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教案7
化学教案(范本)

化学教案(范本)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
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
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简介这是一份针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全册的教案,教案针对2023年新版教材编写。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教学目标- 掌握化学基础概念,如元素、化合物等。
- 理解和运用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 能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培养实验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内容包含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认识化学- 研究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2.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 掌握物质的变化过程和能量变化规律3. 第三单元: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掌握物质的测定方法和用途- 研究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方法4. 第四单元:空气中的气体-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 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 研究气体的净化与利用5. 第五单元:常见酸、碱、盐的认识- 研究酸、碱、盐的定义和特性-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和产生盐的方法- 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和应用6. 第六单元:金属和非金属-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和性质- 掌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常见实验现象- 研究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利用教学活动安排每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安排应包括以下方面:1. 导入活动:引起学生兴趣,激发研究动机。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点。
3.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培养实验能力。
4. 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思维发散。
5. 练和检测:提供练和应用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6. 总结和复:帮助学生总结研究内容,进行复巩固。
教学评估为了确保学生的研究效果,建议在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一次教学评估,评估方式可以包括小测验、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形式。
参考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023新版)- 相关化学实验教材和参考书籍- 电子资源:化学研究网站、视频教程等注: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化学教案(通用6篇)

化学教案(通用6篇)第一篇,化学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等。
2. 教学内容:物质的概念,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单位,是由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元素的概念,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新的化学性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和图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概念,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些概念。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存在,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物质、元素和化合物的理解。
第二篇,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等。
2. 教学内容:化学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反应类型的概念,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反应类型和编写化学方程式。
4.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类型,能够编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5. 教学过程,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然后进行概念的引导和解释。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练习,让学生巩固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第三篇,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
1. 目标,让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类型,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等。
2. 教学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或转移电子而形成的连接。
离子键的概念,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的概念,共价键是由原子之间共享电子而形成的化学键。
普通化学实验教案

普通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名称:测定硫酸铜溶液的浓度二、实验目的:1.了解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掌握使用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实验技能;3.掌握实验中所使用的操作仪器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滴定管、容量瓶、滴管、分液漏斗、量筒、电子天平等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钾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淀粉溶液等四、实验原理:硫酸铜溶液可以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沉淀,反应可以表示为CuSO4+K2SO4→CuSO4·K2SO4、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关键是控制反应进行完全,然后利用滴定法将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钾溶液进行反应,根据摩尔反应的特性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1.用10mL容量管取一定体积的硫酸铜溶液,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
2.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并摇匀。
3.用亚硫酸钠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在滴定过程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当溶液变为深蓝色时停止滴定。
5.记录滴定过程中耗用的亚硫酸钠溶液体积,并计算出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要熟悉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注意安全操作;2.滴定时滴加的速度要慢,尤其在溶液接近完全反应时;3.滴定过程中要注意混合和搅拌,使得反应均匀进行;4.滴定过程中要同时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淀粉溶液的作用。
七、实验结果与计算:1.记录硫酸铜溶液与硫酸钾溶液的滴定体积数据;2.根据滴定实验中所用的反应方程式,计算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八、实验拓展:1.测定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观察浓度对滴定结果的影响;2.探究溶液中其他元素对滴定结果的影响;3.探究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可行性。
九、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实验技能,并了解了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实验中,我注意了安全操作,正确使用了实验仪器,并按照实验步骤完成了滴定实验。
通过实验结果与计算,我得出了硫酸铜溶液的浓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7.doc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材分析: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解释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料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
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形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注意通过活动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
教学思路:本单元每一课题内容呈现方式上几乎都主张实验、活动与探究等教学清静的创设和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习时要联系实际,积极参与实验、讨论]调查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本单元设计了4个演示实验、4个探究活动、8处讨论及3处喙查研究, 涵盖了本单元的每一课题,这写轰动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对培养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方法、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考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
所站分值有不断增大的趋势,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程度;(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
由管本单元的试题,只要明确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并结合运用获取的有效性,就能比较顺利地加以解决。
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1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1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方法;%1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作用;%1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优秀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的7篇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化学教案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化学教学教案篇一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内容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通过化肥有效成分计算的练习,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通过探究虚假坑农化肥广告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化学式的'计算难点:对相对分子质量的理解、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关键:化学式、化学式的意义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分子的质量总和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 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定义)→ 通过例题总结计算元素质量比、元素质量分数一般思路、方法、格式等→ 练习。
教学宜采取总结、概括,以练为主的方式,通过例题,总结计算方法、规律,通过练习加深理解、得以巩固。
这是本节的第二课时,需要复习前一课时有关内容,特别是化学式的意义。
新课可采取问题导入法,学生思考并讨论: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的质量与原子质量有什么关系?原子的质量通常用什么来表示。
分子也很小,如何表示分子的质量?由学生在相对原子质量的基础上,提出用相对分子质量衡量分子的质量,并说明计算方法,教师加以规范,形成相对分子质量概念,总结出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进行练习。
有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基础,后两种类型计算不难学习。
教师引导,通过例题总结方法、规律,进行训练。
教材p111的探究活动,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训练,是一个局部的探究活动,属于资料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建议补充给商品标签,进行有关计算的练习。
化学教学设计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知道盐类水解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小组研究探索式,辅以多媒体动画演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提前做导学案,小组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探索、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初中化学第七章教案

初中化学第七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别。
2. 理解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了解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4. 掌握金属与非金属的共存关系和合金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性及区别。
2.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3.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三、教学准备1. 教科书及教学课件。
2. 实验设备与试剂。
3. 综合性学习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金属和非金属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区别,并引出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2. 学习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介绍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并给出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学习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介绍非金属的性质,如不导电、易破碎等,并给出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4. 讨论金属与非金属的共存关系和合金的概念:让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情况,并引入合金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合金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5. 实验:设计简单的实验,例如测试金属和非金属的导电性差异,加深学生对金属与非金属性质的理解。
6.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对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7. 教学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金属与非金属的不同特性及用途。
五、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特性和用途。
2. 思考金属与非金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撰写一篇小结。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对金属与非金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能够分辨它们的特性和用途,并且能够进一步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共存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教案(篇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一、教材分析:可采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化学方程式与热化学方程式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理解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为什么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H的“+”与“-”以及为什么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视对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培养以及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技能的训练,注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规范化。
二、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2、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四、学情分析:热化学方程式是学习热化学的重要工具,教材从化学方程式只能表明反应物分子转化为生成物分子时原子重新组合的情况,而不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这个局限入手,说明介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定义,重点介绍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化学方程式与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化学键知识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五、教学方法: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是教学具有针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
不锈钢汤匙:铁质,含铬和镍食盐:氯化钠(NaCl),电解质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血红蛋白分子由四个肽链组成,每个肽链包含
个氨基酸残基和一个血红素(铁卟啉)单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对我个人命运的一个极大讽刺是,医生开始让我服用硝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 第七章(2008)]|tÇ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根据Hess 定律:“如果反应涉及多个步骤,那么总反应的步骤焓变的加和。
”
Δf H = S + I + ½BDE -库仑定律:
为每一层中离子的个数。
其中A 为Madelung 常数,与晶体结构有关。
价性),得到:
: Avogadro 常数A: Madelung 常数原子的电子构型因子
普通化学/ 第七章
理论的局限:
Lewis共价键理论并未说明化学键的本质。
Lewis规则来自于对主族元素化合物的观察,因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Gilbert Newton Lewis
1875-1946
美国化学家和教育家
朗格缪尔
Irving Langmuir, 1881-1957
总价电子数减去成键电子数为孤对电子数,共
的附近标出两对孤对电子。
Lewis结构图。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吉莱斯皮
Ronald J. Gillespie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海特勒
Walter Heitler, 1904-1981伦敦
Fritz London, 1900-1954
鲍林
Linus Pauling
美国化学家
现代化学键理论奠基人
获1954年Nobel化学奖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索末菲
Arnold Sommerfeld, 1868-1951
Ψ= ψA(1)ψB(2)+ ψA(2)ψB(1)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Pauling引入了第二个修正:共振论。
以苯分子为例,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中没有单电子,所以也就没有顺磁性。
因此价键理论在解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穆里根,Mr. Molecule
Robert Sanderson Mulliken ,1896-1986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波普尔
John Pople, 1925-2004.3.15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σ2px
π2py , π2p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O 2分子中O=O 键级为2。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73异核双原子分子MO 能级图
HF
对于异核双原子分子,两个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差增大,原子轨道之间的偶合减弱,从而使得形成MO 具有较多的某一个原子轨道的性质。
注意:电负性强的原子对成键轨道贡献较多。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s
2p
sp 2杂化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形成离域π键的条件
1原子共面,每个原子提供一个方向相同的2s 2p sp 2杂化
F 的p 普通化学2s 2p sp 2杂化
2s
2p
sp 2杂化
:
π34
1电子离域有利于能量下降;
2电子离域导致光谱吸收进入可见光区。
3s3p sp3d杂化苯分子的离域分子轨道
3s3p sp2杂化
普通化学/ 第七章
μ= 0μ≠0μ= 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间二甲苯μ= 1.335×10-30C·m
对二甲苯μ= 0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Page 88
电子海洋模型
电子海洋模型电子自由流动于原子实(包含核与内层电子)所形成的金属晶格中。
能带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在固体体系中的推广。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金属
绝缘体半导体
极性分子(HCl)与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之间(HCl):
* 无论极性分子还是非极性分子,色散力都在分子
间作用力中占主要成分
非极性分子之间(Br):色散力
其中,ε为阱深参数,σ为碰撞直径参数,
HF分子间氢键
水杨醛分子内氢键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有氢键的物质,粘度大,表面张力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氢键对沸点的影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水杨酸
HF 六聚体环形氢键
冰的结构
冰中的基本结构:水六元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蛋白质分子的构象是蛋白质生物功能的基础,α-螺旋
β-折叠
与蛋白质相似,核酸也利用氢键形成特征的双螺旋结构。
G-C 之间有3个氢键,T-A 之间有2个氢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Dan Shechtman
以色列Technion 材料工程系材料科学家
Al-Pd-Mn 合金衍射图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正五边形无法铺满平面……
]|tÇz 彭罗斯爵士Roger Penrose, 1931 -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红线所围为结构基元,绿球位置为点阵点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17
布拉维
Auguste Bravais, 1811-1863
法国天文学家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Page 119三种立方晶胞
bcc
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1/2
棱心为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空间利用率
简单立方堆积的空间利用率较低。
晶体结构部分经常要计算体积、半径等,因
此要求学生对立方体、正四面体等的计算比较熟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六方密堆积
面心立方密堆积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28
等径圆球密堆积结构
六方密堆积(hcp)
面心立方密堆积(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tÇz U|tÇ
Page 129面心立方密堆积(fcc)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粗实线所围六面体是一个六方晶胞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Page 132
氯化铯结构(CsCl )
负离子按简单立方堆积,正离子填入立方体空隙中
正负离子配位数8:8正负离子个数1:1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离子个数比4:4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 2+ 2A
B C
Page 143
金刚石结构
金刚石结构:
面心立方晶胞,其中半数四面
体空隙被占据。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Schottky缺陷
Frenkel缺陷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 U|tÇ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普通化学/ 第七章(2008)]|tÇ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