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

2024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专项复习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其中,Ed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Q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为需求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Q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P1为变动后的价格。
Ed>1,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法会使销售收入增加,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减少,因此可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Ed<1,缺乏弹性,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上升会使收入增加;Ed=1,无论价格上升还是下降,销售收入都保持不变。
公式2:需求交叉弹性商品i需求量变动%∆Q i/Q iE ij==其中,Eij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Qi为商品i的需求量,Qi为商品i的需求量的变动量,Pj为商品j的价格,△Pj为商品j的价格的变动量。
Eij>0,替代品;Eij<0,互补品;Eij=0,无关品。
公式3:需求收入弹性商品j价格变动%∆P j/P j其中,Ey为需求收入弹性系数,Q代表原需求量,△Q代表需求量的变动量,Y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代表收入的变动量。
Ey>1,高档品;0<Ey<1,必需品;Ey<0,低档品。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其中,Es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s代表原供给量,△Qs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P0为变动前的价格,△P为价格的变动量。
公式5:商品边际替代率1.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式1:边际效用MU=△TU/△Q其中,MU代表边际效用,△TU代表总效用的变动量,△Q代表消费数量的变动量。
公式2: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边际替代率:MRS=-(△X2/△X1)表示为了获得第一种商品△X1个单位,愿意放弃第二种商品△X2个单位。
加负号是为了使边际替代率成正数。
公式3: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商品边际替代率=商品的价格之比,MRS=P1/P2公式3:预算约束P1×X1+P2×X2≤m其中,P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公式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符号释义:为∆Q 需求量的变动量,Q 0为变动前的需求量,Q 1为变动后的需求量。
∆P 为价格的变动量,P 0为变动前的价格,P 1为变动后的价格)①点弹性:E d =6QtQ =6Q ·P6PtP6P Q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等于需求量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
②弧弹性:E d ==6Q·P O +P 16P Q O +Q 1需求曲线两点之间弧的弹性,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量与价格相对变动之比公式(符号释义:E ijP j为商品j 的价格,∆P j E ij=商品i 公式(符号释义:E y 代表原消费者收入,∆Y 程度。
公式4:供给价格弹性E S =∆Q S Q S÷∆PPX2A m/P2m/P1(符号释义:E S 代表供给价格弹性系数,∆Q S 代表供给量的变动量,Q S 代表原供给量,∆P 为价格的变动量)第二章消费者行为分析公式1商品边际替代率:MRS =-∆X 2∆X 1(符号释义:MRS 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 2为放弃的第二种商品的数量,∆X 1为获得第一种商品的数量。
)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公式2预算约束:P 1X 1+P 2X 2≤mBX1(符号释义:P 1为第一种商品的价格,P 2为第二种商品的价格,X 1为第一种商品的消费量,X 2为第二种商品的消费量,m 为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①在预算约束线内的点,表示在两种商品上的花费并未用尽全部收入。
(收入有剩余)②在预算约束线外的点,表示支付能力达不到的购买选择。
(买不起)③包括预算线本身及预算线内的点,是消费者预算可行集,是消费者决策时可以选择的区间。
④预算线的斜率是两种商品价格的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的比率负值,斜率的大小表明在不改总支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考点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和原则(一)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项目具体内容引致需求是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
引致需求也称为“派生需求”联合需求是指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具有相互依赖性,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生产最终产品。
联合需求也称为“复合需求”(二)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状况和市场情况,确定要素的使用量,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
考点2: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及劳动供给曲线(一)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求曲线(二)劳动的供给原则和供给曲线1.劳动的供给原则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是实现效用最大化,其条件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2.劳动的供给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项目具体内容平均储蓄倾向=总储蓄÷总收入边际储蓄倾向s=储蓄的增量÷收入的增量平均消费倾向+平均储蓄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β+边际储蓄倾向s=1考点4:投资函数、投资乘数(一)投资函数决定投资的主要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如果企业用贷款或用自有资本投资,则投资的成本取决于实际利率。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既定,则实际利率越高,利息越多,投资成本越高,投资就会减少;反之,实际利率越低,利息越少,投资成本越低,投资就会增加。
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二)投资乘数公式表明投资乘数k为边际储蓄倾向s的倒数。
考点5:总需求和总供给(一)总需求项目具体内容影响因素(1)利率(反向变化)(2)货币供给量(同向变化)(3)政府购买(同向变化)(4)税收(反向变化)(5)价格总水平(反向变化)(6)预期总需求曲线(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分析价格总水平与总需求的关系。
2022经济师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生产者使用要素的原则: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劳动和闲暇
劳动的边际效用: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劳动的边际效用=劳动的边际收入*收入的边际效用
第五章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1.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引致需求和联合需求 2.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 3.生产者对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 4.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同时各生产要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替代性X 5.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影响生产、需倾斜(要素供给曲线都是水平,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劳动供给曲线、长期资本供给曲线是后弯曲线; 3.土地供给曲线、短期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于供给量的直线。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的目标:效用最大化
劳动的供给原则 劳动的边际效用=闲暇的边际效用
1.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应表现为劳动者供给增加, 2.工资增加的收入效应使减少劳动供给时间,增加闲暇时间。 3.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工资上升,人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劳动上增加收入,替代效 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加; 4.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工资增加 的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第五章 生产市场要素理论

第五章生产市场要素理论考点一: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或者“派生需求”。
解释:就要素的需求来说,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厂商。
当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者需要一种生产要素时,其原因在于该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出消费者现在或将来愿意购买的商品。
生产者对劳动、土地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最终消费品的需求中间接派生出来的。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会影响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者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所处的市场状态也会影响生产要素的需求。
考点一: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或称“复合需求”。
这种联合需求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对每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数量将取决于所有生产要素的价格,同时受到其他生产要素需求数量的影响,反过来这种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和价格也会影响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
由于生产要素的需求是联合需求,各生产要素之间存在互补性,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替代性。
边际物质产品(MPP):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
MPP=△Q/△L。
也称为边际产量MP。
边际收益产品(MRP):表示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
MRP=MPP×MR边际收益产品=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收益。
边际产品价值(VMP):表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价值。
VMP=MPP×P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
完全竞争生产者边际收益产品MRP(MPP×MR)=边际产品价值VMP(MPP×P)。
课外了解:在不完全竞争市场,MR是递减的,MR<P,因此MRP<VMP。
边际要素成本(MFC):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所带来的成本增量【公式】MFC=△C/△L。
了解:在完全竞争市场,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要素价格,即MFC=W。
解释:多请一个工人所带来的成本的增量就是付给该工人的工资。
平均要素成本(AFC):表示平均每单位要素投入的成本【公式】AFC=C/L。
了解:在完全竞争市场,边际要素成本=平均要素成本=要素价格,即AFC=MFC=W。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1.4 卖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工资
边际收入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了 雇佣的工人数为L1,索取的工资为w1,经济 租实现最大化。
w1 w2 w*
如果工会希望工人的总工资达到最大化, 它将把工资定在 w2,雇佣L2单位的工人。 在此处,工人的边际收入为零。
11.3 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价格 边际支出 (ME)
20
15 wc w* = 13 10
C
SL = 平均支出 (AE)
D = MRPL
5
0
1
2
3
4 L*
5 Lc
6
投入品数量 Slide 25
11.3 买方垄断势力的要素市场
⊙ 买方垄断者购买要素的决策
★ 数量决策 ME = MRP
买方垄断者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要素为其带来 的边际收益MRP与最后一单位要素的支出ME相 等。
10
20
25
40
本章要点
★ 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 厂商确定要素需求的基本原则 ★ 竞争性要素市场中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 ★ 劳动供给曲线的特点 ★ 买方垄断要素市场中要素价格与交易量的确定 ★ 工会对工资率与劳动供给量的影响
第 九 章
要素投入品市场
主要内容
⊙ ⊙ ⊙ ⊙ ⊙ 9.1 9.2 9.3 9.4 9.5 生产要素市场的相关概念 竞争性要素市场的需求 生产要素的供给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洛伦茨曲线与基尼系数
9.1 生产要素市场的相关概念
⊙ 生产要素价格的实质
生产要素价格的实质是生产要素服务的价格,不是生 产要素本身的价格。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课件

一、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生产要素的供给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特点:要素的需求者和供给者人
数众多;单个卖者和买者的要素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化
不影响要素价格。
W
W
S S=MFC
O
L
单个厂商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
O
L
整个要素市场的供给曲线
二、不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生产要素供给
典型情况是买方垄断
W
W0 O
MFC S=W(L)=AFC AFC为要素平均成本,即单位要素价格
3、买方垄断条件下工资的决定
假设劳动市场是“独家买
W
主”,则:(1)如果产品市
MFC
场存在垄断因素,厂商雇佣
W3 W2
C E S(AFC)的的劳交动点量A决为定L1)(,由工MF资C与率M为RPW1
AD
(由S线上的相应B点决定) (2)如果产品市场是完全竞
W1
B
VMP 争,则MFC与VMP的交点C决定
MRP=MPMR
显然,MRP的变化取决于MP和MR的变化。
5、边际要素成本
(1)定义:边际要素成本(marginal factor cost,MFC):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成 本支出。
MFC的变化取决于市场结构。
(2)生产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原则:厂商出 于利润最大化目的,对某种要素的需求量将决定 在MRP=MFC水平上。
E
定,则在L1水平上,工会将设法
将工资率提高到W2 ;
A
VMP(3)假设劳动市场的供求双方
MRP
都存在垄断因素,即“双边垄
断,则工资率和就业量取决于
L1 L3
L4
L 谈判双方讨价还价的力量。 我们只能推断工资率位于W1和W2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之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2020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备考之生产要素市场理论2020年经济师考试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已经公布,学易网校对新旧大纲进行对比,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大纲章节没有变化,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基本没有一致。
在这里我们以2020年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为基础,以章节为单位对中级《经济基础知识》主要考点、考试要求和历年考题进行总结,以供考生备考之用。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一、主要考点(一)生产者使用生存要素的原则1、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
2、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边际收益产品=边际要素成本。
(二)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供求曲线1、完全竟争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右下倾斜、需求曲线=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需求对应收益);2、完全竟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水平直线、供给曲线=边际要素成本=边际平均要素成本(供应对应成本)3、完全竟争市场的要素需求曲线:一般是在该价格下所有生产者的需求量之和,但是整个市场所有生产者调整产量引起价格变化,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就会更陡峭。
(三)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的决定1、生产要素供给的一般分析:消费者工作也就是劳动时和闲暇时的分配实现效用最大化。
2、劳动和闲暇:经济学认为两者都是有效用和边际效用的。
劳动带来收入,劳动的效用实际上是收入的效用,劳动的边际效用是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效用。
闲暇可以带来直接效用和间接效用。
3、劳动的供给原则:劳动边际效用=闲暇边际效用4、劳动供给曲线:后弯曲曲线。
土地供给曲线是竖直线(因为土地数量是不变的);资本供给曲线在短期内是竖直线,长期是后弯曲线。
考点难点:生产者对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引致需求、派生需求、联合需求、复合需求);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和要素需求曲线;劳动的供给原则及劳动的供给曲线。
二、考试要求理解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掌握生产要素市场理论基本内容,理解劳动供给曲线和均衡工资决定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家认为劳动的供给和闲暇对于消费者都具有效用和边际效用,劳动的效用实际是()。
A、消费的效用
B、收入的效用
C、生产的效用
D、价格的效用
2、在一个以劳动时间为横轴,工资为纵轴的坐标系中,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的形状为()。
A、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B、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
C、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一条直线
D、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
3、对于钢铁厂来说,只有炼钢工人和炼钢炉结合起来,才有可能生产出钢,这说明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
A、本源需求
B、独立需求
C、复合需求
D、主观需求
4、生产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A、消费者偏好
B、生产者的数量
C、消费者的预期
D、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
5、边际收益产品(MRP)与边际物质产品(MPP)的关系是()。
A、MRP=MPP
B、MRP=MPP×MR
C、MPP=MRP×MR
D、MR=MRP×MPP
6、生产者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
A、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B、边际物质产品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C、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收益产品
D、边际要素成本等于边际产品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劳动的供给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的供给原则是劳动的边际效用等于闲暇的边际效用
B、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C、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D、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小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减少闲暇增加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E、如果劳动的边际效用大于闲暇的边际效用,可以增加闲暇减少劳动来增加总效用
2、关于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市场上的参与者都是完全竞争的
B、要素的供给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C、要素的需求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D、要素的提供者存在一定的垄断行为
E、生产者完全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3、关于完全竞争企业的要素需求曲线和要素供给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者的边际收益产品线及边际产品价值线与要素需求曲线重合
B、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需求曲线重合
C、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与供给曲线重合
D、生产者的要素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E、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