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翻译-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
文言文阅读《宋史范镇传》练习及答案译文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文言文阅读《宋史范镇传》练习及答案译文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盲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薛奎守蜀,一见爱之,馆于府舍,俾与子弟讲学。
镇益自谦退, 每步行趋府门,逾年,人不知其为帅客也。
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
经四年,当迁,宰相庞籍言:“镇有异材,不汲汲于进取。
”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
擢起居舍人,知谏院。
帝在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祐初,暴得疾,中外大小之臣,无不寒心,莫敢先言者。
镇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 ”即拜疏。
章累上,不报。
除兼侍御史知杂事,镇以言不从,固辞。
执政谕镇曰:“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
”镇复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
” 凡见上面陈者三,言益恳切。
镇泣,帝亦泣,曰:“朕知卿忠,卿言是也,当更俟三二年。
”章十九上,待命百余日,须发为白。
朝廷知不能夺,乃强知谏院。
镇虽解言职,无岁不中前议,见帝春秋益高,每固事及之。
又因袷享,献贼以讽。
其后韩琦遵定策立英宗。
出知陈州。
陈方饥,视事三日,擅发钱粟以贷。
监司绳之急,即自勃,诏原之。
是岁大熟,所贷悉还。
神宗即位,复为翰林学士兼侍读、知通进银台司。
司马光辞枢密副使诏许之镇再封还帝以诏直付光不由门下镇奏曰由臣不才使陛下废法有司失职乞解银台司。
镇清白坦夷,遇人必以诚,恭俭慎默,口不言人过。
临大节,决大议,色和而语壮,常欲继之以死,虽在万乘前,无所屈。
笃于行义,奏补先族人而后子孙,乡人有不克婚葬者,辄为主之。
其学本《六经》,契丹、高丽皆传诵其文。
少时赋《长啸》,却胡骑,晚使辽,人相目曰:此“长啸公”也。
《范景仁传》原文及翻译

《范景仁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范景仁名镇,益州华阳人。
少举进士,善文赋,场屋师之。
为人和易修敕,故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皆器重之。
补国子监生及贡院奏名,皆第一。
故事,殿廷唱第过三人,则为奏名之首者,必抗声自陈以祈恩,虽考校在下,天子必擢置上列。
以吴春卿、欧阳永叔之耿介,犹不免从众。
景仁独不然,左右与并立者屡趣之使自陈,景仁不应。
众皆服其安恬。
自是始以自陈为耻,旧风遂绝。
为校勘四年,应迁校理。
丞相庞公荐景仁有美才,不汲汲于进取,特除直秘阁。
未几,以起居舍人知谏院。
仁宗性宽仁,言事者竞为激讦以采名,或缘爱憎,污人以闺帷不可明之事。
景仁独引大体,自非关朝廷安危,系生民利病,皆阔略不言。
陈恭公执中为相,嬖妾张氏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不能得,乃诬之。
景仁上言朝廷设台谏官使之除谗慝也审如御史所言则执中可斩如其不然御史亦可斩。
御史怒,共劾景仁以为阿附宰相。
景仁不顾,力为辨其不然,深救当时之弊,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
嘉祜初暴得疾,旬日不知人,中外大小臣子无不寒心,而畏避嫌疑,相倚仗莫敢发言。
景仁独奋曰:“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章累上,寝不报。
景仁因阖门家居,自求诛谴。
景仁既退居,园第在京师,专以读书赋诗自娱。
客至无贵贱,皆野服见之,不复报谢。
故人或为具召之,虽权贵不拒也。
不召则不往见之,或时乘兴出游,则无远近皆往。
尝乘蓝舆归蜀,与亲旧乐饮,赈施其贫者,周览江山,穷胜赏。
期年然后返,年益老而视听聪明,肢体尤坚强。
呜呼?向使景仁枉道希世以得富贵,蒙屈辱,任忧患,岂有今日之乐耶!则景仁所失甚少,所得殊多矣。
诗云: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又曰:乐只君子,遐不眉寿。
景仁有焉。
(节选自《温国公文正司马文集》,有删改)译文:范景仁名叫范镇,益州华阳人。
年少时考中进士,擅长文赋,同乡的人都把他当作老师。
为人平易近人,谨慎不逾矩,以前的参知政事薛简肃公、端明殿学士宋景文公都很器重他,补入国子监监生及贡院院士,都被推荐为第一名。
《宋史·范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范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范杲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范杲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范杲字师回,父正,青州从事。
杲少孤,刻志于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为文深僻难晓,后生多慕效之。
以荫补太庙斋郎,再迁国子四门博士。
尝携文谒陶谷、窦仪,咸大称赏,谓杲曰:“若举进士,当待汝以甲科。
”及秋试,有上书言阀阅之家不当与寒士争科第,杲遂不应举。
稍迁著作佐郎,出为许、邓二州从事,坐事免。
太平兴国初,迁著作郎、直史馆。
俄上书自言其才比东方朔,求显用,以观其效。
太宗壮之,擢知制诰。
杲家贫,贷人钱数百万。
母兄晞性啬,尝为兴元少尹,居京兆,殖货钜万。
亲故有自长安来者,绐杲曰:“少尹不复靳财物,已挥金无算矣。
”杲闻之喜,因上言兄老求典京兆以便养太宗从其请杲既至而晞吝如故且常以不法事干公府杲大悔杲视事逾年境内不治移知寿州,上言:“家世史官,愿秉直笔,成国朝大典。
”召为史馆修撰,固求掌诰词,帝从之。
时翰林学士宋白左迁鄜州,贾黄中、李沆参知政事,苏易螽转承旨,杲连致书相府,求为学士,且言于宰相李昉曰:“先公尝授以制诰一编,谓杲才堪此职。
”因出示昉,昉屡开解之。
未几,太宗飞白书“玉堂”额以赐翰林,杲又上《玉堂记》,因请备职。
太宗恶其躁竞,改右谏议大夫。
初,太宗以太祖朝典策未备,乃议召杲。
杲闻命喜甚,以为将加优擢,晨夜趋进。
至宋州,遇朗州通判钱熙,杲问以“朝议将任仆何官”,熙言:“重修《太祖宝录》尔。
”杲默然久之。
感疾,至京师,旬月卒,年五十六。
太宗闵之,录其二子。
杲性虚诞,与人交,好面誉背非,惟与柳开善,更相引重,始终无间。
不善治生,家益贫,杲端坐终日,不知计所出。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九·列传第八》,有删改)译文:范杲字师回,父亲范正,任青州从事。
范杲幼小时丧父,笃志求学,与姑臧李均、汾阳郭昱齐名,写文章艰深冷僻不易理解,许多年轻人羡慕效仿他。
因父祖功劳补任太庙斋郎,两次升迁后任国子四门博士。
《范百禄字子功》阅读答案及翻译

13. (1)杀死投降的人不吉祥,救活一千人的人的子孙受封,怎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不法呢?
(2)范百禄说:“如果用重法来治罪,那么面上刺字的一定将塞满了道路。”司马光醒悟说:“不是你的言语,我不知道。”
参考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进士及第。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为御史,辞谢不就任。提点江东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州武守周永懿因钠贿败露,范百禄请求恢复至道年间旧例,用文官统领军队,用以管辖边界,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熊本治理泸蛮事务,有夷人首领力竭请求投降,副将贾昌言想杀了他来报功,范百禄劝阻他不听从,范百禄就前去对熊本说:“杀死投降的人不吉样,救活一千人的人的子孙受封,怎能容许骄纵的将领在境内横行不法呢?”熊本警觉起来,马上发公文制止。七年,范百禄召为知谏院。遇到早灾,他请求处理当前的紧要事务,收回那些对百姓不利的法令,来救活将死的百姓。五路军队共有三十七将,专门统率所在地的军队,甚至允许他们征用平民参军谋划。范百禄知道此中情况,有的是因为用钱买,有的旷职败事,有的并未经历边境事,有的是盗贼出身,就上书陈述其中不法者十四人,让武官专管教练检阅,其余的事由州县掌管,事情大多被采用。哲宗即位,升中书舍人。司马光恢复差役法,忧虑吏人受贿,想对受贿者处以流放充军的刑罚。范百禄说:“如果用重法来治罪,那么面上刺字的一定将塞满了道路。”司马光醒悟说:“不是你的言语,我不知道。”就此罢休。都水王孝先建议把黄河引回故道,命令范百禄去视察,范百禄认为黄河向东流有一段是向高处流,而黄河的流势是向下流,不能引回,就赶快回京奏报之所以如此的原因,而且取神宗命令不要阻塞黄河故道的诏书一起呈上,这件事才停止。范百禄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尹,勤于民事,监狱中没有被关押的罪犯。僚属想以监狱空的事上奏让皇上知道,范百禄说:“千里的皇畿,狱中没有一人,这是皇上的恩德,不是府尹的功劳。”不答应。数月之后,又为翰林学士,授任中书侍郎。这年郊祭,议论要合祭天地,礼官以“吴天有成命”作为根据。范百禄说:“这是三代的礼,怎么又要合祭呢?‘吴天有成命’的颂诗,祭天祭地,都演奏这诗,好比春夏祈祷谷物丰收而演奏《噫嘻》,岂是为了合祭呢?”争论很久没有解决,在皇帝面前决定。宰相说:“范百禄的话,是礼的常制;今天的用法,是权宜之制。陛下开始祭天,应以合祭天地为恭敬。”于是合祭。
初中文言文翻译-郭子仪传

郭子仪传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
公裨将李怀光等怒, 欲求物捕其党。
及公入奏, 对扬①之日, 但号泣自罪。
因奏曰: “臣领师徒, 出外征伐, 动经岁年, 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
其有节夫义士, 刃臣于腹中者众。
今构隳辱, 宜当其辜。
但臣为国之心, 虽死无悔。
”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
里巷负贩之人, 上至公子簪缨之士, 出入不问。
他日, 子弟焦列启谏, 公三不应。
于是继之以泣曰: “大人功业已成, 而不自崇重, 以贵以贱, 皆游卧内, 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
”公笑而谓曰: “尔曹固非所料。
且吾官马粟者五百匹, 官饩者一千人, 进无所往, 退无所据, 向使崇垣扃户, 不通内外, 一怨将起, 构以不臣, 其有贪功害能徒, 成就其事, 则九族齑粉, 噬脐莫追。
今荡荡无间, 四门洞开, 虽谗毁是兴, 无所加也。
”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 仆固怀恩②卒, 诸蕃犯京畿。
子仪统众御之。
至泾阳, 而虏已合。
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
虏见而问曰: “此何人也?”报曰: “郭令公。
”回纥曰: “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
今令公在, 天可汗在乎?”子仪报曰: “皇帝万寿无疆。
”回纥皆曰: “怀恩欺我。
”子仪使谕之。
回纥曰: “令公若在, 安得见之?”子仪出。
诸将皆曰: “戎狄不可信也, 请无往。
”子仪曰: “虏有数十倍之众, 今力不敌, 奈何?但至诚感神, 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 子仪曰: “此适足为害也。
”乃传呼曰: “令公来。
”初疑, 皆持兵注目以待之。
子仪乃数十骑徐出, 免胄劳之曰: “安乎?久同忠义, 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 “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 谮毁百端。
时方握强兵, 或临戎敌, 诏命征之, 未尝以危亡回顾。
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 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
初中文言文翻译-范祖禹,字淳甫

范祖禹,字淳甫范祖禹,字淳甫。
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
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
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
镇器之曰:“此儿,天下士也。
”进士甲科。
从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十五年,不事进取。
书成,光荐为秘书省正字。
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
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
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
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
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
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宣仁太后崩,中外议论汹汹,人怀顾望,在位者畏惧,莫敢发言。
祖禹虑小人乘间害政,乃奏。
初,苏轼约俱上章论列,谏草已具,见祖禹疏,遂附名同奏,曰:“公之文,经世之文也。
”竟不复出其稿。
时有相章悖意。
祖禹力言悖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
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
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安置贺州,卒,年五十八。
祖禹平居恂恂,口不言人过。
至遇事,则别白是非,不少借隐。
尝讲《尚书》至“内作色荒,外作禽荒”六语,拱手再诵,却立云:“愿陛下留听。
”帝首肯再三,乃退。
每当讲前夕,必正衣冠,俨如在上侧,命子弟侍。
开列古义,参之时事,无一长语。
苏轼称为讲官第一。
(《宋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节)参考译文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
从小成为孤儿,叔祖父范镇抚育他像自己的儿子。
祖禹自己认为幼失怙恃,身世孤单,每过年时亲戚宾客庆集,他却忧伤好像无所容身,闭门读书,从没有参预应酬请托。
不久以后到达京城,所有与他交游的,都是一时著名人物。
范镇器重他说:“这个孩子,是天下士人。
”中进士甲科。
跟随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在洛阳十五年,不事职位的升迁。
书修成,司马光推荐他任秘书省正字。
后汉书·范滂传原文+译文

《后汉书·范滂传》原文及翻译【原文】: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
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
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
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
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
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吏、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
尚书责滂所劾猥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间以会日②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
臣闻农夫去草,嘉谷必茂;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辞官去。
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
滂在职,严整疾恶。
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
显荐异节,抽拔幽陋。
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
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
资迁怒,捶书佐朱零。
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
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
”资乃止。
郡中中人以下,莫不归怨,乃指滂之所用以为“范党”。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
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
”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滂白母曰:“弟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家父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③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释: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初中语文课外古诗文《宋史范镇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范镇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举进士,吏部奏名第一。
调新安主簿,西京留守宋绶延置国子监,荐为东监直讲。
召试学士院,当得馆阁校理,主司妄以为失韵,补校勘。
人为忿郁,而镇处之晏如。
经四年,超授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摧起居舍人、知谏院。
上疏论:“民力困敝,请约祖宗以来官吏兵数,酌取其中为定制,以今赋入之数什七为经费,储其三以备水旱非常。
”契丹使至,虚声示强,大臣益募兵以塞责,岁费百千万。
镇言:“备契丹莫若宽三晋之民,备灵夏莫若宽秦民,备西南莫若宽越蜀之民,备天下莫若宽天下之民,夫兵所以卫民而反残民,臣恐异日之忧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民也。
”商人输粟河北,取偿京师,而榷货即予钞,久而鬻之,十才得其六。
或建议出内帑钱,稍增价与市,岁可得羡息五十万。
镇谓:“外府内帑,均为有司。
今使外府滞商人,而内帑乘急以牟利,至伤国体。
”仁宗遽止之。
文彦博、富弼入相,诏百官郊迎。
镇曰:“隆之以虚礼,不若推之以至诚。
陛下用两人为相,举朝皆谓得人。
然近制,两制[注]不得诣宰相居第,百官不得间见,是不推之以诚也。
愿罢郊迎,除谒禁,则于御臣之术为两得矣。
”议减任子及每岁取士,皆自镇发之。
又乞令宗室疏属补外官,帝曰:“卿言是也。
顾恐天下谓朕不能睦族耳。
”镇曰:“陛下甄别其贤者用之,不没其能,乃所以睦族也。
”虽不行,至熙宁初,卒如其言。
镇平生与司马光相得甚欢,议论如出一口且约生则互为传死则作铭光生为镇传服其勇决镇复铭光墓云熙宁奸朋淫纵险诐憸猾赖神宗洞察于中其辞峭峻。
(节选自《宋史》)【注】两制:翰林学士与中书舍人合称两制译文:范镇字景仁,成都华阳人。
赴试进士,吏部奏名为第一。
调任新安主薄,京西留守宋经把范镇延请到国子监,推荐他为东监直讲。
召试学士院,应该得馆阁校理之职,主考部门错误认为他的诗文失之韵律,补校勘之职。
人们为他愤忿不平,但范镇处之安然。
经过四年,越级授官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提拔为起居舍人、知谏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
范百禄字子功,范镇兄锴之子也,成都华阳人。
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
熙宁中,邓绾举为御史,辞不就。
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
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
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止之。
与徐禧治李士宁狱,奏士宁荧惑童妇,致不轨生心,罪死不赦。
禧右士宁,以为无罪。
执政主禧,贬百禄监宿州酒。
哲宗立,迁中书舍人。
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
流配。
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
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
”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
”遂已。
改吏部侍郎。
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禄曰:
“不可。
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
”不听。
都水王孝先议回河故道,大防意向之,命百禄行视。
百禄以东流高仰,而河势顺下,不可回,即驰奏所以然之状,且取神宗诏令勿塞故道者并上之。
大防犹谓:“大河东流,中国之险限。
今塘泺既坏,界河淤浅,河且北注矣。
”百禄言:“塘泺有限寇之名,无御寇之实。
借使河徙而北,敌始有下流之忧,乃吾之利也。
先帝明诏具在,奈何妄动摇之。
”乃止。
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
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
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
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
不许。
经数月,复为翰林学士,拜中书侍郎。
禄曰:“此三代之礼,奈何复欲合祭乎?‘成命’
之颂,祀天祭地,均歌此诗,亦如春夏祈谷而歌《噫嘻》,亦岂为一祭哉?”争久不决,质于帝前。
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
(选自《宋史·范百禄传》列传第九十六)
参考译文
范百禄字子功,是范镇兄长范锴的儿子,成都华阳人。
进士及第后,又被举荐为才识兼茂科。
熙宁年间,邓绾举荐他担任御史,他推辞不就任。
后来担任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一职,又在直集贤院兼职。
熊本处理泸州蛮人造反一事,有一位蛮人首领招架不住,请求投降,裨将贾昌言想杀了对方作为功劳,范百禄吩咐他别这样做,对方不听,范百禄就过去对熊本说:“杀降将不祥,使千人存活才能福及子孙。
何必纵容骄兵悍将横行境内呢?”熊本惊惧,立刻下令阻止手下。
与徐禧处理李士宁的案件,上奏朝廷说李士
宁使童妇迷惑,以致生出不轨之心,罪该万死不可赦免。
徐禧偏袒李士宁,认为他无罪。
执政者支持徐禧,贬范百禄为监宿州酒。
哲宗即位后,范百禄升任中书舍人。
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担心官吏受贿,想加上流配的刑罚。
范百禄坚决劝他说:“百姓今天做了官,被受人贿赂,第二天罢官,就用财贿赂别人。
如果用重典处罚,黥面赭衣之人必将堵满道路。
”司马光醒悟(明白)说:“如果没有你所说,我真是不了解(知晓)。
”这项工作于是就停下来。
改吏部侍郎。
有议者想淘汰胥吏,吕大防主张淘汰一半,百禄说:“不可。
如果淘汰一半那么失职的人会很多,不如慢慢清理他们,到现在缺少的职位不要补人,没几年,就能少一半人了。
”吕大防不听。
都水王孝先讨论回河故道的事情,吕大防心里向着他,命令范百禄去视察。
范百禄认为东流之水高仰,但河势
却顺流而下,没法回河,就回去上报事情的情形,并且拿出神宗皇帝下令的不要堵塞故道的诏书一并上呈。
吕大防仍然说:“大河东流,是中原最危险之事,现在塘泺已经坏了,界河淤泥充积,黄河将要往北改道了。
”范百禄说:“塘泺有阻挡敌寇之名,却无抵御敌寇之实。
假如黄河向北改道,敌人就会有处于下游被水冲袭的忧虑,这对我们是有利的。
先帝公开颁布的诏书都在,为何胡乱动摇它。
”于是事情停下。
不久兼任侍读,进封翰林学士。
向皇帝进言分别邪正的方法,引导皇上知道做哪些事的人是公正之人,做哪些事的人是奸邪之人,林林总总,共二十多条。
希望汇总这些事情来察看情形,则谁邪谁正就清楚了。
百禄凭借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开封府知府,勤恳为民办事,监狱里无关押之囚,属下欲把牢里空无一人之事告诉百禄,百禄说,千里方圆的京畿却无一人入狱,这是皇上的仁德,
不是府尹的功劳。
不许。
数月后,又担任翰林学士,被封为中书侍郎。
百禄说:“这是三代以来的礼数,为何又想合祭呢?‘成命’之颂,祭祀天地,都歌唱此诗,也就如同春夏祈谷而歌唱《噫嘻》,也难道是为了一次祭祀吗?”争议了很久没有决断,直到被皇帝询问。
去世了,享年六十五,朝廷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