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学生严慈相济

合集下载

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强化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教育 合力。
掌握适度的教育方法
严格要求与关爱并重 规则与自由相结合 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相统一 奖惩得当,注重激励与鞭策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二章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
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差异,不歧视或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因家庭背景、学习成绩等因素而有所偏颇。 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和校园活动。
善于倾听,关注学生需求
倾听学生的声 音,了解他们 的需求和困惑。
关注学生的情 感变化,给予 关心和支持。
通过倾听和关 注,建立互信 和尊重的师生
关系。
在倾听和关注 的基础上,给 予学生适当的 指导和帮助。
积极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
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及时反馈,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尊重学生的个性,包容他们的不足和差异 建立互信,与学生共同成长和进步
第一章
严格要求与关爱并重
理解“严慈相济”的含义: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又给予关爱和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施“严慈相济”的方法:制定明确的纪律和规范,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期望,同时关注 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严慈相济”的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信心,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提高教 育教学的效果。
如何做到对学生 “严慈相济”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理解“严慈相济”的含义 0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03 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04 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05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教育中的严慈相济
首先,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潜能开发。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和认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在世界,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潜能,让他们有信心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用鼓励、理解、关心的方式帮助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激励能力,让他们勇往直前,不断克服自己的难点,达到他们自己的最优表现。

其次,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兴趣、特长和难点。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让每个学生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得到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我们也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难点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再次,严慈相济的教育方式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严慈相济是一种集严格要求和爱护关怀于一体的教育方式,要让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中茁长成长。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持续不断地探索、实践、完善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社会。

在现实教学治理工作中咱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在现实教学治理工作中咱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1.在现实教学治理工作中,咱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答: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

从古至今,因为母亲的纵容而被娇惯的坏小孩举不胜数。

一样,作为一名教师,咱们只有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慈相济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如何严慈祥相济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要紧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心中要有爱。

这种爱,不是溺爱,也不是对学生爱得随意,爱得失去教师的尊严。

而是在与学生相处中,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给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第一是一名慈祥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温暖。

这种爱是没有品级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咱们一样关爱。

心中有爱,咱们才会对学生更有耐心,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和他们的心更近。

班上的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到校住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新的同窗,他们刚开始超级不适宜。

我天天都在熄灯前半小时去宿舍看他们,和他们谈天,谈心,在生活上给予指导。

那个适应新生活的过程有教师的关爱陪护他们,他们会适应地更好,也情愿靠近教师。

第二是严字当头,严而有理,严而有度。

好教师,应该严格要求学生,也是对学生认真的一种表现,对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求,要坚决不移的贯彻到底,对违背纪律的学生要坚持纠正,对不良的学生和生活适应,要坚决加于引导更正,对学生的要求必然要严谨认真。

在严格要求同窗的同时,学生不免会有委屈,感觉不睬解或赌气。

这时,咱们要做到严而有理,不仅要教学生如何做,更要让学生知道其中的道理,严而有理,严厉得才有威信,才能让学生信服。

对此,咱们应该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适应,关于显现各类不良现象,挖掘其本源、把握其究竟,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对症下药,使学生在同意教育时,知其错、明其理,从而以理导行,成效就会明显。

对学生实施教育进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

第一在人格上应该把学生置于同自己平等的地位,对学生的教育要求确实要严格同时也要把握好度,有的方面要正确引导,有的方面也要宽容,教师要擅长确信学生能力所及的程度,一味地批评、指责、抱怨,换来的只能丢掉信心,破灭的希望。

(完整)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

(完整)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

(完整)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做一名严慈相济的教师现在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用鼓励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好方法,但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正如教育专家张伯华教授所指出的,教师对待学生仅仅只有爱是不够的,师爱无私的同时,必需严慈相济。

那么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如何做一个严慈相济的老师?下面谈谈我的想法:一、严中要有耐心我们的学生都正在成长,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爱学习,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与同学不团结,惹是生非。

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常常是恨铁不成钢,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而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此时,我们要有耐心,降降自己的火气,再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会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严中要有宽容心我们的学生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他们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我们要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区分对待,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

因此,我们对待他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要适度地要求他们。

三、严中要有慧心我们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要有智慧.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

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四、严中要有恒心所谓恒心,就是要坚持长久。

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严格去执行,要持之以恒地去抓,要抓得紧,特别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我们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到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

班级工作其实老师重视了,学生也会重视。

老师对他们要求严格了,他们也会去遵守的.绝不能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说了评比又不评比,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针对上面的几个问题,个人觉得该做到以下几点: 1、所提要求必须合理。

严格而有理据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2、适度要求学生。

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个体差异的要求,例如在对待先进生与后进生上,可以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都是高标准、高要求,特别是对班里的落差生,更应该注意不要急于求成。

3、关爱学生。

对学生既严格、严厉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心甘情愿地接受。

4、要了解学生。

首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只有了解,才能把住脉搏,及时教育,也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措施辅导学生、纠正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

5、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看到每一个同学身上的优缺点,面对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

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不能仅仅是看他们在考试中考出什么样的成绩,还要衡量他们其他方面的优缺。

作为教师,应该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学生发展的契机和条件都不尽相同。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应该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辩证地认识学生。

不要过早地给学生下结论,或用过激甚至带侮辱性质的语言训斥学生。

6、尽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

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过多的指责容易使学生心理产生不良的变化,应尽量多些鼓励,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该表扬的不能吝惜,当然,该批评的,还是应该批评的。

只有方法得当,学生才会口服心服。

才能培养和训练出优秀的学生。

总之,在教学管理中要严慈相济,刚柔结合,该严就严,能慈则慈。

严慈相济 关爱学生

严慈相济 关爱学生

严慈相济关爱学生宣汉县三河学校彭才霞作为一个好老师,首先要爱孩子们,包容孩子们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们相处,或许在工作中也有这样那样的失误,但我会努力去爱我的学生.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一、要对学生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二、要严而有理。

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三、要严而有度。

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

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

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

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四、要严而有方。

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

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

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

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

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

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_百.

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_百.

1、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答:对学生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 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一是要严而有理。

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

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

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

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是要严而有度。

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

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

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

2、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2、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

一、作业题目(任选一题)1、请从课件中提到的五个方面任选其一,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教师幸福感。

2、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一个发展的范畴。

4、教师的形象塑造应从哪些方面入手?5、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在哪些方面?二、作业要求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充实,杜绝抄袭,如有雷同,均视为无效作业,成绩为“不合格”。

三、答题内容2、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应如何做到对学生“严慈相济”?答:答:在现实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学生“严慈相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制度合理,处事公平公正。

无规矩不成方圆,但我们的制度要合符学生的所龄牲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严而有度。

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

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免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出现厌学和逃学现象。

特别是对班里的落差生,更应该注意不要急于求成。

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2、方法得当。

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

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

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

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学生才会口服心服。

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3、坚持长久。

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对学生严慈相济
对学生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要严得合理,严得适当,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

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生的实际和21 世纪对一代新人的需要;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经过努力能达到,能接受,并能自觉切实执行的。

一是要严而有理。

所谓严而有理,是指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都要有利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生是方方面面都正在成长的“未熟人”,在校期间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的学生粗野,无礼,不尊重教师,不听劝告;有的学生在同学中吵闹大家,惹是生非。

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常常是恨铁不成钢。

有的教师能耐住性子,稳住情绪,用智慧和道理说服学生。

但是,有的教师有时火气一下子上来就会对学生进行体罚。

这种情况和行为表面上看是为了严格要求学生,实际上却有害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要坚决杜绝这种做法,否则便是违背教师道德的。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如果学校把自己的工作建立在恐吓和人为制造的权威上,那是最糟糕不过的了,这样的反常制度会扼杀学生的健康情感和直率性格,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对学生的真爱要体现为既对学生有种种严格、严厉的要求,又不损害学生的生理心理,让学生心服口服,心甘情愿地接受。

二是要严而有度。

这一点是指教师爱学生,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要求都符合他们的身份、年龄和特点,如果离实际情况太远,要求过高,学生无法达到,这种严格也就毫无意义。

虽然年龄差不多,又同在一个教室,但由于多种因素所致,学生的思想水平、认识水平、知识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会完全相同。

因此,严格要求必须防止“一刀切”。

有的要求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可能是适度的,但对于后进生来说可能是他们努力也难以达到的,而对于好的和优秀的学生来说又显得偏低。

所以,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区分对待,适度地要求学生,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要严而有方。

伊索有一则寓言:太阳和风争论谁比谁强壮。

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位穿外套的老人,我可以比你更快地让他把外套脱下来。

”说着,风便用力对老人吹,希望把老人的外套吹下来。

但是它越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

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后走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

没多久,老人开始擦汗,并且脱下了外套。

于是,太阳对风说:“温和与友善永远强过激烈狂暴。

”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能否收到显著成效,关键在于方法。

要求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却不管学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讲你听,我打你通”,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学生即使表面上在听,在顺从,内心也不会服气,与教师的心理距离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对教师产生反感。

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要采取耐心、疏导的方法,要寓教于教学之中。

寓教于各种活动和师生的接触之中。

只有方法得当,严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养和训练出出色的学生。

四是要严而有恒。

所谓恒,就是要坚持长久。

对学生的严要求绝不能时有时无,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既然已对学生提出某种较高标准的要求,就要要求到底,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要常督促,常检查,把要求落到实处,直至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作风。

教师最忌对学生一时紧一时松,说了就不再检查,再无动静,以后再怎样要求,学生都不会重视,教师的威望也会因此受损,教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五是要严中求细。

瑞士著名教育家斐斯泰洛奇曾说:“每一种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亲般的眼睛时时刻刻准确无误地从孩子眼、嘴、额的动作中来了解他们内心情绪的每一种变化。

”“细”就是不放过所能了解和察觉到的任何问题。

在纷繁的工作中,教师要尽力抽出时间多听,多问,多看,多想,从生活、学习、思想、劳动、工作、活动以及家庭等多个方面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善于从细节处发现潜在问题,及时引导和规范,防患于未然,避免酿成大错。

“细”
本身就是爱。

一位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就要对他们倾注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

这种爱和情就是关心、体贴、帮助加严格要求,这种情和爱既深刻又博大。

慈母对孩子之所以无私,是因为有血缘关系。

教师对学生付以无私的爱和真挚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种更崇高而伟大的爱,它强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们感悟人生,走向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