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20200908111151)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为小学残疾儿童提供送教上门的教学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情况,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获得全面的教育。
【教学目标】1. 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服务,帮助残疾儿童克服学习障碍。
3. 培养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4. 促进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共同关心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
【教学内容】1. 调研:了解残疾儿童在学习方面的困难和需求。
- 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了解班级和个别学生的情况。
- 与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教育期望。
2. 目标确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 确定每位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和潜能,设置合理的目标。
- 与学校和社区教师进行磋商,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教学准备:为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 准备符合残疾儿童学习特点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 提前了解残疾儿童的喜好、兴趣,以提供更好的教学体验。
4. 教学实施:根据目标和准备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 为残疾儿童量身定制教学计划,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 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反思与评估: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
- 定期与学校和社区教师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 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步骤】1. 招募志愿者:组织学生和家长志愿者参与送教上门的教学活动。
2. 进行调研:与学校和社区合作,了解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3. 目标确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4. 教学准备:准备符合残疾儿童学习特点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5. 教学实施:根据目标和准备的教学资源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6. 教学反思与评估: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并与学校、家长进行交流。
【教学资源】1. 个性化教学材料:根据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制作教具和教材。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10篇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
几种小动物玩具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有了前面的情境设计做铺垫,学生已初步体验到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因此新课知识,应由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讨论来掌握。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的衣物和袜子
教
学
过
程
按照物品的归类,将物品有序地摆放在相对固定的位置上等
1、师动手教生叠衣服
2、生跟随练习
3、自己整理
4、师把相同类型的物品放在一起
5、把之前整理好的物品弄乱,让生重新整理
6、 师把现在物品摆放的情况拍下来,把图片打印出来贴在旁边,以提醒学生
教学反思
因为学生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先示范再自主练习整理
课程领域
生活适应
教学内容
用电安全
授课日期
2020年 月 日
送教学生
学生能力
分析
学生由于生缺乏生活常识。对电的危险性认识不到位
教学目标(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
1、了解电的用途,知道安全用电不会发生危险。
2、通过辨析活动,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
3、懂得不安全用电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安全使用电器的基础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观看《小花猫生病了》,知道小花猫不爱洗手然后生病
(三)学习洗手
1、洗手顺序:挽袖子——拧开水龙头——将手打湿——抹肥皂——两手对搓——冲洗——关水龙头——用毛巾擦干
2、师示范
3、幼儿按洗手顺序进行练习。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一)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b、p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得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教学重点:学会两个声母与学会带调拼读音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新授1、学习声母b、p学习声母b。
(1)读\爸爸\,引出声母b。
(2)教师范读b.(3)(3)学生跟教师读。
(4)教字形.板书b。
让学生想想b得形状像什么.学习声母p。
(1)读\婆\,引出声母p。
(2)教师范读p。
(3)学生跟教师读、(4)教字形。
板书p.让学生想想p得形状像什么.2、学习与单韵母相拼(1)、瞧图:小姑娘在干什么?教学拼音方法: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
(2)、观察书上四幅图,分别画着什么?(3)练习拼读音节。
四、巩固练习组织学生做声母与带调韵母找朋友得拼读游戏。
(三)总结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2)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m、f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得方法,学会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学会声母及与单韵母相拼成音节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a得四声。
2、听音拿卡片,分辨bP得读音.二、学习新知1、学习m(1)瞧图,这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2)联系生活实际,用“摸"练习说话。
(3)老师范读,学生观察模仿发音,练习读。
2、学习f(1)瞧图导出字音:图上画了什么?能用“佛?组词吗?(2)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读.3、识记声母m f,指导书写。
(1)怎么记住m与f得字形?(2)动脑筋,想办法,编顺口溜识记字形. (观察在田字格得位置,老师范写,学生书空,练习书写。
4、声母与韵母拼读练习三、巩固练习:做摘果子游戏,搞一个果子读一个音节,用这个音节组个词或说一句话。
教师评价: 经学习,学生已能熟练读、写出d t两个声母。
四、总结残疾儿童教育送教上门教案(3)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学会声母与单韵母拼成音节得方法,学会拼读音节。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2、图文对照,指导识记“目”“足”。
3、自主识记“口”“耳”“手”。
三、朗读小文,认识“站”“坐”
1、学生观察书中第10页的插图,你能用一个字来说出他们此时的动作吗?(站 坐)
2、教师板书两个生字(站、坐),指生朗读,并做出相应的动作。
3、指导学生开火车读字,并扩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田字格,引导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教学内容:
《天地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2、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1、互动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2、课件出示一个古代人物画像。引言:咦?这个人好像缺少了一些器官。哦,原来它们在老师的桌面上,我们来做一个拼图游戏把这些器官拼回去好吗?
二、学习生字,掌握音、形、义
1、认识象形字。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第一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1.1 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1.2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3 明确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目标和意义1.4 分析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优势和挑战第二章:特殊儿童的评估与鉴定2.1 介绍特殊儿童的评估方法和工具2.2 分析特殊儿童的鉴定标准和流程2.3 探讨评估和鉴定结果对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2.4 强调评估和鉴定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特殊儿童权益第三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教学策略3.1 分析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和需求3.2 介绍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和策略3.3 探讨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目标3.4 强调教师与家长、康复师等团队成员的协作与沟通第四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操作4.1 介绍送教上门的实施流程和注意事项4.2 分析如何准备教学资源和环境4.3 探讨如何进行家庭访问和与家长沟通4.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安全与保护措施第五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与反思5.1 介绍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5.2 分析评估结果对教学策略调整的意义5.3 探讨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反思和持续专业发展5.4 强调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的重要性第六章:家庭支持与社区资源的整合6.1 介绍家庭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中的角色和支持方式6.2 分析社区资源对于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的重要性6.3 探讨如何整合家庭和社区资源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6.4 强调家庭与学校、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第七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心理支持7.1 分析特殊儿童及其家庭可能面临的心理挑战7.2 介绍心理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心理教师的的角色7.3 探讨如何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7.4 强调心理支持对于特殊儿童教育质量和家庭满意度的意义第八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分析8.1 分析具体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案例8.3 探讨案例中的教学方法和家庭支持方式的适用性8.4 强调案例分析对于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质量的重要性第九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法律法规与政策9.1 介绍特殊儿童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9.2 分析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指导作用9.3 探讨如何在实践中遵守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和政策9.4 强调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于保障特殊儿童教育权利的重要性第十章: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未来发展10.1 探讨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发展趋势和挑战10.2 分析未来特殊儿童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10.3 探讨如何提高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质量和效果10.4 强调全社会对于特殊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支持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意义与目的:理解特殊儿童送教上门的概念、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其目标和意义,以及分析优势和挑战。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特殊儿童送教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特殊教育学校教科书·生活语文》第三单元“温馨的家”,具体包括第7课时《家人的爱》。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能够理解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本课的生字词,如“爸爸”、“妈妈”、“爱”等。
2. 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家人之间的关爱。
3. 培养学生学会表达对家人的爱意,增强家庭情感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表达爱意。
难点:培养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庭照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家人,引导他们关注家人的关爱。
2. 新课内容学习:(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语调。
(2)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如“爸爸”、“妈妈”、“爱”等。
(3)让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家人之间的关爱。
3. 实践活动: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的全家福,并写一段话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爸爸”、“妈妈”、“爱”等词语表达爱意。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新学的词语造句,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家人的爱》2. 生字词:爸爸、妈妈、爱3. 课文大意:家人之间的关爱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爸爸”、“妈妈”、“爱”各5遍。
(2)用新学的词语造句,表达对家人的爱意。
2. 答案:(1)略。
(2)示例:我爱我的爸爸,他每天陪我学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家人的爱》,使学生们理解了家人之间的关爱,学会了表达爱意。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加强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可以布置一道拓展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记录下这个过程,下次课分享给大家。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教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一、教案背景在小学教育领域,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身体有残疾的儿童。
由于身体上的局限,这些孩子通常无法像其他孩子一样到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
为了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我们可以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本教案旨在设计一套适合小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教学方案,以帮助他们克服身体上的困难,获得优质教育。
二、教案目标1. 确保残疾儿童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2. 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
3. 帮助残疾儿童克服身体上的困难,提高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4. 培养教师对残疾儿童的理解和关爱,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三、教学步骤1. 教师了解残疾儿童的状况在开始送教上门之前,教师需要了解每个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
这包括残疾类型、身体功能障碍程度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借助家长、医生等人员的协助,教师可以全面了解残疾儿童的教育需求,为后续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具体情况,教师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3. 创设适合残疾儿童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为残疾儿童创设一个适合他们学习的环境。
这包括调整教室的座椅、桌子高度,提供辅助设备,如听觉设备、视觉辅助工具等。
同时,为了满足残疾儿童的学习需求,教室的布局也需要合理安排,以确保他们能够自如地进行学习和活动。
4.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送教上门的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残疾儿童的不同情况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口述讲解、实物示范、图像辅助、身体互动等。
教师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注重以多种感官进行教学,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5. 配备个人助教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教师可以配备个人助教,为残疾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个性化的帮助。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一、教学目标针对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设计教案,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提高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教材选择: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2. 教学形式:通过上门授课的方式,为残疾儿童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使他们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专注学习。
三、教学步骤1. 了解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在开始教学之前,与残疾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包括残疾类型、学习能力、注意力集中情况等。
2.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残疾儿童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确保教学内容和方式能够适应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次上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
3.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在上门授课时,与残疾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使用多种鼓励方式,如赞扬、奖励等,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视觉教学、听觉教学、触觉教学等。
通过图表、图片、实物等教具的运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5. 灵活安排教学时间:根据残疾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安排教学时间,避开他们身体疲劳或情绪低落的时段,以保证教学效果。
6. 与学校、家庭合作:与残疾儿童所在的学校和家庭紧密合作,及时沟通教学进展情况,共同关注残疾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四、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定期评估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自信心等方面,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2. 多方面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观察记录、口头问答、书面测试等,全面了解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3. 提供个性化反馈: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残疾儿童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五、教学考虑1. 尊重残疾儿童的个人差异:每个残疾儿童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学习特点,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人差异,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
培养计算能力)
学校:凯阳小学姓名: 张
才云2015 年10 月)
第一课时
培养计算能力时间:10月16日
送教内
建立0—5 的数字概念
容:
送教过程:
1、唱数游戏法(木头人)
2、认数游戏法(数字变一变)
3、数实物学具操作、比一比
4、用手指表示数字
儿歌《手指变变变》第二课时
时间:10 月17 日
送教内容:书写0—5,并能比较大小送教
过程:
1、书写练习练习法(贴图文数字条)
2、听写数字
练习法(数数再写数字)
3、比较大小
操作法、游戏法
4、评估
口试、笔试第三课时
时间:10 月19 日
送教内容:建立6--10 的数字概念送教过
程:
1、唱数0—10,10--0 游戏法(前跳、后退着唱)
2、认数,数实物儿歌、游戏法(贴标签)
3、用手指表示数字游戏法(手指变变变)
4、书写练习
书空、临摹、看图写数
第四课时时间:10月20 日
送教内容:应用10 以内的数字送教过程:1、说一说,
如:(9)张桌子练习法
2、比一比:
谁多谁少?操作法
3、操作:
请给我5 支笔演示法(小小服务员)4、目测实物数量
练习法(完成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