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引言绘本是指用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幼儿时期美术教育中常见的教材。
绘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和语言文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促进幼儿的审美情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以及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
一、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方法1. 图画赏析选取适合幼儿的图画绘本,组织幼儿观看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
可以通过提问幼儿、让幼儿描述图画、让幼儿自由发挥等方式,来引导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图画。
2. 创作启发选取富有启发性的绘本,引导幼儿对图画进行联想、想象、创造。
可以通过提问幼儿、让幼儿模仿绘本中的图画进行创作、让幼儿发表自己对图画的想法等方式,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故事绘画选取绘本中的故事情节,由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绘画。
可以通过引导幼儿描述故事情节、选择适合的绘画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发挥等方式,来培养幼儿的故事理解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二、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 培养审美情感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形象生动,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通过观看和欣赏绘本,幼儿能够感受到美的存在和美的价值,培养对美的欣赏能力。
2. 发展观察力绘本中的图画丰富多样,鲜艳夺目,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促使幼儿认真观察和分析图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观察绘本,幼儿能够发展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观察准确度和观察细致度。
3. 激发想象力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场景和形象,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通过观看和阅读绘本,幼儿能够想象图画中的场景和情节,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
4. 提升创造力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为幼儿提供了创造的材料和思维脚手架,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通过创造性地运用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幼儿能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和创作能力。
5. 培养美术知识和技能绘本中的图画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美术作品,可以提供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资源。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绘本,幼儿可以得到启发,激发创作兴趣。
绘本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借助绘本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绘本还能促进跨学科整合,丰富幼儿的学习体验。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它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激情。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幼儿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和成长机会。
【关键词】绘本、幼儿、美术教学、启发、创作、培养、审美情感、实际操作方法、跨学科整合、资源、教育体验、兴趣、热情1. 引言1.1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绘本是幼儿认识世界、表达情感、发展想象力的重要载体,通过绘本的丰富画面和生动故事,幼儿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情境,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绘本能够引导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提升其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通过模仿绘本中的图画,幼儿可以学习到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绘本也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情感,通过观赏和欣赏绘本作品,幼儿可以感受到美的魅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艺术体验,还有效促进了幼儿的绘画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绘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特点绘本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
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和内容转化为具体的图像呈现在幼儿面前,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理解。
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绘本中的图画,感受到其中传递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绘本还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
幼儿在欣赏绘本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模仿等方式与绘本中的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和参与。
这种参与性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促进他们自主、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绘本是指以图画为主的书籍,通常包括图画、文字和故事情节等元素。
它是一种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阅读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幼儿绘画、语言、认知等综合性教育活动中。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绘本可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创作素材。
绘本中丰富的图画和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看绘本,让他们想象其中的故事情节,然后自由发挥进行绘画创作。
这种创作方式既能满足幼儿的自主性需求,又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现能力。
绘本可以作为幼儿美术教学的情感载体。
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是具有感情色彩的,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带来的情绪和思考。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解读绘本,引导幼儿分析内在的情感表达,并启发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通过绘画表达情感,不仅可以增加幼儿对艺术的喜爱,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情感。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它既可以作为启蒙材料,帮助幼儿认识和模仿美术元素,也可以作为创作素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绘本还可以作为情感载体,帮助幼儿表达和理解情感。
绘本还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结合,促进综合性教育的实施。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运用绘本,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美术素养和艺术修养。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都是对事物和情节的表达,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图画和阅读文字,感知事物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同时也能够了解事物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通过与绘本中的人物和场景进行对话,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绘本可以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绘本中的故事和情节往往具有一定的神奇色彩和想像空间,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情节和人物,自由地想象和创造自己喜欢的故事和角色,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绘本。
正是因为绘本具有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所以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选择一些简单易懂、内容丰富的绘本,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教师可以通过绘本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
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与绘本中的故事和人物相关的主题,通过让幼儿去模仿、绘画或表达绘本中的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受故事中的情绪和情感,激发他们对绘本的兴趣和热爱。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运用绘本进行教学时,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认知水平的绘本,通过创设情境和引导参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注重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造。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使幼儿对绘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和艺术表达能力。
浅析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学习美术知识,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作用、选择适合的绘本、如何运用绘本进行美术教学等方面进行浅析。
1.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绘本中的精美图画和生动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概念。
通过看图画和听故事,幼儿可以建立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对绘画的热情,培养他们对美的审美能力。
2.丰富美术教学内容绘本中的图画和故事情节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美术教学内容,帮助他们了解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艺术形式。
通过欣赏不同种类的绘本,幼儿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美术作品,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丰富他们的美术知识。
3.培养情感和情绪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图画和文字可以感染幼儿的情感和情绪,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通过欣赏绘本、绘画和表达情感,幼儿可以学会用画笔和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4.促进语言发展绘本中的文字和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能力,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绘本阅读和欣赏,幼儿可以学会描述图画、谈论故事情节,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选择适合的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选择适合的绘本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到合适的绘本,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1.注意绘本的内容在选择绘本时,要注意绘本的内容是否与美术教学相符,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
绘本的内容应该丰富多彩,能够提供丰富的美术教学内容,同时要注意绘本的内容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注意绘本的图画绘本的图画是吸引幼儿的重要因素,要注意绘本的图画是否精美、生动,是否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绘本的图画应该生动有趣,能够让幼儿产生共鸣,并且要注意图画是否与美术教学内容相符合。
3.注意绘本的文字绘本中的文字也很重要,要注意绘本的文字是否简洁易懂,是否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图画和故事情节。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绘本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图像信息,帮助幼儿观察、分析和理解事物的形态、颜色、线条等美术元素。
通过与绘本中的图像进行互动,幼儿可以深入了解画面中的细节,培养细致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
绘本还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情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情绪的释放。
绘本中的情节、角色和情感表达,能够引起幼儿的共鸣,让幼儿产生共鸣,并通过对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和表达,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并用艺术方式进行表达。
二、绘本的选择与运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选择适合的绘本是非常重要的。
绘本的内容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绘本中的情节和角色应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产生共鸣,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绘本的画面应具有美观性和表现力,画面中的细节应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和思考,帮助幼儿观察和分析画面中的美术元素,培养幼儿的艺术鉴赏能力。
绘本的运用可以通过拓展绘本、解读绘本和创作绘本等多种方法进行。
拓展绘本是指在幼儿教学实践中根据绘本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展示绘本外的实物、图片和艺术品,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和感受绘本中的主题和情感。
解读绘本是指教师通过讲述绘本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分析和思考绘本中的绘画技法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可以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引导和扩展。
创作绘本是指幼儿通过绘画和文字的方式,创作属于自己的绘本,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绘本教学方法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绘画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通过与绘本中的图像进行互动,幼儿能够深入了解画面中的元素和情感表达,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绘本还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
绘本还能够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情感,促进幼儿的情感交流和情绪的释放,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绘本是指一种通过图像和文字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以图画为主,配以简短文字和故事线索的书籍。
绘本适合小孩子阅读,因为它们图案精美、色彩鲜丽、文字简洁明了,趣味性和故事性强。
同时,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首先,绘本有助于培养幼儿观察和感知能力。
幼儿在阅读绘本时,需要观察和辨别图画,理解图画中所表达的含义,从而逐渐学会发现事物的不同特点,进而提高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例如,在《三只小猪》的绘本中,幼儿可以从图画中观察到小猪与大野狼的不同,认识到它们的身体构造、表情特征等。
其次,绘本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绘本往往具有极具想象力的故事,这会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也会启发幼儿自己创造自己的故事情节。
例如,在《丑小鸭》的绘本中,幼儿可以想象出小鸭从鸭子的生活中脱颖而出的过程,并会想象小鸭和天鹅们的生活情况,从而形成幼儿自己的故事情节。
再次,绘本能够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
绘本的图画、颜色、排版等都是艺术品位的体现,会对幼儿的审美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例如,在《两只老虎》的绘本中,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图画,认识不同颜色的虎,以及不同颜色和线条的搭配,从而提升幼儿的艺术审美水平。
最后,绘本也有助于启发幼儿情感方面的发展。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往往是可以引起幼儿共鸣的,例如在《小毛驴》的绘本中,小毛驴被抛弃后被捡起照顾所呈现的无助和经历的挫折,这些情节能够启发幼儿情感方面的认识,拓宽幼儿的情感世界,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同理心。
综上所述,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的美术课程的全面发展。
通过阅读绘本,幼儿可以提高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激发创造力,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启发情感发展。
绘本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需要挑选有针对性的绘本,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艺术素养。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摘要】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探讨了绘本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绘本通过培养幼儿审美情趣、引发幼儿创作兴趣、辅助幼儿学习美术知识、促进幼儿情感发展、拓展幼儿思维空间等方面发挥作用。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不可替代,未来应加强其应用,并拓展相关研究,以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绘本、幼儿、美术教学、审美情趣、创作兴趣、美术知识、情感发展、思维空间、不可替代性、应用、研究方向、展望1. 引言1.1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绘本是一种视觉与语言相结合的媒介,在幼儿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通过绘本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美术概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品味。
绘本的图文结合形式可以让幼儿在观赏中学习,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绘本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其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上。
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不同技法的绘本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启发,帮助他们开阔视野,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绘本是幼儿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和意义不容忽视。
1.2 绘本的定义和特点绘本是指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配以简短文本的书籍,是一种可以启发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媒介。
绘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图文结合:绘本通过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向幼儿传达信息和情感,让幼儿在欣赏画面的同时理解故事情节。
2. 趣味性强:绘本通常采用生动有趣的图画和简洁的文字,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 多样性:绘本的主题内容多种多样,涵盖了幼儿感兴趣的各个领域,有助于开拓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
4. 启发性:绘本不仅可以让幼儿欣赏美术作品,还可以启发他们思考、想象和创作,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5. 互动性强:绘本通常设计有交互式内容或问题,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增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绘本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作者:张燕萍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4期
【摘要】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为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直观、逼真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与活力,提升课堂学习效率。
因此,结合美术学科特点与幼儿认知规律,科学推进幼儿绘本的情境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着眼幼儿认知特点,科学设计活动情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
【关键词】绘本幼儿美术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52-02
美术教学是培养幼儿基础素养的艺术课,其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展示自身的价值,对学习者进行艺术、情感乃至道德的熏陶。
因此如果仅仅将其重点放在技巧的掌握,而不发挥美术的艺术特色,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导致美术学习低效、弱效,无法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绘本是为一种以图画为内容的主体,并辅以少量文字来进行必要说明的读本。
其中的故事情节发展基本通过画面的内容来呈现,只用少量的文字进行简要的说明引导,有利于丰富美术积累,提高表达能力。
因此,从美术许可出发,科学的应用美术绘本,引导幼儿在读、学、悟、思中品味美术的艺术特点,培养基础的美术素养,对于幼儿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着眼幼儿认知,科学设计活动
一本优秀的绘本总是能够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事物的美,并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来对这种美进一步渲染和夸大。
教师要着眼绘本的内容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相应的美术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美术、感悟美术、参与美术,既能在阅读中提升对于美术印象思想内容的认识,也能够在图文结合的辨思中加深对美术形象的直观认识,从而使绘本的知识点、活动的参与点、美术的价值点达到有机统一。
从幼儿的认知心理出发,精巧设计绘本与美术有机结合逻辑层次,推进美术的美与术的有机统一,幼儿思与做的有机统一,课堂动与静的有机统一,引导幼儿在阅读中延展形象思维,在阅读中提高美术的感悟与动手能力。
在分析绘本的阅读难度的基础上,要适当给予幼儿一定的“留白”,鼓励去探索思考,去反思感悟,去提炼升华,去吸收吐纳,从而在相应宽松的环境内,以较为积极主动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深化对于美术知识特点的个体体认,帮助自身更为投入的进入学习空间中,实现对美术内容的体验认识。
如绘本教学《我妈妈》一文,该故事的发展虽然只是生活中的小事,情节发展却充满了疑问。
教师可以设计“我眼中的妈妈”的活动,鼓励幼儿自述己见、畅所欲言、全面展示,然后自己运动画笔画出妈妈的模样,并向其他小朋友进行展示,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体验力与表达欲,深化对所学内容了解。
二、强化生活渗透,着力构建现实情
作为一种儿童读物,绘本在印刷设计的各个方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在构图设计、版式装帧、人物形象塑造中无处不在体现着生活性的特征,从而使其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帮助从自己的认知视角出发,加深对美术创作的理解与颖悟。
绘本尽管体现的知识源不同,展示的思维视角不同,包含的技巧方法不同,但是对于幼儿来说,任何的美术都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
生活既是其学习美术的背景,也是学习美术的结果。
因此,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要强化生活意识,注重挖掘内容的生活因素,强化幼儿、绘本、生活之间的有机关联,适时推进生活化场景的构建,引导孩子们我笔画我心,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在“彩虹色的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模拟,使幼儿理解不同的花的颜色,并从他们的观点出发,自己动手绘制不同颜色的花,并进行涂色,描画。
这样不仅能给幼儿一定的解决空间,使得幼儿能够把美术情境和已有的认知经验结合起来,通过完成美术活动,激发其已有的生活体验,将所读、所思、所感以绘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文字表达与形象表达的有机统一,进而丰富自己的美术学习体验,扩大自身学习途径,扩展学习资源,更好的增强孩子们的观察与欣赏水平,提高其动手绘画的能力。
再如在《颜色》的学习中,当幼儿对颜色进行个体讨论后,教师可以设计“大家一起画”,引导孩子们再一起将学校中某些景物以涂涂乐的形式进行摹画。
对于不确定的内容,幼儿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
也许最后的涂鸦,不一定尽善尽美,但其体现了童趣,并且在互相观察中,幼儿可以实现对自身创作更深一步的理解,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升绘画水平。
三、注重生生互助交流,积极助推合作
绘本美术教学的内容要难易适中,使其与幼儿绘本基础与认知能力相吻合,幼儿之间的互助合作,有利于彼此之间集思广益,观点碰撞,既能够交流阅读体会,分享美术学习心得,可以实现答疑解惑,增进幼儿间的感情,帮助其在探究互助中,共同克服学习困难,提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教师要科学管控合作进程,在合作时,教师要对合作对象、合作要求提出明确化的要求,引领不同认知基础的幼儿进行差异搭配,提升合作的互动效果。
在合作内容上,要注重当堂学习内容与操作目标,既要设计合作性目标,也要明确个人性目标;既要明确合作的任务要求,也要明确自主的内容清单;既要强化理论性理解,也要突出实践性操作,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过程中,形成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的内容分析解读机制,引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内容要求展开深入学习实践,形成阅读互动,集体探究,共同体会美术的学科知识特点,将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做,学生不会再问老师”的学习机制,转变为“老师点、幼儿学,在教师点拨下交互合作”的学习思维图式,从而将学生转变为真正的学习者,实现幼儿美术素养提升。
如在大班《我的连衣裙》的绘本中,提供了幼儿动手操作粘贴画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合作,有的进行粘贴,有的进行最后涂色,一起商量,共同合作,完成美术作品創作,引导其通过此项途径实现交流互动。
总之,美术学习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课堂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需要因人而异,因生而化,采取丰富多元的学习手段,引导幼儿开展体验、感受、实践。
美术绘本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育理于趣,启发幼儿更好的感受美术。
因此,教师要通过活动设计、引导互助合作等途径,将美术绘本有机的融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为其美术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韩林.浅谈幼儿美术教学中传统教学和情境教学的模式整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175.
[2]]叶萃.情境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3]钱禹清.幼儿美术课程定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