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莽改制下的改革

合集下载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新政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时期。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经过皇帝指定却成为帝王的人。

他推行的新政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首先体现在政治制度改革上。

他采取的是一种封建式的联盟,以鼓励地方豪强,加强地方政权,这有利于防止中央集权。

同时,王莽也实行了基于家族联盟和宗法制度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减少了地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对抗,加强了中央的统一。

二、经济政策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王莽也实行了一些省税减轻的政策。

他推动改革,试图通过财政和经济的手段让百姓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他采用的措施并不够切实,他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百姓的负担,而且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社会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制度的改革。

他提出了一个用人原则,即用人不问出身、贵贱,而是以才干为主。

这种用人原则尽管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朝廷腐败的可能性。

另外,王莽还采取了一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人民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国家的统一。

四、王莽政策的影响王莽的新政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莽强调的道德和养生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刘宋时期;基于新政建设的宗法制度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莽推动的农业改革手段和经济政策对于后来的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王莽新政改变了当时的历史格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

其封建式的联盟和基于家族联盟的政治制度,虽然在后期被改变,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和宗法体制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它深刻地改变了古代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农业社会的转变,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一、实施原则
王莽改革田制的实施原则主要有:
1、民本主义原则:即把地归还给农民,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2、解放劳动者的原则:对农民实行公平、公正,解放他们从地主的奴役状态。

3、公平分配的原则:以当地贫富程度为基础,以土地大小及农民能力为依据,将土地重新进行分配,使农民土地分配公平合理。

二、施行内容
1、把士绅、大官及地主的土地移交给穷苦农民,实行民本主义的分配制度。

2、对农民进行均摊分配,把地主所拥有的土地均摊分配给五人家以上的农民,将地主们的大量土地分配给穷苦农民。

3、建立集体耕作制,这是一种土地公有化的实践,也是农民自治的最有效方式。

4、实行一人一田制,人口增加,土地分配的程度也会相应变化。

三、改革成果
1、有效改变了乱摊乱卖土地的现象,使农民基本权利得到了保
障。

2、维护了穷苦农民的合法权益,使穷苦农民从贫困中获得解脱。

3、实行了“集体耕作制度”,把土地公有化,保障了农民自治的权利。

4、彻底推翻了古代田制,实行了以人为本的新制度,使农民的收入更加公平合理。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改制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在新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新建立朝廷的威信,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和官制改革等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王莽改制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负面的评价,也有正面的评价。

首先,王莽改制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政策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困境。

尽管王莽倡导均贫富、平均土地权利和改善农民福利,但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不力,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同时,货币改革也失败了,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短缺问题。

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秩序崩溃,引发了一系列动荡的事件,为新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其次,王莽改制的正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他试图重建朝廷的威信上。

在新政期间,王莽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减弱地方势力。

他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太后的地位,并通过改革官制来打击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一些改善统治基础的政策,例如破格提拔人才、加强教育和治理道德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努力使得朝廷重新恢复了一定的威信,并增强了政府的统治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以改革的初衷来评价王莽的改制,还需要考虑到改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尽管王莽试图解决社会问题,但他的改革政策往往是片面和欠考虑的。

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动乱,他的货币改革政策也加剧了社会经济问题。

同时,他的改革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人对他的统治不满和抵制。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

综上所述,王莽改制的评价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认可其重建朝廷威信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但也批评其改革政策的片面性和不适应社会的因素。

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但其改革措施对于后来的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王莽改制的失败也反映了政治改革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尊重民意和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王莽的“托古改制”:托的什么古?改的什么制?

王莽的“托古改制”:托的什么古?改的什么制?

王莽的“托古改制”:托的什么古?改的什么制?全文约 3700字,阅读需要6 分钟王莽建立的新朝,史书上一般称为新莽政权,是西汉末年外戚专权背景下孕育的一个怪胎,既标榜不同于刘氏的'汉朝’,实际上又同西汉王朝有扯不断的联系。

因此,他必须解决导致西汉末年统治危机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土地的高度集中和小农破产沦为奴婢这两大问题。

客观地说王莽对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及其原因还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改朝换代之后不久,就致力于革新政治,匡救危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因为这些改革都是打着“复古”的旗号,以《周礼》为理论依据进行的,所以被后世史家称为“托古改制”。

▲王莽像图/网络01实行“王田”“私属”制王莽“托古改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导致西汉末年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疯狂的土地兼并和猖狂的奴婢买卖问题。

他于始建国元年(9年)颁布了一道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卖买。

其男口不盈八,而田过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邻里乡党。

故无田,今当受田者,如制度。

敢有非井田圣制,无法惑众者,投诸四裔,以御魑魅,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这道诏令的主旨首先是解决土地集中问题。

王莽按照《周礼》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规定,宣布全国土地归国家所有,称为“王田”,不得买卖;一家如有八口男丁,按照井田制,可拥有田一井,即九百亩,原来男丁不足八人,但田超过一井者,将多出的土地分给同姓九族和邻里乡党无田者;无田的家庭,应按照上述规定由国家授给土地。

其次是解决买卖奴婢问题。

王莽规定奴婢一律改称“私属”,不得买卖。

最后是以法律的名义宣布,若不遵从以上诏令规定者,或者攻击井田制度、无视国家法令并蛊惑民众者,仿效虞舜流放四凶到四极故事,一律流放到边远地区。

实行“王田”“私属”制,并非王莽凭空想出来的方法,而是根据儒家关于理想社会的设计和主张制订的方案,确实含有解决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的意愿,其目的是想通过恢复古代的“井田制”,改变奴婢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以制止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和奴婢买卖。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

说说铜钱上的故事---王莽的四次币制改革王莽,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正统派认他是野心家,因为他位极人臣却仍然夺取了汉朝刘家的天下。

无论他的功过如何,不可否认的是他设计的钱币极为精美。

王莽执政之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四次币制改革,分别如下:1第一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即公元7年,铸“一刀平五千”(可兑换5000枚五铢钱,“平”意为“值”),“契刀五百”(可兑换500枚五铢钱),“大泉五十”(可兑换50枚五铢钱),与西汉发行的五铢钱同时使用。

发行“一刀平五千”与“契刀五百”的主要目的是掠夺中产阶级与富人阶层,王莽禁止他们私有黄金,用两枚“一刀平五千”或十枚“契刀五百”即可收兑黄金一斤。

从审美上讲,“一刀平五千”与“契刀五百”的铸造达到了空前的艺术高度。

确实美,小易在边流口水边编辑哦!一刀平五千2第二次币制改革始建国元年,即公元9年,废除第一次币制改革中除大泉五十之外的所有钱币,甚至包括五铢钱,增发“小泉直一”,作为五铢钱的替代品,一枚“大泉五十”可以兑换五十枚“小泉直一”。

此次币改主要为了掠夺小民财富,因为“小泉直一”的重量只有一铢,比起五铢钱,财富肯定是大幅度缩水了(金属货币属于实物货币,与需要政府信用担保的纸币有着本质的不同)。

史书记载“农商失业,食货俱废,人民至涕泣于市道”。

确实挺惨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3第三次币制改革始建国二年,即公元10年,这一次币制改革开始实行最为奇特的“宝货制”,所谓的五物六名二十八品。

“五物”指的是金、银、铜、龟、贝等币材;“六名二十八品”指的是泉货六品(著名的“六泉”)、贝货五品、布货十品(著名的“十布”)、龟宝四品、银货二品以及黄金。

古钱币收藏界历来一直为藏家所津津乐道的“六泉十布”正是在这个时期大行其道:“六泉”,即“小泉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即“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第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新政,总的来说目的是好的,虽然有些地方方式方法不好,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还是有好处的。

主要是改革太急,没有明确的阶级立场。

对于前朝的皇帝可以保留性命并保留祭祀可以说笼络了皇室的人心。

但是对于刘氏的王侯将相,直接集体降低爵位,为后来众多刘氏反叛埋下伏笔,应当先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明升暗降,对于地位一般的人适当的给点不切实际的奖励,之后再以法律的名义对他们进行铲除。

对于货币改革,这是一定要搞,货币是国家的一种代表,但是初次改革货币种类太多不利于使用,之后多次改革导致不敢使用,至于国家信誉在民众心中丧失。

对于税制无法评价。

对于设立五均、赊贷等方式来稳定民众收入可以说非常好,但是对于连渔、畜牧、狩猎等方面都要收重税可以说让民众无路可退,应该对于矿、盐等国家命脉必须国家经营外,对于畜牧、渔等行业应该允许民营或官民合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罪民众,。

对于外事新朝侮辱匈奴挑起战争为匈奴在新朝边境骚扰埋下伏笔,还好胜利后分化匈奴部落,使匈奴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反击,在新建的朝代对于外交事务应该尽量为国内发展形成一个和平的状态。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导语: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1、实行"王田""私属"制。

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

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

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

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

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

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

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

3、改革币制。

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频繁改革。

公元7年,下令铸大钱、契刀、错刀,与原来的五铢钱“四品并行”。

公元8年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铸小钱,与原来的大钱共同使用。

9年,实行宝货制,所造货币有28种之多,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生活常识分享。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称为“短命皇帝”的王莽,他的新政也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实践,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启示。

一、王莽新政的影响1. 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王莽新政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大。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如减轻赋税和徭役、免除田租等,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还实行“平均田制”,使得土地更加公平地分配,让农民的生产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对科技文化的影响王莽新政对科技文化的推动也是非常积极的。

他鼓励各地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他还设立书院,推行新的教育制度,注重人才的培养,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这些措施不仅使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王莽新政对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极有影响的。

他废除了西汉后期的封建制度和世卿制度,改成九锡诏制,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权力机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他还希望将神权与世俗权力相结合,让政权更加强大,但这一想法却未能实现。

这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二、王莽新政的启示1. 历史经验的启示王莽新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治改革是需要时机和环境的,不是随意可以进行的。

各项措施的实施必须在社会和经济基础上,逐步推进,不能一次性大刀阔斧,否则就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2. 科教文化的启示通过设立书院等措施,王莽新政注重科教文化,培养人才。

这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现代社会需要人才,需要发展科技文化,因此注重科教文化的繁荣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必不可少。

3. 政治制度的启示王莽新政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也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整体的政治体制。

改革政治制度需要考虑到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科学、适应性的创新和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王莽改制下的“五均”政策摘要:西汉末年经济体制崩溃,王莽政权上台之后针对社会存在的土地兼并严重、市场经济混乱、国家财政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改革方案,史称“王莽改制”。

“王莽改制”的措施包括本文侧重谈论王莽时期提出的“五均”政策,通过分析该政策的职能,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王莽“五均”政策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颁布了五均诏令:“夫《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

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

”王莽决心仿照古制,在首都长安和全国五大城市推行“五均”政策,以达到统一百姓,抑制兼并稳定政权的目的。

于是,一场工商改革拉开了序幕。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立五均官”,在首都长安及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共六大城市设置五均官,原长安东市市令1、西市市令以及洛阳等五城的市长,均更名为“五均司市师”。

并且改变这六大城市的名称,“东市称京,西市称畿,洛阳称中,余四都各用东西南北为称”。

其下再设置交易丞五人和钱府丞一人.交易丞的职能是平衡物价,掌管贸易;钱府丞的职能是征税及发放赊贷,掌管货币。

那么,五均是如何发挥它的作用的呢?根据《汉书·食货志》的记载,五均司主要有以下几个职能:首先,“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交易丞要以本市场四季中间一个月(二、五、八、十一月)的商品交易价格为基础,根据商品上中下三种质量,制定出上中下三种价格,称为“市平”,作为指导和干预市场交易的标准价。

但同时,各地的市场物价“毋拘它所”,允许有差别。

在实施过程中,五均官要根据市场的供需来调控物价。

“众民卖买五谷布帛丝绵之物,周于民用而不雠(售)者,均官有以考检厥实,用其本贾取之,毋令折钱。

”如果五谷布帛丝绵等生活必需品供大于求而出现滞销,由各市均官按其本价予以收购,不要让出售者亏本。

另外,“万物卬贵,过平一钱,则以平贾卖于民。

其贾氐贱减平者,听民自相与市,以防贵庾者。

”即当市场物价超过“市平”价格时,由均官按照“市平”价格出售所掌握的货物,促使市场物价回落;当市场物价低于“市平”价格时,则不予干预,以防止囤积居奇行为。

1西汉时期,长安设有九市,其中最大的是东市和西市。

汉代县级长官,万户以上大县称令,万户以下称长。

大城市的市官,一般称长,长安则称令。

主管市的官吏,长安东西市为市令,其他城市为市长,属员有丞、市吏、市掾、市啬夫等。

另外,政府向民间发放赊贷2。

政府的赊贷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民欲祭祀丧纪而无用者”民众因为祭祀、丧葬缺少费用时,可向五均司市师所属之钱府借贷,不付利息,但“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毋过三月”。

也就是说,用于祭祀的借贷必须在十日内归还,用于丧葬的借贷必须在三个月内归还。

第二种情况是“民或乏绝,欲贷以治产业者”。

这种情况和我们今天有点类似。

如果人们想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缺乏资金的,可以向银行借贷。

王莽时期由政府统一发放赊贷的做法,能起到鼓励工商业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作用。

并且“除其费,计所得受息,毋过岁什一”对工商业者是按其经营所得的利润收取利息,一年利息的收取不得超过其利润总额的十分之一。

但是,如果赊贷过期不还,便要罚作刑徒3。

最后,政府加强对货币来源的控制。

当时是,龟贝这些早已退出货币市场的原始货币也重新使用,“工商能采金银铜连锡登龟取贝者,皆自占司市钱府,顺时气而取之。

”开采金银铜及采捕龟贝的工商业者,要把产品及所得向司市钱府丞如实申报,由司市钱府以时收购,实行国家购买。

因为这些物品都是可用来制作货币的原料,所以不许在市场上自由销售,而由政府严格管制。

政府通过这一措施,控制民间私自用金银铜及龟贝来制造钱币。

从理论上看,“五均”这个措施无可非议。

首先,它确立了一个物价机构。

在全国重要的6大城市设立五均官,中央直接参与对民间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加强了中央对民间经济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确立了对市场的管理制度。

中央通过对制定市场价格标准,调控市场价格,向民间赊贷等的方式,稳定市场价格,保障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鼓励民间投资,控制货币来源,从而能稳定工商业市场,巩固中央在市场中的地位。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五均”却没有起到预料中的作用,反而造成了“多张空簿,府臧不实,百姓俞(愈)病”4的局面。

到了地皇三年(公元22年),被逼而反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五均”政策不得不被废止,从而正式宣告这一政策的失败。

仔细回顾这一政策,我们可以发现这项政策的失败是有其根源的。

一是“五均”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性。

首先“五均”制度的价格标准是怎么样确定的,虽然王莽对价格的规定是“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

但是在市场中,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月甚至每一天的供求都是不同的,那么这个价格本身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王莽的这项规定无疑就是否定了商品价值规律的基本形式,否认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在政府调控物价的过程中和赊贷过程中,政府是否有足够的财2所谓赊贷,仍依据《周礼》泉府之职:凡赊者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

凡人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

就是由国家从事赊贷活动,以制止高利贷者的过度盘剥,使国家和人民各得其利。

3 秦汉时被判处剥夺一定时期自由的徒刑罪犯。

徒本是指服徭役的平民﹐由于长期被囚拘的犯人也要服役﹐故当时人以刑徒或罪徒﹑徒隶来称呼他们。

徒刑在秦汉时是较死刑为轻的一种重罚。

秦律根据犯人罪行的轻重﹐将刑徒分为黥﹑劓﹑城旦舂﹑完城旦﹑鬼薪﹑白粲﹑隶臣﹑司寇几等。

4引自《汉书·食货志》政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控;政府是否要对民众赊贷设置“门坎”以及如何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不法商人投机取巧的问题等等。

再次,在政府控制货币来源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如何保证工商业者会如实申报和政府如何收购才会平衡工商业者和政府的利益。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五均”制度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缺乏相应的监督制度,这就必然使得政府在实施的过程中,闭目塞听,看不到制度的缺陷性,从而不能及时改正,造成恶性循环。

二是用人不当。

由于“五均”制度本身是要靠五均官才能实施起来的,因此在这个环节中,人事任用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诸司市常以四时中月实定所掌,为物上中下之贾,各自用为其市平”,在这个过程中,价格的标准是人为定的,那么如何用人,用什么人,就直接影响了这个“五均”政策的推行效果。

然而,王莽派去各地的五均官,多是一些大商贾。

《汉书·食货志》载:“羲和置命士督五均六斡,郡有数人,皆用富贾。

洛阳薛子仲、张长叔、临淄姓伟等,乘传求利,交错天下。

因与郡县通奸,多张空簿,府臧不实,百姓俞(愈)病。

”许多原先的工商业主被任命为五均官,与地方郡县官吏狼狈为奸,“多张空簿,府臧不实”,进行财务造假,中饱私囊。

结果,“百姓俞病”,愈加民不聊生。

由于在人事任命上没有任用合适的官员,导致了“五均”不能很好地被落实,反而成为商贾和官员谋取利益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民众的利益,降低了王莽政权的威信。

三是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要使经济平稳地在市场中运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是前提。

美国学者曼昆在《经济学原理》提及到的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数量论方程式5可知当中央迅速增加货币供给时,结果就会导致高通货膨胀率。

纵观王莽的“新”朝,弃旧易新,制造了各种不同质地、不同形制、不同比值的货币,如契刀、错刀、宝货(金银龟贝钱布)等6。

货币多变,货币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币值贬位,这就导致了物价动荡不已。

当时市场的物价情况是“米价高达二千、五千或万钱一石,甚至黄金一斤只能易豆五升。

当时物价的上涨并非超过市平的一钱,而是陡然猛涨到市平的几倍,几十倍或上百倍。

”7物价的动荡,这就使得五均制度更加难以在市场推行。

四是频繁的自然灾害。

不可否认的是,王莽当政期间,国家多次出现了水灾、地震、蝗灾、雹灾等自然灾害。

列表如下:5即M·V=P·Y5表明:货币流通速度V一直是比较稳定的,而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要素供给和可以得到的生产技术决定的,特别是由于货币是中性的,所以它并不影响产量。

也就是说,货币数量M的变动是反应在物价水平变动上的。

6引自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7引自《中国全史经济卷》王莽在位14年,国家就出现了有历史记载的10次自然灾害。

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必定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灾难。

虽然这些灾难都是局部的,但是像关东、邯郸这些全国重要的地区也深受其害,这必定会对当时的市场造成消极影响,市场上难免会出现物价上涨,商人趁机牟利,民众基本粮食需要得不到保障等问题。

再者,政府势必要向灾区拨款救灾,这样一来,国家对灾区财政支出比重增大,对“五均”政策的支出就会有所减少。

另外,频繁的对外战争以及王莽改制的其它政策也是导致五均政策不能实行的原因。

王莽时期“五均”政策的实施并没有达到期望中的目标,反而因为各种原因伤害了民众的利益,进而伤害到了王莽政权的利益。

因而对于国家来说,国家要加快价格制度改革的步伐,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才能稳固自己的政权,使国家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110页班固:《汉书·王莽传》,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6页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7页班固:《汉书·食货志》,中华书局,2005年3月第一版,第988页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263页黄今言:《秦汉商品经济研究》,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版第270页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五版第170页史仲文等主编:《中国全史·经济卷》,中国书籍出版社,2011年8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