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接地测试点择
防雷接地检测规范

防雷接地检测规范防雷接地检测规范是指对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的标准和要求。
通过检测接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可以确保建筑物在雷电活动中的安全性。
下面是防雷接地检测规范的要点。
一、检测对象防雷接地检测主要针对建筑物的接地系统进行,包括建筑物的主体结构、金属导体、设备设施等所使用的接地系统。
二、检测标准防雷接地检测需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包括《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建筑物电气设计规范》等。
同时,还应参考国际标准和行业最佳实践。
三、检测方法防雷接地检测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地陷法:通过将接地体连接到可控制电压的电源上,并测量地体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接地体的电位差,来评估接地系统的性能。
2. 电测法:通过测量接地系统中电流、电阻和电位差等参数,来评估接地系统的性能。
3. 磁测法:通过测量地面磁场分布的变化,来评估接地系统的性能。
四、检测要求1. 接地系统的电阻应满足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通常应小于10欧姆。
2. 接地系统的电位差应小于10伏,以保证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
3. 接地系统的导通性能应良好,应确保接地系统与地埋电缆或其他设备的连接牢固可靠。
4. 接地系统应能够有效分散雷击电流,减少对建筑物和设备设施的影响。
五、检测频率建筑物的防雷接地检测应定期进行,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
在雷电频发地区或特殊应用要求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检测频率。
六、检测记录和报告防雷接地检测过程中需详细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方法、仪器设备以及检测结果等信息。
并根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包括接地系统的性能评估和改进建议等。
总结起来,防雷接地检测规范是确保建筑物在雷电活动中的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通过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可以确保接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有效分散雷击电流,减少对建筑物和设备设施的影响。
同时,定期进行检测并提供详细的检测记录和报告,可以保证接地系统的正常运行,并提出改进建议。
几种防雷引下线与测试点

几种防雷引下线与测试点
(由老到新变化)
1. 明敷引下线与断接卡。
沿外墙用25×4cm镀锌扁钢引下,每一米做固定支架。
离地1.6~1.8米做断接卡,每处引下线打人工接地极,保护钢管密封处理。
墙角无柱无钢筋时采用,现在基本不建议再使用这种方法。
2. 暗敷引下线与断接卡。
墙角有柱子,有φ10mm以上柱内钢筋4根,无柱内钢筋时用25×4mm扁钢,在1.6~1.8米做断接卡,每处引下线打人工接地极,保护钢管密封处理。
无地圈梁或承台时采用。
3. 暗敷引下线,明测试卡。
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或扁钢暗敷引下,在1.6~1.8米做测试点,不断开。
但注意在每个测试点埋地下1米处应有引出外墙1米的扁钢预留,以增打接地极。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采用。
一般此种情况用于变配电房上。
4. 另一种暗敷引下线,明测试卡。
利用柱内钢筋做引下线,在离地0.5米处焊接铁板,引出一根40×4mm扁钢做测试点,扁钢应有穿螺栓的洞眼。
同时注意在每个测试点埋地下1米处应有引出外墙1米的扁钢预留,以增打接地极。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或钢结构厂房钢柱采用,一般此种情况用于厂房,住宅,一般建筑。
5. 暗敷引下线,暗装测试盒。
说明同上,暗敷测试盒。
但我个人觉得应该用铁盒,铁盖板,可以用卫生间等电卫盒替代,那样比较直观。
有地圈梁与承台时采用,一般此种情况用于高档住宅,学校,公共建筑。
防雷测试点标准做法

防雷测试点标准做法防雷测试点标准做法啊,说实话我一开始做这个真是一头雾水。
我刚开始接触的时候,错得那叫一个离谱。
我就先从找合适的位置开始说吧。
这防雷测试点得找在建筑物比较显眼,能够方便测试的部位。
就像你不能把东西塞到角落里让人找不着对吧。
一般呢,会选择在建筑物外墙的柱子旁边之类的地方。
我试过有一次把它设置在了特别隐蔽的地方,结果后来要测试的时候,那个测试仪器的线都不够长,搞得大家都特别狼狈,这个教训可让我记了好久。
然后就是制作测试点。
我觉得最关键就是要牢固。
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测试点要是不牢固,那这防雷可不就成了摆设。
我们通常会在柱子的主筋上焊接一段扁钢或者圆钢伸出来,这个焊接可讲究技术。
我一开始焊接的时候,总是焊得歪歪扭扭,而且有的地方还没焊透,虚焊的地方可想而之肯定是不能很好地传导电流的呀。
后来我就发现,首先你得把焊接的部位清理干净,就像你要做饭,锅得洗干净一个道理。
再有就是要掌握好焊接的火候和速度,不过这个具体该咋掌握,我还在摸索,总是得多试几次,才能找到适合的节奏。
接地电阻这一块也很重要。
测试点说到底就是为了测试接地的情况嘛。
我以前经常会忽略土壤湿度之类的外在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比如说,在下雨天测和大晴天测的数据可能就不一样。
有一次我啥都没考虑就去测了,后来才发现跟当天天气干燥,土壤湿度低有关系。
所以后来我要是在干燥天气测试,都会多测几次,或者采取一些措施改善接地环境,像浇点水让土壤湿度提高些。
还有就是测试点的标识。
千万别小看这个啊,我之前就没当回事,结果后来自己都差点找不到测试点在哪里了。
得做个明显的标识,比如说弄个醒目的小牌子,清楚写上防雷测试点。
关于防雷测试点标准做法,我目前也就想到这么多了。
反正这东西都是不断摸索,多经历才能做得好的。
防雷测试点规范

防雷测试点规范篇一:防雷检测规范综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布置要求引下线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 (1)当建筑物高于30m时,从30m起每个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30m及以上外墙栏杆,门窗及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 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m。
※ (1)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1(2)现场浇灌的或预置构建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第一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3)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4)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
(5)应利用钢柱和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
(6)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的金属物顶端和低端与防雷装置相连。
(7)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建筑物宜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3)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
多支避雷2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 的避雷针。
防雷接地的测试及日常检查内容介绍

防雷接地的测试及日常检查内容介绍一、防雷接地的测试方法1、你先找到防雷接地网的接地引线或等电位联接箱2、用接地电阻测测试仪测接地电阻(有两根测试桩0.4M的要插入泥土,一根距测试点20米,一根40米,所以测试点周围42米范围内要有泥土)3、接地电阻值越小越好,具体合格值当设计有要求时必需按设计要求规定,设计没要求时不能大于4欧。
二、防雷检测主要检测内容1、检测防雷装置的有效性,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的连通性。
2、接地系统的有效接地电阻,要求≤10Ω。
4、电源防雷系统的对地绝缘阻抗是否在允许值,接地系统是否牢靠,瞬时钳压数值是否有变化等。
5、信息系统信号防雷系统,对于连接的电阻是否属于参数允许值,瞬时钳压数值是否有变化,对地绝缘电阻的正常值等。
一般的防雷检测基本是有这些方面的,还要根据属地的地方性要求,毕竟高雷暴地区的要求会高一些。
三、日常检查项目(1)防雷装置引雷部分、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三者之间连接良好。
(2)运行中应定期测试接地电阻,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
(2)避雷器应定期做好预防性试验。
(3)避雷针、避雷线及其接地线应无机械损伤和锈蚀现象。
(4)避雷器绝缘套管应完整,表面应无裂纹、无严重污染和绝缘剥落等现象。
(5)定期抄录放电记录器所指示的避雷器的动作次数。
(6)接地部分接地应良好。
此外,在每年的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维护,并进行必要的电气预防性试验。
四、具体的试验项目1)测量接地部分的接地电阻。
2)避雷器标称电流下的残压试验。
3)避雷器工频放电电压试验。
4)4)避雷器密封试验等。
防雷测试点规范

防雷测试点规范篇一:防雷检测规范综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各类防雷建筑物接闪器的布置要求引下线间距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网)应有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 ※ (1)当建筑物高于30m时,从30m起每个不大于6m沿建筑物四周设水平避雷带并与引下线相连。
(2)30m及以上外墙栏杆,门窗及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 当树木高于建筑物且不在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内时,树木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m。
※ (1)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
1(2)现场浇灌的或预置构建组成的钢筋混凝土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第一次。
第二类防雷建筑物(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3)高度超过4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物,应将45m及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相连。
(4)钢构架和混凝土的钢筋应互相连接。
(5)应利用钢柱和柱子钢筋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
(6)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的金属物顶端和低端与防雷装置相连。
(7)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当其壁厚不小于4mm时,可不装接闪器,但应接地,且接地点不少于2处,两接地点间距不宜大于30m,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第三类防雷建筑物(1)在共用接地装置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
(2)建筑物宜用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
(3)砖烟囱,钢筋混凝土烟囱,宜在烟囱上装设避雷针或避雷环保护。
多支避雷2针应连接在闭合环上。
当非金属烟囱无法采用单支或双支避雷针保护时,应在烟囱口装设环形避雷带,并应对称布置三支高出烟囱口不低于0.5m 的避雷针。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技术规定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技术规定一、引言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雷电灾害,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至关重要。
而检测点的选择和确定是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的技术规定,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二、检测点的分类(一)接闪器检测点接闪器是防雷装置中直接承受雷电袭击的部分,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检测点应包括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高度、焊接质量、锈蚀情况等。
对于避雷针,应检测针尖的高度和保护范围;对于避雷带和避雷网,应检测其网格尺寸、平整度和支撑件的间距。
(二)引下线检测点引下线是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电流引入地下接地装置的导体。
检测点应涵盖引下线的数量、材料规格、安装位置、连接状况、锈蚀情况等。
重点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是否有锈蚀或松动现象。
(三)接地装置检测点接地装置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的装置,包括接地极、接地母线等。
检测点主要包括接地电阻值、接地极的数量、深度、材料规格、连接情况等。
测量接地电阻值是评估接地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准确测量。
(四)等电位连接检测点等电位连接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电气设备和防雷装置等进行电气连接,以消除电位差,防止雷电反击。
检测点包括等电位连接带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连接状况、导通性等。
特别要检查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等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是否可靠。
三、检测点的设置原则(一)全面性原则检测点应覆盖防雷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确保无遗漏。
对于重要的部位和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适当增加检测点的数量,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二)代表性原则选择的检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防雷装置的性能状况。
例如,在检测接地装置时,应选择不同位置的接地极进行测量,以综合评估接地装置的接地效果。
防雷接地测试原理方式及注意事项

防雷接地测试原理、方式及注意事项编制人:项继鹏沈阳西雅帝环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二零一六年(一)正确选择接地电阻测量方式及测量原理接地电阻测量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两线法、三线法、四线法、单钳法和双钳法。
各有各的特点,实际测量时,尽量选择正确的方式,才能使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1.两线法条件:必须有已知接地良好的地,如PEN等,所测量的结果是被测地和已知地的电阻和。
如果已知地远小于被测地的电阻,测量结果可以作为被测地的结果。
适用于:楼群稠密或水泥地等密封无法打地桩的地区。
接线:E+ES接到被测地,H+S接到已知地。
2.三线法条件:必须有两个接地棒:一个辅助地和一个探测电极。
各个接地电极间的距离不小于20米。
原理是在辅助地和被测地之间加上电流,测量被测地和探测电极间的电压降,测量结果包括测量电缆本身的电阻。
适用于:地基接地,建筑工地接地和防雷接地。
接线:S接探测电极,H接辅助地,E和ES连接后接被测地。
3.四线法基本上同三线法,在低接地电阻测量和消除测量电缆电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时替代三线法,测量时E和ES必须单独直接连接到被测地。
该方法是所有接地电阻测量方法中准确度最高的。
4.单钳测量测量多点接地中的每个接地点的接地电阻,而且不能断开接地连接防止发生危险。
适用于:多点接地,不能断开连接,测量每个接地点的电阻。
接线:用电流钳监测被测接地点上的电流。
5.双钳法条件:多点接地,不打辅助地桩,测量单个接地。
接线:使用厂商指定的电流钳接到相应的插口上,将两钳卡在接地导体上,两钳间的距离要大于0.25米。
(二)接地电阻值的正确测量接地是电器安全技术中很重要的工作之一,接地装置的合适与否,接地电阻值是否合乎标准要求,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还关系到人身安全。
因此,应当正确选择接地方法及测量接地电阻。
笔者现依据接地电阻的测量原理及结合实际测试,提出下述测量接地电阻的几点经验。
一、测量前的分析测量前应掌握埋地电极的分布情况(最好查阅竣工图),然后依据公式: (s为电极系统所覆盖的面积),并按图纸计算接地系统的有限半径,以确定辅助电极的远近位置和朝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