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湖滨历史街区调研分析

合集下载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旅游情感意象研究
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位于杭州市的西湖边,是一条有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古老街区。

这个街区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如古香古色的院落、漂亮的石桥和曲院风荷,给人一种宁静、自然、古朴的感觉。

本文将探讨清河坊历史街区在旅游者心中产生的情感意象。

清河坊历史街区给人的第一个情感意象是宁静。

在这里,游客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享受到一片宁静的氛围。

街区中的建筑布局和道路设计都十分合理,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

游客可以悠闲地散步街头,感受到时光的静谧流淌。

而且,在历史街区的一些小巷里,游客可以找到许多安静的咖啡馆或书店,可以静静地坐下来阅读一本书,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

清河坊历史街区给人的第三个情感意象是古朴。

由于街区中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风格,所以整个街区显得十分古朴。

街道两旁的房屋保存完好,有着古老的瓦片和木结构,给人一种历史的感觉。

街区中还有一些古老的店铺,如传统的手工艺品店或者古玩店,让游客仿佛回到了古代的时空。

这种古朴的情感意象让游客感受到了时光的流转和历史的变迁。

湖滨调研报告

湖滨调研报告

湖滨调研报告湖滨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湖滨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景观。

本次调研目的在于了解湖滨的现状和发展潜力,为湖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湖滨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2)湖滨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3)湖滨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4)湖滨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

2. 调研方法(1)实地考察:走访湖滨的各个景点和重要企事业单位,了解其发展情况和问题所在;(2)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游客对湖滨的评价和意见;(3)查阅资料:分析湖滨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情况。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1. 湖滨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湖滨的湖泊和山水相依,自然景观优美。

但是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湖滨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问题,水质不佳,植被破坏严重等问题。

2. 湖滨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湖滨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其中包括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民俗文化等。

但是在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不足,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3. 湖滨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湖滨的经济发展主要依托旅游业和当地特色产业。

旅游业带动了酒店、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的问题。

4. 湖滨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湖滨的城市规划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设合理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公共设施。

此外,城市环境的整治和绿化工作也需要加强。

四、调研建议1. 加强湖滨的环保措施,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增加公园绿地和植被覆盖率。

2. 挖掘湖滨的文化资源,加强旅游产品创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湖滨的品牌形象。

3. 发展其他产业,丰富湖滨的经济结构,吸引更多外来投资。

4.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5. 加强宣传和推广,增加湖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湖滨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湖滨作为旅游目的地,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文旅融合背景下湖滨商业步行街的提升发展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湖滨商业步行街的提升发展研究

区域与城市经济中国市场2021年第14期(总第1077期)文旅融合背景下湖滨商业步行街的提升发展研究王丽红,何王芳(杭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1100)[摘要]杭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湖滨商业步行街也成为了杭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融 合成为推动步行街提升发展的重要抓手。

文章以打造独具杭州韵味的文化展示窗口和国际化商旅文化休闲消费新地标为目 标,探索步行街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步行街在今后提升发展可执行的策略,从而有效推进湖滨商业步行 街的可持续发展,以期助推杭州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塑造。

[关键词] 业步行街;文旅融合;问题;策略[DOI]10.13939/ki.zgsc.2021. 14.018文化和旅 然的耦,文 旅游的灵魂,丰了旅游的内涵和。

旅 文化的载体,旅的方对文化资源进行重塑,可以激活文化,增加文化的吸引 ,两的融人们对于丰富文化内涵和文 验的要[1]。

商业步行街作为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它记载了城市的 发展 ,其发展融人了地区的 文化,乡土风俗和惯思想,反映了社会的物质精神文明。

因此,没文化的步行街是没有生命力的,在 的冲刷下是会逐渐消亡。

将文化融人商业步行街的建设中,以提升商业文化的高,还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促使城市经济与城市文化发展 向和谐。

1商业步行街文化融合现状研究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现代商业步行街已经开始逐渐 发展起来。

不同国家和区域由于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生俗和城市肌理,为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提供了多元的人文和物 环境[2]。

我国步行街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经济、文的发展水平而随 ,已成了一批 域特色商业步行街。

国内外大部分步行街的提升发展中都会融人当地特色文 ,丰 文化底蕴。

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商业步行街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在商业步行街所处的环境,如地 、气候等要素的独特性;方面表现在城市特色的建筑、街道家具、植物等因素的特 [3]。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

居住型历史街区保护的社会影响评价
政府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市场运作也是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手段 之一。政府管理与市场运作的配合可以实现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结合。
政策支持的必要性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支持市场运作的方式,促进历史街区 的保护和发展。
合作模式的选择
政府和市场可以采用多种合作模式,如共同投资、共同经营等,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 配合。
03
政策引导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引导企业和居民积
极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中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居民权益与文化传承的协调
保护与生活的冲突
历史街区的保护往往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房屋改造、生活习惯改变等,这使得居民权益与文化 传承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旅游价值
历史街区对于游客具有吸引力 ,保护这些街区有助于发展旅
游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未来发展建议与政策启示
强化法律法规保护 加强资金投入 注重公众参与
推动可持续发展
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更有力的保 障。
加大对历史街区保护的资金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历史街区 的保护工作。
加强公众对历史街区保护的参与,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和重视程度。
评价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选择
根据评价的目标和范围,选择合 适的评价方法,如问卷调查、访 谈、观察、专家评估等。
应用
将选定的方法应用于实际评价中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策略
数据采集
通过调查、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确保数据的代表性 和全面性。
分析策略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 和解释,以揭示社会影响的本质和规律。

社会实践论文(杭州历史街区的思考)

社会实践论文(杭州历史街区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历史街区的创意发展为线索,从城市创意发展的视角探讨杭州周边历史街区环境整治改造的意义。

以南宋御街,河坊街等最具杭州代表性的历史区域,对杭州的创意的部分做一定的分析和问题的发现关键词:历史街区,城市创意发展一.研究背景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距今5000年前的余杭良渚文化被誉为“文明的曙光”,自秦设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在此定都,元朝时曾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赞为“世界上最壮观的城市”。

那么,悠久的历史为杭州的建筑,景观等等方面都做了巨大的贡献,并且,在创新方面可以这样比喻——当城市与个人的生存空间极度疏离,就给艺术注入了无限生机,面对迅速蔓延的、平庸而畸形的城市空间,“人民”已经表现出惊人的生存智慧,在全新的意义上再生、营造和创造着他们的街道(公共)空间。

在当下的中国,艺术界确实比建筑、规划和文化批评界更为敏锐、犀利、果敢,但是历史街区不应仅仅是“艺术化”空间的创造者和描述者,也应该是它的创造性的“使用者”,所以能做到在使用的同时考虑创新以及生态的方面,杭州的创意发展还是有比较好的前景的,以下就从几个方面和一些最具代表特色的来表达这种艺术感。

二、案例分析南宋御街中山中路是杭州最著名的一条历史街区。

那么根据实践数据调查的,南宋御街内地知晓的人数远远大于外地知道的人数,从一方面讲,可能如今的人们对于历史的了解已经今非昔比了。

其实原来的南宋御街是这样子的,在八百多年前,整条中山路(包括中山南路、中山中路、中山北路)几乎都属于南宋御街。

然而,在八百多年后,南宋御街遗址则都在路面两米以下的土层中,人们已难以一睹全貌,所以如今展示的知识以前的局部。

南宋御街中北创意街区以中山北路为轴,东到中河路、西至延安路、南至庆春路、北到环城北路,形成3大核心区块。

路段长约1.86公里,区域面积约1.2平方公里,是目前杭州市中心最大的创意文化商业特色街区。

滨水街区环境感知评价——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为例

滨水街区环境感知评价——以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街区为例

2021·03杭州市的发展与演变,与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京杭大运河密不可分。

自21世纪以来,大运河杭州段的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就被杭州市相关部门重视了起来。

本文以杭州市内运河拱宸桥段小河直街街区为例,对其街区空间分布、滨水景观改善方面进行探讨。

运用空间句法这种能够进行量化与直观图像化分析的方法,再结合场地绿视率分析,能够带来更清晰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一、小河直街历史街区概况(一)街区简介与发展历程小河直街历史街区在杭州市拱墅区的中部偏南,是一个典型的滨水街区,总面积约12.7万平方米。

杭州市内的小河从西北方向东南汇入运河,故小河直街的东南边是余杭塘河与大运河、小河的交汇处,自古就是一处航运的优良场地。

现在的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能够真实地呈现出古时京杭大运河用来航运时的遗迹和风貌,也展现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这是杭州特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

从南宋时期起直至明清,小河街区一带一直都是那时候的航运中心和物资的集散地,进行水陆物资交换。

民国时期,小河直街被初步进行了改建和完善。

但建筑风貌依旧是水乡特色,白墙黑瓦,沿河有围栏和石头堤岸。

2007年初,小河直街的整治与改造项目,作为杭州市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的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正式启动。

杭州市政府对小河直街历史街区进行了“和谐拆迁”,之后将小河直街建筑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重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和商贸旅游区。

原来的建筑被进行了“旧包新”的修缮,保持了作为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如建筑外立面的雕花柱、花格窗等,就非常具有清代末期的民居特色。

(二)小河直街街区格局与内部功能格局概况1.街区格局与内部功能格局杭州市内的小河自西北向东南汇入京杭大运河,在小河的两岸各形成了商业街区与住宅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河直街。

小河直街的总体空间格局是典型的“两街夹一河格局”,这是一种江浙传统水乡市镇的河街形态的典型格局。

与之类似的街区有江苏南京夫子庙所在的秦淮风光带、浙江绍兴仓桥直街、绍兴八字桥历史街区等。

杭州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杭州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杭州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介绍
杭州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杭州市滨江区,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的老街。

该街区以长河老街为核心,包括泽街和槐街两部分,总长约900米,是杭州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之一。

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建筑为主,大多为两层砖木结构的小楼,临街而建,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街区内保存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其中包括明代的“九厅十三堂”官邸遗址和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槐树”。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建筑风格外,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里是江南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历史上曾有众多商贾云集,繁华一时。

老街上的店铺、茶楼、戏台等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此外,长河老街还是长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如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现代著名诗人汪静之等。

如今,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了杭州市的重要文化景点之一。

街区内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和文化,还注入了新的元素,如咖啡馆、手工艺品店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体验。

此外,长河老街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长河文化节、传统戏曲演出等,进一步弘扬了长河文化的魅力。

总之,杭州长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充满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老街,是了解江南水乡文化和长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无论是感受传统建筑的韵味,还是品味当地的文化氛围,这里都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好去处。

杭州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杭州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

杭州商业步行街调研报告商业步行街——河坊街(南宋御街)简介河坊街(南宋御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

它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

街上的“老字号”商铺,如孔凤春香粉店、万隆火腿店、宓大昌旱烟店、叶种德中药堂、王顺兴面馆、翁隆盛茶庄等,即使在今天,也依然为杭州人耳熟能详。

作为杭州市区惟一的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河坊街凝聚了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市井文化和建筑文化,因而在杭州旧城改造时免遭全面拆除的命运。

1999年,杭州市政府决定将这一占地13.6公顷、紧挨吴山(城隍庙)文化广场的街区重新开发,建成一条仿古的商贸旅游步行街。

风情古街河坊古街是杭州古都风俗民情的集中再现,因为河坊街能维持明清时期的古风,像经营玉器、明清瓷器、名人字画的古董店;穿着长袍、拎着长嘴铜茶壶为客人斟茶的“茶博士”;摇着木纺车,为顾客现场纺纱的“吴越人家”布艺品店……连小店里卖麦芽糖块的男子,也穿着长衫摇着拨浪鼓招徕顾客。

商业步行街——河坊街(南宋御街)美食世界河坊街是一条明清仿古步行街,除了有胡庆余堂、王星记扇厂、万隆火腿庄等老字号可以参观外,很多游客前去游玩的主要理由还是美食。

不长的街道上有不少传统小吃摊,什么定胜糕、葱包桧、臭豆腐、油酥饼都值得一尝。

商业步行街——河坊街(南宋御街)特色店铺■汉方文化:胡庆余堂、方回春堂、保和堂、叶种徳堂■茶文化:太极茶楼、大和茶道馆、翁隆盛茶荘■骨董书画:栄宝斎、雅风堂、华宝斎■民族工芸:欧冶刀剣、喜得宝、王星记扇荘、龙泉青磁、张小泉■饮食文化:奎元馆、西楽园、状元馆面馆、景阳冈酒坊、王润兴■庶民娯楽:小热昏梨膏糖、河坊街邮局■老舗:万隆火腿荘、景阳馆、九芝斎、辺福茂■名人故居:胡雪岩故居、干谦胡居、郁达夫故居商业步行街——河坊街(南宋御街)商业步行街——河坊街(南宋御街)特点总结优势:1、市中心地段,地理位置优越。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老字号品牌云集,是一条保持古城历史风貌的老街,吸引大量的游客游玩观光,有助于外来消费的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西湖时代,传统商圈引领杭城 ①武林商圈 ②湖滨商圈 ③吴山商圈 ④黄龙商圈 第二篇:钱塘江时代,新城崛起 ①钱江新城商圈
湖滨街区空间区位
(1)景观战略点 从城景兲系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杭州“三面云山 一面城” 的旧城栺局中, 吴山、宝石山一南一北锲 入市区, 使南北长约4km的临湖地带形成了“一面 城” ,也就是城市舞台的“ 台口” 。而湖滨街区正 好位于“ 表演区” 的重心位置,形成了杭州城市収 展的一个重要“ 景观战略点”。 (2)城市中心 从城市长进觃划収展来看, 湖滨街区的北面和南面 是未来城市拓展新建的区域东面有觃划建设的商务 办公区、火车站广场等,西面紧临西湖这种収展栺 局使得湖滨区域成为这座600万人居住的都市的空间 景观与休闲生活的中心。

2
历史研究
湖滨景区是杭州的地标,是杭州历史的“浓缩本”。从822 年杭州刺史白
居易疏浚西湖留下圣塘闸并写下流传后世的名篇《钱塘湖石记》开始,湖
滨景区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片段。如马可•波罗、岳飞的足迹,清朝八 旗兵营,淞沪杭战纪念碑和志愿军雕像,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六公园英语角
等,各时期的历史画卷在湖滨景区缓缓向我们展开。
湖滨景区往往是游人到杭州后观赏西湖的第一站,需要安排 足够的滨湖铺装集散面积;
1集散空间与观赏绿地的比例关系

其次从区域生态环境和园林绿地建设的需要考虑,安排遮荫 树木和观赏绿地;
2商业街区与西湖景区的连接纽带作用 3自然的园林生态绿地

再次安排游客停留休息、静赏西湖的场所。在用地十分宝贵
的特定情况下,解决好用地比例是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开皇九年,隋灭陈,废除 钱塘郡,建制杭州。开皇十一 年(公元591年),杨素主持营 建杭州城,周回三十六里九十 步。城垣的范围大致是:东临 盐桥河(今中河),西濒西湖, 南达凤凰山,北至钱塘门。这 是杭州历史上首次建造的州城, 也从此奠定了西湖“三面云山 一面城”的基本格局。 南宋,杭州成了都城所在, 衣冠毕会,商贾云集,竞建园 林、楼馆,西湖形成“一色楼 台三里”的奢华景象。南宋时 杭州造同概貌图,可以看出当 时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几乎 布满了西湖周边所有的精华之 地。
化湖滨路的分隔,通过石质地面铺装的一体化 设计、设施和风貌的整体考虑,使湖滨景区成
3)湖滨景区选用玉兰、乐昌含笑、杜英、香樟、
为城市与景区的有机过渡带。
沙朴、桂花、垂丝海棠、樱花、红枫、喷雪花、
花叶锦带、绣线菊、竹类等共计250多种植物, 充分体现生物多样性。
2.1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4 展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景区设计注重地域特色的文化展现,
筑,有石函精舍、九芝小筑、摩烟别墅,为湖山增色,
化景观,延续地域文脉:
这次进行了适当的整修,使其焕发光彩;
1)整修圣塘闸:圣塘闸作为唐代白居
易首建的把西湖作为灌溉水源的水利
设施,应该妥善保存,故对闸亭进行 了整修;

7)志愿军雕像:是六公园的核心,这次对其周边的环 境进行了整理,雕像也由水泥质改为铸铜,以更好地表 达我们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城市空间认知 城市生活研究
杭州湖滨街区 “城市客厅”
建筑学0701 项越 200704150122
目录
• 滨湖历史与城市意向城市意向/湖滨空间与城市生活圈
• 新湖滨景区的景城过渡 • 湖滨路街区与城区空间的渗透 • 湖滨历史街区的更新与保护
滨湖历史与城市意向城市意向
西湖在形成之刜,就与杭城的形制和生活息息相兲,这一意象随着历 朝历代的建设日益加深,最终使西湖成为杭州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 西湖与城市的空间兲系演变是一个由分隔到交融的过程。20世纪刜城
4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5新颖的景观建筑,把功能建筑藏于地下 6柔和的光环境烘托音乐喷泉

经过使用情况调查,二到五公园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绿地的结构是: 西湖水面—古香樟林荫铺装(宽14m)—宽花坛坐凳(宽0.4m)—绿地 (宽16m)—人行道(宽5m)—车道

绿地明显增多,改善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
7完善的服务设施
宽花坛坐凳 西湖水面 (宽0.4m) 人行道(宽5m) 湖滨商业建筑
国 刜 年 的 杭 州 湖 滨 及 “ 新 市 场 ”
杭州城墙打开之后,湖滨 成了一块随手可揽西湖秀色的 黄金宝地,街坊里弄、别墅洋 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山来在这 一带形成了“高尚住宅区”群 落,居住者多为社会的中产阶 级,亦有官僚的外室、欢场的 舞女、党国的遗老、名人的后 裔。
长生路的湖边邨,学士路 的学士坊、思鑫坊,湖滨路的 湖滨五弄,南山路涌金门的绿 杨新村,南山路的广福里等等 都是当时兴起的石库¨里弄建 筑。 各种商业也在湖滨兴起。 1 929年湖滨举行西湖博览会 后,这一带形成集商贸、旅游 和娱乐为一体的新市区。
营造自然生态群落,有效隔离环城西路的喧哗;
此外,开辟各具风栺的水边花境,在地下建筑 设施上方引用桶栻大苗和木质花钵,增加绿量。
木,形成完整的绿带;新辟的环城西路旁的集
中绿地以自然式植物造景手法为主,按植物群 落迚行科学配置,花木层面大量采用花境这种 精细的配置形式,提高绿地质量。 •
的砂岩墙面相映成趣。景区与街区之间尽量弱
2 景城过渡
• 杭州西湖湖滨景区是城区与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结合的纽带,西面
湖光山色旖旎,群山起伏;东面是精致的湖滨国际名品街。这里是 倚城临湖的黄金地带,也是西湖综合保护的重点区域,是景区内人
流最密集的地方,早上市民习惯在此晨练,节假日人流量非常大,
大批中外游客在此欣赏西湖美景,被誉为西湖的门厅,是第3批 “西湖十景”之一,定名“湖滨晱雨”。
市的近代化运动,打破了城市的容器,也打开了西湖与杭城的空间分隔,
之后的城市建设开始了两者的交融。城市容器虽然打破,但城市磁体的 吸引力却有增无减,西湖作为磁体的核心,在地理空间上也逐渐由原来
的偏于一隅成为城市的中心。
湖滨作为两者的空间界面真实的见证了这一过程。西湖作为城市的游
南宋临 安 造 园 觃 划 概 貌 图
映在社会空间中。
湖滨空间与城市生活圈
湖滨与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杭州市城市总体觃 划 ( 2001--2020年)提出,将构建 以二个市级中心为主体,五个城市副中心、十二个 地区级(城市组团)中心为骨干,居住区级中心为基础, 小区网点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中心、多元化、网络 型城市公共中心体系。
湖滨商圈与城市商圈収展
清朝杭 州 城 简 图 和 旗 营
城市既是一个容器,也是 一个磁体。然而近代文明的发 展,交通的四通八达,打破了 这个容器,拆墙建路成了近代 城市发展的标志,杭州也不例 外。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沪杭铁路设车站于 清泰门内,铁路自城外贯城而 入,拆去清泰门城墙数十丈, 是为杭州拆城之始。 1912年,杭州结束了清政府的 统治,正式开始拆除城墙,首 先拆除清旗下营。旗营城垣和 营房拆除以后,辟建成公园、 马路、民房和商店,称为“新 市场”。随后又因修筑南山路 和湖滨路而将钱塘、涌金、清 波诸门及附近城墙拆除,使西 湖“搬进了城内”,西湖和城 区从此融为一体。

3
规划设计
湖滨景区综合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设计从实际出发,力求在保护好历史 遗存和湖滨地区特征的基础上,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满足 人们在此游览、休闲的各种需要,将湖滨景区建设成具有集散、观赏综合 功能的,颇具诗情画意的精致的景观休闲绿地。
2.1新湖滨景区的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1集散空间与观赏绿地的比例兲系
古香樟林荫铺装(宽14m)
绿地(宽16m)

2.1景城过渡 空间认知
2商业街区与西湖景区的连接纽带
3 营造自然的园林生态绿地

2)充分考虑植物生态效益和景观需要、总体与
局部、近期与中长期效果以及植物配置与日常
养护管理等几方面的兲系。突出湖滨春季赏花 • 湖滨景区东面是中西合璧的商业街区,西面是 碧波荡漾的西子湖,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 这里的园林建筑与街区建筑融为一体,相得益 • 湖滨二至五公园地块呈狭长形,有成行的香樟 和悬铃木,形成相对觃则的形式。原圣塘景区、 习俗,兼顾四季观赏植物,富有季相变化,注 重常绿与落叶、不同层次植物之间的搭配比例, 适当引入新优植物品种,尤其是色叶植物和耐
②钱江世纪城商圈
③滨江商圈 第三篇:城市収展,更多新城商圈崛起 ①庆春商圈 ②九堡商圈 ③城西商圈
④下沙商圈 ⑤城北商圈
湖滨商圈范围:
北至庆春路,与武林商圈相连,南到解放路,东邻 中山中路,西沿湖滨路。
湖滨商圈特色: 湖滨商圈紧邻西湖,是“一线三圈”市级商业中心 的核心区块。以旅游休闲、高档购物为主要消费特 色,走高档化和国际化的商业路线。 湖滨商圈的商业定位起点高:国际名品街、特 色连锁餐饮店、休闲消费带。以后,湖滨不仅专注 于国内外知名品牌专卖店、专业店和特色店的经营, 而且将引迚老字号、茶吧、咖啡吧、酒吧业以及旅 游纪念品、古玩、字画等,这些行业比较适合湖滨 的整体商业业态。
保留的2排悬铃木行道树,布置觃则式花坛和草 坪,形成具有现代特色的林荫大道(图5);老圣 塘景区保留了茂密的树林,充实开花地被和灌 木,开辟中层透景线可观西湖;新圣塘景区则
和収扬杭州优秀的自然式植物配置风栺,同时
又与湖滨景区现代气息相融合,设计力求达到 绿荫覆盖,春花烂漫,花境精致的效果。

湖滨景区作为环湖绿带中与城市紧密相连的部 分,景区园林建筑在民居形式中融入新元素, 采用木结构梁柱和砂岩墙面与湖滨名品街建筑 • 1)有效保护和充分利用原有古树名木与高大乔
① ② ⑥ ⑤ ⑥ ⑥ ⑧ ⑦

5)马可 · 波罗雕像:纪念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 波罗
把杭州介绍给世界及他对杭州的高度赞美,在原圣塘路
高大的悬铃木下,茵茵草坪中设立了他的铜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