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资料
下肢静脉曲张(借鉴材料)

下肢静脉曲张(中医病名:筋瘤)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体表静脉曲张交错而形成团块状的病变。
其特点是好发于下肢,曲张静脉色暗红,卷曲成团,常有小腿下部色素沉着、干燥、脱屑、湿疹或慢性溃疡。
本病属祖国医学“筋瘤”范畴。
本病乃因先天禀赋不足,筋脉薄弱,加之久行久立,过度劳累,进一步损伤筋脉,以致经脉不合,气血运行不畅,血壅于下,淤血阻滞脉络扩张充盈,日久交错盘曲而成。
日久类似瘤体之状。
亦有因远行、劳累之后,涉水淋雨、遭受寒湿,寒凝血脉,淤滞筋脉络道而为病。
淤久不散,化生湿热,流注于下肢经络,复因搔抓、虫咬等诱发,则腐溃成疮,日久难收敛。
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1.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2.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5.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1.气滞血瘀证:小腿青筋迂曲,隆起或扭曲成团块状。
患肢压痛,可见色素沉着,或有刺痛、活动后加重。
伴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涩。
本证的辨证要点是:小腿部有明显的青筋迂曲,压痛或刺痛以及舌脉表现。
2.寒湿凝滞证:小腿青筋蜿蜒,下肢浮肿,按之凹陷,朝轻暮重,畏寒怕冷,腿酸胀不适,沉重乏力,甚则跛行。
伴食欲不振,腹胀腹泻。
舌质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濡缓或沉迟。
本证除下肢青筋迂曲外,辨证要点主要是下肢浮肿,畏寒沉重,脉濡缓。
二、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证:治则:行气疏肝活血化瘀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12g 枳壳10g 白芍15g 川芎10g 制香附1 0g 丹参30g 鸡血藤15g 制乳香10g 水蛭粉3g 甘草6g 加减:疼痛加忍冬藤、地龙;扭曲块明显加三棱、莪术;患肢畏寒、麻木加附子、桂枝;患肢酸胀加威灵仙、地龙2.寒湿凝滞证:治则:健脾利湿温经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当归18 g 桂枝12g 芍药20 g 细辛6 g 甘草(炙)10g 通草20 g 大枣12g加减:下肢胀甚加茯苓;肿甚佳茯苓皮、淮山药;纳呆、腹泻加白术、砂仁(二)中医其它疗法:针灸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磁园梅针取穴: 常用穴:足三里→解溪,三阴交→阴陵泉,阿是穴。
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知识普及PPT课件

目录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 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下肢静脉曲张的日常护理 结语
什么是下肢静 脉曲张疾病
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疾病
静脉曲张是一种下肢静脉血管发生 病理性扩张和迂曲的疾病 主要表现为静脉血液回流障碍,出 现血管曲张、静脉瓣功能不全等症 状
下肢静脉曲张 的症状
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
静脉曲张的早期症状:下肢疲劳、沉重 感、局部疼痛等 静脉曲张的晚期症状:皮肤色素沉着、 水肿、溃疡等
下肢静脉曲张 的危险因素
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遗传因素:家族史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 病风险增加
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性别因素: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职业因素: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工作的人 群
下肢静脉曲张的危险因素
生活习惯因素:长时间久坐、缺乏 运动等
下肢静脉曲张 的预防和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静脉曲张:定期锻炼、避免长时间 久坐、穿着适合的袜子等 静脉曲张的非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 理疗法等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和治疗
静脉曲张的手术治疗:根据病 情选择手术方式,如激光治疗 、静脉硬化治疗等
常见的下肢静 脉曲张并发症
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静脉炎:静脉发炎引起的症状,如红肿 、疼痛等 静脉溃疡:皮肤溃烂,难以愈合的溃疡
常见的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血栓形成:静脉内形成血栓,可能 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
下肢静脉曲张 的日常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的日常护理
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 定期运动,如散步、踏步运动等
下肢静脉曲张的日常护理
注意保持体重,避免肥胖 注意饮食,减少盐分摄入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一、什么是静脉曲张?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
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寒邪治病为主因《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
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
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
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
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
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
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
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
静脉曲张病历

静脉曲张病历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李女士性别:女年龄:45岁职业:家庭主妇主诉左下肢静脉曲张伴有疼痛和水肿,已持续半年。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静脉曲张,伴有轻微的疼痛和水肿。
最初的时候,患者并没有太在意,认为这只是普通的静脉曲张,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症状逐渐加重,并且开始影响到了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于是,在朋友的建议下,患者前往当地医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饮食清淡健康,不吸烟、不喝酒。
辅助检查结果1. 彩超检查显示:左下肢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扩张明显;左腘静脉、左股静脉及左髂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血流回流不畅。
2. CT检查显示:左下肢静脉曲张程度较严重,存在一定的深部静脉阻塞。
诊断1. 左下肢深部静脉曲张。
2. 左下肢深部静脉阻塞。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建议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按摩,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同时,建议患者戴上弹力袜,缓解症状。
2. 介入治疗:考虑对患者进行介入性手术治疗,包括内镜下或经皮穿刺技术进行深部静脉导管置入和栓塞治疗等。
3. 手术治疗:如果保守治疗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等。
注意事项1.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避免过度劳累。
2.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彩超和CT等辅助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3. 患者在进行任何治疗之前,应该仔细了解治疗的风险和效果,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考点_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

下肢静脉曲张考点范文模板及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医学领域中,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特点为下肢静脉返流不畅,导致静脉曲张和血栓形成。
该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因此,深入了解下肢静脉曲张的考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着下肢静脉曲张的定义与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与诊断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的基本概念,并对其进行分类说明。
其次,我们将深入探讨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各种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因素、姿势习惯等。
最后,我们将详细描述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并介绍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引言、下肢静脉曲张考点、范文模板及写作要点、总结与展望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下肢静脉曲张的重要性进行介绍,并简要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详细论述下肢静脉曲张的定义与分类、病因与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与诊断等方面的知识。
第三部分将为读者提供范文模板,详细说明撰写下肢静脉曲张相关文章时应注意的写作要点。
第四部分则总结分析了本文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开展的研究方向。
最后,在结论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下肢静脉曲张相关知识,提供给读者清晰准确地了解该疾病考点以及撰写相关文章时所需遵守的写作规范。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下肢静脉曲张并掌握其相关考核知识,同时也能够掌握如何撰写一篇完整且具有逻辑性的长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读者在学术研究或医学实践中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2. 下肢静脉曲张考点2.1 定义与分类: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深静脉和/或浅静脉的瓣膜功能障碍,导致血液在静脉内逆流和淤滞,造成静脉扩张、曲张和变形等现象。
根据病变部位和性质,下肢静脉曲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
-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也称为特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其病因不明确。
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作者:王雪梅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00-01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以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的静脉血返流,导致静脉扩张迂曲和下肢皮肤营养障碍,是人类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后引发的进化病。
研究认为,静脉曲张与职业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根据调查,静脉曲张在国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
现将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16 例,其中男性病例9 例,女性病例7 例;年龄45~72岁,平均61 岁,左侧9 例,右侧4 例,双侧3 例。
2引起静脉曲张的原因分析:2.1由于人是直立行走动物,需要一定的动力把血液由下肢运送到心脏,小腿的肌肉就起到泵血的作用,为了防止泵上的血液返流,在下肢静脉里有阀门作用的静脉瓣膜,如果静脉瓣膜出现病变,就会引起静脉血的反流,淤积在小腿和足,时间长了就会出现脚肿,酸胀不适,淤滞的静脉血液红细胞分解出现色素沉着,淤血回引起局部营养障碍甚至并发溃疡形成。
2.2经常坐位的人群。
由于坐位时大腿股静脉受到一定的压迫,会增加远端静脉瓣膜的负荷。
如果因职业或不良习惯引发了静脉曲张,早期表现为小腿发胀,早晨起床时较轻,晚上加重,有时早晨穿上的鞋,晚上脱下来比较困难。
有些患者在足踝内侧会有麻木和轻度疼痛感觉,有些在晚间卧床睡觉时会有小腿的“抽筋”感觉。
出现这些症状的原因,是因为从平卧到直立,下肢静脉瓣膜负荷增加,工作一天后肿胀最重,淤血最严重的足踝内侧由于营养障碍,会有局部神经和皮肤的萎缩,出现麻木和疼痛感。
夜间“抽筋”是小腿肌肉代偿收缩泵血来减轻下肢淤血。
3预防及护理:3.1预防静脉曲张的关键在于正确使用双腿,需要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群,不能保持一个站立姿势长时间不动,而应每隔15—20分钟活动活动双腿或换一种站立姿势3.2静脉曲张早期,也可以通过改善用腿习惯来治疗,如经常活动双腿,有条件可以在坐位时把双腿放在超过心脏高度的地方,这样可以减轻静脉瓣膜的负荷,根据重力原理促进血液回流。
双下肢静脉曲张

旬邑县湫坡头镇卫生院病历纸门诊号数:住院号数:051 科别:内科姓名:张怀景性别:男年龄:76岁婚姻:已婚职业:农民床号:5床工作单位:农民籍贯: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湫坡头镇西洼村住院:2021年2月28日出院:2021年月日记录日期:2021年2月28日10pm 病历陈述者:患者本人双下肢浅静脉迂曲2年,伴疼痛1 年患者自述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双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以内侧为甚,有时感双下肢扩张静脉处刺痛,伴右下肢水肿,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或晨起时缓解。
未进展治疗。
近1年来双下肢浅静脉曲张逐渐加重,血管迂曲加重,双下肢内侧区出现色素沉着,同时伴有双下肢内侧区疼痛,今来院求治,门诊以“双下肢静脉曲张〞收入院。
起病来精神睡眠可,食欲佳,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体健。
否认有“肝炎、肠伤寒、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有重大外伤史,否认有手术、食物中毒、药物食物过敏及输血史,预防接种史不祥。
生于原籍,长于本地,生活居住条件一般,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有毒物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无不良生活嗜好。
已婚。
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均安康,否认家族遗传病史者,否认家族中有传染病史者,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
查体:T:℃ P:78次/分 R:18次/分 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步入病区,自动体位,查体配合;全身皮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淤斑、肝掌及蜘蛛痣,毛发分布正常;全身各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头颅外形正常,无瘢痕、压痛及结节,头发润泽;眉毛无脱落,眼睑无浮肿、下垂及闭合障碍,结膜无充血,无出血点、瘢痕及滤泡,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眼球运动自如,无斜视及震颤,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为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无结节,外耳道无异常分泌物,耳屏、乳突无压痛;鼻外观无畸形,通气良好,无鼻翼扇动,鼻中隔无弯曲,鼻粘膜无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鼻旁窦无压痛;口唇无紫绀,颊粘膜无出血点及溃疡,无口臭,牙龈无红肿、溢脓及压痛,舌体大小正常,舌苔白薄,舌质淡红、润泽、柔软,伸舌居中,活动自如;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脓点;双腮腺区无肿大,无压痛;颈软,两侧对称,颈静脉无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未闻及血管杂音;胸廓外形正常,无畸形、无桶状胸,无胸壁静脉曲张及皮下气肿,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运动对称,呼吸活动度对称,语颤正常,无胸膜摩擦感,双肺叩诊呈清音,肺界正常,呼吸音正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哮鸣音,语音共振无异常,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前区无隆起,未见异常搏动,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5肋间内1cm,未触及震颤及抬举样搏动,心浊音界正常,心率78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脉率78次/分,节律齐,无脉搏短础、奇脉、交替脉、水冲脉,双侧足背动脉及桡动脉搏动良好对称;腹平坦,两侧对称,无皮疹、瘢痕及静脉曲张,未见胃肠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叩诊呈鼓音,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上第五肋间,肝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无振水音,未闻及血管杂音;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脊柱无畸形,生理弯曲存在,无压痛及叩击痛,活动自如;四肢关节无红肿、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轻度水肿,浅静脉扩张,迂曲,双下肢内侧色素沉着,皮温升高,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
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出院宣教
出院指导: 1、出院后仍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1~2个月。 2、睡觉时将患肢抬高20°~30°; 3、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久坐、坐时双膝交叉过久。 以防静脉回流障碍时发生足背、足趾水肿和微血管血栓形 成; 4、避免用过紧的腰带、吊袜和紧身衣裤。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肥胖。 6、进行预防下肢静脉血流淤滞的体操,促进下肢静脉血液 回流,防止下肢静脉淤血,减轻患肢沉重、肿胀、疼痛等一 系列症状。方法如下:a.全身放松,仰卧于床上,膝关节伸 曲运动10次;b.足背带动踝关节,做背屈和跖曲运动10次, 必要时可重复; 7、戒烟,坚持适量运动;
下肢静脉曲张症状
单纯原发静脉曲张,又无踝部交通支瓣膜 功能不全,多不发生肿胀;如果有交通支 瓣膜功能不全,也可出现轻度肿胀,其特 点是经一天活动后出现,休息一夜后即减 轻或消失。
下肢静脉曲张并发症
后期并发症:①静脉曲张性静脉炎;②溃疡形成; ③淤滞性皮下硬化症;④出血;⑤静脉曲张性湿疹。 静脉曲张任其发展的其中一个后果是:加重了深 静脉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或加重了深静脉瓣 膜病变的程度,严重的可直接导致截肢。 手术治疗下肢 静脉曲张较少出现并发症,但有少 数并发感染、手术区水肿、皮下血肿等。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诊断
护理诊断 一、知识缺乏:患者对疾病的知识缺乏 护理目标:病人能够了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内容 。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下肢静脉曲张的相关 知识。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治疗及护理的目的, 注意事项。 3、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的重 要性。
部。
(4)皮肤色素沉着,缺乏弹性,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病理及治疗方法一、什么是静脉曲张?中医学将下肢静脉曲张称为筋瘤,形成小腿溃疡称为臁疮。
历代医家对其认识有以下几种:《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中于筋,筋屈不得伸,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发为筋瘤”《外科正宗~瘿瘤论》对筋瘤的描述:“筋瘤者、坚而面紫、垒垒青筋、盘曲甚者、结若蚯蚓。
”西医学则认为,血柱的重力以及任何增加重力作用的后天性因素,如长期站立工作、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等都可以使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使瓣膜正常关闭功能受到破坏,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西医上认为:静脉曲张俗称“炸筋腿”是静脉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先天性血管壁膜比较薄弱或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很少改变,血液蓄积下肢,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破坏静脉瓣膜而产生静脉压过高,是血管突出皮肤表面的症状。
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其它阴囊精索,腹腔静脉,胃部食道静脉等也会发生静脉曲张。
(可以简单的记:血管瓣膜受损,血液回流受阻,血液蓄积下肢,造成曲张现象出现)。
二、静脉曲张的发病原因寒邪治病为主因《黄帝内经》认为,寒主收引,寒性凝滞。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湿为重浊之邪,其性粘滞。
是故寒湿侵袭,易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阳气不能通达于四末,肢体失其濡养而发生静脉曲张。
湿性趋于下故下肢、精索部位更明显,更容易受邪。
因此寒湿的因素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重要因素。
什么叫寒,打个比方中焦脾胃的血脉,因为受寒过后,立即收缩,气血郁滞不通,局部马上作痛。
那种感觉像刀绞一样,有人会说揪着疼,如果你没得过再比如冬天寒冷,冻得打哆嗦,浑身蜷缩在一起,这就是寒邪的收引。
中医里有一种方法叫取类比象,再看看静脉曲张,腿部的弯弯曲曲收缩成团像什么,此为寒主收引的具体表现。
精索静脉曲张呢,一个道理,阴囊居下焦之极,厥阴之地,阴寒易袭之,气血为之凝塞,故基本病机为寒邪侵袭、凝滞于肝经。
具体表现以肝经循行部位冷痛为主证。
肝经的循经绕阴器抵少腹,寒邪凝滞肝经,气血运行不畅,故少腹及睾丸阴囊冷痛、畏寒喜暖、痛连少腹、坠胀,并互相影响牵引股侧。
这种痛患处必然不红不肿,发凉怕冷。
寒为阴邪主收引,寒邪侵袭则筋脉拘急,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故疼痛拒按或遇寒加剧得温则缓。
男性阴囊处的疼痛尤为突出,若严重起来,冷得疼痛不堪,患者根本直不起腰来。
这里面肝肾亏虚是本,寒凝经脉为标,此为虚寒证。
肝经,作为一条和生殖有着密切关系的经脉,千万别受寒。
那些平时生活中隐隐感到睾丸胀痛,或者走路一长就有些疼痛的人,更应该及时就医,查一下精索静脉曲张的问题。
西医上按人群的发病分为以下几种:(1)先天原因:患者的瓣膜可能天生有一些小问题,加上后天压力,便形成了静脉曲张;(2)血管毛病:曾经患有静脉血管栓塞的人,瓣膜功能可能因而受损;(3)穿孔失效:连系表层静脉与深层静脉的穿孔静脉,也有瓣膜,防止血液由深层静脉流向浅层静脉,然而,当穿孔静脉瓣膜功能出现问题,血液任意流动,便会对浅层静脉构成压力,静脉扩张;(4)吸毒人士:利用针筒吸毒的人士,深层静脉的瓣膜容易受损;(5)怀孕妇女:女性荷尔蒙会使静脉扩张,瓣膜不能覆盖静脉,不能阻止血液倒流;(6)肥胖人士:因为下肢需要支撑庞大的身躯,静脉压力增加。
三、症状表现1、静脉血栓形成:部分病人可以在曲张的浅静脉内形成血栓,表现为局部红肿痛,硬块形成,疼痛影响行走。
如果不及时治疗,血栓有可能向上或通过交通静脉蔓延到深静脉,造成深静脉血栓,有肺栓塞危及生命的风险。
长期静脉曲张的病人静脉曲张病人静脉壁薄弱,静脉压较高,加之局部血供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组织萎缩,曲张之静脉凸现于皮下,轻度损伤即会发生溃疡,且易损伤静脉壁。
2、出血、溃疡:小腿曲张静脉所经过区域的皮肤由于营养不足,是十分脆弱的,轻微外伤,就很容易导致曲张静脉的破裂从而引起大出血。
由于出血时没有疼痛等其它的症状,患者常常没有察觉,如果发生在夜间睡觉时,将会导致十分严重的后果。
3、静脉损伤:长期静脉曲张的病人静脉曲张病人静脉壁薄弱,静脉压较高,加之局部血供不足引起肌肉、脂肪组织萎缩,曲张之静脉凸现于皮下,轻度损伤即会发生溃疡,且易损伤静脉壁。
4、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由于静脉出现返流,患者常呈现晨轻晚重的患肢水肿。
而长期的静脉高压导致小腿部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渗出后破裂,铁红素在皮下沉积,使得皮肤变黑,从点状到片状发展。
5、影响腿部美观:静脉曲张除了影响腿的美观外,发病初期,病人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后期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以小腿大隐静脉行程为重。
6、坏死:这种溃疡多发生在内踝上部和小腿内侧下1/3处。
由于组织供血不足,溃疡周围组织变薄,皮肤发黑变硬,溃疡伤口长久不愈,愈后容易复发。
总结一下症状表现: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5.局部坏疽和溃疡。
(中医上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很多患者都会伴有痛感)四、静脉曲张疾病诊断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并不难,根据临床实践总结诊断标准如下。
1.患者下肢静脉明显迂曲扩张,站立时更为明显。
2.有长期站立和使腹压升高病史,或下肢静脉曲张的家族史。
3.深静脉通畅,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4.可伴有色素沉着,溃疡,血栓性浅静脉炎,出血,溃疡等并发症。
5. 超声多普勒或静脉造影示大隐静脉迂曲扩张,瓣膜功能不全。
五、检查方法深静脉通常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也称踢腿试验。
是识别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的体征识别方法。
尤其是下肢静脉曲张是否可以手术的重要体征。
先让病人站立,在患者的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此时下肢静脉曲张可能会比以前更明显。
再让病人用力伸屈患侧下肢的膝关节10-20次(也可用力下蹲10-20次)。
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患者仰卧,患肢抬高,使曲张静脉空虚,在大腿上1/3处扎一根橡皮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然后让患者站立,30秒钟,松解止血带,密切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的充盈情况:①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萎隐空虚.当松解止血带时,大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②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静脉瓣膜及其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③未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即有充盈曲张,而松解止血带后,曲张静脉充盈并未加重,说明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用于定位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六、按照严重程度分级别0级、是表面看看正常,但站立久了有明显的酸胀感;1级、可以看到鼓起,但不是很严重;(小腿酸胀伴有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呈蜘蛛网状)2级、就会看到典型的“蚯蚓腿”;继续发展就是(腿部出现明显静脉凸起,伴有麻、累、沉重感等)3级、这样的人长期站立后会觉得腿部水肿;(静脉凸起明显、水肿加重,湿疹、疼痛等症状明显)4级、皮肤就会出现营养障碍,皮肤变黑;(患肢皮肤颜色改变、皮炎、硬化,有明显的瘙痒)5级、皮肤溃烂;(患者皮肤发黑,伴随溃疡糜烂症状,久治不愈)6级、是顽固性溃疡,怎么换药都换不好的老烂脚。
(溃疡加重,糜烂面积加大,出现坏疽,形成老烂腿)七、下肢静脉曲张的危害1、淤积性皮炎:多发生于小腿下l/3或小腿下2/3,现象皮肤营养障碍,皮肤萎缩、脱屑、干燥,色素沉着,渗液,瘙痒。
2、浅静脉出血:由于静脉压力高,曲张静脉的静脉壁厚薄不一,稍微的损伤就可引发静脉破裂出血,甚至有时小静脉可自发破裂而导致出血。
3、淤血性溃疡:常发生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稍微外伤,即可发生小腿慢性溃疡(老烂腿),很难愈合。
4、继发被传染:由于患肢抵抗力减弱,轻易发生继发被传染。
通常的有血栓性浅静脉炎、丹毒、急性蜂窝织炎等,病人可有高热,恶寒,舌苔黄,舌质红绛。
由于丹毒反复发作,淋巴管阻塞,最后发生象皮肿。
5、血栓性浅静脉炎:下肢曲张的静脉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沿曲张的静脉可触及硬结节或条索状物,有压痛。
若并发静脉四面炎,则浅静脉四面发生红、肿、热、痛。
急性炎症消退后,局部遗留硬结节或条索状物。
备注:严重者下肢溃疡,腐烂需要截肢。
八、保健方法1、足浴:用热水泡脚,特别是用生姜或辣椒煎水洗脚,可较快地扩张人体呼吸道粘膜的毛细血管网,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呼吸道粘膜内血液中的白血球及时地消灭侵袭人体的细菌和病毒,使人体免受感染。
经常站立者,易患“下肢静脉曲张”疾病,而足浴能加快腿部血液循环,使腿部的静脉血液及时向右心回流,有利于减轻腿部的静脉瘀血,防治下肢静脉曲张。
另外,临睡前用热水泡泡脚,还有助于安神去烦,催眠入睡,使睡眠更加深沉和香甜。
2、按摩脚:洗脚后,双手搓热,轻揉搓相关部位或穴位,可全脚按摩,也可局部按摩,多摩涌泉穴(足心)或太冲穴(一、二足趾关节后)或太溪穴(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
对头昏、失眠、厌食、面色晦暗、疲劳、高血压、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3、高抬贵脚:每天将双脚翘起2-3次,平或高于心脏,此时脚、腿部血循环旺盛,下肢血液流回肺和心脏的速度加快,得到充分循环,头部可得到充足而新鲜的血液和氧,同时对脚部穴位、反射区也是一个良性刺激。
4、搓揉腿肚:以双手掌紧夹一侧小腿肚,边转动边搓揉,每侧揉动20次左右,然后以同法揉动另一只腿。
此法能增强腿力。
5、扳足:取坐位,两腿伸直,低头,身体向前弯,以两手扳足趾和足踝关节各20-30次,能锻炼脚力,防止腿足软弱无力。
6、扭膝:两足平行靠拢,屈膝微向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膝部前后左右呈圆圈转动,先向左转,后向右转,各20次左右。
可冶下肢乏力、膝关节疼痛。
7、甩腿:一手扶物或扶墙,先向前甩动小腿,使腿尖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使脚尖用力向后,脚面绷直,腿亦尽量伸直。
在甩腿时,上身正直,两腿交换各甩数十次。
此法可预防半身不遂、下肢萎缩无力及腿麻、小腿抽筋等。
九、平时饮食及护理饮食方面:静脉曲张饮食上可选金橘、山楂、油菜、丝瓜、赤豆、芝麻等活血之品,还可选食牛肉、羊肉、鸡肉等温性食物,不要食用辛辣刺激食物,要忌烟酒。
静脉曲张的护理:(1)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位的姿势,步行可以利用小腿肌肉的泵作用来促进静脉回流;(2)抬高下肢能够缓解水肿等症状;(3)穿戴带有压力梯度可以延缓病情的发展;多发生于持久站立工作或重体力劳动者,如售货员、教师及搬运工、军人等。
女性生育多胎者及明显肥胖的人也较多见。
静脉曲张的预防:女性(尤指产妇)、长久站立者(每天大于6小时)、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静脉曲张。
预防静脉曲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抬腿.静脉曲张是因静脉无力将血液送回心脏,因此抬腿有助于减缓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