养与代谢支持的观念有所改变,由传统的肠内营养支 持转变为营养支持治疗。IBD 的营养支持治疗与药物治疗相辅 相成,后者通过控制病情改善营养状态,而前者能改善 IBD 患 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