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 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中图版)知识点复习资料精华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北极半径比南极半径长40 米,地球平均半径6371 千米,地球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2、地球始终不停地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运转,这个假想的轴,叫地轴。
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说)---- 新盖天说--- 麦哲伦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3、地轴穿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对着北极星方向的是地球的北极,另一点是地球的南极。
4、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5、同赤道平等的线叫纬线,呈东西方向;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呈南北方向,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
6、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原址,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米的铜制子午线。
这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7、经线和纬线的区别: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180°经线称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东经,用字母“E表”示。
赤道以北称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字母“S表”示。
(图P8—9)8、"以20°W 和160°E 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9、经纬网的主要作用: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任何地点在经纬网中都有对应的经度值和纬度值,例如北京大致位于40°N、116°E的交叉点上。
任何一组经度值和纬度值,都能找到与它对应的地点。
所以经纬网定位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航空和气象观测等许多部门。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需要一天,即24 小时。
2、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何地理意义: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知识点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认识社会、探索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而在学习地理时,掌握必要的知识点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下面就是七年级中图版地理上册必背的知识点。
第一章大地与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行星,也是我们生存的家园。
它是由大气、水、陆地构成的一颗行星,被称作“蓝色星球”。
2.地球是一个自转的球体,在24小时内完成一次自转。
自转的结果是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3.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公转周期为365.24天。
公转是形成季节的基础。
4.地球上的主要陆地有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大洋洲和南极洲,被称作“七大洲”。
5.地球上的主要海洋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洲际洋、北极洋和南大洋,被称作“五大洋”。
第二章我们的家——中国1.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是世界第三大国家,面积达到960万平方公里。
2.中国的行政区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3.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4.中国有五大主要地理景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
5.我国的四大沿海经济区是东北、华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
第三章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是由地球自然环境所引起的、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现象。
2.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水、旱灾、风灾、雪灾、泥石流和海啸等。
3.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有土地治理、疏浚河道、建设防洪堤、山体防护工程和地震预警系统等。
4.遇到自然灾害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采取应急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第四章农业与工业1.农业是中国的传统支柱产业,农业的发展对于保证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工业是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的重点工业有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和化工工业等。
3.农业与工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
4.应该倡导绿色发展,促进农业与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与交通1.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发展阶段,但城市化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清单(每日背诵)

1/1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每日背诵清单第1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圆球体——不规则球体(3)求证地球是球形:帆船视变化(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地球的影子是圆的);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等。
(2)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的经纬网(1)地轴、南北极、赤道(2)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特征形状圆(可称为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长度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
长度相等指示方向指示东西方向指示南北方向0°起点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零度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度数变化规律及代号从赤道向北、向南各增加90°;赤道以北的为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为南纬(用S表示)。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用E表示),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用W表示)。
半球划分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重要经纬线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S、23.5°N)、南北极圈(66.5°S、66.5°N)本初子午线(0°)和180°经线、20°W和160°E3、经纬网: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麦哲伦率船队首次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2、大小:地球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外形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模型。
地球绕地轴运转,地轴与地球仪表面相交的两个点固定不动,上端的交点代表北极,下端的交点代表南极。
北极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南极是地球上的最南点。
4、经线:(1)经线特点: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是一个半圆。
(2)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在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5、纬线:(1)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经纬线长短比较)(2)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圈),从赤道往北、往南,度数逐渐增大。
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北极点为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南极点为90°S。
基多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是世界上最精确的赤道标志。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23.5°N纬线称为北回归线,将23.5°S纬线称为南回归线;将66.5°N纬线称为北极圈,将66.5°S纬线称为南极圈。
8、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与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Chapter 11.The two poles: The two points on the Earth's surface where the axis passes through are called the two poles。
The point facing the North Star is the Earth's North Pole。
and the other point is the Earth's South Pole。
The North Pole is the northernmost point on Earth。
and the South Pole is the southernmost point on Earth。
Equator: The great circle on the globe that is equidistant from the two poles is called the equator。
Its length is about 40,000 XXX: XXX。
XXX 6,371 kilometers。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Earth is 510 n square kilometers.2.Characteristics of longitude and latitude linesLongitude lines Latitude linesn Indicates nLengthShapeXXXXXX and SouthAll the same lengthSemi-circularXXXIndicates East and WestXXXCircle (except for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 Countless lines Countless lines3.XXX longitude and latitude: W for west longitude。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总结地球和地图地球是一个略为扁平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证据包括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地球卫星照片以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经线和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线。
纬线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与地轴垂直,并且在南北两极相交,形状为半圆。
经线也是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但与纬线垂直相交,形状为圆。
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而经线长度相等,都是千米。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它们相互平行或者相交于极点,并且有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等特殊线。
经度和纬度是地球表面的两种坐标系统。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为起点,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纬度以赤道(基多赤道纪念碑)为起点,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经度的数值范围为-180°到180°,纬度的数值范围为-90°到90°。
经纬度的半球划分是以20°W至160°E为界限的。
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判断经纬度的方向及半球位置,有°的直接判断,°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如果没有°的经纬网,可以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方向,向东增为东经,向西增为西经,向北增为北纬,向南增为南纬。
判断半球位置可以根据纬度和经度来判断。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东经度增大,西经度减小。
地球不同纬度的地区,受太阳照射的不同,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也不同,形成了五个不同的带状气候区域。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太阳直射。
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无气候特点。
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无气候特点。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①古代(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②近代(观察):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咼,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2)纬线的特点:A •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 •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 (3) 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 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 S 和90° No(4)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 ~30°中纬度:30° ~60° 高纬度:60° ~90° (5) 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 经线的特点: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 •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 •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两极是指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其中北极是地球最北点,南极是地球最南点。
赤道是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其长度约为4万千米。
地球形状为稍扁的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其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2.经纬线是地球表面的两种线,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全部等长,呈半圆形,有无数条;纬线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从赤道向两极缩短,呈圆圈形,有无数条。
3.经纬度的字母表示形式为西经W,东经E,北纬N,南纬S。
4.20W和160E两条经线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赤道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5.地球上有五个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北回归线和北极圈66.5度之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南极圈以南)。
这些带的划分依据是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6.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方向可以通过一般表示方向和指向标表示方向来判断。
纬网可以用来表示方向。
7.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可以通过线段式、数字式和文字式三种形式表示。
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范围越小。
9.地图可以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包括地形图和行政区划图等,专题地图包括人口分布图、气候类型图和资源分布图等。
10.地图的新成员包括遥感影像地图和电子地图等。
11.海拔是指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指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它们的计量单位都是米。
12.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包括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
山地高度和起伏大,缓坡和陡坡交替,海拔500米以上;丘陵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高地,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高原外围陡峭,内部相对平坦,海拔500米以上;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盆地指被山地、丘陵或高原包围的地形低洼地区。
鞍部指相邻两座山峰之间的连接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平缓
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1.中国优越的位置:①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海陆兼备,海陆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交往。
19、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
省。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 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比例尺
范围
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3.图例和注记:
(1)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 (2)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海拔高度的数字 4.地形图: (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3)等 高 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
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 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 减。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知道季 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 线分布。
四季分明
无
间
北寒带
北极圈以内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南寒带
南极圈以内
终年严寒
极昼极夜
4.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 -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
三、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一 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1)定 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 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应 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1)我国民族总数: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2)少数民族数目:55个(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 (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4)主要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
(1)我国的行政规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
特别行政区。 其中5个自治区分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4个直辖市分别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 2个特别行政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3)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中,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 ☆PS:①结合课本P8图1-1-5,熟练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藏族——西藏自治区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 傣族——云南省 朝鲜族、满族——东北地区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 (5)个别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摔跤、赛马、射箭 藏族——晒佛节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知识点
1、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 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 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一级阶梯上主要 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主要是盆地和高原,海 拔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主要有平原和丘陵,海拔多在500以下。 (能在图上找出) 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 南岭。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 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 际。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 崎岖。
②结合P9表1-1-1,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1)我国人口特点:①人口基数大(2010年,我国总人口为13.41亿,是世界人口最多 的国家。)
②增长速度快 我国的人口国策: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
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多,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和 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
自转
动
公转
方 向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自西向东
绕转中心
地轴
太阳
周期
一天(约24小时)
一年(约365天)
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产生原因 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 一定夹角
2.公转地理意义(北半球):
节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5、我国的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 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有“黑土 地”之称。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 沙冲积而成。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 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 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 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 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四川盆 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
东部临海,降水较多,水分条件好,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
优越性: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热量条件良好,利于农业生产。
③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1)面积: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处(在黑龙江省);
为西经
为南纬
数值范围
0°—180°
0°—90°
表达方式
W或E
N或S
半球划分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东半球(20°W-0°-160°E)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 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 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寒潮:我国北方一 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流经
4.经线和纬线:
纬线
经线
定 义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
周的圆圈
交的半圆
形状
圆
半圆
长 度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相互关系
相互平行
相交于极点
5.经度和纬度: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纬线(赤道)
划分方法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 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少。 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少)
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所以东部 西部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所以西部人口少。
☆PS:结合课本P14图1-2-4,找出黑河-腾冲一线,明确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在海南省);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在黑龙江省);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陆上邻国:14个 ,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 (4)海上邻国: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5)我国陆上疆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属我国管辖的海域 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一个海洋大国。 (6)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面积最大、纬度最低的是南海;面积最小、纬度最高的是渤海)
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 徽、江苏、上海);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能在图上 找出来)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上 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多支 流,多湖泊;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15、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 中国第二长河;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 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 渭河。(能在图上找出来)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 和河南的旧孟津,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流经黄 土高原,多泥沙,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