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合集下载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A. 欧阳修B. 苏轼C. 柳宗元D. 王安石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A. 醉翁喜欢喝酒B. 醉翁喜欢山水C. 醉翁不在乎酒,只在乎山水D. 醉翁在乎酒,更在乎山水3. 下列哪项不是《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A. 野芳发而幽香B. 佳木秀而繁阴C. 风霜高洁D. 水落石出二、填空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亭位于______(地名)。

2. “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喜爱。

3. “______,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醉翁亭记》中醉翁亭的位置及环境。

2.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作者与民同乐的场景。

3. 请分析《醉翁亭记》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翻译题五、论述题1.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醉翁亭记》中“与民同乐”这一主题的理解。

2. 请从写景、抒情、议论等角度,分析《醉翁亭记》的艺术特色。

六、拓展题1. 请以《醉翁亭记》中的景色描写为基础,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2. 请结合《醉翁亭记》的内容,谈谈你对欧阳修其他作品的了解。

七、判断题1.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写四季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直接批评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

()3. 《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是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他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八、连线题请将下列《醉翁亭记》中的景色与对应的季节连线:1. 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__ 春2. 佳木秀而繁阴 __________ 夏3. 风霜高洁 __________ 秋4. 水落石出 __________ 冬九、解释题1.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中“意”的含义。

2. 请解释《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中“阴翳”的意思。

十、改写题1. 请将《醉翁亭记》中的叙述性句子“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问答题

醉翁亭记问答题

醉翁亭记问答题第一篇:醉翁亭记问答题1、开篇从滁州城周围的景色写起,有何作用?写了滁州城周围山水的秀美,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既交代了醉翁亭的方位,也引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题思想。

2、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之乐(山林之美)的特点的?作者选取典型景物,运用不同感官体验,动静结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写出了山林变化之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如何理解“醉”酒喝多身体醉了;指作者对山水之乐、人民安乐、宴酣之乐的陶醉,突出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借酒排解内心忧郁的复杂情感。

4、谈谈你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这里“太守之乐”的核心是什么?赏山水之乐(乐山水);得人民安乐(乐政绩);能与民同乐、能妙笔著文。

“太守之乐”的核心是与民同乐。

5、你对文章中的“醉”和“乐”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醉”是表象,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乐”是实质,“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统一起来,醉于山水,醉于政绩,醉于与民同乐,归结起来就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6、为什么写禽鸟之乐?写禽鸟之乐,进一步丰富了山林之乐的内容;并突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游人之乐,引出游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自得其乐的主旨思想。

7、文章流传千古的原因。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结构巧妙,引人入胜;语言精妙,生动传神;情感意蕴,丰富细腻;与民同乐,政治修明8、从《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中看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的思想异同。

柳宗元:心境抑郁凄冷欧阳修:修明政治,自得其乐苏东坡:超然物外,自我排解9、《桃花源记》第2、3段,《醉翁亭记》第3段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人民生活安乐幸福;民风淳朴;安居乐业;人们和乐相处。

第二篇:醉翁亭记醉翁亭记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1、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背诵全文。

醉翁亭记问答答案

醉翁亭记问答答案

《醉翁亭记》问答1、文中“太守醉了”,联系全文,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文中“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3、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4、第文中三段写了那几个场面?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6、分别用一句话写出“禽鸟”“人”“太守”之“乐”的具体内容。

禽鸟:山林之乐;人:从太守之乐;太守:滁人、宾客之乐7、如何理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点明文章主旨,把醉和乐统一起来,也暗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意义“与民同乐”8、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9、《醉翁亭记》中作者寄情山水,所以在写山川景物时,融入了主观感受,请举例并分析说明这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醉》中作者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此景皆从作者眼中看出,世道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自己的功劳,在写景中融入自豪、骄傲之情。

10、“太守之乐”有哪些?(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1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_____。

2. 醉翁亭位于______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

3. 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______。

4.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达了作者______的情怀。

5. 文章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描绘了______的景象。

二、选择题1. 《醉翁亭记》中“醉翁”指的是谁?A. 欧阳修B. 苏轼C. 王安石D. 范仲淹答案:A2. 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所表达的情感是?A. 悲伤B. 喜悦C. 愤怒D. 无奈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景色?A. 林霏开B. 岩穴暝C. 江水绿D. 风雪交加答案:D三、简答题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答:此句意在表达作者欧阳修虽然饮酒,但真正的快乐并不在于酒本身,而在于欣赏和体验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以及与民同乐的愉悦心情。

2. 《醉翁亭记》中,作者如何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答: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滁州的山水之美,如“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等,展现了滁州山水的秀丽和深邃,以及四季变化的景色。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醉翁亭记》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答: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山间朝暮和四时的变化,以及自然景色的美丽。

2.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一句中,“高洁”一词用来形容什么?答:“高洁”一词用来形容风霜的清冷和纯洁,同时也隐喻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向往。

五、论述题请结合《醉翁亭记》全文,谈谈你对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理解。

答:《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描绘滁州的山水之美和与民同乐的场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仅来源于个人的享受,更在于与民共享。

醉翁亭记问答题

醉翁亭记问答题

问答题1.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可是文中却处处写乐与醉,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2.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表现了什么?3.本文的醉与乐是什么关系?4.你认为“太守醉”的“醉”有哪些丰富内涵?5.作者为何以“醉翁”自称?“翁”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6.本文多处提出“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二)关于写作特色1.本文开篇运用了由面到点的写法,由山到泉,由泉到亭,写亭之前,写山与泉的目的是什么?2.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三)语段问答题第一段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在乎什么?这句话做为成语,常被今人引用,以此表达何意?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寄之酒也”的作用?第二段4.第二段描绘了几幅画面?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1)(2)(3)景物描写----角度:景物描写-----方法:5.第二段起什么作用?(“朝而往,暮而归”起什么作用?)第三段6.第三段描绘了几幅画面?哪幅是核心?为什么?(1)(2)(3)7.滁人游说明了什么?(通过滁人游的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第四段9.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2)10.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启示题11、历史上遭贬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醉翁亭记》是哪位文学家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欧阳修D. 苏轼答案:C2.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下一句是什么?A. 而在乎山水之间也B. 而在乎山水之间乎C. 而在乎山水之间乎D. 而在乎山水之间矣答案:A3.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提到了哪些自然景观?A. 山、水、亭B. 亭、湖、林C. 湖、山、亭D. 林、湖、山答案:A4. 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是如何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的?A. 通过饮酒B. 通过写诗C. 通过绘画D. 通过游历答案:A5.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提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饮酒作乐B. 寄情山水C. 逃避现实D. 享受生活答案:B二、填空题6.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描述了“_________”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喜爱。

答案:环滁皆山也7.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提到“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对酒的依赖。

答案:饮少辄醉8. 文中“_________”,是欧阳修对醉翁亭的直接描述。

答案: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9. 欧阳修在文中提到“_________”,形容自己饮酒后的心情。

答案:颓然乎其间者10. 文中“_________”,是欧阳修对醉翁亭周围环境的赞美。

答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三、简答题11. 请简述《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醉翁亭的描写。

答案:《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对醉翁亭的描写充满了诗意和赞美。

他首先描述了亭子的地理位置,位于山水之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形象地描绘了亭子的优美环境。

接着,他通过自己的饮酒体验,表达了对亭子周围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喜爱。

12.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观?答案: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达了一种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人生观。

他认为,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享受,而在于心灵的满足。

通过欣赏自然美景,他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愉悦,这种愉悦是超越物质的,是通过心灵与自然的交流而获得的。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课时练习

初中语文《醉翁亭记》课时练习

《醉翁亭记》1、重点词: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然..()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重点句子:(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问答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
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
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
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
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
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结构:分-----总
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
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哪幅图景是核心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

9:原文填空:
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文中写了几种乐?(“乐”有几种情境?)关系?
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衬托
11、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太守与民同乐表现在哪里?)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12、作者在第三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写太守宴前先写“滁人游”的意图?)
描绘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表明太守政绩,百姓和乐,政治清明,为太守宴前创设欢乐气氛,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13、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不铺张不讲排场。

宴饮所需就地取材,既简便又丰富。

侧面夸耀滁地富足。

这样写表明政治清明,与民同乐。

12、太守真的喝醉了吗?
不是真醉而是心醉心醉于山水的美好,心醉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醉心于太守与民同乐。

1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之意仅在山水之间吗?
醉翁之意不仅在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或还在于与民同乐)
14、“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

”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15、.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怎样使用衬托手法的?
答:第四自然段写太守游罢而归的情形并揭示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滁人之乐又以滁人之乐衬托了太守之乐。

16.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答: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7、从欧阳修和范仲淹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答: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能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在竞争的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具有范仲淹、欧阳修那样的胸怀和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