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异物说课稿范文

合集下载

幼儿急救课教案

幼儿急救课教案

幼儿急救课教案篇一: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案(样版) 教案首页授课人:廖雪霏编号:1后附具体教学任务内容幼儿气管异物的紧急救治【教学背景】气管异物是导致幼儿意外死亡的常见原因,多发生在1-5岁的儿童,其发病骤然,病变迅速,危险性大。

常见的气管异物有西瓜子、花生米、糖块、硬币、黄豆以及一些光滑的小玩具等。

由于异物完全堵塞气管后可引起窒息,超过四分钟便会危及生命,即使抢救成功,也常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所以现场急救非常重要。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害性,培养他们对于气管异物的急救技术,及时挽救幼儿生命,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任务】1、认识气管异物的危害性2、了解气管异物的原因3、掌握气管异物的处理方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资讯(出示视频)气管是人体呼吸系统中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通道,一旦异物误入气管阻塞了呼吸道,人体就会发生呼吸困难、缺氧或窒息等一系列症状,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

气管异物是临床上危及小儿生命的一大急症,抢救不当就有可能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多么鲜活的生命,看起来让人心痛,作为一名未来的幼教老师,当我们面对这种紧急情况的时候,是否能准确判断、迅速有效的去救治他们呢?二、决策通过以上鲜活的案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警醒和思考,引出本课的学习目的:1、知识目标:了解急性气管异物的危害性,熟练掌握其基本的医疗救护知识。

2、能力目标:能科学的指导小儿进食,让小儿自觉的管住嘴,注重进食安全,并掌握气管异物的医疗救护基本技能。

3、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起“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和“救人于危难”的责任意识。

三、计划(一)教师通过ppt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明白气管异物处理的紧急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后面的教学提供铺垫。

1.小儿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气道异物梗阻人体在吞咽食物时,有一个自身反射性保护体系,会厌软骨能自动关闭呼吸道通路,以防食物误入气道。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
海姆立克的拥抱
——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急救
说课人:叶金兰 嵊州市人民医院
ppt课件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乘上启下 5分钟
他们怎么了? 他们会怎样? 他们会得救吗?
ppt课件
2
惨痛的教训
案例导入 理论联系实际 5分钟
两岁半的女孩在幼儿园吃苹果时,将3块豆粒大
小的苹果卡在气管里,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
虽经医生实施心肺复苏、气管镜取出异物,脱离
20分钟
4
避免压到胸廓和剑突
3 将拇指侧顶住病人腹部,快速向内、
向上挤压冲击病人的腹部5~6次,直 至异物排出
ppt课件
一手握空心拳,另一只手
2
抓住握拳手,双手置于腹
部正中线,剑突与脐之间
边说边演示 你说我演示 我说你演示 完整的演示
12
卧位腹部冲击法
第一步
取患者于仰卧位,首先开放病人的呼吸道。
第二步
问题二
应立即采取何种抢救措施?
ppt课件
19
衷心感谢您的聆听
ppt课件
20
ppt课件
16
儿童腹部冲击法
ppt课件
17
婴儿背部扣击联合胸部冲击法
实物道具演示
步骤一 一手置于婴儿颈胸部
步骤二 一手置于婴儿颈背部
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
步骤三 先将婴儿趴在大人前臂 ,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 上,头部稍向下前倾, 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拍 背5次,依患者年纪决定 ppt力课量件 的大小。
步骤四 再将婴儿翻正,在婴 儿胸骨下半段,用食 指及中指压胸5次, 重覆上述动作直到异 物吐出。
设法将异物驱出呼吸道,患者才能获救,所以现场急救尤为 重要 。
ppt课件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设计-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和现场救护 全国通用

六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设计-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和现场救护 全国通用

小学班会教案:六年级安全教育教学设计——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和现场救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预防和处理气道异物梗阻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和危害2. 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措施3. 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救护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和现场救护方法。

2. 教学难点:现场救护方法的操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和危害,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气道异物梗阻的原因:讲解导致气道异物梗阻的各种原因,如吃饭时谈笑、口含物品玩耍等。

(2)气道异物梗阻的危害:介绍气道异物梗阻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如窒息、肺部感染等。

(3)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措施: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细嚼慢咽、不边吃边说话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4)气道异物梗阻的现场救护方法:详细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救护方法,并示范操作步骤。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

4.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复述所学知识,强化记忆。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相关安全隐患,如何避免。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向家人讲解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和现场救护方法。

2. 家长监督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安全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实践操作情况。

2.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家长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2. 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法等救护方法的操作视频。

八、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救护方法。

2.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共同参与孩子的安全教育。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讲课教案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讲课教案
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玩具应安全。
2.呕吐处理
小孩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他容易吐出,免得吸入气管。
3.咽部异物处理
如咽部有异物,绝不可用手指挖取,也不可用吞咽大块食物的方法将异 物压下去,应设法诱其吐出。
4.幼儿勿食容易引起咳呛的食物
3岁以下小儿应尽量少吃干果、豆类,家长及保育员平时对小儿应注意, 不要给予瓜子、花生米一类食物给小儿。
※将婴儿翻转成面朝上,于CPR位 置用两指压,也是压五下。
婴儿救治法 (一岁以下小孩呼吸道梗塞)
※手钩异物,用手指 在看到异物时掏挖
掏挖异物时,只
儿童救治法
1.拍背法:让小儿趴在救护 者膝盖上,头朝下,托其 胸,拍其背部4下,使 小儿咯出异物。也 可将患儿倒提 高地拍背。
儿童救治法
2.催吐法: 用手指伸进口腔, 刺激舌根催吐,适 用于较靠近喉部的气 管异物。
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又常 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 将食物、小玩具等异物吸入 气管内造成呼吸道梗阻。
婴幼儿气道梗阻急救
1.婴幼儿进食中突然 出现呼吸困难或剧烈呛咳 时,不要惊慌或立即抱送 医院,应在高声呼救的同 时,支撑其头颈并翻成面 朝下头低脚高位
2.在其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6次。再托住 颈部将小儿翻转成仰面头低脚高位,用食、中指 按压其胸骨下端 5--6次。反复进行拍背及压胸直 至异物咯出,或用手指将异物从口内掏出。
小儿气管异物梗塞急救
小儿气管异物
定义:小儿气管支 气管异物为耳鼻咽喉 科常见急危疾病之一, 多见于 5岁以下儿童, 严重性取决于异物的 性质和造成气道阻塞 的程度,轻者可致肺 部损害,重者可窒息 死亡。
好发年龄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3岁以下儿童占65%

气管异物-教案

气管异物-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学前儿童卫生学》之婴幼儿气管异物的处理教师:陈奕专业:学前教育单位:邻水县职业中学一、设计意图从学情上来看,中职的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我在活动设计中,也尽量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从社会需要来看,我专业一部分学生毕业选择参与工作,她们可能进入到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面对的可能是3岁以前的婴幼儿.因此,教会她们了解并运用一些针对更低年龄阶段的婴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教学方法(一)教学手段:讲解法、多媒体演示法、操作法、情景模拟法(二)教学方式:“教学做”合一(三)教学时长:40分钟三、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婴幼儿发生气管异物的症状、掌握气管异物的理论操作方法(二)技能目标:掌握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技能(三)情感目标: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意识四、活动准备PPT课件、婴儿玩偶5个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管异物基本处理方法教学难点:紧急救护的意识六、活动过程导入部分情景导入:播放新闻片断,一小孩因气管异物两分钟后,脸色发紫,呼吸微弱,若未能及时送医取出,可能导致窒息死亡。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件,激发学生学习急救知识的兴趣,同时引出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基本部分(一)气管异物的概念1、概念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为外界物质误入气管、支气管内所致。

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假如异物较大堵住气管,患儿可在几分钟内因窒息而死亡。

常见的异物类型:坚果类、豆类、糖球、小瓶盖、塑料、玩具小零件等(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异物类型,能够在环境中及时排出危险物,减少意外发生的概率。

)2、气管异物的临床表现●喉异物:异物入喉时,立即发生呛咳、气急、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喘鸣,若异物停留于喉上口,则有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

稍大异物若阻塞于声门可立即窒息致死。

●气管异物:异物刚吸入,其症状与喉异物相似,以呛咳为主。

以后,活动性异物随气流移动,可引起阵发性咳嗽及呼吸困难。

最新精品气管异物教案

最新精品气管异物教案
陈述并举例
思考题:
一次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你们边喝酒边一起说笑,结果不小心你的朋友被呛到了

他开始咳嗽,并觉得呼吸困难,你怎么处理?
集体备课或教研室主任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
授课题目
气道异物foreign body airway
授课
教师
姓名
张万义
学生
班组
3+2


1.5学时


2013年3月6日
职称
主治医师
教学目的:
1、了解气管异物的定义
2、掌握气管异物的急救方法
重点:
气管异物的急救
难点分析及对策:
3.北京急救中心突发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预案
授课主要内容及时间分配:75分钟
教学手段
内容导入: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引入本课程 (5分钟)
1.气管异物的定义(5分钟)
强调气管异物多发于儿童和老人
2.气道异物的常见原因(6分钟)
强调了吃饭时大笑,说话,饮酒及老人和儿童由于咳嗽反射机能减退容易导致气管异物
3.气道异物阻塞(foreign body airway obstruction, FBAO)(3分钟)
FBAO容易导致窒息,但FBAO是可以预防而避免发生
4.气道异物分为四期。
异物进入期(3分钟)
安静期(2分钟)
刺激或炎症期(3分钟)
并发症期(2分钟)
5.气管异物的诊断
气道异物不完全性阻塞(2分钟)
气道异物完全性阻塞(2分钟)
6.气管异物的急救处理原则

气道异物说课稿(共2篇).doc

气道异物说课稿(共2篇).doc

气道异物说课稿(共2篇)第1篇:气道异物说课稿气道异物说课稿范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气道异物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心肺复苏术》选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急救护理技术》中实践3中的主要内容(p131~133)。

是贯穿整个急救过程的主要技术,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从中学生已经开始普及,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势在必行。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士技能大赛、医院选拔人才是必选项目,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练这项操作[2]。

二、说学情本实践的授课对象是卫校的10级学生。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识,对理论科缺乏必要的兴趣,但对实践课充满求职欲望。

职业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生理、解剖、健康评估等相关学科,对心脏的位置、胸腔的结构及心肺呼吸骤停的判断已掌握,如何正确、熟练、协调地施行心肺复苏术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学习中利用视频、直观教具,加强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的重点。

他们具有强烈的掌握救护技能以服务社会的愿望,这些为本课的实施提供了认知前提和情感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包括实验课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救护技能。

(1)列出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列出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2)简述心脏骤停初级心肺复苏的步骤和要求,复苏时心脏按压部位、频率、深度、注意事项。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讲课教案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讲课教案

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气管异物阻塞的急救张龙一.气道异物阻塞的原因1.婴幼儿喉保护机制及吞咽功能不健全,进食时常嬉笑、啼哭、玩耍,容易将食物、玩具等异物吸入气道内。

2.成人多因在进食时谈话大笑,抛高接食花生米等食物,或进食过快,吞咽过猛将食物碎块吸入气道。

3.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者因吞咽机能减退,更容易将食物等吸入气道。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

然而,近十年来的资料证明,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气管异物的例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以往认为的0~4岁的婴幼儿,成年人的发生率并不比少年期低。

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医学专家李宗浩教授主持的一项调查,在北京,猝死的病人中,88%发生在家中,年龄以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者居多。

抢救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医生到达现场太晚,病人在现场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救治。

这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气道异物阻塞的表现1.完全性梗阻:当即不能说话、咳嗽、呼吸等,会用手伸向喉部表示哽咽窒息,表情惊恐,随即意识丧失,继而心跳停止。

2.不完全性梗阻:当即剧烈呛咳、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苍白、烦躁不安三.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简介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

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

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

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

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道异物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心肺复苏术》选自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急救护理技术》中实践3中的主要内容(P131~133)。

是贯穿整个急救过程的主要技术,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操作技术,在整个教材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发达国家从中学生已经开始普及,全民普及心肺复苏术势在必行。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士技能大赛、医院选拔人才是必选项目,作为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熟练这项操作[2]。

二、说学情
本实践的授课对象是卫校的10级学生。

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生命意识,对理论科缺乏必要的兴趣,但对实践课充满求职欲望。

职业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生理、解剖、健康评估等相关学科,对心脏的位置、胸腔的结构及心肺呼吸骤停的判断已掌握,如何正确、熟练、协调地施行心肺复苏术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学习中利用视频、直观教具,加强感性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把握课堂的重点。

他们具有强烈的掌握救护技能以服务社会的愿望,这些为本课的实施提供了认知前提和情感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包括实验课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根本宗旨。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型的学习方式,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体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和态度,突出思维开发和能力培养;面向全体,分层实施。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的救护技能。

(1)列出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及列出心跳骤停的常见病因。

(2)简述心脏骤停初级心肺复苏的步骤和要求,复苏时心脏按压部位、频率、深度、注意事项。

吹气深度、有效呼吸的判断、与按压次数之比。

畅通气道的方法。

(3)复苏成功的标志。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熟练掌握人工循环、畅通气道、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自我、关爱他人的生命意识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这是我们常说“医者仁心”,体现“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重在掌握初步现场急救技术——CPR。

其难点和重点是统一的。

那就是心肺复苏术的.正确操作。

同时对教
材进行调整ABC三步操作(书本)换成2010年新标准CAB 方案[3]。

五、说教法
考虑到现在中职学生的现状,在教学中使学生有效地利用眼、耳、口、手等,力求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教师演示及点评达到教学目标。

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4]:
1.多媒体直观演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认知和体验,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实践的兴趣和愿望。

2.操作示教法:教师操作全过程,全方位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有章可循。

获得最直观的学习印象。

六、说学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力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激发兴趣,启迪心智。

通过课堂的实践活动,学会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促进同学的友情。

七、说教学程序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设计上不但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操作。

基于这种考虑,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结构设计是:情境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情境导入(2分钟)
在新课讲授之前,先让学生们说说他们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和救护处理,目的是拉近本课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心肺复苏的重要性。

播放视频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最美女记者曹爱文对落水少女施救的场景引出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

借助形象、生动的视频,扣住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进行心肺复苏的操作欲望。

2.讲授新课(6分钟)——自主学习
这个环节先放一段正确心肺复苏视频。

完成上节课就发给她们的学案。

完成学案中被细化了的问题。

教师提问,学生分组回答和抢答并计学分。

使学生有目标可循,自主学习有所收获。

3.实训练习(27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先教师示范,后学生分组分段进行练习。

(1)我选择以模拟人作为教学手段。

这个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2)根据学生们所说的安全事故为例,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现场心肺复苏术。

它主要包括胸外按压、畅通气道和人工呼吸。

(3)根据教师所演示,学生分组代表尝试双人操作心肺复苏术。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暴露出不少问题,教师不及时纠正,等操作完后,让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操作要领、注意事项、操作原理和操作目的。

②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在纠正别人错误的时侯加深印象。

这个环节用学生交流替代教师讲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在交流中生成新知识,它激活了学生储存的知识。

(4)交流评价计分;学生分组练习、演示。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不断操作,加深体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双人演分组代表示,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呈30: 2的比例进行,学生通过演示可以了解到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掌握程度;期间遇到各种问题不同感受交流,进行学生自评和互评,小组打分计入过程学分。

(5)总结交流。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巩固知识,加深体验;也是学生自我反思评价的重要形式。

4.课堂小结(5分钟)
心肺复苏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而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要让学生在尝试操作、反复实践、巩固练习、学生演示、互相指正、示范操作和讨论探究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5.点拨提升(2分钟)
针对学生操作过程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

这一环节突出了解决问题的要点和方法。

让学生体会操作成功的喜悦。

同时简要示教婴幼儿的心肺复苏术。

七、小结作业(3分钟)
自我推荐进行婴幼儿心肺复苏术。

预习进一步生命支持和延续生命支持。

【气道异物说课稿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