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通用9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的教学反思篇1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在合作学习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

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

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

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习的需要。

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

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5篇)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是一则童话故事,通过对话绽开情节、推动故事的进展,详细、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的高傲和陶罐的虚心形象跃然纸上。

通过教学这篇课文,我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外,还要让学生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文内容简洁易懂,生动好玩,教学中我让学生依据学习方法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比方: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耻辱,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高傲无理。

通过“不敢,铁罐兄弟。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谐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学生自读后,我检查学生自读的状况。

依据学习方法提示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沟通的方式进展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局部,反复读,依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详细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比方:铁罐高傲、蛮横无礼;陶罐的虚心、友善、宽容。

从而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语文下册《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2我在教学中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要想真正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当中去,教师的语言和引导的话语当然非常重要,但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特别重要的,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什么设计什么样的教学路子。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了大致的了解,接着,我没有进展细致的分析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人物的感受,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内心活动,我作为记者采访学生。

最终进展分角色朗读课文。

这样,就会把学生引入了当时的情境,在情感上才会引起共鸣。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留意强化学生的感受,淡化对课文分析,效果很好。

由此,我还熟悉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需通过教师的教学,让学生能观察课文中描写的形象。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8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8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优秀8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篇一《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

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

通过“不敢,铁罐兄弟。

”“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

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

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

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

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3、练习归纳段意。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CAI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

1、今天,陈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朋友,瞧,它们是谁呢(老师贴,老师相机板书陶罐和铁罐。

)你们可别小看这两只罐子,他们还会说话呢听,它们在说些什么呢2、学生表演。

铁罐:你敢碰我吗(铁罐两手叉腰,准备碰陶罐)陶罐:不敢。

(陶罐一边摇手,一边后退)3、(老师分开陶罐和铁罐)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谁来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件什么样的事3、学生发言。

4、师小结。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

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5、谁来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奚落: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铁罐凭什么来奚落陶罐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认真读1—9自然段,分别把铁罐和陶罐说的话画记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铁罐对陶罐说了些哪些话(CAI相机出示句子)3、从铁罐讲的这些话来看,可以知道铁罐性格为人怎么样(铁罐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等)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他是怎么回答铁罐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来看,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为人呢(陶罐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自卑)6、是呀,陶罐和铁罐的态度和性格截然不同。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与反思第【1】篇〗《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第五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为了充分体现出教学主体性,优化课堂结构,我设计并尝试了以下教学:【教学目标】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

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大纲》明确要求从一年级起,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因此,我实施了分布教学法: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因此,我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⑴学生边看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⑵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⑶全班进行交流不同点之一: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
视自己的短处。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神态和动作,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故事的寓意。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引导学生学会取长补短。

5.书写指导
(1)观察“骄、傲”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陶罐和铁罐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分析性格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更加深入地体会。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如何取长补短的计划。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8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8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精选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陶罐和铁罐》是学生喜欢的有趣的童话故事。

讲的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氧化。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住对话、注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故事中的陶罐和铁罐个性鲜明,铁罐傲慢无理,说话咄咄逼人,而陶罐谦虚容忍,态度温和友好,这从他们彼此的对话中显而易见。

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以感悟人物性格为主线,以分析朗读为主。

我首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在指导朗读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画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

通过品读、比较、分析,学生自己就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学生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后,我便让出讲台给学生表演。

学生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还加上了自己的动作,夸张的表情等。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老师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5篇《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朗读中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3、理解人各有长处和短处,不要将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做比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理解人各有长处与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生齐:陶罐和铁罐2、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指名说(因为陶罐谦虚,而铁罐很傲慢。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你从那一句话里看出铁罐很傲慢?去文中找找出示句子: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A、指名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B、理解“奚落”:找近义词。

体会铁罐的傲慢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课文有非常形象的描写。

请大家找一找铁罐的话,读一读。

2、生自渎后交流: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A、你从哪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傲慢)B、怎样读才能读出傲慢的语气呢?谁来读读说说?师评:你说的真有道理,这样读的确可以读出那种傲慢的语气。

C、其实一个句子有很多读法,请你再仔细读读,看看有没有别的读法呢?师生讨论各种不同的读法。

D、师:大家真会读书,能用那么多不同的方法读这句话。

同桌互读。

②“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这里有个词我不懂了,什么叫做轻蔑?B、轻蔑是怎样的神态?表演。

C、多人试读。

③ “住嘴!”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A、从哪几个词看出铁罐在奚落陶罐?B、理解“恼怒”“相提并论”。

C、谁能用朗读来表现铁罐的心情?D、小组读。

④“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 “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团结小学李玉梅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懂得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拿自己的长处奚落别人的短处,看问题要全面。

并初步体会同学间相处应该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遇到无事生非的人也应该尽量克制自己的言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和不软弱。

难点:理解“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一、导入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罐,一只是铁罐,谁还记得这两只罐子有些什么特点呢?指名说。

(易碎,坚硬)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7课,陶罐和铁罐(板题齐读)。

二,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107页,小声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说。

师小结。

三、精读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理解课文。

1、师:同学们刚才提到一个词“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生:嘲笑,讽刺,挖苦……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直接的理解,还给“奚落”找了很多近义词。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理解词语的新方法,联系上下文,想学吗?我们就以“奚落”为例!
师:老师看到同学们的书上已经出现道道横线,相信你们已经找到了相关句子。

2,小声读一读2--9段。

(1.)看看铁罐是怎样一次次奚落陶罐的陶罐是怎样应对的?。

(2)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汇报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指名读第一句。

师:听了他读,你体会到什么?
生:很骄傲,很傲慢。

板书:傲慢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指名读)
师:明知道陶罐不敢碰他,却抓住它的弱点进行发问,目的是?生:嘲笑铁罐。

师:那现在谁来说说你现在对奚落的理解是什么?
生:看不起别人,说别人的缺点。

师:而且是用难听的话说别人的缺点,目的是?
生:是为了让别人难堪。

师: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的?
指名读第二句。

师:陶罐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称铁罐为兄弟,这又说明了什么?生:陶罐谦虚,友好。

谁:谁来谦虚的读一读陶罐的话?(指名读)评价。

同桌分角色练习。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这时铁罐的态度又如何呢?生:轻蔑,更看不起陶罐了。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来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师:陶罐真的像铁罐说的那样懦弱吗?从哪看出来?
生:不懦弱,从“争辩”这个词看出的。

师:能不能把“争辩” 换成“争吵”呢?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争辩是在讲道理,而不是争吵。

师:如果你是陶罐,你会怎样争辩呢?(指名读)评价过渡:再说……陶罐还会说些什么呢?
师:可铁罐让它说下去了吗?它怎么了?
“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指名读。

生:铁罐恼怒了。

师引导:此时他会做些什么动作?
师:加上动作,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读一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4.)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

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和你在一起……碰成碎片。

”指名读。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学生自由模仿演一演。

请学生上台表演读。

师:读着读着,你感受到铁罐是怎样一次次的奚落陶罐了吗?
生:铁罐一次比一次看不起陶罐。

它说的话一次比一次难听,尖
刻。

它一次比一次过分嚣张。

师:是啊,铁罐就是用这些尖刻的话语讽刺陶罐的短处,使陶罐难堪,这就是“奚落”的意思。

师生合作一起读所有对话。

四,学习课文10---17段。

师: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请同学们默读10---17段,想一想这两只罐子最后的结局怎样?
生: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

师: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生:高兴,激动。

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师:是啊,当年被奚落的陶罐如今出土成为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留下来,而当年那个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的无影无踪,它当初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结局吗?为什么?
生:没想过。

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容易被氧化的弱点。

五,拓展延伸。

师: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7 、陶罐和铁罐
谦虚傲慢
易碎坚固
有价值无踪影
取长补短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团结小学李玉梅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这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

也是我今天这节课的设计主旨。

整节课紧扣“读、思、议、练”四字进行教学设计,尽最大可能追求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课文,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

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那么,以什么作为指导对话朗读的突破口呢?我反复研读课文,找到了“奚落”这个关键性的词语:陶罐和铁罐所有的对话,不就是“怎样奚落”和“怎样对待奚落”吗?于是,整节课以初步掌握主要内容、理解“奚落”的意思开始后,就用“铁罐是用哪些尖刻的话讽刺陶罐的?”这个问题直奔主题,导入新课。

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把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勾画下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

对话的朗读指导,怎么才能做到求真、求实、求趣呢?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对话的朗读指导就根据这个特点分四个层次展开,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

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习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

第四层次的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课文的10-17自然段,内容简单易懂,所以我请孩子们先自读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一说,了解两个罐子各自不同的结局。

其余的不再做更多的讲解。

之后,用“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这个问题回归整体,引发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谈见解,说感想,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课的教学,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预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

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时,
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大家常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也如此。

这节课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我课前准备不充分,课件出现错误,而且,课堂上有语误,把陶罐、铁罐说反了,如果能够让学生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完整的表演读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我应更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细节,在指导孩子们对某些词句的理解做更深的探究。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