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第四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四册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第四册必背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

在八年级历史第四册中,有许多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一一列举和解析这些知识点。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一、中世纪欧洲1. 中世纪欧洲的发展特征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中世纪欧洲的发展特征主要有三个:小农经济、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的强大。

在这三个特征的推动下,中世纪欧洲逐渐走向繁荣与发展。

2.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运作方式封建制度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制度之一。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点是分封制和等级制。

在封建制度中,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

地主将土地分封给农民,农民需要向地主缴纳租金,并提供一定的劳动力。

二、中国古代史1. 从原始社会到夏朝的演变中国古代历史非常悠久,从原始社会到夏朝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以狩猎、渔业和采集为生;夏朝时期,人们开始发展农业和手工业。

2. 中华文明的发展中华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

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要包括八个方面:文字、家族制度、农业生产、手工业、铁器冶炼、天文历法、哲学和儒家思想。

三、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

战争爆发后,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2. 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满族统治,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政治的统治。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民主发展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四、世界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它从1914年开始,持续了四年。

这场战争是由于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错综复杂,导致了小规模的战争升级成了规模巨大的战争。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另一场极其残酷和惨烈的战争,它从1939年开始,持续了六年之久。

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教程文件

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教程文件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P2。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

(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

2、开国大典:(时间、)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司令员:彭德怀2、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3、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4、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5、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初中历史全六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全六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全六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册:古代文明的起源1.文明起源: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

2.远古史:人类起源、猿人时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3.文明的发展:古代四大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文明。

第二册:古代中国的政治格局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和贡禹、禹湖的故事;商朝的兴衰和卜辞的重要性;周朝的建立和西周、东周的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分裂和兵家、纵横等思想的发展。

3.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焚书坑儒、修筑长城等措施;汉朝的建立和宣传经济文化。

第三册:历史的长河1.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晋的灭亡和五胡乱华;南北朝的统一和北魏、南朝宋等朝代的建立。

2.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和开通大运河、修建长城等举措;唐朝的盛世和科举制度。

3.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的政治割据和后梁、后唐等朝代的建立。

第四册:中世纪的中国1.宋辽金时期:辽朝和金朝的南侵,宋朝的重刑和《洛阳纸贵》的影响。

2.明朝:明朝的建立和开创,以及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元朝:元朝的统一和远行、蒙面和“征服宣布朝鲜半岛。

第五册:西方世界的伟大变革1.欧洲中世纪:封建主义、十字军东征和黑死病的兴起。

2.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定义和人文主义的兴起。

3.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的开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要性。

第六册:现代世界的诞生1.科学革命:科学革命的开始和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望远镜的发明。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蒸汽机的发明。

3.世界两次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

以上是初中历史全六册的知识点总结,总字数超过了1200字。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阶段,对历史知识点进⾏⼀次总结,会让你更好的掌握已学的内容。

下⾯是店铺为⼤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相信这些⽂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英法联军⽕烧圆明园 1.第⼆次鸦⽚战争 (1)爆发原因:鸦⽚战争后,英国并不满⾜已经攫取的权利,要求修改条约,扩⼤侵略的权益,企图进⼀步打开中国市场。

(2)为什么被称为“第⼆次鸦⽚战争”? 从战争发⽣的原因和⽬的来看,这次战争是鸦⽚战争的继续和扩⼤,称为第⼆次鸦⽚战争。

(3)过程(1856.10⾄1860.10) (4)危害:是中国办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步加深。

2.英法联军⽕烧圆明园(1860.10) 启⽰:⽏忘国耻,⽴志进取 ⼆、俄国趁⽕打劫 ①忙于应付英法联军的侵略 ②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1.太平天国起义(原因、过程(1851.1⾄1864.7)、新特点(反侵略)) 2.痛击洋枪队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 ①中亚地区浩罕汗国军事头⽬阿古柏率兵⼊侵新疆,占据天⼭南北许多地⽅。

②18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2.过程:军事⽃争,消灭阿古柏 外交⽃争,收回伊犁(1881年)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在印度创⽴佛教,发展很快。

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国王、武⼠、官吏因此⼤⼒⽀持、赞同佛教的主张。

佛教宣扬众⽣平等,⼈若想进⼊“极乐世界”,就必须消灭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

这些说法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苦⼤众有很⼤的吸引⼒,因此深受。

佛教不反对奴⾪制度,让⼈们忍耐服从,使劳动⼈民放弃⽃争,这有利于奴⾪主的利益。

很多国王利⽤它的“忍耐服从”的说教,对它⼤⼒扶植,佛教得到进⼀步的发展。

佛教向东南传⼊东南亚,向西北传⼊中亚。

公元前后,佛教由中亚传到中国,⼜由中国传到朝鲜和⽇本。

(经典《佛经》) 1世纪时耶稣降临⼈间,教⼈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天堂”。

这⼀“救世主”使绝望的⼈们拥有了精神寄托,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称为____,后形成基督____它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残酷镇压。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四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1953年)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开国大典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1949年在北平召开,目的:为筹建新中国。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毛泽东;③大会决定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大会确定国旗是五星红旗;代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首都是北京(把北平改为北京);纪年方式是公元纪年;大会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①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的安全。

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司令员率军赴朝作战。

2.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10月25日成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3.意义:国内: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外部环境。

国际: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气焰,维护了世界和亚洲的和平。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有:堵枪眼的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被烈火烧死的是邱少云。

第3课土地改革1、1950年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2、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教学内容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教学内容

上海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上海五四制第4册)初中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五.四学制第四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时间:1949年9月(2)地点:北平(3)会议的主要内容: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④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⑤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⑥采用公元纪年;⑦决定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二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概况(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2)军队: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4)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

(学习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三课土地改革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时间:1950年—1952年底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历史第四册知识要点

历史第四册知识要点

历史第四册知识要点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篇章。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为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结果:1953年7月,美国侵略者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等壮烈牺牲。

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5.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1)1954年,在中印谈判中周恩来提出了指导国家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重返联合国。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4)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7.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8.1956年,国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知识点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的故事,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发展和演变。

在七年级历史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将学习到许多有关中国古代的知识点。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夏商周三代夏、商、周被称为中国的三代。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代朝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代朝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

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代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前256年。

在三代中,周朝的历史最为悠久,历时约800年。

二、唐尧舜禹唐尧、舜、禹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唐尧是夏朝的开国君主,他的治理方略被誉为“尧治天下”。

舜是在他之后的执政者,他是被历史学家们公认的最具道德操守的皇帝之一。

禹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为了治理洪水,不辞勤劳,不断开凿山川,行程万里,最终利用水利工程解决洪水问题。

他的功绩被后世奉为“开国三正”。

三、春秋战国春秋时期是由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历时约300年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就是各诸侯国相互争战,称之为春秋战国。

这些国家都为了扩张自己的领土而进行战争,最终秦国统一了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

四、孔子与儒家思想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平和、稳定、有序的社会,他认为通过道德规范来实现这一目标。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着中国人民的道德和行为。

五、中华文化的基石中国文化的基石包括了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和宗教。

儒家思想作为这些基石之一,强调的是人们必须遵守行为规范和对他人的尊重。

此外,中华文化还包括了中国的诗歌、小说、绘画、雕塑和其他艺术形式,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六、结语七年级历史第四单元的知识点不仅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还让我们对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第四册知识点总结1、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

2、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领导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赣、粤四省发动秋收起义。

9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

3、1928年,毛泽东建立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4、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成为长征的转折点;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这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的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1931年日本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6、西安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接受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 月蒋介石亲赴西安强令东北军,西北军进攻红军。

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中共派周恩来赴西安谈判。

和平解决最有利于中华民族。

7、1937 年 7 月 7 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军们30多万,南京大屠杀是中外历史上罕见的。

8、1938 年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940 年,彭德怀在华北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

打败了日军在华北的气焰,増强了华北军民的抗日信心。

9、1945 年 4-6 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大会决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1945 年 8 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颗原子弹,苏联也对日作战。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举行投降签字仪式,抗日战争最终结束。

10、1945 年 8 月 28 日,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和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谈判。

10 月 10 日国共两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11、1946 年 6 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1947 年,彭德怀指挥西北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先后取得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的胜利。

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12、1947 年 5 月,陈毅指挥华东解放军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

击毙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国民党重点进攻的解放区是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

)13、1947 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14、1948 年 9 月,东北解放军在林彪、罗荣桓的领导下,以沈阳为中心,发动了辽沈战役;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举行了淮海战役,共歼敌 55.5 万,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创造了条件;1949 年1 月聂荣臻指挥了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5、1949 年 4 月 21 日,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东起江苏的江阴、西至江西的湖口的渡江战役。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标志着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16、1949 年 9 月政协一届会议在北平举行。

大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大会决定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17、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午 3 时,在天安门举行国庆大典,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8、1951 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到 1953 年结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等英雄人物,抗美援朝战争的指挥者是彭德怀。

19、1947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50 年,开始分批进行土地改革,1952 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

20、1953 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 1957 年完成。

1954 年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基础,大会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21、1956 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着着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2、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的功绩在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23、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出现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的“左”倾错误。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违背信义的行为,造成了我国 1959 年至 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4、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6 年,粉碎四人帮,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1968 年,刘少奇被错误开除出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971 年 9 月 13 日,林彪等人乘飞机外逃就是九·一三事件。

1976 年 1 月、7 月、9 月,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相继逝世。

25、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我国农村的改革是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6、1987 年中共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号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 21 世纪。

27、1982 年,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中国于 1997年 7 月 1 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 年 12 月 10 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29、1956 年,聂荣臻主管国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产。

60 年代,中国先后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氢弹,人民解放军的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30、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

31、1954 年,我国总理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2、1971 年,第 26 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3、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1979 年,中国与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4、中国承办亚太地区经合组织会议。

问答题1、遵义会议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时间:1935 年;内容:遵义会议批评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长征胜利有何意义?起止时间:1934-1936 年。

意义:红军长征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长征的胜利,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什么是西安事变?它是怎样解决的?这种解决办法有何意义?张学良、杨虎城在劝蒋介石联共抗日,遭到训斥后,为逼蒋抗日,于 1936 年 12 月 12 日扣押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

这就是西安事变。

事变发生后,形势复杂。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应邀派周恩来等到西安参加谈判。

经多方努力,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剿共,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中国共产党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内容:1945 年召开的中共七大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中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形成了全党高度的政治团结和思想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了基础。

5、(1945 年 8 月 15 日)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它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6、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主力决战进行了哪三大战役?有何重大意义?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意义:三大战役共歼敌 154 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7、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作了主人;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何时何地?其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时间:1978 年。

地点:北京。

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意义: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9、试述中英、中葡《联合声明》的主要内容及港澳回归的意义。

内容:《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中国于 1997 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 年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