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灯光
【精选课堂】11 《灯光》精品教案

11.灯光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本课,充分感受郝副营长的美好心灵,学习他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了解本文作者,学习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具体分析,深刻感悟文章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锻炼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自我感悟的综合水平。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由具体事物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抓住主要线索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阅读方法。
3.深入探究重点词句,感悟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使学生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课时一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充分感受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
2.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学习作者由具体事物而引发联想的写作方法,深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郝副营长舍身引路的壮举,感受革命先烈的宽广胸怀,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本课朗读录音,作者简介的录音,天安门广场迷人的夜景的图片投影。
一板书课文题目,激发兴趣1.板书:灯光王愿坚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为《灯光》,这篇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革命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
可是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灯光》呢?这个战斗故事跟“灯光”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
2.了解作者。
(播放录音)王愿坚(1929~1991),山东人,当代作家。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创作了不少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
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他的优秀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向世界发行。
3.投影天安门广场迷人夜景的图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笔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灯光》笔记
一、生字生词
应掌握的生字包括:郝、霄、役、龄、挽、悼、卜、勋、倾、诺、惠等;应掌握的生词包括:豫皖苏、围歼战、歼灭战、电文、暴露、沉着、准确、憧憬等。
二、重点句子
1.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2.突然,一个红灯顷刻间疚愧地熄灭了,湿风雪随着黄昏的地平线消失了。
3.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了,流下了第一滴热泪。
4.交通沟里的路很窄,即使肩膀擦着肩膀走过,也别想抓住死者的手送别他。
5.在我们这个部队里,“胡子”也就像革命战士一样,没有什么了不起。
三、段落划分
本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1-2):描述了作者对灯光的感受和回忆,点明了题目。
2.第二部分(3-11):描述了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用生命去换取胜利的经历。
3.第三部分(12-13):表达了作者对战友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四、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描述作者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围歼战中,用生命去换取胜利的经历,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同时,通过赞美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和牺牲精神,强调了革命传统的重要性和传承的价值。
11灯光(导学案)

11*.灯光课题灯光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灯光》一文,可以从郝副营长战斗前的神情、言行中,感受英雄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体会先烈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中,要抓住“灯光”和“多好啊”这两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促使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
在教学中应该以读促讲,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陶冶情操。
学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王愿坚及其作品。
(师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抓住重点探究,体会郝副营长的无私奉献精神。
2.学习抓住主要线索去读懂课文的阅读方法。
学习重点抓住几个“多好啊”体会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用时:5分钟)1.简要介绍作者,板书课题。
2.教师引导质疑:你见过什么灯?它们的形状是怎样的?这些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如果没有这些灯生活会怎样?课文题目是“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吗?1.学生读题,交流搜集的资料。
2.思考:课文的题目是“灯光”,有什么深刻含义吗?3.再读课题。
1.写出三种自己知道的灯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用时:15分钟)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及理解。
1.学生默读。
全文一头一尾是写现在,中间大部分是写往事。
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写的是现在,其余写的是往事。
2.学生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同座互相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词语意思。
憧憬:向往。
璀璨:形容光彩夺目。
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4.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因被火光暴露而英勇地牺牲了。
)2.根据意思写成语。
(1)自己对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11《灯光》

第一次: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 游人观灯时发出了赞叹。
第二次:郝副营长在战斗前看一本书,由书 中插图,一个孩子正在灯光下聚精会神地读 书而陷入沉思,自言自语道。 第三次:郝副营长憧憬未来,深情地说。
第一次:看到天安门广场千万 盏灯照耀着其周围的宏伟建筑、衬 托出首都的壮美,他可能会想到, 我生活在这样美好的的国家里是多 么温暖,多么幸福,多么自豪啊! 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课文思路与写法:
事物 看(灯)
听(“多好啊” 回想 往事 事物 想(战友)
同学们,看着这美丽的灯光,你想到哪些 与灯光有关的成语?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五彩缤纷 张灯结彩 、灯火辉煌、火树银花Fra bibliotek灯 光
王愿坚:中国当代 著名作家。 1945 年 参加八路军。在抗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当过随军记者,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主要作品:《七根 火柴》《闪闪的红 星》《草》等。
讨论:
(4)课文的题目是“灯光”,你觉 得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我觉得灯光最基本的意象特征就是希望,在你 前进的道路上的些许期待 还有就是温暖,在你孤寂的时候是一种慰藉.
(5)本文是用什么方法记叙的,这 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好处: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 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 结尾又回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首尾 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 刻。
找出描写“灯光”的句 子,用笔勾画下来。
精读往事部分,找出描写“灯光”的句 子,用笔勾画下来:
• 第一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 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 第二句: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 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 着。 • 第三句: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 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 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在胸墙 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 第四句: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 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 第五句: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 战友来。
11《灯光》ppt优级课件(1)

灯光
看(灯) 事物 听(“多好 联想 啊”) 往事
事物 想(战友)
本文记叙了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
起战争年代,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 引路的壮举,歌颂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
身的精神,说明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 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发奋学习。
读课文填空:
1 、 战 斗 间 隙 , 郝 副 营 长 划 着 ( 火柴) , 借 着 ( 微弱的亮光) 看 一 本 书 , 书 上 的 插 图 画 的 是 (一盏吊着的电灯 )。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 2、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 缺口),突击连马上 (冲了进去),后续部队在黑暗里( 找不到突破口 ), 在这( 千钧一发 )的时刻,郝副营长划着火柴,点燃 了(那本书 ),(火光 )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 路。 3、战斗胜利了,现在孩子们能够在( 电灯底下 ) 学习,可他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
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 明,感到温暖。
“我”为什么看到天安门广场上千万盏 灯,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
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 下聚精会神地读书。他注视着那 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插图, 在默默地沉思什么?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
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 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 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 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 对未来的憧憬里
向往 、 期望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 憬里”,他在憧憬什么呢?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惜自己的
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 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 见一见电灯。
11《灯光》完整课件

本文记叙了作者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回忆起战争 年代,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歌颂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说明了我 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激励我们更加珍 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 要 思 想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 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课文的主体部 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对往事的回忆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调详 写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而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 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作者却用白描的手法“略写”, 两相对比中,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突出了革 命英雄执着的理想。
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样,本文采用 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 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首 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作者对灯光往事的回忆。
一件值得永远回忆的往事,即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作者面对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又缅怀起这位先烈。
“多好啊”
• 倚:靠着。 •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课 指天安门广场灯光耀眼。 • 华灯:雕饰华美或光华灿烂的灯。 本课指天安门广场的灯 • 胸墙: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 力可能造成的损失,在战壕边沿用 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 震天动地:震动了天地,形容事物 本身极为重要,也形容声势浩大, 气势雄伟或声音响亮。
读读记记
• 豫皖苏:豫:河南省的简称。皖: 安徽省的简称。苏:江苏省的简称。 • 围歼战:包围起来歼灭敌人的战斗。 • 交通沟:阵地内连接堑壕(há o )、 工事,供交通联络的壕沟。也叫交 通壕。
11.灯光

白果小学
•
王愿坚(1929—1991)当 代作家,解放战争期间,在 华东野战军一个纵队的报社 任编辑和记者。1956年至 1966年,参加革命回忆录 《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2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 到长征路上采访。主要作品 有短篇小说《党费》《粮食 的故事》《七根火柴》《普 通劳动者》《足迹》《路标》 以及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 红星》(与陆柱国合写)。
学习要求:
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 文围绕“灯光”主要写了一 件什么事?作者是怎样想起 这件往事的?
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 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 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 是写往事?
文章结构:
第一段(1-2)由天安门广场的 灯光勾起了作者对往事灯光的回忆。 第二段(3-11)一件值得回忆的 往事,即郝副营长关于灯光的事。 第三段(12)作者面对天安门前 璀璨的灯光,又缅怀起这位烈士。
探讨:
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 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画出有关语句 。你体会到了什么?
郝副营长为了孩子们能过上有电灯的幸福 生活不惜牺牲自己,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 易 。 我们要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发奋学习。 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缔造新中国,给我们 带来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事物
看(灯)
听(“多好啊”) 联想 往事 事物 想(战友)
郝副营长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什么?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 又 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 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 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他把头靠在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 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郝副营长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他在憧憬什么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灯光(说课 稿)人教版

11.《灯光》说课稿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
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
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
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二、说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1)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灯光》教学设计
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小学陶有芬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倍加珍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重点:
⑴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中,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⑵从部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无私奉献的精神。
2.难点:
理解作者由具体的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导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灯光王愿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当代著名作家王愿坚写的一篇文章《灯光》。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革命战斗英雄的感人故事。
可是为什么课文题目叫“灯光”呢?这个战斗故事跟“灯光”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解答这些疑问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作者。
2.教师简介作者王愿坚。
王愿坚:当代著名作家。
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当过随军记者等。
解放后创作了不少革命题材的小说。
著名的有《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等。
3.投影天安门广场迷人夜景的图片,教师引导看图,引入课文学习。
二.讨论拟定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3.理清课文结构,分析课文写法。
4.探究重点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根据拟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疑,完成对课文的初读。
带着问题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
三.精讲点拨
1.提出问题,感知课文内容,教师引导理清顺序,依序回答问题:
(1)“我”怎么回想起郝副营长这位亲爱的战友的?
(2)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3)围歼战开始前,“我”见到郝副营长正在干什么?
(4)围歼战开始后,出现了怎样的紧急情况?突击战结果是怎样的?
2.再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特色
(1)划分段落,理清结构。
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2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3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现在的事,哪些段落是回忆的往事?
3.探究重点词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标画出文中三次“多好啊“及重点词句,以此为线索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进一步感悟人物的精神境界。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书上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一盏吊着的电灯,一个孩子正在灯下聚精会神地读书。
他注视着那幅图,默默地沉思着。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和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他把头靠胸墙上,望着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对未来的憧憬里。
这位年轻的战友不顾自己的性命,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学生先汇报自己勾画的句子,然后就这些重点句子自读质疑,互相讨论。
(2)教师引导理解,感悟,小结:
郝副营长的话道出他的美好心愿,反映了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他想的是祖国的下一代,希望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优越的学习条件。
这句话贯穿全文,是连接全文的纽带,令人回味无穷。
四.拓展练习,感悟提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革命先辈的精神,努力学习,发愤图强。
2.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作业。
我打开门,雾便窜了出来。
我站在门口,好像从天空降下了一个既厚又宽的大布帘。
我的视线被雾挡住了,好像空间只有眼前这么大。
大雾在天地间弥漫着,我如同置身于茫茫的雾海中,又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
雾越来越浓了,真像一位仙女披着洁白的纱裙。
雾在我周围缭绕,浸润着我的脸。
啊!我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舒服。
这茫茫的大雾,真是别有一番诗情画意啊!
(1)画出作者描写的具体事物。
(2)画出作者由具体事物而产生的联想。
板书:灯光
王愿坚
倒叙联想照应
引起回忆——回忆往事——怀念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