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排序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课后答案第8章统计指数习题解答.

167第八章 对比分析与统计指数思考与练习4. 指出下列哪一个数量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恒等于综合指数形式的拉 氏数量指标指数(C )。
C. d.6. 编制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所采用的同度量因素是( a ) a .质量指标b .数量指标C •综合指标d •相对指标7. 空间价格指数一般可以采用( C )指数形式来编制。
a .拉氏指数 b.帕氏指数 C.马埃公式d.平均指数二、问答题:1.报告期与基期相比,某城一、选择题:1.某企业计划要求本月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率指标比去年同期下降 实际降低了2.5%,则该项计划的计划完成百分比为( d )。
d. 102.6%5%a. 50.0%b. 97.4%c. 97.6% 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a..产值利润率 C.恩格尔系数3. 编制综合指数时, a .指数化指标 b. b. d.应固定的因素是( b基尼系数 人均消费支出C )。
个体指数c.同度量因素 d.被测定的因素S k q q 。
P 1 」2k q q 1 p 1S k q q o P 0 」 S k q q t p o;b. --------- ; c. -------- ; d. -------- a .S q 。
P 1送 q i P i S q o P o Z q i P o 5.之所以称为同度量因素,是因为:它可使得不同度量单位的现象总体转化为数量上可以加总; 客观上体现它在实际经济现象或过程中的份额 ;是我们所要测定的那个因素; 它必须固定在相同的时期。
(a )。
a .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0%,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了20 %,试问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提高了多少?解:(1+20% /110%-100%=109.10%-100%=9.10%2.某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为28.8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所耗能源的价格平均上升了20%那么按去年同期的能源价格计算,该公司报告期能源消耗总额应为多少?解:28.8 -(1+20%)=24 万元3.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与指数化指标有什么关系?同度量因素为什么又称为权数?它与平均指数中的权数是否一致?解:(略)4.结构影响指数的数值越小,是否说明总体结构的变动程度越小?一般说来,当总体结构发生什么样的变动时,结构影响指数就会大于1。
第七章和第八章补充练习题(答案)

7.3补充练习题及参考答案7.3.1单项选择题1.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度为4的树来说,_____________.A.树的高度最多是n-3B.树的高度最多是是n-4C.第i 层上最多有4(i-1)个结点D.至少在某一层上正好有4个结点答:这样的树中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为4,也就是说,至少有一层中有4个或以上的结点,因此树的高度最多是n-3。
本题的答案为A 。
2.度为4、高度为h 的树_____________.A.至少有h+3个结点B.最多有4h -1个结点C.最多有4h 个结点D.至少有h+4个结点答:与上小题分析相同,本题的答案为A 。
3.对于一棵具有n 个结点、度为4的树来说,树的高度至少是_____________.A.)]2([log 4nB.)]13([log 4-nC.)]13([log 4+nD.)]12([log 4+n答:由树的性质4可知,具有n 个结点的m 次树的最小高度为)]1)1(([log +-m n m 。
这里m=4,因此最小高度为)]13([log 4+n 。
本题的答案为C 。
4.在一棵3次树中度为3的结点数为两个,度为2的结点数为一个,度为1的结点数为两个,则度为0的结点数为_____________个。
A.4B.5C.6D.7答:3n =2,2n =1,1n =2,001235n n n n n n +=+++=,n=度之和+1=33n +22n +1n +1=11, 所以65110=-=n 。
本题的答案为C 。
5.若一棵有n 个结点的树,其中所有分支结点的度均为k,该树中的叶子结点个数 是_____________。
A.n(k 一1)/kB.n-kC.(n+1)/kD.(nk 一n+1)/k答:m=k,有k n n n +=0,度之和=n-1=k kn ,k n n k /)1(-=,所以0n =n-k n =n-(n-1)/k=(nk-n+1)/k.本题的答案为D 。
(完整word版)数据结构 第八章排序

第八章排序:习题习题一、选择题1.在所有排序方法中,关键字比较的次数与记录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
A.希尔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2.设有1000个无序的记录,希望用最快的速度挑选出其中前10个最大的记录,最好选用( )排序法。
A.冒泡排序B.快速排序C.堆排序D.基数排序3.在待排序的记录序列基本有序的前提下,效率最高的排序方法是( )。
A.插入排序B.选择排序C.快速排序D.归并排序’4.不稳定的排序方法是指在排序中,关键字值相等的不同记录的前后相对位置( )。
A.保持不变B.保持相反C.不定D.无关5.内部排序是指在排序的整个过程中,全部数据都在计算机的( )中完成的排序。
A. 内存储器B.外存储器C.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D.寄存器6.用冒泡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第一趟共比较( )对记录。
A.1B.2C.n-lD.n7.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从第( )个记录开始,插入前边适当位置的排序方法。
A.1B.2C.3D.n8.用堆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
A.1B.2C.n-lD.n9.归并排序的方法对n个数据进行排序,首先将n个记录分成( )组,两两归并。
A.1B.2C.n-lD.n10.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1.冒泡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2.快速排序的方法要求被排序的数据( )存储。
A.必须是顺序B.必须是链表C.顺序或链表D.二叉树13.排序方法中,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记录与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中的记录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称为( )。
A.希尔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14.每次把待排序的记录划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其中左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小于等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右序列中记录的关键字均大于基准记录的关键字,则此排序方法叫做( )。
《数据结构(C语言版 第2版)》(严蔚敏 著)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严蔚敏著)第八章练习题答案第8章排序1.选择题(1)从未排序序列中依次取出元素与已排序序列中的元素进行比较,将其放入已排序序列的正确位置上的方法,这种排序方法称为()。
A.归并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答案:C(2)从未排序序列中挑选元素,并将其依次放入已排序序列(初始时为空)的一端的方法,称为()。
A.归并排序B.冒泡排序C.插入排序D.选择排序答案:D(3)对n个不同的关键字由小到大进行冒泡排序,在下列()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
A.从小到大排列好的B.从大到小排列好的C.元素无序D.元素基本有序答案:B解释:对关键字进行冒泡排序,关键字逆序时比较次数最多。
(4)对n个不同的排序码进行冒泡排序,在元素无序的情况下比较的次数最多为()。
A.n+1B.n C.n-1D.n(n-1)/2答案:D解释:比较次数最多时,第一次比较n-1次,第二次比较n-2次……最后一次比较1次,即(n-1)+(n-2)+…+1=n(n-1)/2。
(5)快速排序在下列()情况下最易发挥其长处。
A.被排序的数据中含有多个相同排序码B.被排序的数据已基本有序C.被排序的数据完全无序D.被排序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悬殊答案:C解释:B选项是快速排序的最坏情况。
(6)对n个关键字作快速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A.O(n)B.O(n2)C.O(nlog2n)D.O(n3)答案:B解释:快速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但在最坏情况下,即关键字基本排好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为O(n2)。
(7)若一组记录的排序码为(46,79,56,38,40,84),则利用快速排序的方法,以第一个记录为基准得到的一次划分结果为()。
A.38,40,46,56,79,84B.40,38,46,79,56,84C.40,38,46,56,79,84D.40,38,46,84,56,79答案:C(8)下列关键字序列中,()是堆。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

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2版)课后习题答案目录第1章绪论1 第2章线性表5 第3章栈和队列13 第4章串、数组和广义表26 第5章树和二叉树33 第6章图43 第7章查找54 第8章排序65 第1章绪论1.简述下列概念:数据、数据元素、数据项、数据对象、数据结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抽象数据类型。
答案:数据:是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如数学计算中用到的整数和实数,文本编辑所用到的字符串,多媒体程序处理的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通过特殊编码定义后的数据。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
在有些情况下,数据元素也称为元素、结点、记录等。
数据元素用于完整地描述一个对象,如一个学生记录,树中棋盘的一个格局(状态)、图中的一个顶点等。
数据项:是组成数据元素的、有独立含义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例如,学生基本信息表中的学号、姓名、性别等都是数据项。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例如:整数数据对象是集合N={0,±1,±2,。
},字母字符数据对象是集合C={‘A’,‘B’,。
,‘Z’,‘a’,‘b’,。
,‘z’},学生基本信息表也可是一个数据对象。
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换句话说,数据结构是带“结构”的数据元素的集合,“结构”就是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关系。
逻辑结构:从逻辑关系上描述数据,它与数据的存储无关,是独立于计算机的。
因此,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看作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
存储结构:数据对象在计算机中的存储表示,也称为物理结构。
抽象数据类型:由用户定义的,表示应用问题的数学模型,以及定义在这个模型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具体包括三部分:数据对象、数据对象上关系的集合和对数据对象的基本操作的集合。
2.试举一个数据结构的例子,叙述其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两方面的含义和相互关系。
数据结构第8章 查找 答案

第8章 查找 测试题 及答案一、填空题1. 在数据的存放无规律而言的线性表中进行检索的最佳方法是 顺序查找(线性查找) 。
2. 线性有序表(a 1,a 2,a 3,…,a 256)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对一个给定的值k ,用二分法检索表中与k 相等的元素,在查找不成功的情况下,最多需要检索 8 次。
设有100个结点,用二分法查找时,最大比较次数是 7 。
3. 假设在有序线性表a[20]上进行折半查找,则比较一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1;比较两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2 ;比较四次查找成功的结点数为 8 ;平均查找长度为 3.7 。
解:显然,平均查找长度=O (log 2n )<5次(25)。
但具体是多少次,则不应当按照公式)1(log 12++=n nn ASL 来计算(即(21×log 221)/20=4.6次并不正确!)。
因为这是在假设n =2m -1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公式。
应当用穷举法罗列:全部元素的查找次数为=(1+2×2+4×3+8×4+5×5)=74; ASL =74/20=3.7 !!!4.【计研题2000】折半查找有序表(4,6,12,20,28,38,50,70,88,100),若查找表中元素20,它将依次与表中元素 28,6,12,20 比较大小。
5. 在各种查找方法中,平均查找长度与结点个数n 无关的查找方法是 散列查找 。
6. 散列法存储的基本思想是由 关键字的值 决定数据的存储地址。
7. 有一个表长为m 的散列表,初始状态为空,现将n (n<m )个不同的关键码插入到散列表中,解决冲突的方法是用线性探测法。
如果这n 个关键码的散列地址都相同,则探测的总次数是 n(n-1)/2=( 1+2+…+n-1) 。
(而任一元素查找次数 ≤n-1)二、单项选择题( B )1.在表长为n的链表中进行线性查找,它的平均查找长度为A. ASL=n; B. ASL=(n+1)/2;C. ASL=n +1; D. ASL≈log2(n+1)-1( A )2.折半查找有序表(4,6,10,12,20,30,50,70,88,100)。
数据结构教程李春葆课后答案第8章图

3
3
3
3 5 3
图 8.10 图 G
图 8.11 图 G 中的关键路径
14. 假设不带权有向图采用邻接矩阵 g 存储,设计实现以下功能的算法: (1)求出图中每个顶点的入度。 (2)求出图中每个顶点的出度。 (3)求出图中出度为0的顶点数。 解:利用邻接矩阵的特点和相关概念得到如下算法:
????????????????????????????????????????????0303034050640a图89邻接矩阵a10234545643331023454564333图810图g图811图g中的关键路径14
第8章 图
教材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1. 图G是一个非连通图,共有28条边,则该图至少有多少个顶点? 答:由于G是一个非连通图,在边数固定时,顶点数最少的情况是该图由两个连通分 量构成,且其中之一只含一个顶点(没有边),另一个为完全无向图。设该完全无向图的 顶点数为n, 其边数为n(n-1)/2,即n(n-1)/2=28,得n=8。所以,这样的非连通图至少有1+8=9 个顶点。 2. 有一个如图 8.2(a)所示的有向图,给出其所有的强连通分量。 答:图中顶点0、1、2构成一个环,这个环一定是某个强连通分量的一部分。再考察顶 点3、4,它们到这个环中的顶点都有双向路径,所以将顶点3、4加入。考察顶点5、6,它 们各自构成一个强连通分量。该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有3个,如图8.2(b)所示。
2
数据结构教程学习指导
接表表示的有向图,图中的边数等于边结点的个数。 (2)对于邻接矩阵g表示的无向图,邻接矩阵数组元素g.edges[i][j]为1表示它们有边相 连,否则为无边相连。对于邻接矩阵g表示的有向图,邻接矩阵数组元素g.edges[i][j]为1表 示从顶点i到顶点j有边,g.edges[j][i]为1表示从顶点j到顶点i有边。 对于邻接表G表示的无向图,若从头结点G->adjlist[i]的单链表中找到编号为j的边表结 点,表示它们有边相连;否则为无边相连。对于邻接表 G 表示的有向图,若从头结点 G->adjlist[i] 的单链表中找到编号为 j的边表结点,表示从顶点 i到顶点 j有边。若从头结点 G->adjlist[j]的单链表中找到编号为i的边表结点,表示从顶点j到顶点i有边。 (3)对于邻接矩阵表示的无向图,顶点i的度等于第i行中元素为1的个数;对于邻接矩 阵表示的有向图,顶点i的出度等于第i行中元素为1的个数,入度等于第i列中元素为1的个 数,顶点i度等于它们之和。 对于邻接表G表示的无向图,顶点i的度等于G->adjlist[i]为头结点的单链表中边表结点 个数。 对于邻接表G表示的有向图,顶点i的出度等于G->adjlist[i]为头结点的单链表中边表结 点的个数;入度需要遍历所有的边结点,若G->adjlist[j]为头结点的单链表中存在编号为 i 的边结点,则顶点i的入度增1,顶点i的度等于入度和出度之和。 5. 对于如图 8.3 所示的一个无向图 G,给出以顶点 0 作为初始点的所有的深度优先遍 历序列和广度优先遍历序列。
计算机网络8章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8章 局域网1.假设把时间分为离散的时间片,n 台主机中,每一台主机在每个时间片内试图占用信道 的概率为P 。
求由于冲突而被浪费的时间片的比例。
答案:在每个时间片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共有n + 2种,它们是互斥的:从事件1直到事件n 都是由对应的主机试图使用通道而不发生冲突的情况,这些事件中的每一个的概率都是P (1一P )n - 1;事件n + 1对应通道空闲,其概率是(1一P )n ;事件n + 2是一次冲突(参与冲突的是n 台主机中的任意2至n 台主机)。
因为这n + 2种事件是互斥的,其概率和必为1。
因此,在每个时间片中发生冲突的概率(即由于冲突而被浪费的时间片的比例)为:1一n p (1一P )n - 1一(1一P )n2. 两个CSMA /CD 站点都在试图发送长(多帧)文件。
在成功发出每一帧后,它们均采用二进制后退算法再次竞争信道(假设每个竞争周期的第i 次尝试均匀分布在2 i -1个时间片中)。
正好竞争k 次便成功的概率是多少?每个竞争周期的平均竞争次数是多少?答案:把竞争周期中为获得通道的尝试从1开始编号,第i 次尝试均匀分布在2 i - 1个时间片中。
在每个时间片中两个站点冲突的概率是2一2(i 一1),因此,第i 次尝试碰撞的概率是:(2一2(i 一1))(2(i 一1)) = 2一(i 一1)竞争周期开头(k-1)次尝试失败,紧接着第k 次尝试成功(即正好竞争k 次便成功)的概率是:P k =[ 1 - 2一(k 一1)]∏-=11k i 2一(i 一1)该式可化简为P k =[ 1 - 2一(k 一 1)] [2一0 . 2一1. 2一2. . . . 2一(k 一 2)]=[ 1 - 2一(k 一 1)] 2一(k 一 1)(k 一 2)/ 2每个竞争周期的平均竞争次数是∑∞=1k k P k3.考虑建立一个CSMA/CD 局域网,电缆长lkm ,不使用重发器(REPEATER),运行速率为1Gb/s ,电缆中的信号速度是200 000 km /s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排序练习题答案
填空题
1. 大多数排序算法都有两个基本的操作:比较和移动。
2. 在对一组记录(54,38,96,23,15,72,60,45,83)进行直接插入排序时,当把第7个记录60插
入到有序表时,为寻找插入位置至少需比较 3 次。
3. 在插入和选择排序中,若初始数据基本正序,则选用插入;若初始数据基本反序,则选用
选择。
正序时两种方法移动次数均为0,但比较次数量级不同,插入法:n-1即O(n),选择法:O(n2)
反序时两种方法比较次数量级相同,均为O(n2),但移动次数不同,插入法:O(n2),选择法:3(n-1)即O(n)
4. 在堆排序和快速排序中,若初始记录接近正序或反序,则选用堆排序;若初始记录基本
无序,则最好选用快速排序。
5.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冒泡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
若对其进
行快速排序,在最坏的情况下所需要的时间复杂度是O(n2)。
6. 对于n个记录的集合进行归并排序,所需要的平均时间是O(nlog2n){
,所需要的附加空间是O(n) 。
7.对于n个记录的表进行2路归并排序,整个归并排序需进行┌log2n┐趟(遍)。
8. 设要将序列(Q, H, C, Y, P, A, M, S, R, D, F, X)中的关键码按字母序的升序重新排列,则:
冒泡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H C Q P A M S R D F X Y;
二路归并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H Q C Y A P M S D R F X;
快速排序一趟扫描的结果是 F H C D P A M Q R S Y X;
堆排序初始建堆的结果是Y S X R P C M H Q D F A。
(大根堆)
9. 在堆排序、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中,
若只从存储空间考虑,则应首先选取堆排序方法,其次选取快速排序方法,最后选取归并排序方法;若只从排序结果的稳定性考虑,则应选取归并排序方法;
/
若只从平均情况下最快考虑,则应选取快速排序方法;
若只从最坏情况下最快并且要节省内存考虑,则应选取堆排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