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反思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共3篇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及教学反思引言:《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阅读题。
它以顺流而下的一滴水为主线,辅以文学描写和多种手段与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云南的美丽。
此次教学,我在设计教学理念上立足于学生感性理解,注重方法的引导,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生活,感悟自我。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风景和地理特点。
2.能够根据文中所提供的提示词语的线索,准确而熟练地理解文中语言,把握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3.通过分组合作,发掘细节、品味语言,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爱护水资源、珍惜生态环境的意识,关注生态环保问题。
二、教学重点:通过这次课文的学习,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的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中的描写词语,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情感思想的训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理解文中情感并马上表达出来,从而明确文意。
三是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资料、互相督促提高,达到共同探讨目标的效果。
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读音技能训练: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不熟悉的词语或语法用法,并能够在朗读中运用这样的词语和句子结构。
不仅如此,还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情感并创造性地表达。
例如:山路崎岖(qi)的地方容易打滑,路面上有的红色石头,这样就可以清晰表达这段景色特色之处,并指出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特色。
2.通过多元化的阅读,发扬合作探讨的意识:针对学生的固有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利用多种途径来探究文本。
同时,教师发挥组织效率,快速带领学生将所得到的信息在小组中共同分享。
例如:说说你的体验感受?在这里展示出来的是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情感,大多数学生会感受到文中托付和期待,也会感受到作者对美的追求。
此时,教师可以启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诠释,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升华所带来的魅力。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后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后反思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静美的像一片散淡的云朵,致的像一幅写意的丹青。
独特的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他就是丽江。
没有去过的人,听到这个名字便心向往之,去过的人更是流连忘返。
这位少数民族作家阿来借用一滴水的视角,对丽江人文风景以及民风民俗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丽江生活的惬意、恬淡。
自然景色的美丽、民风的淳朴、文化的厚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像一幅美好的画卷,徐徐在人们眼前铺展开来。
初读课文便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感受。
于是我便选定了这篇文章作为本次公开课的题目。
我给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是:第一,了解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一滴水的三生三世。
第二,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景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第三,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三生三世情系四方”这是一篇散文游记,我利用三生三世这滴水的游踪,及梳理了文章脉络也创造了一个非常唯美的意境。
这滴水自玉龙雪山流下,一路向南流过美丽的丽江坝,看见初现的丽江城,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最终在昏睡百年之后再次醒来,来到现代的四方街。
四方街是一个声名远播、历史悠久的地方。
也是这滴水心心念念一直心向往之的地方。
然后设置问题“这滴水在四方街“的所见所感。
通过品读、悟读跟随着四方街这滴水,登上水车,远眺古城的全貌;跨入小店,领略东巴文字的魅力;投身民居,全是百姓生活的恬淡;穿城而过,欣赏古城五彩斑斓的夜和旷野宁静澄澈的美。
最后用一个“美“字来概括,对丽江四方街的整体感受,总结出四方街的文化美、人情美以及风景美。
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几个核心素养,尤其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的培养,我设置以东巴象形文字“水”的写法作为突破口。
让学生理解这个象形文字的象形文字水的这样一个来源,也同时理解了丽江古城与水的紧密。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其次,学习内容,给学生明确的知识范式,使这些
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游记的基础。
教学策略选
再次,在以后的游记学习中运用这些要素来驾驭课
择与设计 文的学习,增强学习效率,使学生逐步达到自能学习的
目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检验、加强关于游记学习方式
的记忆与理解,不断强化这些内容,发挥指导课文学习
的作用。
(三)驻足景观——一滴水看丽江
加强知识指导的系统性。 3.要在知识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
高能力。
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
学生学习能 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
力分析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
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
效率,学习本文,注重阅读。
首先是结合课文内容学习这些游记的要素,在教学
过程中突出这些内容,形成明确的概念。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一滴水经过丽江》
称
《一滴水经过丽江》的作者是藏族作家阿来,茅盾
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是一篇游记。学习是掌握
教材分析 游记特点。教学重点:通过语言品析,感悟丽江的文化
底蕴。教学难点:丽江的文化底蕴及以“物”为叙述角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精品教学教案及反思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
2.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学习相关写作方法。
3.感受丽江的美丽、淳朴、厚重、和谐,提升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说到丽江我们都不陌生,丽江是旅游胜地,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居于青藏高原南端,境内地形地貌多样,含高原雪山、河谷、深峡、草甸、平坝相结合的地貌特征及自然景观资源,风景如画。
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阿来,去畅游丽江,领略丽江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感知文章内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明确:“一滴水”的游踪。
3.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明确: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目标导学二:跟随水滴,感受景美人美历史文化名城丽江之所以充满魅力,是因为丽江的美。
丽江的美,美在自然风光,也美在古城独特的建筑,更美在淳朴的风土人情。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明确:高处远景: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山下: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牧牛羊的草甸上;潭水映照雪山。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喧腾奔流的金沙江。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
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
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1536字。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与反思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柳宗元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1课时布置学生完成《状元大课堂》第20课预习卡。
一、导入新课,归纳要求这里有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历史悠久的古城。
对,这里就是丽江。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去感受丽江的魅力。
(板书文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简介”栏目)2.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3.理清行文线索结合课后“阅读提示”自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或地点转换的词句,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
预设时间推移:有一天—又过去了好几百年—太阳出来了—黄昏时—黎明时分线索:从古到今,从白天到夜晚到次日黎明的时间顺序。
地点转换:玉龙雪山—丽江坝—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金沙江—大海线索:由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和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4.概括见闻感受作者按照时空顺序,讲述了水滴经过丽江的历程。
一路上,水滴有哪些见闻感受?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课后“阅读提示”和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预设见闻:玉龙雪山:山顶的雪花、冰川,山下的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特殊的地理环境)。
丽江坝:美丽的山林风光,明代四方街的建成史和成名史(优美的风光、悠久的历史)。
落水洞:很深的黑暗,曲折的水道,安静的深潭。
黑龙潭:现在游人丛集、名声远播的盛景,远望晶莹夺目的玉龙雪山(优美的自然风光)。
四方街:乘水车一览古城全貌(古城与自然融为一体)。
店铺里的手工艺、音乐、东巴文字的字画(深厚的传统文化)。
民居建筑的形制,种植花卉的传统,主人与游客之间的谈话(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人悠闲安然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最近,我看了非常优秀的一部纪录片《一滴水经过丽江》,这部纪录片深深震撼了我,也让我对教育产生了一些反思。
这部纪录片告诉我们,花费几千元的旅游,可能对当地人家庭的存亡造成巨大影响。
电影让我思考了很多,也引出了几个问题,我希望分享我在看《一滴水经过丽江》后的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要明确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引发的环境问题,这已经到了一个严重的地步。
无数个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许多动植物种类正在失去。
气候变化也会导致一系列的自然灾害。
自然破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类的控制——开发者通过科技的手段大规模破坏森林、山区、湖泊和河流,在建造城市、工厂、道路和大坝方面使出浑身解数,带来了大量环境问题和灾害。
然而,这种破坏不仅仅是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面对的事实。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想让环境得到保护,就必须有对环境的保护计划,从系统上考虑环境能力。
第二,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也思考了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有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在我们生活中根深蒂固的,并不是仅仅通过道德教育,即使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孩子更要从实际经验中加深自己的认识。
他们需要在野外活动、住宿旅行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积累经验。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教育在未来几年内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哪些必须依据环保举措才能达到。
我们必须给孩子创造展示环境和环保的经验,因为这种重要的值观不仅能对孩子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参与环保行动。
第三,我们必须对那些破坏自然环境的人进行惩罚,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为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在电影《一滴水经过丽江》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追求生活的人们从事着一些违法、不合理的行为,他们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莫大的影响。
我们必须仔细思考如何惩罚这些违法者,即使他们没有被发现,也应该采取断航、撤销业务资质的措施,以减少对我们家园的破坏。
我们必须拒绝购买一些违法的商品,不断利用我们的知识、技能和科技,寻找新的方法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多篇

《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多篇《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后反思1教学目标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3.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它的魅力所在。
(重点)4.体会作者化身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聚的地方。
作者阿来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这座古城,更增添了一份新奇的美感。
今天就让我们来赏读这篇佳作。
二.作者简介三.关于丽江四.整体感知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1.文章标题有什么意义?一滴水实际上是指作者自己。
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历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2.文章标题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成水车转轮慢慢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来安排的。
3.再读课文,画出文中重点词句,搞清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丽江哪些景观?作者介绍了丽江的四方街。
五.课文精读1.文章的这一滴水在形体上有什么变化?开始是玉龙雪山上的一片雪,又化成冰成为冰川的一部分,然后融化成一滴水。
作者开始交代一滴水的来源,实际上是介绍丽江源头及地理位置------玉龙雪山2.这一滴水到丽江经历了哪些曲折?先是玉龙雪山顶上的形体的演变,再是奔入丽江却跌入水洞中,经历漫长黑暗与等待才冒出来,后又经历水车上的眺望和玉河中的徘徊,最终来到丽江,穿行于最美丽的四方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滴水经过丽江》反思
教后反思
教学本课后,再联系前面几课类似的游记散文教学,我有了如下一点心得和反思:
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但仅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远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将一个孩子的知识转化为智慧,推动他们去体验人生去关注了解社会,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情感。
老师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握他们的主体情绪,通过点拨和引导,创设情境,才能让他们的心动起来,让他们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创造性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并达到发展。
在对真善美的领悟中化解思维疙瘩,解除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