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汉末王莽改制的经济措施

合集下载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

王莽新政的政策与影响分析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新政是一个引人注意的时期。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经过皇帝指定却成为帝王的人。

他推行的新政在中国历史发展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政治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首先体现在政治制度改革上。

他采取的是一种封建式的联盟,以鼓励地方豪强,加强地方政权,这有利于防止中央集权。

同时,王莽也实行了基于家族联盟和宗法制度的政治制度。

这种制度减少了地方政治势力之间的对抗,加强了中央的统一。

二、经济政策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王莽也实行了一些省税减轻的政策。

他推动改革,试图通过财政和经济的手段让百姓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他采用的措施并不够切实,他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彻底解决百姓的负担,而且在短时间内并没有提高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

三、社会制度改革王莽推行的新政还涉及到了一些社会制度的改革。

他提出了一个用人原则,即用人不问出身、贵贱,而是以才干为主。

这种用人原则尽管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增加了朝廷腐败的可能性。

另外,王莽还采取了一些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措施,希望通过这种手段让人民意识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国家的统一。

四、王莽政策的影响王莽的新政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莽强调的道德和养生思想影响到了后来的刘宋时期;基于新政建设的宗法制度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王莽推动的农业改革手段和经济政策对于后来的中国经济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

总的来说,王莽新政改变了当时的历史格局,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良多。

其封建式的联盟和基于家族联盟的政治制度,虽然在后期被改变,但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和宗法体制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的内容
王莽改革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它深刻地改变了古代农业的基本经济制度,标志着中国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农业社会的转变,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

一、实施原则
王莽改革田制的实施原则主要有:
1、民本主义原则:即把地归还给农民,保障农民的基本权利。

2、解放劳动者的原则:对农民实行公平、公正,解放他们从地主的奴役状态。

3、公平分配的原则:以当地贫富程度为基础,以土地大小及农民能力为依据,将土地重新进行分配,使农民土地分配公平合理。

二、施行内容
1、把士绅、大官及地主的土地移交给穷苦农民,实行民本主义的分配制度。

2、对农民进行均摊分配,把地主所拥有的土地均摊分配给五人家以上的农民,将地主们的大量土地分配给穷苦农民。

3、建立集体耕作制,这是一种土地公有化的实践,也是农民自治的最有效方式。

4、实行一人一田制,人口增加,土地分配的程度也会相应变化。

三、改革成果
1、有效改变了乱摊乱卖土地的现象,使农民基本权利得到了保
障。

2、维护了穷苦农民的合法权益,使穷苦农民从贫困中获得解脱。

3、实行了“集体耕作制度”,把土地公有化,保障了农民自治的权利。

4、彻底推翻了古代田制,实行了以人为本的新制度,使农民的收入更加公平合理。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

王莽改制的评价在中国历史上,王莽改制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

他在新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重新建立朝廷的威信,加强中央集权,并通过土地改革、货币改革和官制改革等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

然而,王莽改制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既有负面的评价,也有正面的评价。

首先,王莽改制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他的政策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经济困境。

尽管王莽倡导均贫富、平均土地权利和改善农民福利,但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实施不力,导致了土地的集中和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同时,货币改革也失败了,引发了通货膨胀和短缺问题。

这些不稳定因素使得社会秩序崩溃,引发了一系列动荡的事件,为新朝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其次,王莽改制的正面评价则主要集中在他试图重建朝廷的威信上。

在新政期间,王莽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减弱地方势力。

他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了太后的地位,并通过改革官制来打击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外,王莽还实行了一些改善统治基础的政策,例如破格提拔人才、加强教育和治理道德等方面的措施。

这些努力使得朝廷重新恢复了一定的威信,并增强了政府的统治能力。

然而,我们不能仅以改革的初衷来评价王莽的改制,还需要考虑到改革的实际效果和社会反响。

尽管王莽试图解决社会问题,但他的改革政策往往是片面和欠考虑的。

他的土地改革政策导致了农民的不满和动乱,他的货币改革政策也加剧了社会经济问题。

同时,他的改革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很多人对他的统治不满和抵制。

这些因素最终导致了新政的失败。

综上所述,王莽改制的评价存在着正面和负面两个方面。

认可其重建朝廷威信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但也批评其改革政策的片面性和不适应社会的因素。

尽管王莽改制失败,但其改革措施对于后来的政治改革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为后来的政治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王莽改制的失败也反映了政治改革必须深入了解社会实际情况、尊重民意和民众需求的重要性。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篡汉改制读后感
王莽新政,总的来说目的是好的,虽然有些地方方式方法不好,但是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还是有好处的。

主要是改革太急,没有明确的阶级立场。

对于前朝的皇帝可以保留性命并保留祭祀可以说笼络了皇室的人心。

但是对于刘氏的王侯将相,直接集体降低爵位,为后来众多刘氏反叛埋下伏笔,应当先对于位高权重的人明升暗降,对于地位一般的人适当的给点不切实际的奖励,之后再以法律的名义对他们进行铲除。

对于货币改革,这是一定要搞,货币是国家的一种代表,但是初次改革货币种类太多不利于使用,之后多次改革导致不敢使用,至于国家信誉在民众心中丧失。

对于税制无法评价。

对于设立五均、赊贷等方式来稳定民众收入可以说非常好,但是对于连渔、畜牧、狩猎等方面都要收重税可以说让民众无路可退,应该对于矿、盐等国家命脉必须国家经营外,对于畜牧、渔等行业应该允许民营或官民合营,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罪民众,。

对于外事新朝侮辱匈奴挑起战争为匈奴在新朝边境骚扰埋下伏笔,还好胜利后分化匈奴部落,使匈奴没有能力组织大规模反击,在新建的朝代对于外交事务应该尽量为国内发展形成一个和平的状态。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历史趣谈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汉朝王莽是怎样改制的?王莽改制的内容是什么导语: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王莽利用外戚势力,于公元8年,登上皇帝宝座,根据“更受命”的原则,改国号为“新”。

为了缓和当时十分尖锐的阶级矛盾,在第二年下诏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历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

1、实行"王田""私属"制。

王莽认识到土地和奴婢问题是主要社会问题,乃于公元9年依据《周礼》记载的井田制度,实行"王田""私属"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不得买卖;男丁8口以下之家占田超过一井(九百亩)者,分余田给邻里乡党;原无田者按制度授田(一夫一妇受田百亩)。

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违令者治罪。

2、实行五均、赊贷和六管。

所谓五均就是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负责管理市场的物价,收取工商业税。

五均官在每季度的中月,写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作“市平”。

物价高于“市平”时,则把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物价低于“市平”时,则听任人们自由买卖。

各郡县也设司市,职掌和五均官相同。

赊贷是由政府办理贷款。

规定贫民遇有丧葬、祭祀等事,可向政府申请无息贷款,欲经营工商业面无资金的,也可以向政府贷款,年息什一。

五均设贷,加上政府垄断经营的盐、铁、酒、铸钱和收山泽税,合称“六管”。

3、改革币制。

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频繁改革。

公元7年,下令铸大钱、契刀、错刀,与原来的五铢钱“四品并行”。

公元8年废刀币和五铢钱,另铸小钱,与原来的大钱共同使用。

9年,实行宝货制,所造货币有28种之多,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生活常识分享。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

王莽新政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影响与启示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被称为“短命皇帝”的王莽,他的新政也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实践,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和启示。

一、王莽新政的影响1. 对农业经济的影响王莽新政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很大。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农民种植,如减轻赋税和徭役、免除田租等,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还实行“平均田制”,使得土地更加公平地分配,让农民的生产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从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 对科技文化的影响王莽新政对科技文化的推动也是非常积极的。

他鼓励各地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善灌溉条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他还设立书院,推行新的教育制度,注重人才的培养,促进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这些措施不仅使人才得到了更好的培养,也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历史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王莽新政对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极有影响的。

他废除了西汉后期的封建制度和世卿制度,改成九锡诏制,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权力机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

他还希望将神权与世俗权力相结合,让政权更加强大,但这一想法却未能实现。

这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改变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

二、王莽新政的启示1. 历史经验的启示王莽新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政治改革是需要时机和环境的,不是随意可以进行的。

各项措施的实施必须在社会和经济基础上,逐步推进,不能一次性大刀阔斧,否则就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2. 科教文化的启示通过设立书院等措施,王莽新政注重科教文化,培养人才。

这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是极具启示意义的。

现代社会需要人才,需要发展科技文化,因此注重科教文化的繁荣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也必不可少。

3. 政治制度的启示王莽新政对政治制度的改革也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整体的政治体制。

改革政治制度需要考虑到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要根据时代要求进行科学、适应性的创新和改革。

王莽改革的失败因素与教训

王莽改革的失败因素与教训

王莽改革的失败因素与教训王莽改革是中国历史上一场失败的尝试,也是一个极具教训意义的历史事件。

在公元新朝时期,王莽担任摄政王后,他试图通过一系列改革来挽救新朝的崩溃。

然而,王莽的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混乱。

本文将探讨王莽改革的失败因素,并总结其中的教训。

一、缺乏政治合法性王莽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政治合法性。

王莽通过谋夺摄政王的位置,违背了传统的继承原则,使他的统治地位缺乏合法性。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改革措施很难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相反,大多数人对他的改革心存怀疑,并持有抵制的态度。

缺乏政治合法性使王莽无法真正实施他的改革理念,因此改革失败。

教训:政治合法性对于任何改革计划都至关重要。

领导者应该通过合法的手段获得权力,以便获得人民的支持和认可。

否则,改革计划很可能会因缺乏合法性而失败。

二、过度集权的统治方式王莽试图通过过度集权的统治方式来实施改革。

他取消地方豪强的势力,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统治。

然而,这种过度的集权统治方式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抵制,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许多地方官员对王莽的改革措施抵触甚至对抗,使得改革无法顺利进行。

过度集权的统治方式成为王莽改革的一个失败因素。

教训:在进行改革时,应该充分考虑地方的利益和诉求。

过度集权会导致官员和人民的不满,阻碍改革的实施。

因此,改革需要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尊重地方的权力与利益。

三、经济改革的不彻底王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改革土地制度、货币制度和赋税制度等。

然而,尽管他的改革方案表面上看起来很有诚意,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

例如,在改革土地制度时,他并未对贵族地主的利益进行充分考虑,导致这部分人的强烈抵制。

另外,他实行的货币改革措施虽然意在稳定经济,但却未能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反而使经济更加混乱。

这些问题使得王莽的经济改革不彻底,乃至失败。

教训:经济改革需要全面考虑各方利益。

刍议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_赵鸿飞

刍议王莽新政及其币制改革_赵鸿飞


王莽代汉后 , 为缓 和 西 汉 末 年 日 益 加 剧 的 社 会矛盾从而树立 自 己 的 威 信 、 巩 固 自 己 的 统 治 而 采取了一系列新 的 措 施 , 包 括 土 地 改 革 、 币 制 改 革 、 商业改革和官 名 县 名 改 革 等 等 , 涉 及 各 个 层
① 但 总 体 上 复 古 之 念 高 于 革 新 之 图, 新 意 面。
④ 。 其渊源更 此制乃 “ 唐虞之道 , 三代所遵行也 ”
可追溯至 “ 溥 天 之 下,莫 非 王 土” 的 观 念。 此 举 对于 抑 制 汉 末 土 地 兼 并 带 来 的 的 危 机 , 收 效 甚 微 。 但却招致了朝 野 上 下 的 一 致 反 对 , 始 建 国 四 , 王莽在 迫 于 压 力 下 , 不 得 不 宣 布 恢 年 ( 2 年) 1 复土地自由买卖 。 2.奴婢改革 居 延 汉 简》 当时买卖 奴 婢 是 一 普 遍 现 象 , 《 ” 小 奴 二 人, 值 三 万, 大 婢 一 人, 值 二 万。 载 :“ 由于富户蓄奴 , 令 政 府 损 失 大 量 人 口 及 税 收 , 王
① 葛承雍认为 “ 。 ,“ 是当 良” 作为改革家的王莽 ”
,“ 我们以西 时统治集团中一个独具卓识 的 人 物 ” 汉末 年 社 会 的 实 际 条 件 , 来 衡 量 王 莽 的 改 革 措 施 , 不能不承认大 多 数 是 有 进 步 意 义 的 , 而 且 切
② 韩玉德也 认为, “ ” 王莽是一位饱读古 中时弊 。
翦伯赞 . 中国史纲要 [ 0 0 6: M] . 北 京 :北 京 大 学 出 版 社 ,2
史学家依据 “ 正 统” 观 念,认 为 其 是 篡 位 的 “ 逆 。 班固在 《 咨尔 贼 臣 , 篡 臣贼子 ” 汉书 》 中云 : “ 。明 代 夏 言 汉 滔 天, 行 骄 夏 癸, 虐 烈 商 辛 ” ( 申 议 天 地 分 祭 疏 》 亦 云: 4 8 2 年 —1 5 4 8年) 《 1 “ 用 《 周 礼 》 误 天 下 者, 王 莽、 刘 歆、 苏 绰、 王 ” 否 定 的 态 度 是 十 分 明 显 的。 但 辛 亥 革 安石也 。 命帝制结束之后 , 王 莽 被 很 多 史 学 家 誉 为 中 国 历 史上有 作 为 、 有 远 见 , 而 且 无 私 的 社 会 改 革 家 。 譬如胡适在 1 王 莽》 和 1 9 2 2年写的 《 9 2 9年写的 《 再 说 王 莽 》 中, 认 同 王 莽 改 革 中 的 土 地 国 有、 均产 、 废奴三个 大 政 策 , 认 为 “ 王莽是中国第一 。翦伯赞也认为 “ 位社会主义 者 ” 王莽不失为中 ,王莽 国史上最有胆 识 的 最 聪 明 的 一 位 政 治 家 ” 改制 “ 要将当时矛盾百出 的 社 会 经 济 制 度 加 以 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汉末王莽改制的经济措施
——“代汉称帝”篡位者的改革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西汉孝元皇后的侄儿,建立新朝。

幼年时父亲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

王氏家族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西汉一代中最显贵的家族。

汉末以来,政治腐败,朝廷奢华无度,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贫富分化严重,政治危机愈演愈烈。

这时,具有先进封建思想的王莽代汉称帝,以期通过改制来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农民的利益,达到实现民富国强的目的。

一、王莽改制的经济方面内容
王莽改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对外关系等三方面的内容。

在政治方面,为了表示改朝换代,革汉立新,废刘兴王,王莽根据儒家经典,将一大批政府机构和官职改换名称。

在同周边各民族的关系上,王莽一改西汉自昭宣以来建立的平等友好关系,妄自尊大,使中央政府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恶化。

在经济方面,王莽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废除五铢钱,推行新币制
王莽共进行了四次币制的改革。

第一次是在他即位前的居摄二年(公元7年),发行3种新的货币:大泉五十、契刀五百和一刀平五千,与五铢钱并行。

同时,禁止人们据有黄金,黄金一斤作价一万钱由国家收兑。

新朝建立后,王莽又在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第二次改革,废除五铢钱及刀币,另外发行宝货,计有五物(金、银、龟、贝、铜)、六名(钱货、黄金、银货、龟、贝货、布货),共二十八种货币。

由于货币种类太多,换算起来又十分困难,因此流通非常不便,所以人们仍在暗地使用五铢钱。

为推行新币制,王莽采取强制措施,下令严禁私铸钱,甚至民家藏有铜、炭者,都被指为私铸货币,一家盗铸,五家连坐。

即使这样,也无法使新货币顺利流通。

一年以后,王莽被迫废除刚刚施行的二十八种货币,只留小钱值一和五钱五十两种继续使用。

第四次改革是在天凤元年(公元14年),废大、小钱,另作货布、货泉两种。

货泉重五铢,货布重二十五铢,但一货布却值二十五货泉,货币价值的比例十分不合理。

这次改革,非但没有理清混乱的货币体制,反而加剧了混乱。

而且,这些改革都是以新铸的劣质货币代替质量较高的旧币,然后又以更劣的货币代替原来铸造的货币,每更换一次货币,百姓就要遭受一次盘剥。

由于这些货币无信誉可言,所以在王莽施行货币改革期间,
物价飞涨,社会经济十分混乱,黎民百姓深受其害。

“通观王莽的币改过程,尽管一直受到封建豪强的抵制,但名值货币仍然坚持了8年,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①我认为,王莽政权的失败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 王莽的改制,打击的是支撑其政权的封建豪强,从而失去了政治基础。

偶然性是: 天灾人祸引起了农民起义,起义军则又被汉室遗贵所利用。

“民以食为命,以货为资。

是以八政为食为首。

宝货皆重则不用不给,皆轻则僦载烦费,轻重大小各有差品,则用便而民乐。

”②这充分体现了王莽币改为民的根本思想。

王莽深刻而丰富的货币思想体系,可从其币改的实践中充分地反映出来。

“王莽货币思想的实践化,不仅实现了历史货币质的飞跃,而且为人类货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③
2、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
王莽掌权后,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度,于公元九年颁布了一道著名的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属”,皆不得买卖。

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

诏令还规定,如果有人敢于攻击井田制度,煽动人破坏法令,则将其流放至边境地区。

“王田、私属”制,是王莽针对西汉以来最突出的土地和奴婢两大社会问题提出来的解决办法。

从主观上,王莽看到了农民失去土地是由于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土地买卖。

因此,规定土地国有,不准私人买卖土地,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被抛出土地的现象。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王莽比西汉历代统治者都要高明。

但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早在战国以后即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经过秦和西汉二百余年的发展,到西汉末年,土地私有已成为封建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因此,实行“王田”的诏令刚一颁布,便遭到大小土地所有者的强烈反对。

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中,王莽不得不在始建国四年(公元11年),即诏令发布后的第三年,宣布取消“王田、私属”制度。

3、制止高利贷,控制物价,实行五均六管
为了平抑物价,抑制打击囤积居奇者, 限制大工商业者, 维护贫苦民众的利益, 增加国库收人,公元十年(始建国二年),王莽下达了“五均”、“赊贷”的诏令:“夫周礼有赊贷,乐语有五均,传记各有斡焉。

今开赊贷,张五均,设诸斡者,所以齐众庶,抑并兼也。

”④五均的内容是:
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城市设五均司市师,管理市场。

各城设交易丞五人,钱府丞一人。

工商各业向市中申报经营,由钱府按时征税。

每季度的中月由司市官评定本地物价,称为市平。

物价高于市平,司市官照市平出售;低于市平则听民买卖;五谷布帛等生活必需品滞销时,由司市官按本价收买。

百姓因祭祀或丧葬无钱时,可向钱府借贷,不收利息,但分别应在十天或三个月内归还。

因生产需要也可贷款,年利不超过十分之一。

六管的内容是:由国家对盐、铁、酒、铸钱、五均赊贷实行管制,不许私人经营;控制名山大泽,对采集者征税。

六管的目的在于利用政府力量控制经济事业,平抑物价,限制商人囤积居奇,使贫民免受高利贷的盘剥。

这些措施,无论从减轻普通百姓的经济负担,还是加强封建政府对经济生活的控制,进而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有利的。

但是同其他改革措施一样,五均六管最后也走向失败。

实行的结果证明它是一个以敛聚财富为目的的搜刮政策。

“王莽任用来主持这些事业的官员,大部分是原来的大工商业者。

这些人本来就是囤积居奇、贱买贵卖,并以高利贷对农民进行掠夺的老手,现在他们披上了政府官员的外衣,便更加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巧取豪夺,中饱私囊。

因而百姓愈病、官民俱竭,最后不但其改革失败了,就连其政权也被推翻。

”⑤
二、对王莽经济改革的评价
王莽是个理想主义者,尽管他的政策在理论上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定的功效,但就其整体而言,是极其失败的。

第一, 从王莽的用人看,失败是必然的。

从秦朝以来,不允许工商业者从官,但王莽任命的五均六管政策的官员,基本上全是大工商业者。

王莽代表奴隶主去打击、限制奴隶主对广大农民百姓的土地兼并和奴隶的买卖是矛盾的。

第二,从王莽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来看,他必然要为其阶级谋福利,这也使其政策有名而无实。

王莽既代表豪族地主集团的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富商大贾的利益,其统治基础就是豪强地主也必然具有剥削压榨人民的本性。

当然,莽经济改革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例如用政治的高压来推行其改革的进行、因管制过度造成农商失业,食货俱废。

但是,另一方面,王莽看到了汉王朝的某些弊病,提出的方案包含一定的合理因素, 这是不可否认的。

王莽的经济改革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扶持民用企业,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市民和中小工商业者。

小结:王莽改革变成了一场浩劫, 直接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因此改革必然遭到失败, 其惨痛的历史教训应引以为鉴。

但我们不能对其全盘否定,王莽的经济政策在当时是有远见卓识的,即使是在今天我们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东西。

注释:
①③汪有民《试析王莽的货币改革》,2007年
②《汉书·王莽传》
④《汉书·食货志》,班固撰, 颜师古注,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⑤杜乐秀《王莽“五均赊贷”政策简析》,临沂师范学院学报第32卷第1期,2010年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