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

合集下载

古传形意内功训练体系

古传形意内功训练体系

古传形意内功训练体系形意拳内功四经形意内功四经真本全书形意内功四经内功经卷一内功之传脉胳甚真不知...古云:“道为知己者传。

”良不虚也!百余年之理埋没而一旦发挥其蕴奥,岂非...形意拳内功十三段图说(1)形意拳内功十三段图说(1)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录剑侠传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五官四肢皆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古传八段锦立功图诀古传八段锦立功图诀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此式在传统形意门内功中称为“蛇形功” ,其用意,...如同武术训练中的基本功一样;前后摔臂时,如果不轮...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古传形意拳的实战训练_体育/运动_生活休闲。

古传...斗胆地说,这种训练不是一种实战形意拳的训练体系...五行拳等训练,可以说是内功训练,当然也有实战技击意义...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_哲学/历史_人文社科_专业...)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张鸿庆数学解释体系与猜... 101页 2下载券喜欢此...形意拳内功练法形意拳内功练法_体育/运动_生活休闲。

形意拳内功练法形意拳内功练法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

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形意拳内功经解形意拳内功经解(一) 形意拳既为内家拳,练形意拳...正轨传人, 而且是按照孙禄堂的整套体系训练以后出的...,与古之五禽、八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

...形意拳内功经解拳经云: “内功之传,脉络甚真。

不知脉络,勉强行之,则无形意拳内功经解(...桩功不仅是内家拳训练的基础,且是内家拳深境中唯一训练体系。

套路、把式是内...宋氏形意拳内功经典的诠释宋氏形意拳是宋世荣先生(李洛能八大弟子之一)所遗留下来的一脉形意拳,宋世荣先生曾经得到古传的内功经典《内功四经》并将其融入到自己所研习的形意拳中,因而...形意拳内功腕部的训练,应以平时顶墙顶地为主,顶地应垫以软物,勿使拳面有茧,世人...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6页免费形意拳内功(文武功) 4页免费张鸿庆传形意拳...资料库1资料库2 资料库3 资料库4 资料库5。

形意拳内功经

形意拳内功经

形意拳内功经内功之传,脉胳甚真。

内功之要第一必先知脉络,脉络不真,勉强用之,无益有损。

前任后督,行气滚滚。

任脉起于承浆,正直下行,胸腹分中,至前阴高骨而止。

督脉起于脊尾尽处,正直上行夹脊背过泥丸下印堂至人中而止。

此二脉前后行气滚滚者,久而用之气来之盛也。

井池双穴,发劲循循。

井者,肩井穴也,在肩头分中;池者,曲池穴也,在肘头分中,左右各有一穴,此周身向外发之穴也。

用功之时,不可过于猛烈,须以从容为之,循循者,以渐而入之意也。

千变万化,不离其本;得其奥妙,方叹无垠。

本者自然之真气也,此总言内功之奥妙,千头万绪难以尽穷,而其要旨总不离乎自然之真气也,学人正要尝未有奥妙者。

用功之久,心有所悟,而后叹其奥妙无穷也。

龟尾升气,丹田练神。

龟尾者尻骨尽头处也,用力向上翻起,则真气自然上升矣。

丹田者,脐下一寸二分,丹田穴用功之时,存想真气元神藏于此处,而神炼矣。

此皆神化之机,可以意会想悟,不可形迹推求也。

气下于海,光聚天心。

小腹正中为气海,额上正中为天心穴,言真气既下,自然威光满面,诚中形外之验也。

既明脉络,须观格式。

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

承上文言,既明脉络,以后必须知周身一定之格式也,格式不知,脉络之言亦空谈矣。

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

正头以壮满面之神,顺肩以活两背之势,出胸以足周身之威,此上部之格式。

然正头须提项来,顺肩须四面平正,不可略有歪斜,胸虽出而有收敛之意,此式中之真窍也,不可不知之者也。

足坚而稳,膝曲而伸;裆深而藏,肋开而张。

步虽有上下,而足必须极力坚固稳住,不可摇动;膝之为功,外曲内直,言其势虽曲而必用意伸之;前阴向后极力缩起,自然深藏也;两肋骨缝俱要极力开张,以合出肋之势。

气调而匀,劲松而紧。

用功之时,气如抽丝,自鼻出入方不损伤脏气,此气之所以必用匀也,调之者出入之息也。

劲必先松以用紧也,唯其松之极,故能紧之至也。

故以松用紧,非以紧使松也。

先吸后呼,一出一入;先提后下,一升一伏;内有丹田,气之归宿。

形意拳内练之法!揭秘练形意拳的3步真功夫

形意拳内练之法!揭秘练形意拳的3步真功夫

形意拳内练之法!揭秘练形意拳的3步真功夫形意拳是我们传统武术中最优秀的武术项目之一!形意拳在发展过程中慢慢的形成了山西、河南、河北这三个用地域划分的流派!从形意拳初创开始,就要求以“意”领先!此拳法讲究“象其形,取其意”,要求内意和外形的高度统一!形意拳不仅仅是技击之术,也是内练之法!以劈拳为例:“起钻为吸气,走督脉,落翻为呼气,走任脉,一个起落就是一个周天,按此规矩就是在练气功。

倘若连续打一个钟头劈拳,汗淌如雨,但呼吸不急促,脉搏不加快,神闲气畅,越打越精神。

”形意八字形意拳有“八字决”:顶、扣、圆、敏、报、垂、曲、挺!其中内练之法,我们从顶字诀中来看看!顶字有三,头向上顶:“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外顶:“气贯周身,力达四周”;舌上顶:“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固命”!形意拳大师孙禄堂的《拳意述真》中将“易骨、易筋、洗髓”作为形意拳修炼的三个步骤!形意三步走初级易骨这是形意拳的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我们换僵劲为明劲,变自然呼吸为腹式呼吸。

在内功修炼中,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炼精化气”!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让气沉丹田、意识集中,通过有意识明劲训练、调整气息,可以让筋骨变得壮实!中级易筋这是形意的中级阶段,通过意识、动作、呼吸的配合锻炼,将明劲转化为暗劲。

这一阶段,也被称之为“练气化神”!练气化神也被称之为“大周天”功法!这是在小周天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炼的功夫,以此达到“气不运自行,经不通自通”!经过长期锻炼,形意拳练习者的五脏六腑将更加结实,气息充盈。

高级洗髓这个阶段,将暗劲练为化劲,形成动力定型,这时候内外合一,无论是养生还是技击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阶段,又被称为“练神还虚”!此时,外在的强健的肉身和内在脏腑合二为一!久练便可以达到:拳无意、意无意、无意之中有真义。

《逝去的武林》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形意拳练拳就是练一口气,一张口便白费了,什么都没有了。

而且精气神都在这一口气里,不求化在体内,反而大口大口唱出去,是在玩命......形意拳是内家拳,练得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形意拳内功经图解形意拳高手一拳打死人

形意拳内功经图解形意拳高手一拳打死人

形意拳内功经图解形意拳高手一拳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有形意爱好者见到拳谱上写着“硬进硬退无遮拦”,便以为要练得刚猛,一练拳便频频发力,果然也有成效,打架厉害,听到“形意一年打死人的”俗话,便以为练对了。

其实练一年拳击也能打死人,一般的拳击都有七十公斤力量,七十斤打在人心口,当然能打死人。

许多练形意拳的拳师,一上年纪,腿脚就不好,甚至短寿。

还有年轻小伙子练了几个月形意拳,身体亏损得很厉害,神经衰弱、肾虚各种毛病都出来了,身体一天天坏下去。

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

形意拳流传极广,有多种著作公开发行,但公开的只是招法,按照旧的武林规矩,形意拳的口诀等许多东西不能公开,只能面授口传。

加上人们比武求胜的心理,许多人学形意拳都是在学格斗法,对于深一层的道理不求甚解。

形意拳的练法、打法、演法(表演)的口诀都是不一样的,用打法去练功,用演法去比武,是形意拳普传后存在的弊病。

打法即用法,其中窍门很容易说清楚,马上就能用于实战,但只是技巧,不是功夫,功夫是不能速成的,只能慢慢练。

不明白练法、打法有别,拼命学怎么打死人,身体自然出毛病。

形意拳练法和打法,迥然不同。

比如,练法要“以身推肩,以肩推肘,以肘推手,直至练到川流不息的程度;而打法则先要将手鞭子一样地甩出去,再以肘追手,以肩追肘,以身追肩。

形意拳古谱上有“打法定要先上身”的话,说比武之前,先要练身子拍手的技巧,将浑身的劲改了,否则比武时光有功夫,没有速度和干脆,必败,但身上没有功夫,就妄自练打法,会震伤关节和后脑,所以习拳之初则是打法定勿先上身。

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徒弟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

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

我刚跟随尚(云祥)师时候,对古拳谱“消息全凭后脚蹬”有了领会,正在揣摩全身整体发力的技巧,打拳频频发力,很是刚猛,尚云祥打断他,说:“动手可以这样,练拳不是这样。

形意拳内功怎么练

形意拳内功怎么练

形意拳内功怎么练形意拳内功怎么练形意拳顾名思义是结合了各种飞禽走兽的外形拳术,而形意拳更加注意练内功,那么形意拳内功怎么练,具体请阅读下文。

形意拳内功怎么练【1】形意拳内功之站功,也叫桩功。

一般人常练的有“三体式”(又名三才式)和“浑元桩” (又名乾坤桩)两种;前者适用于青少年,后者适用于老年人。

练三体式,姿势如同定步劈拳。

开始时,两足跟相并,两足尖外开45度一60度左右,两腿微屈,膝盖与足尖上下相对,两手握拳,紧靠大腿外侧,拳眼向内。

然后右拳上提,边提小臂边外旋,紧贴着右肋由前向上钻出,吸气随之上升。

吸气尽时,拳高与鼻平,拳心向面部。

呼气时,左拳上提,小臂外旋,由左肋旁擦身向前自右拳上劈出,右拳同时变阳掌下按置于右日月穴旁(右软肋下高与脐平)。

与此同时,左足向前迈出一步,与右足相距约两脚半之远。

前腿斜直,膝微弯,膝盖在足跟上与足尖对准。

后腿微屈,膝盖在足尖正上方。

尾骨与后足跟上下相对。

形式上要作到外三合。

全身重量分在两腿之上,前三后七。

随即自大椎开始,将脊椎骨逐节向下依次松开,尾骨向前向上兜翻,内中意,气,力三合,思想高度集中,将神凝聚于“天心”,目视前方,定若钟鼎。

拳经云:“目视鼎,弃视脐,处处行迟不可移,彻开二六连环锁,一点灵光吊在眉。

”即指此也。

(颈椎7节,胸椎12节,腰椎5节,共24节,道家叫24楼,也叫12对连环锁。

)站桩虽系静功,且不可呆滞。

要气势腾挪,伏如横弩,动若发机。

以意领气随自己的意志活动,吸上呼下。

欲上则上,欲下则下,呼吸阴阳,纯任自然,毫无阻滞不通之处。

吸气时犹如一人张弓,万夫拔河,浑身上下毛发皆开,气上升而内脏紧缩,呼气时气下降,内脏亦随之松弛。

这是初学者站立不动的练法,既可为形意拳筑基,又可祛病延年。

浑元桩是一种老幼咸宜的练法,形意拳家年老时多练此功。

拳谚“少练三体式,老来浑元桩”即指此而言。

浑元桩的练法是:两足平行开立,宽与肩齐,脚趾抓地,足心空涵。

两臂向前抬起,如抱球状,高与胸齐,不要用力。

形意拳之呼吸和内气与内劲

形意拳之呼吸和内气与内劲

形意拳之呼吸和内气与内劲练形意拳,有三层呼吸。

第一层是练精化气之功的呼吸。

将舌稍稍向上卷起,抵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其自然,不可着意。

手足动作要合乎规矩,此之谓调息。

第二层是练气化神之功的呼吸。

口仍是似开非开,似合非合,舌抵上腭,但要着意于丹田之内呼吸,是谓息调。

第三层是练神还虚之功的呼吸。

心中空空洞桐,不有不无.非有非无;呼吸纯任自然,勿忘勿助,有而若无,无声无臭。

这便是还虚之道的神化妙用。

练拳时,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

其姿势是两脚前后开立,前虚后实.上身正直。

不前俯后仰,不左偏右倚。

全身要放松,心要虚、静,纯任自然,不要有一毫血气相加于内。

由着自然虚灵之本体,萌动练去,此即是拳中之真劲。

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不得其中者,不能与太极先天之气相合。

所谓中,指的是用一定的规矩法则,将白身中驰于外面的散乱之气,缩回身中,返归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气相交,自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渐渐积蓄,使正气复初.则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自然虚空,是之谓中,亦可谓之道心。

此即先天之真意。

身体手足之动作是有形之物.谓之后天。

用后天合着规矩法则的动作,去表达先天真意,即是形意拳之大道。

所以三体式之灵妙,非有真传者,不能知也。

练拳时,最初积蓄的真意和真气,至于充盈满足,中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象,即为拳中之内劲。

初学之人,应按照“三害、九要”之规定,使手足动作不失三体式之本体。

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抵上腭,用鼻吸鼻呼。

平常不练功或刚练完毕时,口要闭.不要张,以鼻呼吸。

除说话、喝水、吃饭外,总要闭口,舌抵上腭,至为紧要。

睡眠时。

也要如此。

练时,如动作不合规矩,上下不齐,手足不合,进退步法错乱,便会牵动呼吸之气不匀,出气很相,甚至胸间发闷,这叫做“息不调”:息不调则身体动转不能顺遂,拳法亦必然乖谬。

息调时,才能用真意将呼吸之气引之于丹田,腹实而若虚,有而若无,灵性不昧,正气常存。

心意拳内功心法

心意拳内功心法

心意拳内功心法总诀:紧撮谷道内中提,尾闾一起皱节骨。

玉枕难过目视顶,来到丹田存消息。

往前又是鹊桥路,十二时中降下池。

锁住心猿舍意马,要立丹田海底基。

一世快乐无穷尽,返本还原心自知。

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除如童子。

周天法是心意堂珍藏之《六合拳谱》(乾隆十五年之手抄本)的高级内功心法之一,是习练形意拳必须的功法之一。

拳经云:人以气为本,以心为根,以息为元,以肾为蒂,归于一,终离不开呼吸。

内功是以意念导引气血循环于人体经络的一种秘术,古来一直是道家的内传之术,一般人极难得到真传。

形意拳之内功也采用了部分道家的功法,前辈们对此多不轻易传人。

拳经亦云:武芝虽精窍不真,费尽心机枉劳神,祖师留下真妙术,得此不可妄传人。

周天法主要是以意念导引内气在任督二脉中循环,便得气血得以通畅,使人益寿延年的一种功法,也是培基固本的基础功法。

人之任督二脉同出一源,一行于身前,一行于身后,如同天地之子午。

丹书谓,任督二脉此元气之所由生,真息之所由起,修丹之士不明此窍则真息不生,神化无基也。

任督二脉可分可合,分之为二,合而为一,周天法的实质就是把任督二脉合而成其一脉。

道家练丹讲进阴符,退阳火。

肾之精气通过练功运至乾顶(泥丸宫)还精补脑,为进阴符。

心之精气沉至海底(下丹田)玉液还丹,为退阳火。

是谓人之真气升降之道。

人之身中有二窍,一曰玄关,二曰牝尸。

玉皇经云: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根深。

任督二脉,一阴一阳,任脉为阴血之母,督脉为阳气之父。

任督二脉一通,百脉皆通,任督二脉与奇经八脉如同江河。

任督二脉如同长江、大河,奇经八脉如同沼泽、湖泊,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故《六合拳谱》中只讲周天法,而不言其大小周天就是此理,即小周天一通,大周天亦通矣。

练此功法时,应清心寡欲,心内空空然,茫茫然,如无物一般,道家广成子云:丹灶河车休砣砣,鹤胎龟息自绵绵。

盖人身自有天地,一呼一吸,水升火降,息息自有根蒂,任督二脉随气运转,乃天地自然盘旋。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揭秘作者:邵义会文章来源:武魂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慢练练气摸劲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河北派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一三体式桩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左拳不动,眼看右拳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三体式是形意拳的重要桩式,初习者以站三体式入门,可以换去自身之拙力,培元练气养气,进一步体会体内产生浑元一气之感此功法也是形意拳家终身修炼之法功深者只要一举手投足,全身腾挪之气感即出矣但本门不主张死练站桩.站三体式常与五行拳配合练习一动一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初站三体式桩一次以3~5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时间,但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要求左右轮换练习)二定步劈拳1预备式(1)身体斜向东南立正而站,两脚跟靠拢,左脚尖向前(东),右脚尖外撇45度,两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里,指尖向下,身体放松,神意内敛,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眼平视前方(2)两手外旋,手心向上,从身体两侧经腹前向胸部上托,至胸前向身体两侧分开,分至两肩侧,然后向上托起,此时两脚跟离地,以两脚前掌蹬地,吸气至中腕同时百会穴领起,当两手托起略过头顶时,然后两手掌内旋向面前相合,然后从面前向下似双手捋须状,捋至小腹前,此时随两手下捋要塌腰松胯,两膝下屈,两手下按,虎口相对,两掌小指上翻,大指朝下,两手臂撑圆,气沉丹田眼看前下方2三体式练法及基本要领与前三体式桩练法及要领相同,惟其步子略小些前后脚相距约两脚远即可3劈拳左起势(1)接三体式,两脚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双手一起向后下捋,边捋双手边外旋,捋至脐下小腹两侧,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气沉丹田两手向回捋要走下弧,边捋边握拳,握拳时中指先向手心向内卷指,卷至中指第一节贴住内劳宫穴,然后依次卷无名指小指小指要轻贴手心,然后卷食指和大拇指,大指第一节轻压在食指第一节之上此势曰:双捞手要求:握拳如卷饼,双手边回边卷,回捋内含拿法之意,拳要外紧内松头顶项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正脊,坐胯曲膝,气沉丹田(2)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要曲,重心前移左腿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顿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走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左臂尽力前伸,但不要伸直,拳要有向前顶劲.左拳高与鼻尖平,吸气至中脘右拳不动,眼看左拳要求:左拳前钻必须与左脚垫步动作一致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要有蹬劲头要有项劲,腰要塌,背要拔左手臂要有拧钻劲此式要吸气,吸气至中脘,功深者可见胃部鼓起,再深者可见两软肋部亦可隆起两道横带4劈拳右落式(1)重心前移,左脚左手臂不动,右脚上步至左脚内侧,右脚掌虚着地,重心在左脚同时右拳经胸前伸至左小臂内侧,小指根轻贴左小臂,位于左手臂肘前腕后处要求:右脚上步时两膝相靠,稍停再向前趟步,前趟时后脚内踝骨要擦着前脚内踝骨前迈此即拳经云,磨膝磨胫意气响连声是也两肩要抱,两肋要束,项要竖起,头要领起,身要蓄劲,神气要凝(2)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趟出一步,右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前脚踏实撑住劲,然后后脚蹬劲同时两手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变掌,然后右掌小指一侧,沿左小臂上向前轻擦左手虎口向前推出呼气气沉丹田,小腹慢慢凸起同时右手臂尽力向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手腕高与肩平左手收至脐下腹左侧,手心向下,手腕下塌,拇指根节紧靠脐下腹部眼看右手食指要求:右掌前劈与右脚落地要整齐一致,上步时身体要保持平稳,切不可向上窜起,整个劈拳操练,除预备式与收式外,应当在一个水平高度行进其他要领与三体式相同4劈拳右起式和劈拳左落式,与劈拳左起式和右落式动作要领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5劈拳回身左右回身均可,以右转身为例当左脚在前,劈出左掌时,左掌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两手向后下捋带至脐下两侧变拳,拳心向下,同时左脚尖极力回扣,右脚不动,身体向右转90度,两脚成倒八字形,上动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90度,左脚不动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48度,同时两拳心翻转向上,然后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钻出,拳高与鼻尖平,小指尽力向外拧转,左拳不动,眼看右拳然后上左步劈左掌要求:转身要稳,身体切不可左右摇摆,腰要塌住,脊要正;头要顶劲,切不可低头弯腰6劈拳收式当拳打到起式处,左手左脚在前时向右转身,转过身来面向东,垫右脚钻右拳,再上左步劈左拳然后左脚收回与右脚靠拢,同时两手臂外旋翻转翻至手心向上,然后从身体两侧向上托至头上,然后两手臂内旋两手掌向内相合,沿面前经胸前向下捋至小腹前下按,两小指上翻虎口相对,掌心斜向下,然后下按收至两大腿外侧同时两腿直立身体还原要求:两手上托要吸气向下捋按时呼气,并且两手臂要撑圆,两膝要靠紧起身头要上顶同时气要下沉然后全身放松,神气怡然三劈拳用劲要领头顶项竖,下颏微收前脚落地要有下踏劲,前腿要戳住,后脚用力蹬劲松胯曲膝,塌腰正脊五指自然分开,梢节微扣,其形如勾,虎口撑圆,劲力到指,掌心内含肩要松沉,肘要下垂,齿要轻扣,舌顶上颚,眼向前看两手向后捋带要暗含抓拿劲手脚起落要上下相随,齐起齐落起钻要暗含拧裹之横劲,落翻要暗含劈落之竖劲手护心肘护肋,两手出入紧贴肋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内气鼓荡,如水之翻浪两手的起落钻翻横竖之变化,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荡澎湃,练之日久定会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劲来前拳上钻时吸气,气至中脘,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达少商,充于五指发力时,随着手掌向前翻落,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蹬劲,两膝要先随腰胯松沉而屈尔后合扣而挺劲,但膝不可直(始终保持弹性之劲不丢)塌腰正脊,含胸拔背,头顶长身手向前发劲时,肩要向前松劲,肘向下坠,手心空含,要有吸劲前肩撒开,后肩合扣,小臂贴靠肋部胯要正,身要似斜似正,臀尾向下垂劲上身要虚空,下身要坚实,胸中空荡荡,腹内沉甸甸劈拳在操练时,看似只是一个向前的推劲其实其中暗含有向下向前向前上方的三种劲道向下的是劈劲,故而必须沉肩坠肘;向上的力来自命门和臀尾,故尾中大筋要直,尾闾宜向前兜,肩要沉;向前之力主要靠后腿的蹬劲和肩向前松劲,三力混合在一起,寓于一劈之中(初学最好是只练向前的推劲,这样容易找劲)不管你打哪个劲,都要以丹田内气为劲源,发力时丹田抖动,腰脊发力才是正道形意拳动作简单,但劲道不好找,故而初习之时一定要慢练,细心揣摩,沉住气一把一把抓,才会摸准劲练之久矣,定会掌握规律,与人交手时运用何劲,自会因敌变化示神奇如果能按以上定步劈拳的方法认真操练,少则一年,多则两年,习者定会感觉自己上身异常轻盈灵活,下盘沉实稳固,全身真气运转流畅,精神旺盛至此可认为已为下一步练习丹田抖决爆发劲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关于形意内功叫气法形意五行拳的定步练法,是修炼形意内功的最基本功法,也是形意拳家修身养性,练气养生的终身功法在此功法修炼到一定火候,可进一步练习五行拳的跟步发劲练法,然后再进一步练习行步抖放及化身练法(限于篇幅暂不论述)通过以上形意拳桩功,行功的修炼之后,习练者可感受到周身轻盈灵活,神清目爽,精力充沛,丹田气充足沉实,一呼一吸内气能上能下,能收能放,周流无间,浑元一体此时形意内功已初见成效在此基础上,可进行下一步形意内功叫气法的操练具体操练法如下:每天在练习完五行拳以后(此时身体感觉气血充盈,气感已非常强),稍事休息,身体放松,手心静气,精神内敛,然后身体咸高马步,然后用面切点三种手法进行操练l面击法:用手掌心依次拍击腹部,软肋,最后拍击胃部(中脘)注:(1)用手掌拍击以上三个部位时,要配合呼吸,拍击时要内气鼓荡,以内气接外拍之掌击拍击腹部时要呼气,小腹凸起拍击软肋胃部时吸气,软肋及胃部要隆起另外还要配合发声助力,拍击时可发哼声;(2)因用手掌拍击面积相对大,人体不易受损,所以先用掌心拍打以上三个部位;(3)拍打时要由轻到重,要有节奏,初习时宜轻不宜重,要循序渐进,切不可盲练;(4)操练时要左右手轮换拍打;(5)操练时以拍击中脘为主,小腹软肋次之2切击法:当用手掌拍击有了一定功效后,可进一步施用切击法此法主要是用小指一侧掌沿,切击前面所说的三个击打部位注:方法及要领与面击法基本相同3点击法:(1)先主要用中指食指无名指三个指头直戳小腹软肋及中脘三个部位;(2)通过用手指戳击,逐渐过渡到用拳头击打以上所说三个部位用拳头击打时主要是用小指一侧击打注:其方法及注意事项与上述两法基本相同只是由于拳头的力量大,操练时自己要掌握好力度,以个人能承受为度待以上三种操练法,实施一个阶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以后(可以经受一般人的拳掌击打了),可进一步使用器具进行辅助操练如可以选用干净的红砖代替拳掌,继续拍击以上三个部位注:用红砖拍击时,一定要一下一下由轻到重,掌握好节奏,不可盲练当练到拳打其腹胃部咚咚作响,与人交手能随意接对方拳打脚踢而身体丝毫无损,此功成矣形意内功叫气法是形意内功较深层次的操练法此功法必须要在形意五行拳练气养气有了一定内功基础上,才能进行练习,在练习时一定要有懂得此功法的老师具体传授指导,切不可自己瞎练我的形意拳师父吴桂忠老师常讲:读哪家书,识哪家字形意拳在过去几百年的传承中产生了众多分支流派,各支派都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练功方法,各有所长本文只是意在介绍张鸿庆拳法体系之内涵,虽说这里介绍的较为详细,但对形意门朋友来讲,仅作为参考而已五形意内功健身养生之作用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练意练气练劲,调神怡志五行拳以极其简单的拳式动作操练,对应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脏器官以外形带动内气,涵养人体之内脏,而这内气的修炼,主要是运用其独特的丹田呼吸之法丹田呼吸是采用以膈肌上下运动为主的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向下运动,肺体尽量向下膨胀,肋骨微微外开,下边提肛缩肾将腹内脏器托住:呼气时,膈肌上升,两肋向内向下合,腹内脏器自然下垂,真气沿任脉下行,注入丹田,形成心肾相交以补命门之火练拳是动功,拳式有开有合,有蓄有发,呼吸也必然随之有入有出,其气也要有升有降我们讲的丹田呼吸就是如此,不能讲气沉丹田,就认为气入丹田而不动了,形成僵滞状态气沉丹田要活入活出,即能上下左右前后滚动不止拳家为什么都非常重视丹田气的修炼呢?从保健养生的角度看,人从少壮至衰老的发展过程,也就是肾气的生长发育充实到衰退的过程,如能延缓肾气的衰退,也就能推迟人体衰老的到来我们知道中医所说的肾,包含范围很广,不仅仅是两个肾脏,还包括了生殖泌尿和部分重要的内分泌系统一般认为从脐下到耻骨,带脉一圈及后面命门笼统称之为丹田,道家谓之练气结丹之所现代医学认为此处也是产生性激素的位置,内有前列腺睾丸,女子卵巢等,肾脏也在其附近,通过腹式呼吸,膈肌上下运动和提肛缩肾的锻炼,肯定会增强这部分脏器的功能,使其延缓衰退,人体也可减慢了衰老的过程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功能的加强,人体不但会精力充沛,也会大大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为健康长寿提供了保证因素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加大了腹压变化,改善了腹腔血液循环,减少了体内淤血,也改善了心脏的工作压力,实践证明通过丹田内功的修炼;对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提高心脑供血能力;改变人体微循环系统的经络通畅等都是非常有益的从技击角度看,采用腹式呼吸,虚胸实腹气向下沉,以及肩沉肘坠,塌腰松胯,身体放松等,可使腹部内气充实而凝重,并使人体重心降低,下盘稳固同时由于人体上部胸背臂等部位处于虚空松静状态,能使这些部位既轻盈灵活也更具有弹性力,与敌交手益于进退旋转,听化蓄势,沾实爆发只在弹指一挥间另外此功吸气时内气上至中脘,胃部及两侧软肋都会膨胀起来,我们知道胃及两肋也是人体最薄弱环节之一,如能练得此功,使此二处之内气随意鼓荡必能增强其抗击打之能力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之法,不只是练常人呼吸之法,更重要的是要练出丹田气的活运之法气能下沉,亦能上提,还要随意贯之四肢百骸,周身运转,行如流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鸿庆传形意拳内功练法民国年间天津的形意拳家张鸿庆。

对古传形意拳谱讲的明劲、暗劲、化劲三种练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般拳师教学生练形意拳,都是以刚猛起步,求刚、求快、求整,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张鸿庆先生的教法是以形意五行拳为载体,先让学生弄明白五行拳各形的劲道,调整好每个动作的呼吸,方法是由松柔入手。

慢练、练气、摸劲。

张鸿庆传形意拳,不管是五行拳还是十二形拳,每个形都有三种练法:第一步是练定步,以调息、摸劲(练气);第二步是练跟步,练意、气、力相合,练发力,以内催外,练丹田抖决,整体爆发;第三步是练行步,练意、练形。

这步功夫是身形、步法、手法、气法的高度协调统一。

行步拳也有两种练法:一是在行进中练绞力,以内催外,丹田抖动,整体爆发。

二是练暗劲、化劲,步如犁行,身似龙形,以身化手,形神合一,混元一气,行云流水。

过去有人说形意拳邪性,不敢练形意拳,有人练了,反倒越下功夫毛病越重。

很多老拳师不愿意教小孩子练形意拳,认为成年人会更容易接受形意拳(这和少林拳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形意拳更侧重于内气的修炼,对于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的青少年更要慎重的缘故。

总之,习练形意拳,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要练之得法。

过去有不少地区的拳师在习练形意拳时都偏重于刚劲爆发,不少人热衷于震脚发力,这样练之日久,结果使不少练家腿伤脑损。

有些拳师到老年时落下严重腿疾,不要说不能练拳了,甚至连走路、蹲厕都困难。

我的恩师张兰普先生对此深有体会。

他年青时练拳,由于脚下过重震伤了脑海,一度走路脚不敢沾地,记得兰普先生生前曾多次告诫我说:“义会呀,这形意拳你以后可千万不要落脚太重,形意劲足发在身上,不是发在脚上。

”另外练形意拳要重视八字二十四法的要求。

因为二十四法对人体各部位按照形意拳的法则,进行了严谨的规范。

要整体地认识,落实二十四法。

千万不要只偏重其中一法,而忽略其它。

常见一些练形意之人,后来成了严重的驼背之形(太过与强调含胸、圆背之故)。

好好一个人,形如残疾,可悲不。

所以老年间小孩子练形意拳都是有老师严格看顾的。

张鸿庆的形意拳师承张子兰、李存义。

张子兰、李存义师承刘奇兰。

这一支形意拳属于李洛能传的。

河北派。

传到李存义这一辈时,已经很讲究气法的运用和练法上的灵活性了。

张鸿庆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主要在内涵的感悟发掘上)。

在长期的修炼与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张鸿庆传形意内功,主要以形意拳三体式桩入门;以形意五行拳定步操练法为最基本功法。

其目的是练气、养气、摸劲。

本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三体式桩和五行拳之定步劈拳的基本练功方法。

三体式桩又叫子午桩、三才桩、三体式。

三体式桩是形意拳最重要的一个基本功。

形意门的桩法有很多,但本门老师一般只让入门学生站这个三体式桩。

因为三体式桩,基本包括了形意拳对人体各部要求的基本法则。

以后的形意拳套路、技法不管怎样千变万化。

但基本原理和要领都与三体式桩是一致的,所以过去曾有“万法不离三体式”之说。

一、三体式桩l、身体直互,两脚跟并拢,左脚直向前,右脚向外撇约45度,身体半面向右,目视正前方。

双膝微屈,两手外旋边旋边握拳,拳心向上,靠于脐下小腹两侧,重心左移,右拳外旋沿胸向上由下须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呈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右臂尽力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拳高与鼻尖平。

左拳不动,眼看右拳。

右拳伸时吸气,式成气至中脘。

上动略停,然后重心右移,左脚跟离地,以左脚尖虚着地,同时右拳不动,左拳沿胸前上钻至右小臂内侧。

左小指根轻贴右小臂尺骨处,位于肘前腕后(此式内含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之势)。

2、接上式左脚向前趟出一步,重心在后脚(初习可练前四后六劲,及功深可练前三后七劲)。

前脚后跟至后脚后跟之距约两脚半:横向之距,前脚内侧与后脚内侧约在一条直线上,后脚尖外撇约45度,前脚尖直向前。

同时左拳上钻至右小臂腕后内侧时,两拳内翻变掌,左小指掌根沿右掌虎口轻擦向前推出,右手拉至脐下小腹右侧,手心向下,塌掌根,六指根轻贴小腹,小臂贴靠右肋,两臂抱圆,右肩内扣,左掌前推,腕与肩平,尺骨有搓撑劲。

掌心向前,掌指向上,腕曲45度,坐腕,劲力在神门穴,臂极力前伸,但不可直,掌要推上劲,肩要撒开,不可僵硬,劲到掌指,虎口要圆,掌心内含。

要有吸劲,食指要上翘,眼看食指。

左手食指尖,左脚尖与鼻尖上下要三尖相对。

前脚要戳(撑)住劲,后脚要蹬上劲,两膝要曲,但要有挺劲,不能软,也不能硬挺(后胯不能绷直,臀尾不能上翘)。

总之两膝要有弹簧劲。

此式练时,右脚不动,左脚向前趟出一步,要求左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待全脚踏实,意气劲先落至前脚,前脚踏劲,劲由前脚向前腿向上返劲至腰脊背,然后后腿蹬劲,两脚向下蹬踏劲反弹向上,同时腰胯向下松沉(气沉丹田,降至涌泉)。

两膝曲但要有挺劲,背要有拔劲,项要竖、头要项劲,后肩里合,前肩撒开,肩窝吐气。

掌要项、头要顶、舌顶上颚。

两膝里合扣,两胯要正,身似斜似正。

气要下沉丹田,尾闾要前收,谷道上提。

胯要松、背要拔、脊骨要挺直。

两臂要曲、腕要曲、膝要曲。

丹田要抱、两肋要抱、心气要抱。

虎口要圆,脊背要圆、前胸要圆。

两肩要下垂、两肘要下垂、气要下垂。

颈项要挺,脊骨要挺,膝盖要挺。

心要敏、眼要敏、手要敏。

以上是三体式的基本要领。

三体式是形意五行拳的母式,五行拳各拳都以三体式起式而展开,固形意拳有“万法出于三体式”一说。

三体式是形意拳的重要桩式,初习者以站三体式入门,可以换去自身之拙力,培元练气养气,进一步体会体内产生浑元一气之感。

此功法也是形意拳家终身修炼之法。

功深者只要一举手投足,全身腾挪之气感即出矣。

但本门不主张死练站桩.站三体式常与五行拳配合练习。

一动一静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初站三体式桩一次以3~5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延长时间,但最长也不超过20分钟(要求左右轮换练习)。

二、定步劈拳1、预备式(1)身体斜向东南立正而站,两脚跟靠拢,左脚尖向前(东),右脚尖外撇45度,两手臂自然下垂,手心向里,指尖向下,身体放松,神意内敛,气沉丹田,降至涌泉,两眼平视前方。

(2)两手外旋,手心向上,从身体两侧经腹前向胸部上托,至胸前向身体两侧分开,分至两肩侧,然后向上托起,此时两脚跟离地,以两脚前掌蹬地,吸气至中腕。

同时百会穴领起,当两手托起略过头顶时,然后两手掌内旋向面前相合,然后从面前向下似双手捋须状,捋至小腹前,此时随两手下捋要塌腰松胯,两膝下屈,两手下按,虎口相对,两掌小指上翻,大指朝下,两手臂撑圆,气沉丹田。

眼看前下方。

2、三体式练法及基本要领与前三体式桩练法及要领相同,惟其步子略小些。

前后脚相距约两脚远即可。

3、劈拳左起势(1)接三体式,两脚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双手一起向后下捋,边捋双手边外旋,捋至脐下小腹两侧,双手握拳拳心向上,气沉丹田。

两手向回捋要走下弧,边捋边握拳,握拳时中指先向手心向内卷指,卷至中指第一节贴住内劳宫穴,然后依次卷无名指、小指、小指要轻贴手心,然后卷食指和大拇指,大指第一节轻压在食指第一节之上。

此势曰:“双捞手”。

要求:握拳如卷饼,双手边回边卷,回捋内含拿法之意,拳要外紧内松。

头顶项竖,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塌腰正脊,坐胯曲膝,气沉丹田。

(2)左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约45度,膝要曲,重心前移左腿。

右脚不动,右腿后蹬,成似直非直状。

同时左前臂外旋,左拳经胸前由下顿处向前上方钻出,路线走弧形,拳心斜向上,并微向外倾斜,小指向上拧转,肘尖下垂,左臂尽力前伸,但不要伸直,拳要有向前顶劲.左拳高与鼻尖平,吸气至中脘。

右拳不动,眼看左拳。

要求:左拳前钻必须与左脚垫步动作一致。

前腿要撑住劲,后腿要有蹬劲。

头要有项劲,腰要塌,背要拔。

左手臂要有拧钻劲。

此式要吸气,吸气至中脘,功深者可见胃部鼓起,再深者可见两软肋部亦可隆起两道横带。

4、劈拳右落式(1)重心前移,左脚左手臂不动,右脚上步至左脚内侧,右脚掌虚着地,重心在左脚。

同时右拳经胸前伸至左小臂内侧,小指根轻贴左小臂,位于左手臂肘前腕后处。

要求:右脚上步时两膝相靠,稍停再向前趟步,前趟时后脚内踝骨要擦着前脚内踝骨前迈。

此即拳经云,“磨膝磨胫意气响连声”是也。

两肩要抱,两肋要束,项要竖起,头要领起,身要蓄劲,神气要凝。

(2)左脚不动,右脚向前趟出一步,右脚跟先着地,然后前脚掌着地。

前脚踏实撑住劲,然后后脚蹬劲。

同时两手臂内旋至掌心斜向下变掌,然后右掌小指一侧,沿左小臂上向前轻擦左手虎口向前推出。

呼气、气沉丹田,小腹慢慢凸起。

同时右手臂尽力向前伸,但不可伸直,右手腕高与肩平。

左手收至脐下腹左侧,手心向下,手腕下塌,拇指根节紧靠脐下腹部。

眼看右手食指。

要求:右掌前劈与右脚落地要整齐一致,上步时身体要保持平稳,切不可向上窜起,整个劈拳操练,除预备式与收式外,应当在一个水平高度行进。

其他要领与三体式相同。

4、劈拳右起式和劈拳左落式,与劈拳左起式和右落式动作要领完全相同,惟左右相反。

5、劈拳回身左右回身均可,以右转身为例。

当左脚在前,劈出左掌时,左掌不动,右手前伸与左手齐,然后两手向后下捋带至脐下两侧变拳,拳心向下,同时左脚尖极力回扣,右脚不动,身体向右转90度,两脚成倒八字形,上动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90度,左脚不动右脚向前垫步,脚尖外撇48度,同时两拳心翻转向上,然后右拳经胸前由下颏处向前钻出,拳高与鼻尖平,小指尽力向外拧转,左拳不动,眼看右拳。

然后上左步劈左掌。

要求:转身要稳,身体切不可左右摇摆,腰要塌住,脊要正;头要顶劲,切不可低头弯腰。

6、劈拳收式当拳打到起式处,左手左脚在前时向右转身,转过身来面向东,垫右脚钻右拳,再上左步劈左拳。

然后左脚收回与右脚靠拢,同时两手臂外旋翻转翻至手心向上,然后从身体两侧向上托至头上,然后两手臂内旋两手掌向内相合,沿面前经胸前向下捋至小腹前下按,两小指上翻虎口相对,掌心斜向下,然后下按收至两大腿外侧。

同时两腿直立身体还原。

要求:两手上托要吸气。

向下捋按时呼气,并且两手臂要撑圆,两膝要靠紧。

起身头要上顶同时气要下沉。

然后全身放松,神气怡然。

三、劈拳用劲要领头顶项竖,下颏微收。

前脚落地要有下踏劲,前腿要戳住,后脚用力蹬劲。

松胯曲膝,塌腰正脊。

五指自然分开,梢节微扣,其形如勾,虎口撑圆,劲力到指,掌心内含。

肩要松沉,肘要下垂,齿要轻扣,舌顶上颚,眼向前看。

两手向后捋带要暗含抓拿劲。

手脚起落要上下相随,齐起齐落。

起钻要暗含拧裹之横劲,落翻要暗含劈落之竖劲。

手护心肘护肋,两手出入紧贴肋。

手起气也起,手落气也落。

一起一落;一升一降;一松一紧:一蓄一放;内气鼓荡,如水之翻浪。

两手的起落钻翻横竖之变化,加之丹田海底的鼓荡澎湃,练之日久定会打出形意拳所特有的翻浪劲来。

前拳上钻时吸气,气至中脘,同时提肛缩肾,自中焦领起肺气,直出中府、云门两穴;后手向前劈出时呼气,内气自云门沿胳膊内侧直达少商,充于五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