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合集下载

绿道地规划设计标准

绿道地规划设计标准

word文档
标准?适用于XX省绿道的规划设计与建立实施,自10月30日起执行。

标准?将慢行系统分为都市型、郊野型、生态型三类。

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建立步行道、自行车道和综合慢行道。

都市型绿道从平安角度考虑,不宜设置综合慢行道;步行道单独设置时宽度不小于两米,与市政道路结合时不小于3米。

郊野型、生态型步行道设置均不小于1.2米。

郊野型综合慢行道不小于3米,生态型综合慢行道不小于两米。

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必须设置绿化保护带,生态型绿道每一侧的绿化保护带宽度不宜小于15米,郊野型不宜小于10米。

都市型绿道应设置绿化隔离带,新城绿化隔离带的宽度不宜小于3米,旧城不宜小于1.5米,旧城中心或改造难度较大的地区不宜小于1米。

标准?提出,绿道选线要尽可能表达XX省自然特色、历史人文景观等,并
尽量选取生态条件优越、方便群众的地段。

绿道与城市隧道、桥梁合并设置时,自行车道宽度不宜小于两米,效劳设施宜集中设置于驿站。

精品文档分享。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一、前言为了促进城市绿化、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整体形象,广东省制定了本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该规程旨在规范广东省内绿道建设的技术规范及操作标准,以确保绿道建设的质量和可持续性。

二、绿道的定义绿道是指以绿地、公园、河道、湖泊等为主体,配以步行、自行车、游憩等多功能道路系统,形成沿途自然风光和文化景观的线性公园。

绿道在城市中的作用主要是实现城市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三、绿道建设的设计原则1. 可持续性原则。

在绿道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可持续性,确保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2. 环境友好原则。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在绿道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损害,同时也要做好绿道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其长期使用。

3. 灵活多样原则。

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和使用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设计手法,创造出适合各个年龄层、各个群体的多样化绿道环境。

4. 自然与人工结合原则。

绿道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与人工的结合,既要保护和强化原有的自然景观,又要充分利用人工景观的建设手段,让绿道更健康、更美丽、更舒适。

四、绿道建设的技术要求1. 绿地规划和设计1.1 绿地规划要尽可能的最大化利用可用绿地,同时保留足够的生物多样性。

1.2 设计绿道时,需要考虑交通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流畅性。

1.3 考虑到气候、环境和地形的要求,绿道设计师应该按照绿道的使用需求制定设计方案。

2. 绿化和美化2.1 实施植物丰富的绿化,包括各种乔木、灌木、草坪和花卉等。

2.2 合理安排景观区域和景点,以丰富游客的体验。

2.3 清理周围环境,保证整个绿化区域的卫生和清洁。

3. 绿道建设的分类3.1 计划和开发类。

这种类型的绿道是在城市开发中建设的,可以减轻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3.2 自然景观类。

这种类型的绿道是在野外、公园和保护区中建设的,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旨在展示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城镇绿道工程是指在城市建设中,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城镇绿道建设、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明确城镇绿道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城镇绿道作为城市的重要绿化空间,应当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清晰的建设目标和定位,明确其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能够真正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其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设计要求。

在城镇绿道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合理确定绿道的线形、断面和功能布局,确保城镇绿道的设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绿化、休闲、交通等功能。

再次,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

在城镇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建设工艺标准进行施工,合理选择建设材料,确保城镇绿道的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

此外,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还应当规范城镇绿道的管理与维护。

城镇绿道建成后,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管理权限,制定科学的维护计划,确保城镇绿道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绿化状态和功能使用状态。

总的来说,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对于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规范城镇绿道的建设、设计、建设工艺和材料选用、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绿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态、文化和休闲功能,对城市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绿道建设应当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并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采取生态恢复措施,加强植被保护和更新,保持绿道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其次,绿道建设应当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健身和社交需求。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调研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意见,确保绿道的布局和功能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景观设计和设施配套,提供舒适、安全、便利的休闲空间和设施,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的休闲体验。

另外,绿道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发展需求,与城市的交通、环境、文化等其他规划相协调一致。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确保绿道的布局和功能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相适应。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与城市其他规划的衔接和配合,提高绿道的整体利用效益,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绿道建设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和运营的需求,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当充分考虑绿道的管理和运营问题,合理规划绿道的功能分区和使用管理,确保绿道的长期可持续运营。

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设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提高绿道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总之,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人民群众、城市规划和管理运营等多方面的需求,确保绿道的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为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支撑。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全国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是由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方面的要求组
成的。

1、绿道设计原则:綠道設計要以保存環境和自然基礎為目標,應以
合理設置植物、滿足市民走行休息及娛樂的功能為出發點,並考慮城市生
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

2、绿道道路标准:绿道道路要求宽度不少于三、六米,其中人行道
宽度要求不少于1.5米,且侧坡应做到穩定、牢固,最大坡度不超過10%,材料主要以碎石混凝土為主,抗滑性良好。

3、绿道灌木绿植标准:绿道灌木绿植以落叶植物为主,要求种类及
分布均匀,树形要保持完整性,繁殖力强,耐阴性强,无明显病虫害,树
木标高要求不少于4米。

4、绿道表面硬化設施标准:綠道表面硬化設施要採用耐久性能良好
的材料,其間距要符合地形特點,要求安全整潔、易於維護,繪制設計圖
樣要簡潔大方,色彩要規範耐看。

上海市绿道标准

上海市绿道标准

上海市绿道标准
为了建设美丽上海,推动城市生态化发展,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上海市制定了绿道标准,规范绿道建设。

以下是上海市绿道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绿道分类
绿道分为步行绿道、自行车绿道和混合绿道。

步行绿道宽度不少于3米,自行车绿道宽度不少于2.5米,混合绿道宽度不少于4.5米。

二、绿道设计
绿道应沿用自然地貌,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绿道设计应考虑到市民活动的需求,设置座椅、观景台等设施。

三、绿道建设
绿道建设应遵循节约用地原则,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绿地。

绿道建设中应采用环保材料,控制施工污染。

四、绿道维护
绿道的维护要求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保证绿道的清洁、安全和整洁。

五、绿道管理
绿道管理应与城市规划、生态保护等部门协调,落实责任分工,建立绿道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制度。

六、绿道评价
绿道应按照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绿化率、景观特色、交通便利等。

上海市绿道标准的推出将促进城市生态化建设,提高市民对城市绿化建设的关注度,加强绿道的管理和维护,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

绿道建设标准绿道是城市休闲、健身、交通和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色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绿道建设标准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绿道建设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城市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绿道的布局和连接,使其能够贯穿城市的主要区域,并与周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相衔接。

同时,绿道建设应当尊重和保护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其次,绿道的设计应当注重人性化和便利性。

在绿道的设计中,应当考虑到人们的休闲和健身需求,设置合适的休息点、健身设施和景观观赏点,为市民提供舒适的休闲空间。

同时,绿道的设计应当便于通行,包括步行、骑行和轮椅通行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另外,绿道的建设应当注重安全和环保。

在绿道的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绿道的使用安全。

同时,应当采用环保的材料和技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保护周边的生态系统。

此外,绿道的管理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绿道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的责任和权利,保障绿道的正常使用和维护。

同时,市民也应当自觉遵守相关的规定,爱护绿道环境,共同维护绿道的整洁和美观。

最后,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绿道建设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绿道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企业应当积极参与绿道建设,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绿道建设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社会各界应当关注绿道建设,积极参与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共同推动绿道建设标准的落实和完善。

总之,绿道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只有充分重视绿道建设,严格执行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才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健身和交通条件,促进城市的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希望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建设更多、更好的绿道,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城镇绿道是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和发展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休闲、健身、娱乐的绿色通道。

城镇绿道工程技术标准是制定在城镇绿道建设中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用来指导城镇绿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确保绿道的质量和功能能够得到保障,达到人们对绿道的需求。

一、城镇绿道工程规划标准1.绿道布局:根据城市的规模、形态和人口分布,合理布局绿道,保证绿道的完整性和连通性。

2.绿道长度:根据城市的绿地资源和人口密度,合理确定绿道的长度。

3.绿道宽度:考虑到绿道的功能和使用需求,确定不同部位的绿道宽度,包括行人通行区、自行车通行区、景观植被区等。

4.绿道景观设计:结合城市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绿道景观设计,打造绿色、生态、美观的绿道。

二、城镇绿道工程设计标准1.绿道路径:确定绿道的路径,考虑到人们出行和游憩的方便性和安全性。

2.绿道道路结构:根据绿道的功能,设计绿道的道路结构,包括道路宽度、路面材料、排水系统等。

3.绿道照明设计:根据绿道的使用时间和安全需求,设计绿道的照明系统,确保夜间照明效果和安全性。

4.绿道设施设计:设计和设置合理的绿道设施,包括坐凳、垃圾桶、公共厕所等。

三、城镇绿道工程建设标准1.土质改良:在绿道建设前,对土壤进行改良,提高土壤结构和栽植条件。

2.植物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生态条件的植物进行绿道植被的选植,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景观效果。

3.绿道路域施工:合理施工绿道的路基、路面和路肩,确保绿道的平整度和使用安全。

4.绿道设施安装:在绿道建设后,及时安装设施,保证绿道设施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四、城镇绿道工程管理标准1.绿道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绿道管理机构,负责绿道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合作。

2.绿道巡查与维护:定期进行绿道巡查和维护,保证绿道设施的正常使用和景观的整洁。

3.绿道安全管理:制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绿道的安全维护,如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夜间照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市绿道选线示意图,通过 绿道建设连接重要的生态保护 区及生态通廊。
误区三
只建车道,不管配套
为方便珠三角城乡居民及外来游客能够便捷、有效、安全 的使用绿道网资源 ,结合绿道需建设相关配套设施,以 提供休憩、指示、停车、换乘、卫生、安全等服务 。否 则绿道将无法正常使用。
只有车道,无相关配套设施
×
误区四
过于人工化,不生态
原土路面
彩色沥青路面
如图所示:可以利用现有土路的尽量不重新铺设等级较高的硬质路面。
绿道案例(美国金门国家游憩区)
新加坡的乌敏岛生态绿道
新加坡的乌敏岛生态绿道
(三)、几个焦点
1、绿道建多宽?
• ■绿廊 • 通过绿道建设专项规划确定。从生态、城镇发展 等方面论证;落实上层次规划、总体规划相关要 求。 • 与水利、环保等部门专项规划协调。如水利河堤 退缩与建设要求。 • 没有具体规定的:绿化缓冲区宽度控制
2、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的 规划建设工作,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规划建设可 参照本规定执行。
(三)总体要求
• 3.0.1(上层 次规划要求) • 绿道建设应落 实《珠三角绿 道网总体规划 纲要》 (2009-2020) 的要求,并与 城乡规划、土 地利用总体规 划、交通规划 等相关规划充 分衔接。
4号绿道:广珠生 态休闲绿道
2号绿道:东岸山 海休闲绿道 3号绿道:珠三角 文化休闲绿道 1号绿道:西岸山 海休闲绿道
广州绿道网建设规划方案
• 区域绿道:深化落实《纲要》 的1至4号区域绿道,使选线更 加合理。 • 城市绿道:结合广州实际,与 区域绿道衔接,起到补充与完 善的作用。
方案
广东绿道 GD GREENWAY
• 分级目的:划分事权, 省级、市级、区县 (社区) • 近期重点是区域绿道 建设 • 通过区域绿道带动城 市绿道和社区绿道建 设、通过珠三角带动 广东绿道建设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对广州市的指引
确定6条区 域绿道,与 广州相关的 有4条,广 州范围内主 线长度340 公里。
佛山 东莞
中山
4
绿道的分类
•不同分类建设标准存在一定差异:廊道控 制\慢行道\配套设施等方面
■ 生态型绿道: 生态型绿道指主要位于乡村地区,以保护城市生态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欣赏自然景致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 郊野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指主要位于城郊地区,以加强城乡生态 联系、满足城市居民郊野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 都市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指主要分布在城区,以改善人居环境、 方便城市居民进行户外活动为主要目的的绿道。
(一)制订基准技术规定的目的
1、明确基本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 2、规范建设行为,保障建设质量和建设效果 3、确保区域绿道(省立)使用安全
注:基准规定仅为珠三角绿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各地应根据实际不 断深化绿道建设内容,充分发挥绿道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应。
(二)编制依据与适用范围
1、编制依据
• 《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 《珠三角区域绿道(省立)规划设计技术指引(试 行) 》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省委十 届六次全会的讲话 • 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定。(公园、道路、桥梁、图 形符号、无障碍设计等方面的规范)
区域绿道
• • 总长度396km 1号区域绿道:佛山—沙面—珠江前后 航道—大学城—莲花山—亚运村—黄山 鲁—南沙湿地—中山,长度161km • 2号区域绿道: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 流溪河—帽峰山—天鹿湖—东江—东莞, 长度169km • 3号区域绿道:佛山—滴水岩、大夫 山—长隆—余荫山房—莲花山—东莞, 长度36km • 4号区域绿道:芙蓉嶂水库—新街河— 巴江河—沙面—滴水岩、大夫山—佛山 顺德,长度30km
• 3.0.2(建设原则) • 绿道建设应满足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 化的原则,充分体现地方自然和人文特色。
• 3.0.3 (绿廊 系统)
• 绿道建设应 划定绿廊控 制线,并与 绿道工程项 目同时规划、 同时实施、 同时验收。
• 3.0.4(慢行系统) • 绿道慢行系统应 尽量避开生态敏 感区,串联城乡 聚居区、重要的 自然和人文景观, 充分利用现有设 施,确保城际衔 接点的畅通。
类型 宽度(m) 郊野型 ≥100 生态型 ≥200
国外沿河绿道绿化缓冲区宽度控制多在100-200m
国外沿河绿道绿化缓冲区宽度控制多在100-200m
• ■慢行道 • 考虑人流量、类型、区位,依据道路设计规 范综合确定。 • 最低要求: 步行道:生态、郊野型1米,都市型2米 自行车道:单车道1.5米,双车道2.5米 综合慢行道:生态型2米,郊野型3米,都市型 6米
(二)、几个误区
误区一
绿道=自行车道 ——长距离借道城市道路和公路的非机动车道
×
如图所示,长距离 借用某条城市主干 道的非机动车作为 绿道是不符可绿道 建设要求的。
误区二
只建车道,不划廊道
有些城市将绿道简单理解成为 单车道,其实绿道除了为人们 提供更多贴近自然的活动场所 外,还有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 功能是生态功能。我们希望通 过绿道建设将珠三角地区具有 关键作用的生态过渡带、节点 和廊道保护起来,为都市地区 提供通风廊道,缓解热岛效应。
管理设施
管理中心 游客服务中心 售卖点
商业服务设施 游憩设施 科普教育设施
类型 间距(km)
生态型 一级驿站 20-30 二级驿站 10-15 一级驿站 15-20
郊野型 二级驿站 8-10
类别 停车设施
项目 公共停车场 出租车停靠点 公交站点
生态型 一级驿站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级驿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绿道规划建设专题讲座
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规划设计一所 方正兴
二〇一〇年八月五日
绿道:从策划到实施
■ 2009.8向省政府提交《关于借 鉴国外经验率先建设珠三角绿道 网的建议》报告 ■ 2009.11制作《绿道》专题片, 向省、市两级政府进行绿道建设 的宣传 ■ 2010年1月,在广东省委十届 六次全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正 式将绿道建设纳入到今后三年珠 三角各市的城市建设计划中。
3 绿道分级 按照等级划分,绿道可分为区域绿道、 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 (1)区域绿道是指连接城市与城市,对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支撑体系建设 具有重要影响的绿道。 (2)城市绿道是指连接城市重要功能组 团,对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的绿道。 (3)社区绿道是指连接社区公园、小游 园和街头绿地,主要为附近社区居民服 务的绿道。
生态型绿道
郊野型绿道
都市型绿道
• 5
其它相关概念
• 2.0.8 绿化缓冲区 • 绿化缓冲区是绿道的生态基底,主要由一定宽度的地带性植物群落、 水体、土壤等构成,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 2.0.9 绿化隔离带 • 绿化隔离带是慢行道与外围车行区域、周边建筑之间的安全防护绿 带。
• 2.0.10 综合慢行道 • 综合慢行道是指以自行车道为主体,兼具步行或 无障碍慢行功能的混行道。 • 2.0.11 驿站 • 驿站是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补给、换乘的场所, 为绿道配套设施的集中设置区。根据驿站的规模 和服务范围分为两级: • 一级驿站是《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确定的“区域级服务区”,主要承担绿道管理、 综合服务、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的管理 和服务中心。 • 二级驿站是绿道沿线城市级服务区,主要承担售 卖、租赁、休憩和交通换乘等方面功能,是绿道 服务次中心。
主要内容
一、绿道基本概念
(一) 、基本概念 (二) 、几个误区 (三) 、几个焦点
二、区域绿道建设基准技术规定
(一) 、制订目的 (二) 、制订依据 (三) 、总体要求 (四) 、建设基本要素 (五) 、建设标准
三、小结
一、绿道基本概念与认识
(一) 、基本概念 (二) 、几点认识 (三) 、几个误区 (四) 、几个焦点
• 3.0.6(配套设施) • 绿道主要配套设施应采用驿站方式布局。驿站建设应优先 利用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 一级驿站应依托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或绿道 沿线城镇及较大型村庄的服务设施进行建设;二级驿站应 依托绿道沿线村庄、公园服务设施进行建设。 • 生态型、郊野型绿道在现状无可利用设施进行改造利用的 情况下,新建驿站应符合表3.0-1的规定。
3号区域绿道 1号区域绿道
佛山
2号区域绿道
4号区域绿道
东莞
广州市绿道网规划图
中山
广州市绿道网 建设规划方案
5 城市绿道
• • • • • • • • • • • • • • • • • • • 共18条,长度360km。 增城市城市绿道 海鸥岛城市绿道 白坭河城市绿道 长洲岛城市绿道 龙头山城市绿道 大沙河城市绿道 环大坦沙城市绿道 浣花路城市绿道 萝岗区城市绿道 东濠涌城市绿道 新城市中轴线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南城市绿道 珠江前航道西城市绿道 花地河城市绿道 海珠涌城市绿道 沙河涌城市绿道 猎德涌城市绿道
汪洋书记提出:绿道建设要求
“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全部到位, 三年成熟完善”,并将绿道建设考评
结果纳入各市创建宜居城乡工作绩效考 核的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珠三角区域绿道建 设,3月初广东省建设厅委托广州市城市规 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珠三角区域绿道 (省立)建设基准技术规定》,目前已完 成正式成果,现将主要内容给大家介绍一 下。
(一)基本概念
(一)绿道基本概念
1 绿道的概念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 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 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 史古迹和城乡居民聚居区等。 2 绿道的构成:1、绿;2、道;3、配套 绿道主要由人行步道、自行车道等非机动车游径 和停车场、游船码头、租车店、休息站、旅游商店、 特色小食店等游憩配套设施及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 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