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登月第一人》(附答案)
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

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王雅静“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还记得51年前那个令全世界紧张瞩目的时刻吗?那是一个必须以秒计算的时刻。
全世界数百万人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阿姆斯特朗踏出第一步、登上月球的那一刻。
人们看着从40万千米外传回来的黑白电视画面,等着阿姆斯特朗右手扶着梯子,左脚蹬着靴子,终于踏上月球,中间仿佛隔着永恒。
04:13:22:48麦坎德利斯:好的,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你从梯子上下来了。
04:13:22:59阿姆斯特朗:好的。
巴兹,我刚刚查看了是否可以重新回到第一阶梯子上,支柱没有陷入过深,但仍可以撑起。
04:13:23:10麦坎德利斯:收到。
04:13:23:25阿姆斯特朗:我要进行一次完美的小步跳跃(回到第一梯级)。
04:13:23:38阿姆斯特朗:我现在下到梯子底部了。
登月舱脚垫只下陷至2.5~5厘米。
地面情况很好,近看像是粉末,非常细。
04:13:24:13阿姆斯特朗:现在,我要离开登月舱了。
晚上10:56:15(美国东部时区),即格林威治标准时间02:56:15,他迈出了历史性的第一步。
根据美国宇航局的官方声明,他在任务开始后第4天13小时24分20秒迈出了这一步。
04:13:24:48时,也就是晚上10:57(美国东部时区)前几秒,阿姆斯特朗说出了他那句永恒的名言: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时至今日,再次回忆这个时刻都会令人热血沸腾。
正是因为登月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義,承载着人类的足迹和梦想。
在那之后,人类探索月球的步伐越来越快。
在任务顺利完成后,阿姆斯特朗一直像一位隐士一样生活。
在他82岁时,在接受《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杂志采访时说道:“就在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发射前一个月,我们就信心十足,只要全力以赴,就能顺利完成登月计划。
我认为,我们安全飞回地球的几率高达90%,但第一次尝试便成功登月几率可能只有50%。
尼尔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登月第一人

尼尔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登月第一人尼尔·阿姆斯特朗:美国宇航员登月第一人1969年7月20日,全球瞩目的时刻终于到来——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类。
这一历史性时刻不仅为美国太空探索事业赢得了耀眼的光荣,更是人类探索宇宙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回顾尼尔·阿姆斯特朗的事迹,探寻他个人的成就以及对太空探索和人类进步的巨大影响。
一、早年经历与航天事业尼尔·阿姆斯特朗于1930年8月5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小镇。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对航空和航天事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他在美国海军航空队服役,并在朝鲜战争期间担任了战斗飞行员的职务。
这个经历为他未来作为一名宇航员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5年,阿姆斯特朗开始在美国宇航局(NASA)工作。
他参与了许多重要的宇航任务,包括飞船飞行模拟器的测试和航天飞机的研发。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示出了杰出的技术能力和领导才华,逐渐成为了NASA中备受瞩目的人物。
二、阿波罗11号任务阿姆斯特朗的飞行生涯达到巅峰是在1969年,当时他被选中作为阿波罗11号任务的指令舱飞行员。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人登上月球的任务,对于阿姆斯特朗来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发射升空。
他和飞船上的船员一同启程,穿越宇宙的黑暗,前往目标星球。
四天后,飞船终于在月球附近着陆。
紧张而刺激的时刻开始了。
1969年7月20日,全球亿万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尼尔·阿姆斯特朗身上。
他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脚印永远留在了月球的表面。
他的名字也注定永远铭刻在人类太空探索的史册上。
三、影响与遗产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这一壮举无可估量地影响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热情。
他的登月行动不仅带给人类一份骄傲和自豪,更激励了世界各国进一步发展太空探索事业。
阿波罗11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新的里程碑。
七年级语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
2.理解“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内在含义。
3.领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体会人类首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把握新闻标题凝练和导语扼要的特点。
【课文提示】1.本文是1969年的新闻。
2.体会标题、导语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领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表达作用。
【正音正字】舷xián 摄shè黏nián【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
2.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3.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4. 划出能够表现两位宇航员精神面貌的词语。
【课文分析】本文是新闻通讯,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记录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两位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片言只语和切身感受,表现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格。
“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是全文的导入语,精确地交代了月球时间,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告诉读者,突出这次登月活动意义重大,值得铭记。
“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录像。
”从电视观众紧张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次登月活动非常关注和重视。
“这对一个人说来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进了一大步。
登月第一人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登月第一人记叙文阅读原文附答案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1日时成为了第一个踏上月球的宇航员,也是第一个在地球外星体上留下脚印的人类成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登月第一人》记叙文阅读原文和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登月第一人》记叙文阅读原文193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在美国东部。
六岁时第一次乘坐飞机,开始迷恋航空,期盼自己能早日插上飞行的翅膀。
有一次下大雨,穿着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
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没有责怪他,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学生时代,与飞行相关的内容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最爱。
小学期间,他开始学习制作飞机模型。
上中学时,又尝试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十五岁参加飞行课程培训,十六岁生日当天,还没有达到法定许可驾车年龄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经拿到了飞行员执照。
十七岁的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但他选择了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专业。
后来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
在七年的试飞员生涯中,他曾参与测试二百多种机型,完成了超过九百架次的飞行任务。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阿波罗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择第二批宇航员。
经过层层选拔,阿姆斯特朗最终脱颖而出。
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敬业精神极强,对工作的痴迷程度在同事中素来闻名。
某次试飞事故中险些丧命,但逃生后他立即返回办公室填写报告,“因为那里有没完成的事等着我做”。
命运之神似乎也青睐阿姆斯特朗。
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均没有登陆月球。
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飞船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测试,这是人类登月最后的“彩排”。
此时,阿姆斯特朗已被任命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冲向太空。
七年级语文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月球概况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 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 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 阳光 。月球的表面是由平原、山 峰和山谷组 成的荒漠.还有许多 由于太空物体高速撞击月球表面 而形成的陨石坑.月球上没有供人 类呼吸的空气。 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 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 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 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 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 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 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 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一级、二级火箭脱落
登月
7月20日上午7点 32分,登月舱和飞船 脱离。
(这是“阿波罗”宇宙飞船的“鹰”号登月舱 正向月球表面缓缓降落。天空中悬挂的是地球)
7月21日凌晨5点17 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 降落在月球上
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指名朗读课文,了解新闻内容。
读文章的要求:1. 在课文中划出生字、 词,并借助工具书弄清音、义。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神舟七号 飞行任务 发射时间 时间/圈数 航天员人 数 活动范围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 舱活动 2008年9月25日21时10 分 68小时27分钟/45圈
神舟六号 首次完成多人多天飞行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115小时32分钟/76圈 2人(费俊龙、 聂海胜 ) 飞船返回舱和轨道舱
神舟五号 首次搭载航天员飞行并返 回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21小时/14圈 1人(杨利伟) 飞船返回舱
上世纪70年代,月球上的 一座环形山被国际天文学者命 名为“万户”。这是一个中国 人的名字,600多年前,一位名 叫万户的明朝官员将自己绑在 椅子上,两手各持一只大风筝, 椅背上,47枚捆扎在一起的 火箭被点燃———这位粉身碎 (中国探月车模拟图。 骨者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 从1962年开始,中国探 尝试用火箭飞天的人。 月事业已走过40多年的 21世纪初叶,继载人航天工程 的一举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迈 艰难历程 ) 向又一个里程碑———探月计 划。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附答案与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2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2页)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 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而不应局限于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doc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概念、类型、结构、特点等有关知识。
2.理解“一小步”与“一大步”的内在含义。
3.领悟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追求精神,体会人类首次登月的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1.重点:体会新闻“新、奇、特”的特点。
2.难点:把握新闻标题凝练和导语扼要的特点。
【课文提示】1.本文是1969年的新闻。
2.体会标题、导语的凝练和内容的扼要,领会新闻简明准确的表达作用。
【正音正字】舷xián摄shè黏nián【初学课文】1. 朗读课文。
2. 文章的内容是什么?3. “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4. 划出能够表现两位宇航员精神面貌的词语。
【课文分析】本文是新闻通讯,报道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记录了完成这一壮举的两位宇航员在登月过程中的片言只语和切身感受,表现了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和为科学献身的崇高品格。
“美国星际航行员阿姆斯特朗今天晚上格林尼治时间2时26分成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这是全文的导入语,精确地交代了月球时间,体现了新闻准确性特点;开门见山,简洁明快地把新闻事件中最重要、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事实告诉读者,突出这次登月活动意义重大,值得铭记。
“电视观众紧张地观看了从月球发回的实况录像。
”从电视观众紧张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次登月活动非常关注和重视。
“这对一个人说来是一小步,但对人类说来是跃进了一大步。
”虽然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只走了一小步,但是为了这“一小步”人类在社会、经济、科技方面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所以它是人类发展史进程中的一大步。
【思维训练】1. 题目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实际写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是否矛盾?为什么?(从文章的内容看,尽管写了两个宇航员的登月情景,但是着重介绍的则是阿姆斯特朗,这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文章写他的笔墨远远超过奥尔德林。
更重要的是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妙语人生

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妙语人生2012年8月25日,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逝世,享年82岁。
他在人类探索宇宙活动中的伟业将永载史册,而他留下的一些名言也让我们印象深刻。
小时候的一个晚上,阿姆斯特朗在院子里看月亮,然后兴奋地说:“妈妈,我想到月亮上去!”妈妈没有对他的幻想当头棒喝,而是鼓励他说:“去吧,但不要忘记回家吃饭!” 很多年后,阿姆斯特朗真的登上了月球,他返回地球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回来吃饭了!”这句话既是对许多年前母亲的话的回答,也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将阿姆斯特朗和另外一名宇航员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第一个走下飞船,踏上月球,随即发表了那段著名的讲话:“这对我个人来说只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已成为至理名言被写进了课本,并激励着青少年不断探索未知世界。
不过,成名后的阿姆斯特朗为盛名所累。
他失去了很多,朋友、同事看他的眼光变了,他没有时间陪伴家人,妻子也与他离了婚。
对此,他内疚万分地打比方:“我们的婚姻,就像一次失败的飞行,无声地崩溃了……我很抱歉,我们的婚姻,成为我成功的最大代价。
” 有人问起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时,阿姆斯特朗假设道:“我希望有个人上去把它擦掉。
”后来,他又感慨地说:“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别人才不将我当做一名宇航员看待?”这些话语显示出他的谦逊和想做一个正常人的真实想法。
后来,阿姆斯特朗辞掉公职,在偏僻的乡下买了一个杂草丛生的农庄,喂牛种地,开始隐居。
曾经有人建议阿姆斯特朗多出去走走,到各地散散心,可他只用一句经典的话就堵住了所有人的嘴:“我连月球都去过了,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吸引我呢?” 2005年参加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时他说:“我猜想,我们大家都喜欢因日常工作成绩被人记住,而不是因为某一次闪光点。
”他认为宇航员去火星应该比去月球要容易:“我认为虽然有很多困难,但不应该比我们登月时面临的更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类文本阅读《登月第一人》(附答案)
登月第一人
周有恒
1930年阿姆斯特朗出生在美国东部。
六岁时第一次乘坐飞机,开始迷恋航空,期盼自己能早日插上飞行的翅膀。
有一次下大雨,穿着新衣的小阿姆斯特朗突然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
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妈妈没有责怪他,只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
学生时代,与飞行相关的内容都成为阿姆斯特朗的最爱。
小学期间,他开始学习制作飞机模型。
上中学时,又尝试自制风洞试验设备。
他十五岁参加飞行课程培训,十六岁生日当天,还没有达到法定许可驾车年龄的阿姆斯特朗,就已经拿到了飞行员执照。
十七岁的阿姆斯特朗高中毕业后本已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但他选择了普度大学,学习航空工程专业。
后来还在南加州大学获得了航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在完成本科学业的当年,阿姆斯特朗即加入美国太空总署,成为一名非军职的高速试飞员。
在七年的试飞员生涯中,他曾参与测试二百多种机型,完成了超过九百架次的飞行任务。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阿波罗计划”,美国航空航天局开始选择第二批宇航员。
经过层层选拔,阿姆斯特朗最终脱颖而出。
他不仅技术高超,而且敬业精神极强,对工作的痴迷程度在同事中素来闻名。
某次试飞事故中险些丧命,但逃生后他立即返回办公室填写报告,“因为那里有没完成的事等着我做”。
命运之神似乎很青睐阿姆斯特朗。
在他登月之前,已有美国宇航员环月球飞行,但他们均没有登陆月球。
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飞船首次将登月舱带入月球轨道测试,这是人类登月最后的“彩排”。
此时,阿姆斯特朗已被任命为“阿波罗11号”飞船指令长。
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冲向太空。
7月21日凌晨2点56分,身穿白色宇航服的阿姆斯特朗率先跨出登月舱,走下舷梯,左脚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在月球表面上留下了那著名的脚印,成为人类历史上登陆月球第一人。
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
”据说,美国政府要他说的原话是:我每前进一步,都是美利坚共和国的领土延伸。
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与媒体见面时,有位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似乎想起了当年那个调皮的小男孩,回答说:“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在整个阿波罗计划中,美国共诞生了十二位登月英雄。
阿姆斯特朗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他拒绝所有电视台的采访邀请,也没有像其他航天英雄一样撰写自传。
有人问,对他的脚印可能在月球表面存留数千年有什么想法,阿姆斯特朗回答:“我希望某个人上去把它们擦掉。
”
2012年8月25日,阿姆斯特朗因心脏手术并发症去世,享年八十二岁。
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予他的评价是:“美国最伟大的英雄之一——不单是他的时代,而是所有时代的英雄。
”
15.从文中看,哪些因素使阿姆斯特朗成为登月第一人?
答:▲
16.文中画线句有哪两层含义?
答:▲
17.阿姆斯特朗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答:▲
参考答案:语文网
15.童年的兴趣,母亲的激励,学生时代对航空的热爱,高超技术,敬业精神,历史机遇。
16.希望别人忘记自己的登月壮举;希望航天事业有新的突破。
17.登月第一人,将人类梦想变为现实;盛名之下,谦逊低调;超越国界,从人类进步的角度来看待航空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