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幼儿园优质PPT课件-4-_ 饭前饭后不能做运动

合集下载

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教学目标
1.了解饭前饭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原因;
2.学习如何正确地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以保障身体健康;
3.掌握一些适合饭前饭后进行的轻度运动项目,以保持身体健康。

教学重点
1.饮食和运动时间的安排;
2.饭前饭后适合进行的轻度运动。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饭前饭后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以及保障身体健康的正确方法。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讲解
1.引入问题:在饭前或饭后进行剧烈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可能会导
致什么后果?
2.介绍饭前和饭后适合进行的运动项目以及不适合进行的运动项目。

(做出标志示意图)
3.详细讲解饭前和饭后剧烈运动可能对身体造成的伤害。

4.谈谈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如何合理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以保障身
体健康。

视频展示
播放一段关于饭前饭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的科普视频,来增强学生对该话题的印象。

活动
1.答题环节:出示几组场景题,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对各种情况,化解
自己和他人的饮食和健康问题。

2.轻度运动环节:指导学生进行饭前饭后适合的轻度运动(如散步、慢
跑、俯卧撑等),并注意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运动强度的掌控。

教学评价
1.通过上面的讲解、视频展示和活动,学生是否对饭前饭后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什么运动适合饭前饭后、如何正确安排饮食和运动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在答题和运动环节中,能够充分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动的态度和动作是否规范。

参考资料
1.《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保障健康》;
2.《饮食健康与运动健康的关联研究》;
3.《饮食、运动与健康》。

《吃饭安全要注意》PPT课件小班安全

《吃饭安全要注意》PPT课件小班安全

食习惯。
家长在孩子饮食安全中角色定位
监护人责任
家长应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对孩 子的饮食安全负起主要责任,包 括提供安全的食品和环境,以及
监督孩子的饮食行为。
教育引导者
家长应成为孩子饮食安全教育的 引导者和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 方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饮食
观念和安全意识。
合作参与者
家长应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的饮 食安全教育活动,与孩子一起学
谢谢聆听
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A
购买食品注意事项
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新鲜、无异味、无异状的食 品,注意检查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
食品储存注意事项
食品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 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同时要注意生 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B
C
食品加工注意事项
食品加工前应彻底清洗食材,确保食品加工 场所和工具的清洁卫生。加工过程中要注意 生熟分开,避免食品受到有害微生物的污染 。
及时就医
如无法催吐或孩子出现异常情 况,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和治疗。
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等
心肺复苏术(CPR)
了解并学习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和操作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 下对孩子进行急救。
人工呼吸
掌握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口对鼻人工呼吸的方法,确保在需要时能够 正确运用。
胸外按压
了解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和力度,以及按压与人工呼吸的配合比例 。
习、分享和成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 2
科技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信息化管 理手段将不断完善,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加可靠的 保障。
社会共治模式的形成
政府、企业、消费者和社会组织等多方主体将共 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形成社会共治的新格局。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含反思
一、教案背景
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具有较强的自理能力,但是仍然需要在生活中时刻注意安全。

本次安全教育的主题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二、教育目标
1.了解适宜剧烈运动的时间。

2.提高孩子们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不合适的运动。

3.让孩子们掌握正确的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育内容
1.引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程,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曾经剧烈运动过的经历,宣讲亲身经历有助于醒目自我保护的重要性。

2.讲解
介绍什么是饭前饭后,什么是剧烈运动,告诉孩子们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理由是剧烈运动会影响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导致身体消化不良、疲惫等症状。

3.实践
在活动中,告知孩子们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但要在适合的时间和方式下进行。

带过程中提醒孩子们在饭前或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四、总结
1.回顾本次课程的内容。

2.强调孩子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安全,增强安全意识。

3.反思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教学反思
本节安全教育旨在让孩子了解饭前饭后不宜剧烈运动,以及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孩子们对于概念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老师反复讲解。

同时,孩子们对于一些言语表述也较为生疏,需要老师反复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在讲解过程中更加注重解释概念,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同时,也会注意孩子们语言表述的细节,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加准确的词汇和语言表述方式,促进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幼儿园进餐时ppt(幼儿园PPT课件)

幼儿园进餐时ppt(幼儿园PPT课件)

培养幼儿独立进餐能力
使用餐具
教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如碗、筷 子、勺子等,让他们能够独立完
成进餐。
自主选择食物
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食物,让他们 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需求选择适合
自己的食物。
独立进餐
教育幼儿学会独立进餐,让他们 能够自己动手吃饭,培养他们的
自理能力。
鼓励幼儿分享食物、学会分享快乐
分享食物
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食物,让他们学会分享快乐 和关爱他人。
幼儿园进餐时间的重要性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营养均衡
在幼儿园进餐时间,幼儿能够摄取到各种营养物质,如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促 进生长发育。
规律饮食
规律的饮食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促进营养吸收,进而促 进生长发育。
合理安排餐点
幼儿园的餐点安排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进 行合理安排,如早餐提供高蛋白食物,午餐提供丰富多样 的菜肴,晚餐适当控制食物摄入量。
食品储存管理
确保食品储存环境干燥、通风,避免食品变质。
定期检查食品保质期
及时处理过期食品,防止误食。
定期对餐具进行清洗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1 2
餐具清洗
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餐具,去除食物残渣。
餐具消毒
采用高温或紫外线消毒方式,确保餐具无菌。
3
餐具存放
餐具存放位置合理,避免二次污染。
加强进餐过程中的监管,防止意外发生
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定时定量进餐
在幼儿园进餐时间,幼儿应该养成定 时定量进餐的习惯,有助于培养良好 的饮食习惯。
均衡搭配食物
餐桌礼仪
在幼儿园进餐时间,幼儿应该学会正 确的餐桌礼仪,如等待食物、不浪费 食物、保持桌面干净等,有助于培养 良好的饮食习惯。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ppt课件

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ppt课件
单选:1. B 2.C 3.D 4.B 5.D 6.D 7.A 8.A 9.B
多选: 10. AC 11.ABD 12.ABCD
判断:1.√ 2. √ 3.× 4. × 5.× 6.× 7.√ 8. × 9. √
CXL
6-8岁 7-8岁 10-13岁 10-11 岁 11-12岁 6-7岁 11-14岁 18-22
乳牙的特点:牙釉质薄,牙本质松脆,牙髓腔较大,易生龋齿 乳牙的功能:咀嚼食物,帮助消化;促进颌骨的发育,使面容和谐自然;
有助于正常发音;诱导恒牙正常萌出,防止牙列不齐
CXL
2、食管 比成人短而窄,粘膜柔嫩,管壁较薄且弹
CXL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1、细嚼慢咽,不吃汤泡饭 2、定量定时,不暴饮暴食,少吃零食 3、不挑食、偏食 4、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5、保持愉快情绪,安静进餐
(三)饭前饭后不做剧烈运动 (四)培养定时排便的习惯
CXL
作业题
1、有人说,乳牙有病没事,反正乳牙是要换 的,等换了后自然就好了。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消化道最长的一段,约5-6米 。是消 化和吸收最重要的部分
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十二脂肠 的内壁有胰腺管和胆总管汇合的开口
小肠壁内层粘膜有许多环状皱壁,皱壁表 面有许多细小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加了小 肠的吸收面积 小肠粘膜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含有淀粉酶、 肠肽酶、脂肪酶,与胰液、胆汁共同完成消 化作用
2、有些小孩吃饭,常常将饭泡在汤水中一起 吃,这种吃法为什么不好?
CXL
课堂练习一
1、消化系统包括 和 两大部分。 2、胃的入口称 ,与 相接;出口为 与 相延续。 3、人的一生先后有两套牙发生,第1套牙称 牙,共有 个,第

幼小衔接-用餐礼仪-PPT培训课件

幼小衔接-用餐礼仪-PPT培训课件
自动评分
利用课件的自动评分功能,对学生的测验结果进行客观评价。
反馈与建议
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和表现,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 改进学习方法。
导航菜单优化建议
清晰明了
确保导航菜单清晰明了,方便学生快速找到所需内容。
层级分明
按照教学内容和逻辑关系,合理设置导航菜单的层级结构 。
自定义导航
提供自定义导航功能,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 求调整导航顺序。
02
教学内容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
1 2
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
具体规定学生在教学后应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
制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策略。
3
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价值观形成 。
分析学习者特征
分析学生年龄特点
了解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阶段,以 便因材施教。
问答互动环节设计思路
提出问题
在课件中设置问题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 题,增加课堂互动性。
即时反馈
设计即时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评价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答案解析
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掌握 知识点。
测验反馈机制构建策略
设计测验题目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的测验题目,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
采用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 的协作能力。
编排教学内容结构
梳理知识点逻辑关系
01
按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编排,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划分教学单元
02
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
开。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以及其对身体的好处;2.意识到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动作,提高身体素质;4.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身体。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是指在进食前后适当运动,可以使身体进入活跃状态,利于身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不过,运动时应该选择低强度、不剧烈的运动方式。

2.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以下好处:•有益于身体消化吸收,缓解胃肠负担:饭前适当运动,可以增加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有助于胃肠系统的健康。

•促进新陈代谢: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内代谢水平,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提高体能: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肌肉力量和灵活性,提高身体的体能素质。

3. 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括:•时间控制:饭前饭后运动的时间要适中,太短时间运动效果较差,过长时间会影响消化。

•运动强度:运动强度不应该过大,以轻松舒适为宜。

•运动方式:运动时要选择安全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活动身体等。

4. 饭前饭后的不剧烈运动动作•活动身体:类似于慢跑、慢步、瑜伽、静坐等,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左右。

•腹式呼吸:在坐姿时,每次进行缓慢深呼吸5次,呼气时自然放松腹部,以稳定情绪和释放压力为目的。

•拉筋:拉小臂、头部、脖子和后背,主要帮助消除疲劳,放松身体。

•轻柔舞蹈:选择一些轻柔的舞蹈,可以练习协调性和节奏感。

三、教学方法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4.互动: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讲授:教师简单介绍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概念、好处和注意事项;2.演示:教师现场演示一些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动作;3.实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实践,学生可以站立、坐姿等不同状态下进行实践;4.互动:老师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好处?•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有哪些注意事项?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提高对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

幼儿园大班安全教案《饭前饭后不剧烈运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饭前饭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理由和相关知识;2.掌握简单易行的身体活动方式,能够在饭前饭后适当活动;3.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能力,避免因剧烈运动引发的安全事故。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2.学具:玩具、便利球等可作为活动用具;3.现场:实验场所应安排在室内或者室外相对平整宽敞、空气流通、无遮挡物的场所;4.教具:引导小班团体行动,并手把手引导能力,引导能力强,沟通能力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1:教师先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剧烈运动的危害,引导幼儿认识到饭前饭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重要性。

活动2:教师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发幼儿兴趣,如抓鬼游戏或跳绳游戏,通过简单的方式,让幼儿排除心中不健康的想法,接受新的知识。

活动1:幼儿讲座:教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饭前饭后不能进行剧烈运动的重要性和原因,引导幼儿学习。

为了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可在白板上画出相应的图示来更好地引导幼儿思考。

活动2:肢体活动:在室外开展简单的肢体活动,如走路、踢球、跑步等等。

教师通过肢体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剧烈运动后身体的不适,并介绍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同时,让幼儿体验到“适量运动的良好感受”,引导他们理解正确的运动方式。

3. 巩固活动1:PPT学习:教师通过 PPT 进行学习。

以小故事的形式来普及饭前饭后不能进行运动相关的知识点,并通过动画、漫画等方式来触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活动2:身体活动:在课堂上用便利球或拉伸带等简单的工具让学生进行身体活动。

幼儿可以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集中体验到适量运动的好处,并从中获得愉悦感。

4. 发展活动1:教师通过启发思考的方式讨论如何让孩子形成习惯,明确运动对身心健康、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活动2:教师用问答的方式检验幼儿所学知识。

本次课程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期间,掌握适量运动的方法,增强与身体和心理的联系,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身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