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合集下载

最新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介绍

最新大学本科专业课程介绍

大学本科各大专业及学习课程详细介绍大全1.【专业名称】中医学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运用中医学理论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后能够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综合医院及各类相关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专业名称】空间科学与技术空间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密切结合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需求而设立的新专业,空间科学方向侧重于天文学与天体力学、空间环境;空间应用方向侧重于空间光学与微波遥感、卫星与天文导航。

本专业理工结合、注重基础、强调应用,是一个专业交叉性强,有明确背景需求的综合性专业。

专业基础雄厚,在师资及教学实验环境等方面具备良好条件。

设置有光电检测技术、光信息技术、光学图像处理、光学遥感、微波遥感、天文学、天体力学、空间环境导论等专业主干课程。

本专业按宽口径模式设置相应课程,着重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增强素质。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注重与航天领域的密切结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宽广的自然、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级航天专业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分配到航天和国防部门,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开发等工作。

3.【专业名称】环境科学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环境污染机理研究、现代环境分析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高层次研究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天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是什么天文学专业的价值

天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是什么天文学专业的价值

天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是什么_天文学专业的价值天文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是什么天体物理学:学习天体的物理特性、结构和演化过程,包括星系、恒星、行星、星际介质等的研究。

天体观测和数据处理:学习天体观测技术和仪器,包括望远镜操作、数据采集与处理、图像处理等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宇宙学:研究宇宙的起源、演化和结构,包括宇宙宏观结构、宇宙背景辐射等的研究。

星系和宇宙物理学: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宇宙中的尺度结构和宇宙背景辐射等。

行星科学:研究行星、卫星和小天体等的形成、结构和演化,包括行星大气、行星地质、行星探测等。

地外生命探索:研究宇宙中是否存在生命,包括外星文明的探索和寻找地外生命的方法。

天体力学:研究天体运动的力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行星轨道、恒星运动、星系动力学等的研究。

天文学专业的价值是什么探索宇宙奥秘:天文学专业以研究宇宙的物理和演化为主要目标,致力于解开宇宙奥秘,探索宇宙的起源、结构和演化过程。

促进科学发展:天文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如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推动整个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技术推动力量:天文学的研究需要先进的观测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推动了仪器、电子、计算机等领域的技术进步。

天文教育和公众科普:天文学作为一门受众广泛的科学学科,具有很高的公众关注度。

天文学专业可以从事天文教育和科普工作,向公众普及天文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认知水平。

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支撑:天文学在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如天文观测、探测和空间探索等。

天文学专业就业据了解,国内目前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学专业的大学并不多,仅有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寥寥几所,而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研究员也大多是硕博出身,可以说,天文学是一门需要长期研究和扎实的理科功底的学科。

天文学是和航天、测地、国防等应用学科有交叉的学科,学生毕业后可在这些领域一展才华。

按天文学专业相关职位统计,天文学专业就业前景最好的地区是:武汉。

南京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南京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一、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概况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其前身天文学系始建于195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中历史最悠久、培养人才最多的天文学专业院系。

学院素以专业设置齐全、学历层次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而享有盛誉,在历届全国高校天文学科评比中均排名第一。

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中心实验室、太阳塔实验室、现代天文与天体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大学深空探测实验室等4个实验室。

目前拥有天文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包括天体物理学、天体测量和天体力学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今年新增空间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具备扎实基础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空间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从事空间科学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工作。

???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约30名,包括4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7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和5名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

近年来,学院承担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科研成果显着,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

学院与国内外多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人员交流联系和合作。

在南京大学“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支持下,学院正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天文学教学和科研中心。

2010年,南京大学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共同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建设“南京天文与空间科学技术园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办公大楼将坐落在该园区。

大楼总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将是一幢集科研、实验、教学、学术活动于一体的智能化建筑,将能够满足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未来20年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发展需要,并容纳多个研究中心,同时也是本学院教师与研究生科研、本科生实习的场所。

大学天文教程课全套教案

大学天文教程课全套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天文教程授课对象:大学本科生课时安排:共12课时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天文基本知识,了解宇宙的基本结构。

2. 培养学生的天文观测和实验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1. 天文基本知识2. 天文观测方法3. 天文仪器与设备4. 太阳系5. 恒星与星系6. 宇宙探索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课程导论教学内容:1. 介绍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阐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

3. 引导学生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课时:天文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 天文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银道坐标系、地平坐标系)。

2. 天文单位(光年、秒差距、天文单位)。

3. 天文现象(日食、月食、流星雨)。

第三课时:天文观测方法教学内容:1. 光学观测方法(望远镜的使用、恒星光谱分析)。

2. 射电观测方法(射电望远镜的工作原理、射电天文学)。

3. 其他观测方法(红外观测、紫外观测)。

第四课时:天文仪器与设备教学内容:1. 望远镜的类型(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折反射望远镜)。

2. 射电望远镜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3. 其他天文仪器(光谱仪、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

第五课时:太阳系教学内容:1.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彗星)。

2. 行星运动规律(开普勒定律)。

3. 行星表面的特征(地球、火星、金星、水星、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第六课时:恒星与星系教学内容:1. 恒星的分类(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

2. 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3. 星系分类(椭圆星系、螺旋星系、不规则星系)。

第七课时:宇宙探索教学内容:1.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大爆炸理论)。

2. 宇宙膨胀与暗物质、暗能量。

3. 宇宙背景辐射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第八课时:天文观测实践教学内容:1. 天文望远镜的组装与调试。

2. 天文观测技巧(星图识别、恒星观测)。

3. 观测数据的记录与分析。

第九课时:天文观测报告教学内容:1. 学生分组进行天文观测实践。

基础天文学教程教学设计

基础天文学教程教学设计

基础天文学教程教学设计一、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旨在让学生了解基础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本课程除了从理论上介绍天文学,还将介绍天文观测设备、技术以及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

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理解天文学的基础概念和基本知识;2.了解宇宙的形成和演化、星系的形态和演化;3.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科学思维、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天文学基础知识•天文学的概念和历史•星座和恒星的基础知识•行星和行星系统的基础知识•星系和宇宙的基础知识2.天文观测技术•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天文观测器材与测量方法•天文物理量的测量单位•天象预报和天文观测的市民科学普及3.天文文化•天文文化的历史•天文文化的价值和现代发展•天文历法和跨文化交流4.班级实践•观测望远镜的使用•天象测量和数据分析•天文观测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四、教学方法1.讲授和示范•课堂讲授、讲解教材或PPT•视频资料播放和解读2.互动和讨论•授课后针对课程知识和概念进行互动问答•讨论宇宙和天文学的一些哲学问题3.实验和观测•天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望远镜的操作和观测4.课题研究•在课程中安排小组或个人项目研究,针对特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报告成果。

五、教学评估1.学习笔记和演示制作•学生需要记录并整理所学内容,做好课后总结和学习笔记。

2.课堂互动•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问题,展示个人思考和理解。

3.实验和观测•学生需要完成实验和观测任务,整理实验报告并进行实验成果汇报。

4.课题研究•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和完成课题研究,并进行成果汇报和展示。

具体评估方法根据学生表现而定,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项目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教材•《天体物理学导论》(任何一版)•《天文学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陶家骕等编著)2.视频资源•《星际穿越》、《银翼杀手2049》等相关电影•《天文物理导论》(耶鲁大学开放课程)3.实验设备•望远镜、天文定位仪、计算机、天文摄像机等4.网络资源•天文观测活动和网上天文班•各地天文爱好者网站和博客七、总结与反思本课程旨在让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了解基础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加深对宇宙的理解。

上海天文系选科

上海天文系选科

上海天文系选科上海天文系是上海交通大学自然科学学院下属的一个专业学科,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天体物理学和天体测量学。

天文系作为一个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天文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天文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天文系的选科包括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学、星系和宇宙学、天体测量学等。

其中,天体力学是天文学的基础,主要研究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到开普勒定律、牛顿定律等基本理论,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如行星运动的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的设计等。

天体物理学是天文学的核心内容,它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和演化过程。

学生将学习到恒星结构与演化、星际介质、星系演化等重要知识。

通过学习天体物理学,学生可以了解宇宙中各种天体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探索宇宙的奥秘。

星系和宇宙学是天文学的前沿领域,它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宇宙大尺度结构等问题。

学生将学习到星系形成的理论模型、星系动力学等内容。

通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规律,深入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天体测量学是天文学的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天体的观测方法和仪器。

学生将学习到天体观测的基本原理、观测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等技术。

通过学习天体测量学,学生可以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为天文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观测数据。

除了以上的核心课程,上海天文系还提供一系列选修课程,如宇宙射电学、行星科学、恒星物理学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相应的选修课程,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上海天文系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将参与各种天文观测实验和实习,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同时,学生还有机会参与天文学研究项目,与导师一起开展科研工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上海天文系的选科内容涵盖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天文学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将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深入了解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为天文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大学课程表

南京大学课程表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文学授课计划及课程表(三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授课计划及课程表(三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文学授课计划及课程表(四年级)
注:上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至2014年6月22日(共18周)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至2014年7月6日(共2周)。

天文学类专业介绍

天文学类专业介绍

天文学类专业介绍专业名称:天文学门类:天文学类学科:理学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主要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普通天文学、实体天体物理、恒星物理基础、计算天文学入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天文观测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数学、物理和天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天文、物理和数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天文观测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基础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较系统的数学及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进行天文观测的技术和基本分析方法,具有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3.了解相近专业的-般原理和知识;4.了解天文学发展的理论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就业前景和方向:本专业就业率很高,毕业生就业主要到天文学及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和技术工作,也可以选择去航天、侧地、国防等部门,还可以到天文会馆和学校从事天文普及教育工作。

专业点评:天文学可分为天体测量学、天体动力学、天体物理学三大领域,这三大领域如今备受人们的关注。

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天文系课程介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一、天文学系简介
作为六大自然科学基础之一的天文学是研究天体和宇宙的科学,其中天体物理学是当代天文学的主体。

它以各种现代尖端技术作为探测手段,收集和处理来自宇宙的全波段电磁辐射和其它信息,不断加深和改变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当今学术界不少研究热点,诸如暗物质与暗能量等,都与天体物理学紧密相关,也为我系师生所关心和探讨。

越来越多的先进地面及空间望远镜的建设和使用,必将迎来二十一世纪天体物理学的黄金时代。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我系力争用一流的师资培出一流的学生,努力使北京大学天体物理学科成为职业天文学家的摇篮。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源于1959年,天文学系成立于2000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为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学科设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大学天文学科具有很好的办学环境和发展潜力。

北京大学在与兄弟院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地获得美国着名科维理基金会捐助,在北京大学创办以全新体制运行的科维理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

这充分显示了近年来天文学研究和教学在北京大学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影响力。

科维理基金会在世界着名大学中设立研究所(其中天文学方向的有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斯坦福大学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所、芝加哥大学宇宙物理研究所、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和空间研究所以及新近成立的英国剑桥大学宇宙学研究所)。

北京大学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所得以跻身享誉世界的着名科维理研究所行列,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天文学研究在国际上的显示度和吸引优秀人才的竞争力。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目前天文学系设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两个培养方向。

天体物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广泛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及丰富的天文学知识,并在计算机、外语和其它专业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具有从事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天文高新技术及其应用方向的学生除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外,还将掌握天文新技术及其应用的有关知识。

由于天文新技术在相应领域的超前性,该方向的毕业生可从事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并能适应多方面工作的需要。

三、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物理学院天文学专业的学分要求按“天体物理”和“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 这两种方向设置。

满足其中任一方向的要求,即达到毕业要求。

(一)、天体物理方向总学分:14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 105 学分(其中毕业论文 6 学分);选修课程 35 学分。

具体课程要求,包括如下五部分:
1.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2. 大类平台课程:35 学分
o必修:至少32学分
o选修:至少3学分(超出学分计入基础类专业选修课)
3. 专业课程:58学分
o必修:至少35学分
o选修:至少20学分(其中专业类至少10学分,基础类至少10学分,如下:)
o专业类:至少10学分
基础类:至少10学分,其中包括超出最低要求的大类平台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分
4.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5. 毕业论文:6学分
“天体物理”方向学分汇总表
1.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2学分
2. 大类平台课程:36 学分
o必修:至少32学分
o选修:至少6学分(超出学分计入基础类专业选修课)
3. 专业课程:58学分
o必修:至少32学分
o选修:至少20学分(其中专业类至少10学分,基础类至少10学分,如下:)
o专业类:至少10学分
基础类:至少10学分,其中包括超出最低要求的大类平台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的学分
4. 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5. 毕业论文:6学分
“天文高新技术与应用”方向学分汇总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